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 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 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 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 不坏。」我们上次修学到这里。今天修学下一段文: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 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怎么修行它?上面说过了,你看看,找 出要点。「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 法。亦不迷闷。」我们先修学这一小段。它有要点,「如是修行」,怎么修 行?和金刚经所说的有关系。
大家知道道理,逐渐前进。如果按照佛所说的逐渐前进,如圆瑛大师所说的 ,迟早要爆豆子,啪啦!爆开了,没有原因,不知怎么爆开了,那是另一个 境界,禅宗就说开悟了。所以开悟无量无边,古德说小悟无量,大悟十八次 。你慢慢就可会到了,你不知不觉,怎么知道这道理,怎么会入的,你都不 知道。那是你的性现了,你没见到是没见到,它现了。
乘师:「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亦不迷闷。」这段文是结论,前面普 眼菩萨请法,请佛开示末世众生修行渐次。末世众生还没开悟之前,听到佛 所说的圆觉妙心,心生迷闷,不能会入圆觉妙心。佛就说,「末世众生欲求 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所 以这里讲「彼诸菩萨。如是修行。」怎么修行呢?要起如幻观,观一切法如 幻。四大根尘,身心依正二报就像空花,缘起无性的。体会到一切都是缘起 无性,没有实体,幻化的。所以要远离幻化,要会到身心皆是幻垢。
「如是渐次」,就是要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觉成就的话,就显心清净。心 清净,一切都清净,清净就是平等无碍,圆觉妙性自然能遍满十方。乃至根 尘四大皆能遍满法界,因为法界无界,所以一切法平等无坏无杂。为什么平 等无坏无杂?因为这个法不即不离,无起无作。如果这个法有起有作就落入 二边,所以说入一真法界,是寂灭无二的,生死即涅槃,因为生死不可得, 涅槃不可得。所以知道如幻,观法不可得,就无修无证。
师父:慧乘现在找出来了,我告诉大家,大家翻到第五页倒数第二行:「彼新学菩 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 。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大家仔细把它会一会。
我和大家讲大家不相信,如果你以至诚恳切心培养清净心,以清净心入这个 法,那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你睡梦之中,本来不明白的道理,睡梦之中不晓 得怎么的,欸!想起来了。或者,你半夜睡起来以后,哦!这个道理想通了 。要是你有这种情形,赶紧起来把它记起来,要不然你再睡,就忘了。还有 的时候,不晓得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想通了,无因无缘,他就想通了。这 个境界,是禅宗所求的。
我说一个实在的故事吧!我听一个出版社老板跟我讲的。台湾有一个大学教 授,现在这个人不晓得往生了没有。他父母生他的时候,梦见一个和尚来了 。生下这小孩子,他父母就有戒心了,说:「这小孩子说不定要出家啊!我 们夫妻两个就只有这个小孩子,不能叫他接近佛法,绝对不准到庙里去,他 前生可能是出家人。」这个教授,教了大学后想写一本书,想写一本哲学。 写着写着,写了一半了,写到唯识的问题,完了,写不下去了。他从小没接 近出家人,根本没看过佛经,可是这时必须看唯识,他怎么能看呢?不能看 。如果不能看,这本书白费了,花了那么多年的功夫,写了一大半白费了。 所以他这个时候,愁得愁眉苦脸,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稿纸摊在桌子 上,不能动笔,没有一个字。一连愁了三天了,觉也不能睡,饭也不能吃。
有天夜晚,他还铺稿纸在想:怎么解决呢?想不出办法来,想累了,趴在桌 上睡了。有不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等他一醒来以后,已经写了一大篇很厚的 稿纸了,都是唯识问题。「这是谁给我写的?」仔细看,是他自己的字,自 己怎么写出来的,不知道。按照我们佛法讲的,他前生可能接近过唯识,第 八识逼出来,无路可走,逼出来了。
佛法也是如此啊!不是在你文字上追求的。现在我听说这个出版社的老板也 往生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清净心才能入法啊!谁讲?
我告诉你们要点,「彼诸菩萨。如是修行。」怎么修行?前文讲过,你一看 就知道了。它讲「如是渐次」,什么渐次?前文讲过了,你仔细找它的脉络 。譬如「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这到底是渐次?还 是修行?「如是思惟」,怎么思惟法?「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看出脉络了 吧?「如是住持」,住持最后知道什么?知道十方佛土皆如幻化。「如是方 便」,什么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如是法是什么?缘起如幻,如 幻无性,无性真空。这就叫圆觉啊!圆觉法。
实在你想一想,我和大家都讲过,大家都还从文字相会。我和大家说过,真 如随缘起万法,是什么法啊?万法无性是真如,什么法?圆成实,就是圆觉 。你再会你自己,你本是真如啊!随你染缘起的业报身,再随你的恶缘,不 知道落入到那一道?其实这段文没有什么可发挥的,就是会上文就是了,这 个作文章的叫牒。他把上面的文意总合起来讲的,现在的话就叫综合,这里 面没有演绎了。按世间法讲起来,前面的都叫演绎,这叫归纳。所以说这个 文,既然大家都没得讲,我就不多费时间了。回去看文,查一查「如是修行 」是那一部分?
修师:这一章是普眼菩萨问佛,末世众生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 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佛就回答:「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 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就是他问的如何修行 。下面说的「先依如来奢摩他行」,这就是修戒。「恒作是念」,就是作是 思惟,先观身空,后面讲到心空,一直到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这段都是思惟 的部份。
下面「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这一段是讲知道一切法 毕竟空,随缘起一切法,这样来住持,以下就是讲方便开悟众生。
师父:这段文大家回去看前文,你自然而然就了解了,你要是只着重后面几句,你 不知道它从那儿讲起。你和前文配合起来,就知道那一段文讲的渐次,讲的 修行,讲的思惟,你就知道了。下面偈颂的部份,念一遍就算了,因为它是 重颂,还是长行文的意思,不必再重新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花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好!现在看下面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