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P6

  ..續本文上一頁

  

  師父:大家都講出來了,你要會到修行,常住真心是你的佛性。修行不叫你學習東 西,放下!怎麼放下呢?剛才你們不是都講過,如來智慧德相,衆生皆具有 ,被什麼障住?把那個東西放下,它不就現了嗎?好比銷金礦一樣,不是金 子生出來,把那個礦去掉就是了,把你們煩惱、妄想去掉,是不是就是金子 ?所以我再叁告訴你們,培養個人道德,就是這個樣子。諸惡不作,就是衆 善奉行,那有把你變成聖人呢?變成佛來呢?你沒有一切妄想、煩惱,就是 佛啊!好比銷金礦一樣,把金子銷出來。最後一個人,誰講? 

  

  聞師:這裏提到翳花二法非相待法,我們生死凡夫生活在相待法中,這種相待法如 果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話講,就是我執、法執。煩惱的性本是虛妄的,可是我 們凡夫執著,我們起煩惱的時候,如果不因爲煩惱再起煩惱,本來就沒有事 情。這個煩惱不能再讓我們生煩惱,煩惱是虛妄的,可是我們不曉得,執著 它,才有這種相待法,有我執、法執。我執是煩惱執,境界起的時候都是相 待法,好比講五陰法,這本來沒有過錯,名相也沒有過錯,因爲我們講話、 生活都不能離開五陰這個法。在名相上我們就執著,是衆生的病,也就是遍 計所執,認爲色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最容易犯的毛病 就是妄想。

  「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真正能體會到這一點,也許能得到好處。「圓 覺隨順」,無自性本來隨順,可是衆生的執著太深太重,才落入煩惱執。那 一天我們覺醒過來,原來都是假的,原來沒有染淨,我們認爲它是染淨。圓 覺它能隨順,逆境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哦!原來是圓覺在隨順。我們在這 裏如實體會,就能體會到虛空平等本性,本來不離開我們這個隨緣的法。

  

  師父:我和大家講「隨順」兩個字,我用科判的辦法和大家講。這個「隨」字有信 忍的意思,圓覺是無上菩提,「隨」字有初二叁地信忍的意思,「順」字有 四五六地柔順忍的意思。這不過是以我們的知見用科判就是了,是否佛的意 思真的如此,不敢講,這是我們猜佛意旨。現在看注疏吧!

  我講是這麼講,你要用你的慧眼去會,千萬不可取著于相。取著「隨就是信 忍,順就是柔順忍」,那就錯了,不可取著于相。如果取著于相,叫文字匠 ,那把科判就變成八股了,你要用你的智慧會,那就貫通了。沙彌、沙彌尼 戒不是講過了嗎?師父和人家談法的時候,不可摭取名相,是不是有這句? 查到注疏的上來寫!

  真本具,性不改;妄本空,妄想是虛妄、如幻的,你們都講出來了。查注疏 你們就知道了,將來你們寫書的時候可以參考,一種是句解容易找到,一種 是隨文解,容易找到。如果找玄義,那麻煩了,找不到的。找注解、句解這 個容易找到,千萬不要找玄義,玄義天上地下講了沒有邊啊!

  你們沒有膽量不行啊!有膽量臨命終時,破生死關,斬關落鎖,那才過得去 。你們平常養成猶豫心,又想寫又不想寫,又想講又不敢講,臨命終時不容 你猶豫啊!記住啊!臨命終時,下大決心,所以古德講,叁千大千世界遍滿 大火,我也要沖過去,到西方去,定得往生。不怕一切苦,沖過去,斬關落 鎖,破生死關,那一剎那不容許你絲毫猶豫心。 

  我們猜佛意旨,連聖人都如此。除去倒駕慈航大菩薩他如實知,他現量界, 其余比量界都是猜佛意旨。須菩提活了一輩子,佛說金剛經,他才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五上‧一)「此特示妙圓常住真心」, 這是表示妙覺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就是圓覺,就是圓成實,就是中道第一義 ,就是畢竟空,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屬生死涅槃。以重釋佛起煩 惱之疑也。」解釋佛再起無明那個疑惑。常住真心,下文才修學,不是生死 ,也不是煩惱,也不是菩提,也不是涅槃。

  「意謂。虛空尚不隨于幻華起滅。何況妙覺明心。而爲虛空本性。又豈隨于 生死涅槃起滅耶。」這意思懂吧?「妙覺明心」就是常住真心。「苟悟覺性 平等常住不動」,他始終講平等常住,清淨、遍滿、平等、常住、不動、無 性……都是一個道理。「諸佛證此。豈複生迷。故以銷金之喻。以結示之。 若了此喻。則衆生雖本是佛。現在無明。不妨修而後成。」衆生雖然本來成 佛,好比銷金礦一樣,除你的煩惱才能成佛,你不除煩惱,自然不能成佛。

  「如金雖本有。現在中。終以銷而後見。所謂佛本是」佛本是,本來就是 佛。「而勤修。惑元無而須斷。」斷煩惱,沒叫你求取學問,不是的,那不 是學佛道。「若知金性不壞。又何疑佛更生迷。」這是回答金剛藏的疑問。 「此喻約而義妙」,簡約、簡短而非常的美妙。「故剛藏之疑。不俟一一而 冰釋矣。」所以金剛藏叁個疑惑,不必一個一個解釋,都可講得通。

  (卍續一六‧圓覺經集注卷上‧叁四上‧一七)「虛空世法尚不同華起滅。 況如來隨順圓覺。湛然真常是虛空之體性耶。覺爲空性者。佛頂雲空生大覺 中。」佛頂是首楞嚴經。覺性包含虛空,非是暫有非是暫無嘛!「又雲寂照 含虛空。複言平等者。然圓覺雖是虛空之性而冥合不分。周遍法界無分無限 無別能依所依。」能依所依都是一法。「故雲平等」,能依所依變個樣子就 是正報、依報。

  「此意者空在覺中」,空生大覺中,「空尚常寂況覺爲空性豈增減耶」。對 !大家印證你們的見地。其實你們也是猜佛意旨,你們見地有些地方比我寫 的那本圓覺經已經深了,所以摭取文字相,不得其義。弟子問他師父:「爲 什麼團團轉?」他師父講:「皆因繩不斷。」他說:「師父!你怎麼看見了 ?」他說:「不是,我沒看見,你從事上問,我從理上答。」就是這個道理 嘛!不入其理,難得難得,入理以後還是不出理,還是不行,還是不得。

  不相信,你們仔細評一評,現在我領導你們修學圓覺經,有些程度比我寫的 圓覺經要深。這個沒有限製的,這個隨緣起的嘛!法隨緣起。

  

  

  

  ■第二十二次修學

  

  師父:魔千方百計破壞出家人,可是有兩種法,魔破不了:一種法是福,一種法是 慧,福和慧魔破不了。魔縱然把叁藏十二部燒掉,燒不了福慧。我今天和大 家講,修福有方法,修慧也有方法。龍樹菩薩說,修衆生忍,得無量福。對 于衆生修忍,衆生罵我、毀謗我、稱贊我、供養我,不爲所動,這個得無量 福。修法忍得無量慧,法忍就是衆生以毀謗法加于我,也不爲所動;打罵我 之法,也不爲所動;衆生以淫欲法加于我,也不爲所動。所以得無量慧。

  法華經上有說過,如果起大悲心、柔和忍辱心,得無量福。大悲心、柔和忍 辱心,就是對衆生所發的衆生忍,如果會入法空理,法空理就是般若理,得 無量慧。大家注意到修福修慧,因爲你們沒辦法對付魔障。福慧二法,追隨 于你直至成佛,有福慧追隨你,不下地獄。下地獄的衆生是福慧斷盡,叫一 闡提。有福慧追隨你,縱然你落畜生道,也不會受大苦,不會受刀頭之苦。 大家看,有很多畜生有福,比人還享受。有很多畜生有慧追隨它,雖落畜生 道,卻很聰明。所以狗能識字的,那是慧追隨它。落入餓鬼道,福追隨你, 變有財鬼。有智慧者,在鬼道裏是高級的鬼王。大家注意到,福慧兩項不可 放棄。

  話講回來,我們修學經法是培養大家的慧命,你如果得到這個慧命直至成佛 ,只有增沒有減,生生世世不相分離。如果你求到慧命以後,落入那一道都 有用,依此慧皆可出離,有福有慧絕對不下地獄。所以我們修學經法,大家 要重視,救你的慧命啊!我爲了培養大家的慧命才修學經法,如果你能得到 一點小小的滋養,直至成佛,不減。因爲什麼?此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只有圓現,現一分是一分。圓覺經講,好比金煉金一樣,一旦成金不再爲 。

  所以大家確實認識,我們修學經法,清淨莊嚴。要想把大家從魔的手裏救出 來,所以我們要珍重!珍重!聽到這個經法要如饑如渴,因爲它是我的慧命 ,不可掉以輕慢心。要不然,大家自失大利。在此地,有的人得度是靠福慧 ,有的人不得度,無福無慧。得度的根本在慧,不是助緣,大家都僅僅知道 修福,不知道修慧,譬如供齋等等,都是修福,不知道修慧。佛說過,修福 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落入畜生道有福,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 ,證成阿羅漢,因爲沒有福,出去托,空而回,沒有飯吃。所以得度的 真因在慧,助緣在福,好比車子兩個輪子一樣,少一個輪子不能進行;好比 鳥的翅膀一樣,少一個翅膀不能飛。希望大家珍重珍重!我講這幾句話勉勵 大家,以後要珍重啊!這是救你慧命的啊!能否往生,這是大關鍵,得真智 慧,誰都得度,信爲能入,智爲能度。

  我今天爲什麼和大家講?大家都是瞎摸索。我當初也是瞎摸索,蒙佛菩薩加 被,很感謝佛菩薩叫我摸索一條門路。我把這條門路提出來和大家再叁講, 大家不肯相信,很可憐!

  經上說,實相爲正法,實相以外,一切法都是邪法。這個說法很大膽,就是 小乘法都是邪法。因爲什麼?小乘人聲聞緣覺不會實相。會實相者,見佛性 。佛在大般涅槃經講,聲聞乘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乘道;緣 覺乘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緣覺乘道。菩薩見佛性不了了,不很清 楚,所以得十住地,十住地就是十地,十地位。佛見佛性了了,得無上菩提 。

  我領導大家修學,和大家講二谛、叁谛、一谛、四谛、無谛,可能有很多人 不踏實的,不相信。除此以外,別無佛法。實相叫一谛,一實谛。佛教也有 一句話,實相一法印。實相無相就是無谛,實相無不相,…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