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P6

  ..续本文上一页

  

  师父:大家都讲出来了,你要会到修行,常住真心是你的佛性。修行不叫你学习东 西,放下!怎么放下呢?刚才你们不是都讲过,如来智慧德相,众生皆具有 ,被什么障住?把那个东西放下,它不就现了吗?好比销金矿一样,不是金 子生出来,把那个矿去掉就是了,把你们烦恼、妄想去掉,是不是就是金子 ?所以我再三告诉你们,培养个人道德,就是这个样子。诸恶不作,就是众 善奉行,那有把你变成圣人呢?变成佛来呢?你没有一切妄想、烦恼,就是 佛啊!好比销金矿一样,把金子销出来。最后一个人,谁讲? 

  

  闻师:这里提到翳花二法非相待法,我们生死凡夫生活在相待法中,这种相待法如 果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话讲,就是我执、法执。烦恼的性本是虚妄的,可是我 们凡夫执着,我们起烦恼的时候,如果不因为烦恼再起烦恼,本来就没有事 情。这个烦恼不能再让我们生烦恼,烦恼是虚妄的,可是我们不晓得,执着 它,才有这种相待法,有我执、法执。我执是烦恼执,境界起的时候都是相 待法,好比讲五阴法,这本来没有过错,名相也没有过错,因为我们讲话、 生活都不能离开五阴这个法。在名相上我们就执着,是众生的病,也就是遍 计所执,认为色是我,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识是我,最容易犯的毛病 就是妄想。

  「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真正能体会到这一点,也许能得到好处。「圆 觉随顺」,无自性本来随顺,可是众生的执着太深太重,才落入烦恼执。那 一天我们觉醒过来,原来都是假的,原来没有染净,我们认为它是染净。圆 觉它能随顺,逆境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哦!原来是圆觉在随顺。我们在这 里如实体会,就能体会到虚空平等本性,本来不离开我们这个随缘的法。

  

  师父:我和大家讲「随顺」两个字,我用科判的办法和大家讲。这个「随」字有信 忍的意思,圆觉是无上菩提,「随」字有初二三地信忍的意思,「顺」字有 四五六地柔顺忍的意思。这不过是以我们的知见用科判就是了,是否佛的意 思真的如此,不敢讲,这是我们猜佛意旨。现在看注疏吧!

  我讲是这么讲,你要用你的慧眼去会,千万不可取着于相。取着「随就是信 忍,顺就是柔顺忍」,那就错了,不可取着于相。如果取着于相,叫文字匠 ,那把科判就变成八股了,你要用你的智慧会,那就贯通了。沙弥、沙弥尼 戒不是讲过了吗?师父和人家谈法的时候,不可摭取名相,是不是有这句? 查到注疏的上来写!

  真本具,性不改;妄本空,妄想是虚妄、如幻的,你们都讲出来了。查注疏 你们就知道了,将来你们写书的时候可以参考,一种是句解容易找到,一种 是随文解,容易找到。如果找玄义,那麻烦了,找不到的。找注解、句解这 个容易找到,千万不要找玄义,玄义天上地下讲了没有边啊!

  你们没有胆量不行啊!有胆量临命终时,破生死关,斩关落锁,那才过得去 。你们平常养成犹豫心,又想写又不想写,又想讲又不敢讲,临命终时不容 你犹豫啊!记住啊!临命终时,下大决心,所以古德讲,三千大千世界遍满 大火,我也要冲过去,到西方去,定得往生。不怕一切苦,冲过去,斩关落 锁,破生死关,那一剎那不容许你丝毫犹豫心。 

  我们猜佛意旨,连圣人都如此。除去倒驾慈航大菩萨他如实知,他现量界, 其余比量界都是猜佛意旨。须菩提活了一辈子,佛说金刚经,他才深解义趣 ,涕泪悲泣。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五上‧一)「此特示妙圆常住真心」, 这是表示妙觉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就是圆觉,就是圆成实,就是中道第一义 ,就是毕竟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属生死涅槃。以重释佛起烦 恼之疑也。」解释佛再起无明那个疑惑。常住真心,下文才修学,不是生死 ,也不是烦恼,也不是菩提,也不是涅槃。

  「意谓。虚空尚不随于幻华起灭。何况妙觉明心。而为虚空本性。又岂随于 生死涅槃起灭耶。」这意思懂吧?「妙觉明心」就是常住真心。「苟悟觉性 平等常住不动」,他始终讲平等常住,清净、遍满、平等、常住、不动、无 性……都是一个道理。「诸佛证此。岂复生迷。故以销金之喻。以结示之。 若了此喻。则众生虽本是佛。现在无明。不妨修而后成。」众生虽然本来成 佛,好比销金矿一样,除你的烦恼才能成佛,你不除烦恼,自然不能成佛。

  「如金虽本有。现在中。终以销而后见。所谓佛本是」佛本是,本来就是 佛。「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断烦恼,没叫你求取学问,不是的,那不 是学佛道。「若知金性不坏。又何疑佛更生迷。」这是回答金刚藏的疑问。 「此喻约而义妙」,简约、简短而非常的美妙。「故刚藏之疑。不俟一一而 冰释矣。」所以金刚藏三个疑惑,不必一个一个解释,都可讲得通。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三四上‧一七)「虚空世法尚不同华起灭。 况如来随顺圆觉。湛然真常是虚空之体性耶。觉为空性者。佛顶云空生大觉 中。」佛顶是首楞严经。觉性包含虚空,非是暂有非是暂无嘛!「又云寂照 含虚空。复言平等者。然圆觉虽是虚空之性而冥合不分。周遍法界无分无限 无别能依所依。」能依所依都是一法。「故云平等」,能依所依变个样子就 是正报、依报。

  「此意者空在觉中」,空生大觉中,「空尚常寂况觉为空性岂增减耶」。对 !大家印证你们的见地。其实你们也是猜佛意旨,你们见地有些地方比我写 的那本圆觉经已经深了,所以摭取文字相,不得其义。弟子问他师父:「为 什么团团转?」他师父讲:「皆因绳不断。」他说:「师父!你怎么看见了 ?」他说:「不是,我没看见,你从事上问,我从理上答。」就是这个道理 嘛!不入其理,难得难得,入理以后还是不出理,还是不行,还是不得。

  不相信,你们仔细评一评,现在我领导你们修学圆觉经,有些程度比我写的 圆觉经要深。这个没有限制的,这个随缘起的嘛!法随缘起。

  

  

  

  ■第二十二次修学

  

  师父:魔千方百计破坏出家人,可是有两种法,魔破不了:一种法是福,一种法是 慧,福和慧魔破不了。魔纵然把三藏十二部烧掉,烧不了福慧。我今天和大 家讲,修福有方法,修慧也有方法。龙树菩萨说,修众生忍,得无量福。对 于众生修忍,众生骂我、毁谤我、称赞我、供养我,不为所动,这个得无量 福。修法忍得无量慧,法忍就是众生以毁谤法加于我,也不为所动;打骂我 之法,也不为所动;众生以淫欲法加于我,也不为所动。所以得无量慧。

  法华经上有说过,如果起大悲心、柔和忍辱心,得无量福。大悲心、柔和忍 辱心,就是对众生所发的众生忍,如果会入法空理,法空理就是般若理,得 无量慧。大家注意到修福修慧,因为你们没办法对付魔障。福慧二法,追随 于你直至成佛,有福慧追随你,不下地狱。下地狱的众生是福慧断尽,叫一 阐提。有福慧追随你,纵然你落畜生道,也不会受大苦,不会受刀头之苦。 大家看,有很多畜生有福,比人还享受。有很多畜生有慧追随它,虽落畜生 道,却很聪明。所以狗能识字的,那是慧追随它。落入饿鬼道,福追随你, 变有财鬼。有智慧者,在鬼道里是高级的鬼王。大家注意到,福慧两项不可 放弃。

  话讲回来,我们修学经法是培养大家的慧命,你如果得到这个慧命直至成佛 ,只有增没有减,生生世世不相分离。如果你求到慧命以后,落入那一道都 有用,依此慧皆可出离,有福有慧绝对不下地狱。所以我们修学经法,大家 要重视,救你的慧命啊!我为了培养大家的慧命才修学经法,如果你能得到 一点小小的滋养,直至成佛,不减。因为什么?此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只有圆现,现一分是一分。圆觉经讲,好比金炼金一样,一旦成金不再为 。

  所以大家确实认识,我们修学经法,清净庄严。要想把大家从魔的手里救出 来,所以我们要珍重!珍重!听到这个经法要如饥如渴,因为它是我的慧命 ,不可掉以轻慢心。要不然,大家自失大利。在此地,有的人得度是靠福慧 ,有的人不得度,无福无慧。得度的根本在慧,不是助缘,大家都仅仅知道 修福,不知道修慧,譬如供斋等等,都是修福,不知道修慧。佛说过,修福 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落入畜生道有福,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 ,证成阿罗汉,因为没有福,出去托,空而回,没有饭吃。所以得度的 真因在慧,助缘在福,好比车子两个轮子一样,少一个轮子不能进行;好比 鸟的翅膀一样,少一个翅膀不能飞。希望大家珍重珍重!我讲这几句话勉励 大家,以后要珍重啊!这是救你慧命的啊!能否往生,这是大关键,得真智 慧,谁都得度,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我今天为什么和大家讲?大家都是瞎摸索。我当初也是瞎摸索,蒙佛菩萨加 被,很感谢佛菩萨叫我摸索一条门路。我把这条门路提出来和大家再三讲, 大家不肯相信,很可怜!

  经上说,实相为正法,实相以外,一切法都是邪法。这个说法很大胆,就是 小乘法都是邪法。因为什么?小乘人声闻缘觉不会实相。会实相者,见佛性 。佛在大般涅槃经讲,声闻乘人不见佛性,以不见佛性故,得声闻乘道;缘 觉乘人不见佛性,以不见佛性故,得缘觉乘道。菩萨见佛性不了了,不很清 楚,所以得十住地,十住地就是十地,十地位。佛见佛性了了,得无上菩提 。

  我领导大家修学,和大家讲二谛、三谛、一谛、四谛、无谛,可能有很多人 不踏实的,不相信。除此以外,别无佛法。实相叫一谛,一实谛。佛教也有 一句话,实相一法印。实相无相就是无谛,实相无不相,…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