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翳喻无明妄见。空华 喻生死涅槃。」生死涅槃皆如空华。「虚空喻妙觉真心」,虚空不染,虚空 为什么喻妙觉?你看劫末大火烧,不烧虚空;大水淹,不淹虚空;大风吹, 不吹虚空;原子弹爆炸,没炸虚空。所以虚空喻妙觉真心。「此通显生死涅 盘皆即狂劳颠倒华相」,这个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妙圆心中。本无此事 。……」虚空中一切没有,一切没有,一切就是虚空,虚空就是一切,大家 要知道这个道理。虚空就是一切是什么?依他起。一切就是虚空,是什么? 圆成实。
金刚藏「展转三疑。皆从妄见分别而有。特未悟妙圆真心耳。故先总责轮回 颠倒之见。」一切取舍皆是轮回嘛!「而以幻翳空华之喻。以总答之也。若 悟空本无华。何疑众生本来成佛。」空本无花,众生和佛都是如空花嘛!那 有佛?无佛无众生,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若了华从翳生」,这空花 ──相分,从你的见分迷惑生的。「又何疑成佛后起烦恼」,答得很彻底, 是不是?这是直接答金刚藏三问。「此如来善巧开示。了此一喻。则三疑顿 释矣。」很好!大家仔细看看人家的见地,这段文回答的三问,直接答三问 ,回去好好看他的文。我们今天到此地!
大家注意到它的要点,「翳花二法非相待故」,把它彻底搞清楚,抓住它要 点。
■第二十一次修学
师父:大家要知道,我们修学经法是上探佛旨,大家千万不要妄起我念,否则就把 佛法学错了。如果一起我念绝对错,绝对不是。所以大家知道,第一个条件 要培养自己谦虚之心,千万不可「我认为怎么样」,那绝对错,那是第七末 那识的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有几点大家要注意到的,对过去的老祖师要尊敬。过去老祖师的智慧是我们 不敢想象的,我们要印证,差不多印证出来的没有错,有深有浅的,没有错 。提到老祖师一定要恭敬,现在的人贡高我慢心太重。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智者大师那个智慧我们不能比,我们想都想不到的。现 在的人,我看有很多人写文章,直呼其名。智者大师叫智顗,不称大师,甚 言而之,不称智顗法师,「智顗」怎么样怎么样,这要不得的。这还好一点 ,不过有的文章,我也看到过,称「释迦牟尼」的少,都称「释迦牟尼佛」 。可是我也看到过,有人直呼「释迦牟尼」,这个怎么要得呢?
所以大家知道,要尊重我们古代的老祖师,他们深得佛旨,深得佛的意思, 不可轻慢。
我们修学经法就是上探佛旨;严持戒律,上求佛行;念佛求往生,求佛功德 。大家要知道啊!出去讲经,提到古德要尊敬。譬如印光法师,你不称印光 大师,不称印光老和尚,最低限度称印光法师,不可直呼其名,印光怎么样 怎么样。谛闲大师或谛闲法师,不可谛闲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要不得,这个 贡高我慢心要不得。我们比人家差得远了,最低限度时间上比人家差好几十 年,好几百年,好几千年。现在看经文。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 性。善男子。如销金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我们暂时先修学到这里,如果文意还连贯的话,再往下修学。
大家注意到。「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这个「暂」字好象有点解释吧 ?「暂」字和什么意思相对啊?大家想一想,就可慢慢了解了。什么东西不 暂呢?
乘师:这同样在解答三惑。法本平等,于平等法中起自他想,在一真法界中落入有 法,所以产生二见,二见就是前面所说的:前后、有无、始终、生灭……, 由于二见产生二法,所以起三惑,这是生死无明的根本。换句话说,如果我 们知道这个法是缘起无性的,「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二法是没有相待,相 待就是有起止,有众生、佛、生、灭,所以佛和众生本来就是一真法界。如 果会入依他起无性,会归圆成实,妙觉圆照不出于花和翳,「空本无花非起 灭故」,我们能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这里讲,「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以虚空来譬喻,虚空无 碍,虚空不可得,我们的圆觉妙性也是清净无碍的。有无是二边见,所以「 如来圆觉随顺」就像虚空一样,因为圆觉无性,无性能随缘生万法,所以虚 空也是无性,是一真法界,本来是无碍的。
以下举金譬喻。金里没有金,你怎么磨也没有办法取出来。好比说,我 们自性清净心本来具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是我们众生的无明把自性盖 住。「金非销有。既已成金。」这个金不是你去取才有,它本来就具足的。 「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金性本来不坏,就是说圆觉妙性本来 不即不离,当下清净,当下即是,所以有佛无佛性相本来常住,一念之迷就 是众生。所以说,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如来的圆觉妙性本来具足,以虚空为譬喻,我们的圆觉妙性本来就具足 的。
师父:慧乘提出「有佛无佛性相常住」,这个非是暂有,非是暂无,如果暂有暂无 ,是不是常住啊?这和「常住真心」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常住的话,它是 什么法?你想一想。谁讲?暂有暂无,这个法性不生不灭,你们也说过,不 是有为。如果暂有暂无,是不是有为?常住真心是不是离有为离无为?离有 为离无为,是不是不生不灭?
大家再注意到,「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什么性?谁讲?
闻师:前面有一句话「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翳花是依他 ,依他无性非相待,本毕竟空,亦如空花虚妄不实,所以它后面讲「况复如 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这在前面就说「空本无花非起灭故」,这 两句话是表一切法义。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性湛寂的,在不生不灭的法里 ,在非相待的法里怎么有暂有暂无呢?如果暂有暂无就违于不生不灭,违于 如来清净法性。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圆觉随顺,圆觉是毕竟空义,毕竟空不归断灭,而 常现森罗万象。可是我们要会到缘起无性,缘起本来是一真法界,不生不灭 。「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就是圆成实性。「如销金。金非销有。」金是 表示不生不灭。这种不生不灭并不是待修待治才有不生不灭,它只是显现而 已。「如销金。金非销有。」表示烦恼,金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它才成就 的,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众生迷的缘故,认为虚空中有花。佛性本不生 不灭,可是我们不认识。「既已成金」,在一真法界里会到本无生灭,本无 生死本无涅槃,就「不重为。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就是圆成实性。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就是前面所讲的,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后来又 被无明覆蔽?「如来圆觉亦复如是」,众生以烦恼落入生死,烦恼本是虚妄 的,可是我们认为烦恼实有,这是众生的执着。那一天我们真正能销归自性 ,不生不灭的性开显的时候,本非成就,所以「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师父:讲吧!
修师:「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虚空是譬喻我们的常住妙心,因为虚空它不是生灭 法,是永恒常住的,我们的清净心随一切缘成一切法。「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虽然落入生死六道它不减,成四圣它不增,我们的清净心就是这样不生 不灭,不变。「如销金金非销有」,这是譬喻,告诉我们真本具妄本空, 所以不重为,是常住不变的。「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因为是本具,所 以不管无量劫以来或无量劫以后,都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所以「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师父:大家脑筋活一活。「虚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不改,因为什么原因本性不改 ?如果改了的话,不称为本性。前面说清净、遍满、平等、不动……它不是 都讲过了?你再想一想,清净改不改?遍满改不改?不动改不改?这是什么 东西?无性,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无性就清净,无性就平等,无 性就遍满,无性就不改。再演绎起来很多,无性一定不生不灭,无性非有为 非无为,慢慢就会到了。
销金矿这个例子,我提醒大家,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你可以把它拿来对照 ,容易了解销金矿。譬如我们还拿虚空讲,阴天了,虚空里遍满乌云,虚空 看不见了。乌云散去,还是虚空,乌云来的时候虚空改不改?我们应不应该 说,乌云散去以后,虚空生出来了,乌云来了,虚空没有了。如果乌云散去 ,虚空生出来,是暂有。如果乌云来了,虚空没有了,是暂无,对不对?佛 用销金矿的例子讲,意思是一样。
实在讲,这和那个虚空不因乌云散去才有,不是一个道理吗?因为什么大家 不容易会入呢?你落入有法,认为有金有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这样才能贯通。经无穷时,虚空不坏。金性大家 可不要会成黄金,黄金是相,经上和你讲是金性啊!就是平等本性。谁讲?
大家须要用心!要进步啊!不要开始不敢讲,修学完了一部圆觉经还是不敢 讲,那没进步嘛!你非留级不可。
悦师:这段讲不生不灭,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 能显现。它之所以显现是告诉我们说有不生不灭的佛性,所以举虚空来比喻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如果说暂有暂无是有为法,有 为法必定有生住异灭,不是不生不灭的体性。「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 平等本性」,何况常住真心呢?「如销金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 」好比我们炼金一样,佛性非造作非修治而得的,它本自具足,只是在你 开显不开显而已。「既已成金不重为」,既已经成佛,怎么还变成众生呢 ?好比金子一样,是表示烦恼,金性是比喻佛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