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P10

  ..續本文上一頁失念皆因緣起,一句話就 到家了。

  「二成破對。衆緣相會曰成。緣離曰破。緣無自性。成破一如。」這個大家 清楚吧?緣來則聚,緣去則散,這個境界是叁乘境界,不是一乘境界。一乘 境界是什麼?緣來不聚,緣去不散,那才是一乘境界。

  「叁愚智對」,智慧愚癡一對。「癡從分別生」,分別執著叫遍計執性。「分 別亦非有。智慧與愚癡平等無差別。」結果還是會到緣起無性啊!「四邪正對 。若在道者無分邪正。」什麼是道?道是覺,什麼原因呢?道是翻成我們的話 ,梵文叫菩提,菩提翻譯兩種,一個翻譯爲覺,一個翻譯爲道。菩提即是空, 畢竟空即是菩提,所以說,在道者無分邪正嘛!「五真妄對。迷時真如是妄想 。悟則妄想是真如。」這想起一句話來了,真如隨緣起妄想,妄想無性是真如 。

  「六染淨對。夫戒定慧翻于叁毒。」翻是翻改、對治。「叁毒本空。元是梵行 。七依正對。」依正二報爲對。「涅槃雲。我以佛眼觀叁界。有情無情一切 人法悉皆究竟。」一切人法悉皆畢竟空。 「佛眼觀」,佛眼我們講過了,佛 眼圓具五眼,圓具五眼是謂佛眼,肉眼是什麼?見粗色、見近色。天眼是什麼 ?見細色,見遠色,不受隔礙。慧眼是什麼?不見一切法,叫慧眼。有人說慧 眼可見,那是他不知道,不見有爲法,不見無爲法,不見一切法,叫慧眼,它 無分別。法眼是什麼?分別法、分別智叫法眼。佛眼是圓具這五眼。

  「八苦樂對。極惡業成。天宮即見地獄。極善業熟。地獄即是天宮。二業之念 由心。地獄天宮豈定。」這是慧修所講的同是一心。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一心所出,它本來沒有法,法本是心。

  「九有性無性對。有性者叁乘性。無性者闡提性。非惟他日回心。現已齊成佛 道。」不必等到以後的日子,回心向善,現前就齊得佛道,爲什麼?現前皆無 性嘛!這個闡提有幾種闡提?第一種闡提是斷善根,下地獄。第二種闡提,不 見佛性。一闡提是永不成佛,不見佛性是什麼?定性聲聞、緣覺,他不見佛性 ,永不成佛,和一闡提不一樣啊!還有一種大的一闡提──地藏菩薩,地獄不 空,誓不成佛。地獄怎麼會空呢?這麼說起來,地藏菩薩永無成佛之期,那不 是一闡提嗎?所以一闡提有這叁種。

  「十縛解對。根塵同源縛脫無二。」這句話大家了解,根和塵怎麼同源?同 源是:根是緣起,塵是緣起,緣起無性,當然同源。縛和解脫,不二,縛也 是因緣縛,解脫也是因緣解脫,因緣無性,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 不二。

  「識性虛妄猶如空華」,我們的分別識性是虛妄,爲什麼虛妄?分別識性是 了別,了別是根據外面塵相分別,外面有沒有塵相啊?一切塵相畢竟空,它 以畢竟空引爲了別性,當然這是虛妄的,猶如空華。

  「然煩惱依識。識性既空。煩惱何縛。……」識性空,煩惱那有束縛?「如 上十對。其意不殊。」以上十對,它的意義完全一樣,沒有差別。所以大家 知道,看這段文不必解釋,什麼是地獄,什麼是天宮,大地獄多少,小地獄 多少,……那不要,那不是真正法在處。「佛證覺心。心無取舍。……」佛 證覺心,大圓覺海,就是海印叁昧,大圓覺智。 

  「法界海慧」,「慧深如海。照了一切。諸法皆空。」

  「此名如來隨順覺性」,「結果位也。論雲。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 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心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 竟覺。」菩薩地盡,十地已盡,再廣說,等覺菩薩盡。「滿足方便」,是在 七八九十地,七地是方便波羅蜜,八地是願波羅蜜,九地是力波羅蜜,十地 是智波羅蜜,這是方便,十地已經滿足一切方便了,叫後得智。七地以前的 六地,叫根本智,根本智得佛的實智,後得智得佛的權智。

  「一念相應」,沒有二,一念就是佛的海慧,大圓覺智,一念無分別,相應 。「覺心初起」,覺悟心初起的時候,「心無初相」,沒有始,沒有終,爲 什麼心無初相?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就是心,心外無法,所以一切法不生, 心怎麼會生呢?所以有一個出家人到人家尼庵裏去住,吵吵鬧鬧的,談論六 祖講的,非幡動,非風動,是仁者心動。那個住持很有道,說他們吵什麼? 說:「這些比丘們在擡杠,說到底是風動、幡動?」住持說:「這些愚癡漢 ,我去看一看。」他看了,說:「大德!我有一個問題,如果能答複上來的 話,供養比丘僧,如果答不上來,對不起!請諸位馬上離開。」這比丘想, 我們大家怕你一個比丘尼問嗎?你問吧!比丘尼就問了:「非風動,非幡動 ,心怎麼會動呢?」比丘答不上來了,比丘尼就說:「對不起!請大家離開 。」趕走了。所以心無初相,一切法不生嘛!你要是說風動是你的心動,幡 動是你的心動,心動還是你的心動啊!本來大圓滿覺凝然不動啊!所以大家 看圓覺經就知道,「諸幻離盡。覺性不動。」覺性怎麼會動呢?

  「以遠離微細心念故」,微細心念就是一念初起,無明初起。無明初起是沒 有無明,叫無始無明。「得見心性」,心性湛然不動,什麼湛然不動?一切 隨緣起的法,皆歸無性湛然不動。無性隨緣,也是湛然不動,這叫「得見心 性」。所以說,深入二谛叫見性。如果見性徹底,可以分證成佛。「心即常 住」,湛然不動、覺性不動,名究竟覺。究竟覺是幾種覺?開始不覺,我們 衆生迷于本覺,再進一步由始覺開始覺,始覺覺到圓滿處,會到本覺的時候 ,就是究竟覺,會到究竟覺就是究竟成佛,本覺是本來是佛。我們今天講到 此地!

  ■第叁十七次修學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 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衆生。聞是法門信解 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爲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衆生已曾供 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衆德本。佛說是人名爲成就一切種智。 」

  案:缺錄音帶。

  ■第叁十八次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 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 無菩薩衆生 覺與未覺時 漸次有差別 衆生爲解礙 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 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 名爲遍隨順 末世諸衆生 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 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 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 皆名隨順智」

  師父:「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我們開 始修學就知道了,圓覺就是圓滿菩提性,圓滿菩提性就是圓成實,圓滿菩提 性就是中道義,圓滿菩提性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佛說,我說法是 一法有多名。「無取亦無證」,因爲圓滿的緣故,橫遍豎窮,所以無取無證 。「無菩薩衆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無取無證,也沒有菩薩,也 沒有衆生,法同一味。在覺悟與未覺悟時,有漸次差別。「衆生爲解礙。菩 薩未離覺。」意思都是講上文。「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入地菩薩不 住一切相,在因地說就是金剛經上說的無所住,不取于相。金剛般若所說的 是因地,因地有叁乘,所以金剛般若包括叁乘。所以有人判金剛般若在大乘 始教,因爲包括叁乘在內,也可說是通教,「因地法」上通別圓,下通藏教 。

  「大覺悉圓滿。名爲遍隨順。」這是說佛,稱爲大覺,大覺一切悉皆圓滿。 「末世諸衆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心不生虛妄心, 什麼是虛妄心啊?你們講給我聽一聽!慧經講什麼叫虛妄心?(答:妄想是 虛妄心。)對!妄想是虛妄心。誰還說?(答:取相心。)對了!佛說凡所 有相皆是虛妄。這很多,既然知道妄想、取相是虛妄,取名字的叫妄想,楞 伽經說的,攀緣的是妄想,分別的是妄想,我執是妄想,煩惱是妄想,造業 是妄想,落入苦道是妄想,惑業苦皆是妄想。 

  「供養恒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我們把這一段圓 滿了,再看下面一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