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P5

  ..續本文上一頁翳喻無明妄見。空華 喻生死涅槃。」生死涅槃皆如空華。「虛空喻妙覺真心」,虛空不染,虛空 爲什麼喻妙覺?你看劫末大火燒,不燒虛空;大水淹,不淹虛空;大風吹, 不吹虛空;原子彈爆炸,沒炸虛空。所以虛空喻妙覺真心。「此通顯生死涅 盤皆即狂勞顛倒華相」,這個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妙圓心中。本無此事 。……」虛空中一切沒有,一切沒有,一切就是虛空,虛空就是一切,大家 要知道這個道理。虛空就是一切是什麼?依他起。一切就是虛空,是什麼? 圓成實。

  金剛藏「展轉叁疑。皆從妄見分別而有。特未悟妙圓真心耳。故先總責輪回 顛倒之見。」一切取舍皆是輪回嘛!「而以幻翳空華之喻。以總答之也。若 悟空本無華。何疑衆生本來成佛。」空本無花,衆生和佛都是如空花嘛!那 有佛?無佛無衆生,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若了華從翳生」,這空花 ──相分,從你的見分迷惑生的。「又何疑成佛後起煩惱」,答得很徹底, 是不是?這是直接答金剛藏叁問。「此如來善巧開示。了此一喻。則叁疑頓 釋矣。」很好!大家仔細看看人家的見地,這段文回答的叁問,直接答叁問 ,回去好好看他的文。我們今天到此地!

  大家注意到它的要點,「翳花二法非相待故」,把它徹底搞清楚,抓住它要 點。 

  

  

  

  ■第二十一次修學

  

  師父:大家要知道,我們修學經法是上探佛旨,大家千萬不要妄起我念,否則就把 佛法學錯了。如果一起我念絕對錯,絕對不是。所以大家知道,第一個條件 要培養自己謙虛之心,千萬不可「我認爲怎麼樣」,那絕對錯,那是第七末 那識的我見、我愛、我癡、我慢。

  有幾點大家要注意到的,對過去的老祖師要尊敬。過去老祖師的智慧是我們 不敢想象的,我們要印證,差不多印證出來的沒有錯,有深有淺的,沒有錯 。提到老祖師一定要恭敬,現在的人貢高我慢心太重。

  我們舉個例子來講,智者大師那個智慧我們不能比,我們想都想不到的。現 在的人,我看有很多人寫文章,直呼其名。智者大師叫智顗,不稱大師,甚 言而之,不稱智顗法師,「智顗」怎麼樣怎麼樣,這要不得的。這還好一點 ,不過有的文章,我也看到過,稱「釋迦牟尼」的少,都稱「釋迦牟尼佛」 。可是我也看到過,有人直呼「釋迦牟尼」,這個怎麼要得呢?

  所以大家知道,要尊重我們古代的老祖師,他們深得佛旨,深得佛的意思, 不可輕慢。

  我們修學經法就是上探佛旨;嚴持戒律,上求佛行;念佛求往生,求佛功德 。大家要知道啊!出去講經,提到古德要尊敬。譬如印光法師,你不稱印光 大師,不稱印光老和尚,最低限度稱印光法師,不可直呼其名,印光怎麼樣 怎麼樣。谛閑大師或谛閑法師,不可谛閑怎麼樣怎麼樣,這個要不得,這個 貢高我慢心要不得。我們比人家差得遠了,最低限度時間上比人家差好幾十 年,好幾百年,好幾千年。現在看經文。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 性。善男子。如銷金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爲。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我們暫時先修學到這裏,如果文意還連貫的話,再往下修學。

  大家注意到。「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這個「暫」字好象有點解釋吧 ?「暫」字和什麼意思相對啊?大家想一想,就可慢慢了解了。什麼東西不 暫呢?

  

  乘師:這同樣在解答叁惑。法本平等,于平等法中起自他想,在一真法界中落入有 法,所以産生二見,二見就是前面所說的:前後、有無、始終、生滅……, 由于二見産生二法,所以起叁惑,這是生死無明的根本。換句話說,如果我 們知道這個法是緣起無性的,「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二法是沒有相待,相 待就是有起止,有衆生、佛、生、滅,所以佛和衆生本來就是一真法界。如 果會入依他起無性,會歸圓成實,妙覺圓照不出于花和翳,「空本無花非起 滅故」,我們能夠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這裏講,「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以虛空來譬喻,虛空無 礙,虛空不可得,我們的圓覺妙性也是清淨無礙的。有無是二邊見,所以「 如來圓覺隨順」就像虛空一樣,因爲圓覺無性,無性能隨緣生萬法,所以虛 空也是無性,是一真法界,本來是無礙的。

  以下舉金譬喻。金裏沒有金,你怎麼磨也沒有辦法取出來。好比說,我 們自性清淨心本來具足,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只是我們衆生的無明把自性蓋 住。「金非銷有。既已成金。」這個金不是你去取才有,它本來就具足的。 「不重爲。經無窮時。金性不壞。」金性本來不壞,就是說圓覺妙性本來 不即不離,當下清淨,當下即是,所以有佛無佛性相本來常住,一念之迷就 是衆生。所以說,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如來的圓覺妙性本來具足,以虛空爲譬喻,我們的圓覺妙性本來就具足 的。

  

  師父:慧乘提出「有佛無佛性相常住」,這個非是暫有,非是暫無,如果暫有暫無 ,是不是常住啊?這和「常住真心」有什麼關系?如果不是常住的話,它是 什麼法?你想一想。誰講?暫有暫無,這個法性不生不滅,你們也說過,不 是有爲。如果暫有暫無,是不是有爲?常住真心是不是離有爲離無爲?離有 爲離無爲,是不是不生不滅?

  大家再注意到,「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什麼性?誰講?

  

  聞師:前面有一句話「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翳花是依他 ,依他無性非相待,本畢竟空,亦如空花虛妄不實,所以它後面講「況複如 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平等本性」,這在前面就說「空本無花非起滅故」,這 兩句話是表一切法義。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性湛寂的,在不生不滅的法裏 ,在非相待的法裏怎麼有暫有暫無呢?如果暫有暫無就違于不生不滅,違于 如來清淨法性。

  「況複如來圓覺隨順」,圓覺隨順,圓覺是畢竟空義,畢竟空不歸斷滅,而 常現森羅萬象。可是我們要會到緣起無性,緣起本來是一真法界,不生不滅 。「而爲虛空平等本性」,就是圓成實性。「如銷金。金非銷有。」金是 表示不生不滅。這種不生不滅並不是待修待治才有不生不滅,它只是顯現而 已。「如銷金。金非銷有。」表示煩惱,金不是因爲我們修行它才成就 的,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衆生迷的緣故,認爲虛空中有花。佛性本不生 不滅,可是我們不認識。「既已成金」,在一真法界裏會到本無生滅,本無 生死本無涅槃,就「不重爲。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就是圓成實性。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就是前面所講的,衆生本來成佛,爲什麼後來又 被無明覆蔽?「如來圓覺亦複如是」,衆生以煩惱落入生死,煩惱本是虛妄 的,可是我們認爲煩惱實有,這是衆生的執著。那一天我們真正能銷歸自性 ,不生不滅的性開顯的時候,本非成就,所以「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師父:講吧!

  

  修師:「而爲虛空平等本性」,虛空是譬喻我們的常住妙心,因爲虛空它不是生滅 法,是永恒常住的,我們的清淨心隨一切緣成一切法。「而爲虛空平等本性 」,雖然落入生死六道它不減,成四聖它不增,我們的清淨心就是這樣不生 不滅,不變。「如銷金金非銷有」,這是譬喻,告訴我們真本具妄本空, 所以不重爲,是常住不變的。「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因爲是本具,所 以不管無量劫以來或無量劫以後,都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所以「不應說言。本非成就。」 

  

  師父:大家腦筋活一活。「虛空平等本性」,本性是不改,因爲什麼原因本性不改 ?如果改了的話,不稱爲本性。前面說清淨、遍滿、平等、不動……它不是 都講過了?你再想一想,清淨改不改?遍滿改不改?不動改不改?這是什麼 東西?無性,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無性就清淨,無性就平等,無 性就遍滿,無性就不改。再演繹起來很多,無性一定不生不滅,無性非有爲 非無爲,慢慢就會到了。

  銷金礦這個例子,我提醒大家,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你可以把它拿來對照 ,容易了解銷金礦。譬如我們還拿虛空講,陰天了,虛空裏遍滿烏雲,虛空 看不見了。烏雲散去,還是虛空,烏雲來的時候虛空改不改?我們應不應該 說,烏雲散去以後,虛空生出來了,烏雲來了,虛空沒有了。如果烏雲散去 ,虛空生出來,是暫有。如果烏雲來了,虛空沒有了,是暫無,對不對?佛 用銷金礦的例子講,意思是一樣。

  實在講,這和那個虛空不因烏雲散去才有,不是一個道理嗎?因爲什麼大家 不容易會入呢?你落入有法,認爲有金有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這樣才能貫通。經無窮時,虛空不壞。金性大家 可不要會成黃金,黃金是相,經上和你講是金性啊!就是平等本性。誰講?

  大家須要用心!要進步啊!不要開始不敢講,修學完了一部圓覺經還是不敢 講,那沒進步嘛!你非留級不可。 

  

  悅師:這段講不生不滅,經上講,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 能顯現。它之所以顯現是告訴我們說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舉虛空來比喻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如果說暫有暫無是有爲法,有 爲法必定有生住異滅,不是不生不滅的體性。「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爲虛空 平等本性」,何況常住真心呢?「如銷金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爲。 」好比我們煉金一樣,佛性非造作非修治而得的,它本自具足,只是在你 開顯不開顯而已。「既已成金不重爲」,既已經成佛,怎麼還變成衆生呢 ?好比金子一樣,是表示煩惱,金性是比喻佛性…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