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 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 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 。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大家先会它的意思,我们不修学这段文,明暸它问的意思就好。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现在我把上面这三个问题讲明白了,好修学下段文。「若诸众生本来成佛」 ,没有无明,佛没有无明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怎么还有一切众生无 明,假使众生本来是佛的话,怎么会有一切无明?你用二谛法去会,如果你 从文字相会,你会到驴年也会不到。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假如无明是众生本来有的话。「何因缘故。如来 复说本来成佛。」这不是矛盾吗?金刚藏问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十方异生 」,简单说就是十方众生。「本成佛道」,假使本来成佛的话,「后起无明 」,本来成佛,以后起的无明,这么说的话,「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如果成佛还起无明,那佛应该还生烦恼,这是三问。我们再把下面看过 :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 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 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 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以下是修学的文了,这是佛说的。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 回。 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 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 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修学到这里,下面是另一段意思了。我们看出来,佛还没直接答问题,先把 道理叙述。我提供大家一点参考意见好不好啊?你不要死于文下,我和你讲 的话不要记死文字。我再把它变个样子,讲给大家听。佛性虽染起无明,无 明无性是佛性,懂意思吧?这一句还是那句话,不过另戴顶帽子就是了。无 性才能随缘,如果随染缘的话,起了无明。无明既然随缘而起,它一定没有 自性,没有自性还是佛性。大家想这个道理,佛性成佛时它没有增,无明没 成佛时没有减。如果你增一毫,它多了;减一毫,它少了。

  进步的,他一眼就看出来,金刚藏菩萨问的,代众生问的,都不对。我也提 醒大家一条路,金刚藏落入有法。

  明师:金刚藏菩萨落于有法,他认为有无明有佛,他不晓得众生未成佛时本是佛。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皆是轮回。」众生认为一切 世界有始有终,有生有灭,有前有后……,都是因为凡夫执着,所以这都是 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如果众生没有出生死轮回, 就是以凡夫的心眼而去揣测佛菩萨的心眼,这种圆觉性即同流转,就是常法 身常六道。圆觉性就是佛性,就是无性,你认为有佛性,这佛性就不是佛性 了,所以即同流转。如果你以这种心想要免六道轮回,无有是处,办不到的 。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本来水是不动的,可是你眼睛动,你看的水就动。 「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月是不动的,可是 我们虚妄看到月在动。乃至我们坐在船上,看到两岸的树木在往后退,其实 是我们自己在动。佛性是湛然不动的,可是我们众生虚妄取着,落入六道轮 回。六道轮回没有啊!是我们虚妄执着,佛才说怎么脱离六道轮回,其实六 道轮回不可得。「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 垢心。」佛性尚不可得,何况是轮回生死。成佛尚不可得,何况是众生。「 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曾未清净就是未曾清净,这是倒装句,就 是说你心里的尘垢还没完全去除的话,观佛的圆觉性,会落入两边。

  

  师父:我提供大家一点参考。金刚藏所问的,他和一个法相对,如果你通达那一法 ,你就知道他问的不对了。那一个法呢?佛不是说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你了解不了解?了解了就知道他问错了。

  第二个,「又如定眼。犹回转火。」这是个譬喻,这个没有多大关系,我告 诉大家。譬如我手上拿一炷香,不停地转,你看好象有一个圆圈,其实是一 个火点。我这么一转,你定眼看好象是一个火圆圈,其实它就是一个火点, 大家懂不懂道理?这就是回转火的意思。其余大家都可尽量发挥!

  

  闻师:「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众生就是众因缘所生,众因缘生,随缘而无性。可 是众生不懂这道理,落入遍计执,在缘起法里落入有法,就是所谓的无明。 所以有一句话说如来藏就是法身,法身在缠叫如来藏。

  下面的问题,「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如来是约果地来讲。众生都 是无性的,无性就是法身。随缘不失性,随缘不失性就无无明,无无明就无 无明尽,怎么可说「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所以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

  「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假如真正体会到俗谛,俗谛就要会到中 道才圆融。因为俗谛是缘起法,缘起法是无性法,缘起法如果无性的话,就 不落入有,有而非有;无性就是缘起,也不会落入无,不舍生死,亦不取涅 盘。所以下面有说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如果修如幻三昧的话,从缘起如幻会到中道,如一般我们讲生灭,生灭生灭 剎那剎那不住,没有实体可得。因为无明一定有所住、有所取、有所着,既 然没有法可得,无明建立在那里?这是我想到缘起法它从如幻来会入真谛中 道。

  

  师父:慧闻既然讲出来了,我和大家讲。心经有一句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和金 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一样。无明尽是佛,无明是众生。我提醒你们,我发现 你们有打瞌睡的,我告诉你,有两种法你得到以后不打瞌睡,一种是法喜食 ,法喜食得法身,没有瞌睡。一种是禅悦食,禅悦食得定身,没有瞌睡。失 去这两种食,就落入业报身,打瞌睡。想办法得法喜,不得法喜的话,得禅 悦。禅悦难得,法喜易得。

  

  悦师:「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这一段我们知道是落于实在 有法,有一切世界,有始终生灭,有聚有散。事实上,这都是缘起幻化,不 实在的。「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是说以迷惑心 执着实在有法,以这迷惑心辨圆觉是不可得的。所以下面就讲「彼圆觉性即 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如果要免轮回,根本不可得。

  下面就讲三个譬喻,为什么不可得的原因,好比动目能摇湛水,水是不动的 ,眼睛动才看见水在动。第二个,「又如定眼。犹回转火。」这个师父讲过 了。第三个,「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是云在动,可是我们看起来是月在动 ;船在走,我们认为岸在往后退,是我们本身迷惑心错误的知见。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这迷惑心还没息灭的话,举 个例子讲,你认为虚空有花,空中花本来就幻化不可得,你还要问花的生处 在那里,更不可得。缘起本来就是无性不可得的,刚刚讲的那些生灭就是缘 起边讲的,那些本来是如幻不可得。比方生死与涅槃,涅槃都不可得了,怎 么还有生死可得?涅槃生死都是你的迷惑心虚妄见,才认为有生死有涅槃。

  「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所以迷惑心、虚妄 心,没有清净的话,你要观圆觉性是观不到的。「是故汝等便生三惑」,三 惑就是…… 

  

  师父:那个下面才修学。大家注意到一点,它里面有重点。「种种取舍」,这以上 所讲的,「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这是种种取舍,取舍于什么?取舍于相,落入有法。第二个再会,「譬 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这是什么? 唯心所造。一心生万法嘛!这不是那个意思吗?大家仔细看,仔细探讨。谁 还发表意见?

  

  观师:这边金刚藏代众生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问题是不对的,可是从这个 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菩萨的慈悲,我们众生真的会有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会 在这个问题上去探求这是什么意思。佛很慈悲开示,这段讲到「善男子。一 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 是轮回。」这些都是轮回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就是取着。因为师父开示时说 到,一切都是我执,因为我执的关系,所以我们才会在各种法界里面。

  刚才师父提到法喜,法喜真的很重要,大家学什么东西废寝忘食,就是因为 法喜。最近我在检讨,就是常常会要求别人说:「你这么做不晓得有多好! 」譬如念佛很好,就会和别人讲:「师父说,你念佛要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这样一定会很好。」可是想一想,为什么自己还会打瞌睡、昏沉,因为自 己并没有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所以师父说常要检讨,最近检讨起来,其实 外面的境界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都没有关系,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性,怎么 去面对事情。

  所以有修行的人遇到任何境界来的时候,他会从他的心上去下功夫,他不会 有…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