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 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衆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 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 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 不壞。」我們上次修學到這裏。今天修學下一段文: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 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怎麼修行它?上面說過了,你看看,找 出要點。「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 法。亦不迷悶。」我們先修學這一小段。它有要點,「如是修行」,怎麼修 行?和金剛經所說的有關系。
大家知道道理,逐漸前進。如果按照佛所說的逐漸前進,如圓瑛大師所說的 ,遲早要爆豆子,啪啦!爆開了,沒有原因,不知怎麼爆開了,那是另一個 境界,禅宗就說開悟了。所以開悟無量無邊,古德說小悟無量,大悟十八次 。你慢慢就可會到了,你不知不覺,怎麼知道這道理,怎麼會入的,你都不 知道。那是你的性現了,你沒見到是沒見到,它現了。
乘師:「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亦不迷悶。」這段文是結論,前面普 眼菩薩請法,請佛開示末世衆生修行漸次。末世衆生還沒開悟之前,聽到佛 所說的圓覺妙心,心生迷悶,不能會入圓覺妙心。佛就說,「末世衆生欲求 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所 以這裏講「彼諸菩薩。如是修行。」怎麼修行呢?要起如幻觀,觀一切法如 幻。四大根塵,身心依正二報就像空花,緣起無性的。體會到一切都是緣起 無性,沒有實體,幻化的。所以要遠離幻化,要會到身心皆是幻垢。
「如是漸次」,就是要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覺成就的話,就顯心清淨。心 清淨,一切都清淨,清淨就是平等無礙,圓覺妙性自然能遍滿十方。乃至根 塵四大皆能遍滿法界,因爲法界無界,所以一切法平等無壞無雜。爲什麼平 等無壞無雜?因爲這個法不即不離,無起無作。如果這個法有起有作就落入 二邊,所以說入一真法界,是寂滅無二的,生死即涅槃,因爲生死不可得, 涅槃不可得。所以知道如幻,觀法不可得,就無修無證。
師父:慧乘現在找出來了,我告訴大家,大家翻到第五頁倒數第二行:「彼新學菩 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 。堅持禁戒。安處徒衆。宴坐靜室。」大家仔細把它會一會。
我和大家講大家不相信,如果你以至誠懇切心培養清淨心,以清淨心入這個 法,那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你睡夢之中,本來不明白的道理,睡夢之中不曉 得怎麼的,欸!想起來了。或者,你半夜睡起來以後,哦!這個道理想通了 。要是你有這種情形,趕緊起來把它記起來,要不然你再睡,就忘了。還有 的時候,不曉得做什麼事情,這個事情想通了,無因無緣,他就想通了。這 個境界,是禅宗所求的。
我說一個實在的故事吧!我聽一個出版社老板跟我講的。臺灣有一個大學教 授,現在這個人不曉得往生了沒有。他父母生他的時候,夢見一個和尚來了 。生下這小孩子,他父母就有戒心了,說:「這小孩子說不定要出家啊!我 們夫妻兩個就只有這個小孩子,不能叫他接近佛法,絕對不准到廟裏去,他 前生可能是出家人。」這個教授,教了大學後想寫一本書,想寫一本哲學。 寫著寫著,寫了一半了,寫到唯識的問題,完了,寫不下去了。他從小沒接 近出家人,根本沒看過佛經,可是這時必須看唯識,他怎麼能看呢?不能看 。如果不能看,這本書白費了,花了那麼多年的功夫,寫了一大半白費了。 所以他這個時候,愁得愁眉苦臉,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稿紙攤在桌子 上,不能動筆,沒有一個字。一連愁了叁天了,覺也不能睡,飯也不能吃。
有天夜晚,他還鋪稿紙在想:怎麼解決呢?想不出辦法來,想累了,趴在桌 上睡了。有不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等他一醒來以後,已經寫了一大篇很厚的 稿紙了,都是唯識問題。「這是誰給我寫的?」仔細看,是他自己的字,自 己怎麼寫出來的,不知道。按照我們佛法講的,他前生可能接近過唯識,第 八識逼出來,無路可走,逼出來了。
佛法也是如此啊!不是在你文字上追求的。現在我聽說這個出版社的老板也 往生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清淨心才能入法啊!誰講?
我告訴你們要點,「彼諸菩薩。如是修行。」怎麼修行?前文講過,你一看 就知道了。它講「如是漸次」,什麼漸次?前文講過了,你仔細找它的脈絡 。譬如「堅持禁戒。安處徒衆。宴坐靜室。恒作是念。」這到底是漸次?還 是修行?「如是思惟」,怎麼思惟法?「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看出脈絡了 吧?「如是住持」,住持最後知道什麼?知道十方佛土皆如幻化。「如是方 便」,什麼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如是法是什麼?緣起如幻,如 幻無性,無性真空。這就叫圓覺啊!圓覺法。
實在你想一想,我和大家都講過,大家都還從文字相會。我和大家說過,真 如隨緣起萬法,是什麼法啊?萬法無性是真如,什麼法?圓成實,就是圓覺 。你再會你自己,你本是真如啊!隨你染緣起的業報身,再隨你的惡緣,不 知道落入到那一道?其實這段文沒有什麼可發揮的,就是會上文就是了,這 個作文章的叫牒。他把上面的文意總合起來講的,現在的話就叫綜合,這裏 面沒有演繹了。按世間法講起來,前面的都叫演繹,這叫歸納。所以說這個 文,既然大家都沒得講,我就不多費時間了。回去看文,查一查「如是修行 」是那一部分?
修師:這一章是普眼菩薩問佛,末世衆生修行漸次,雲何思惟?雲何住持?衆生未 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佛就回答:「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衆生欲求如 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就是他問的如何修行 。下面說的「先依如來奢摩他行」,這就是修戒。「恒作是念」,就是作是 思惟,先觀身空,後面講到心空,一直到畢竟無有緣心可見,這段都是思惟 的部份。
下面「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這一段是講知道一切法 畢竟空,隨緣起一切法,這樣來住持,以下就是講方便開悟衆生。
師父:這段文大家回去看前文,你自然而然就了解了,你要是只著重後面幾句,你 不知道它從那兒講起。你和前文配合起來,就知道那一段文講的漸次,講的 修行,講的思惟,你就知道了。下面偈頌的部份,念一遍就算了,因爲它是 重頌,還是長行文的意思,不必再重新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衆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爲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花 叁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衆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好!現在看下面的。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