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P4

  ..续本文上一页成实性,所以 「不可说言。此翳已灭。」因为本来无性的。「何时更起一切诸翳。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因为执着心和色相都是缘起无性的,都是相待生灭的。「亦 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色相当下即空,都是缘起 无性的。「空本无花非起灭故」,无性当中本来没有一切色相,不是生灭的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涅槃也是缘起无性。「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我们的圆觉妙心遍照一切,「离于花翳」,因为它遍一切处,不可得。

  

  师父:大家逐渐逐渐进入正题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就是直接解答三惑,前 面三惑好象都是相待。什么相待呢?简单说众生、佛相待,他以众生待佛, 以佛待众生。他说无明、涅槃,无明就是众生,涅槃就是佛,生死是众生, 涅槃是佛,大家仔细看文就可了解了。这就是「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原来 我们诵心经「色即空,空即色。」都是空花。如果眼睛没有毛病,不见空也 不见色。不见空,空不碍色;不见色,色不碍空。所以说,要是有所见,按 唯识宗讲,有见的话是什么?成了遍计执。要是于一切法,色就是空,空就 是色,不生见不立见,就是依他起啊!这是唯识宗的本意。

  再看性空宗,龙树菩萨的中论,他破见不破法。中论二十七品完全破你遍计 执见,没破依他起法。大家要知道了,这就是佛在圆觉经上答复金刚藏三惑 。众生、佛都是空花,非相待,你如果起见,是你病目,妄见空花。既然病 目是虚妄,是没有的,空花是虚妄,没有的,它当然是不相待。如果知道不 相待,就是圆成实了。不相待而待,就是依他起。怎么不相待而待?他不明 明说有佛有众生吗?有翳有空花吗?不相待是无作法,就是无作戒体,你们 学戒的就知道。谈到律宗,无相待而相待,就是有作戒体。你用此法,可以 会通八宗。所以大家只要知道它的深义,它这个文怎么说,你不随它转,皆 可知道。你要是不知道深义,随它文转了。不知道深义随文转,禅宗有一句 话──你叫老和尚舌头骗了。谁讲?

  

  闻师:「譬如幻翳妄见空花」,幻翳就是病目,也就是无明或者颠倒,这是讲众生 于缘起法不晓得依他而有,认为是自性实有,起遍计执。「妄见空花」,空 花是指众生的执着,或者说烦恼、五阴……都是空花。众生的迷惑心,就像 生病的眼睛一样,没办法见到诸法如实相,所以起妄执。

  「幻翳若除」,众生的病好了,怎么叫病好?下面讲出原因。「翳花二法非 相待故」,这个境是众生唯心所造的,空中花是众生心执着境,然后染这个 境,才有相分。相分是依见分而立,是相待的,相待的法就是虚妄,虚妄法 则不可说相待不相待。好比楞严经讲,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一交 芦。这是讲同一体性,就能会到一心所出。

  那么一心所出为什么出来染净的差别?以随缘故。所以,如果破遍计执,了 佛所说的,就不会起法执,而认为「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有这 些问题,这样叫「幻翳若除」,那叫无明无性,会归圆成实性。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事实上无明本空,本 不可得,这是答他问的。「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其实,见分、相分都是自 证分,就像空花灭于空。灭于空,就是销归圆成实。

  「何以故。空本无花。」既然无花,「非起灭故」,在一真法界里是没有众 生的遍计执的,遍计无性即归圆成。「生死涅槃同于起灭」,生死是众生, 涅槃是佛,事实上没有众生和佛相待。相待本空,为什么?因为同一缘起的 缘故。「妙觉圆照离于花翳」,你有这种智慧的话,就会到圆觉本是不动的 。

  

  师父:我们大家不要小瞧这段文。这是八宗极谈,极深之谈,我们看各宗高下也从 这里看,因为这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余它所说的八宗之教,那都是枝 末之谈,这是极谈。从这里发挥出去,这里绝对正确的话,所发挥的没有错 。如果有一点点偏差,发挥出去也必有偏差了。天台宗的三止三观,那不是 它的极谈,华严宗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它的 极谈,都是从这里发挥出去的。所以这个地方大家如果能深深掌握住,深得 法义。谁还有意见?

  

  甫师:这段文是为金刚藏解释那三惑,那三惑就是他的迷惑心,迷惑心执着实在有 ,执着无明实有、众生实有、佛实有,因为不会无性的道理。「譬如幻翳妄 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这翳可灭, 从这里可以知道它不是实有,那不实的东西怎么可以说有生有灭?所以幻翳 不实在。空花是依幻翳而生的,幻翳不实在,空花也是不实在。假如不实在 ,怎么可以说何时再见到空花呢?它是因缘起,本来是空,所以说「非相待 故」。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因为虚空本来没有花 ,虚空非起灭,这里是说要会到无性。「生死涅槃同于起灭」,也因为无性 的缘故,生死涅槃就同于起灭,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妙觉圆照离 于花翳」,放下执着见的话,就是净圆觉心能够圆照,就知道花翳都是虚妄 的。

  

  师父:刚才闻到厨房菜香了,今天又加菜,我们就查注疏了。

  我把文的脉络和大家讲,它这个文不要看它很多话,找出要点。你看,「善 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 种取舍。皆是轮回。」下面不管它中间的文了,「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它 的文意接起来,中间解释的那段,不管它了,意思就是一切世界,你看见有 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 回,这个就生三惑了。怎么能破三惑呢?三惑都是如幻的,知幻即离,离幻 即觉,这都如翳眼见空花一样。所以「翳花二法」不是相待的,都不是实有 的,都是你遍计执所生。

  直接看它后文,生死涅槃也和空花起灭一样,妙觉圆照离于花翳,离于花翳 ,就没有三惑了啊!金刚藏他就是不能离于花翳,所以他起三惑。这是说出 来,你要是知道妙觉圆照离于花翳,就没有这三惑了。这意思,大家回去再 慢慢熟悉,现在查注疏。

  你深深会入此法以后,不但世间一切法形同糟粕,连三藏十二部都是闲文。 不要奢望,老实持戒念佛,永明大师讲,若能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呢?

  在此地有无量法喜,你如果能得到,得无量福。我问大家,出家一场所为何 事?难道你是为了名闻利养吗?四体安闲吗?不是吧!再说一句话,你生为 人身,所为何事?难道说你就为饮食男女,荣华富贵吗?唉呀!这是真正的 原因啊!大家不知道,实在可惜。

  智慧无量,我们的生命有量,以有限的生命求无量的智慧,实在很危险,所 以唯有念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那儿去,得无量寿,还愁这个法得不到吗? 所以我深深感叹到庄子那句话「生也有涯」,生命有边涯,「知也无涯」, 智慧没有边涯。「以有涯及无涯,殆矣!」很危险。所以奉劝大家,老老实 实持戒念佛。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彼国人民也和他一样,寿命无量。以 无量寿命求此法,怎么得不到呢?

  菜很好吃,可是你没想到,吃到肚子里,马上消化掉了。这个法你要得到的 话,直到成佛,始终饱满。如果有法喜,叫你打瞌睡,不会打瞌睡;如果没 有法喜,根本不入心,一定打瞌睡。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三一下‧七)「不知华因翳有妄执从空而 生。岂觉迷真故着。横执真能生妄。既了翳差都不见华。因除迷心故清净矣 。又执早晚更迷。犹说何时更翳。故云不可请问翳差之者。……」解释得对 ,不知空花本来没有,因为你见分执着生病,妄见而有,所以破你的见,不 破依他起法。怎么不破依他起法?空花没有,依他而起的,没有的怎么可破 呢?「执从空而生」,其实花没有生。「岂觉迷真故着」,它这个文是这么 写吗?它这个字可能有点差错,这句我们不要管它,因为藏经有很多差错的 地方。「横执真能生妄」,真不能生妄,好比空不生花一样,空花是妄有, 真有的话,不称为妄,它称为真实。「既了翳差」,这个差一般写「瘥」, 病痊愈了,既然知道眼病痊愈,「都不见华」,没有眼病,见没有病了,就 不见花了。 要是舍弃你的见, 不见有不见无,不见生不见灭。「因除迷心 故清净矣」,除去迷心,见病要是痊愈的话,就是除去你的迷心。「又执早 晚更迷」,又执着:痊愈了,什么时候再迷?「犹说何时更翳」,何时我的 眼睛再有眼病?「故云不可」,这是不对的。「故云不可」,是重复佛所说 的话。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迷见生死似华起」,因为心 迷生见,自见有惑。似有花起,这个花好象有,它不是真实的。如果破幻, 破没有的,破虚妄的,那你就是虚妄。「悟得涅槃似华灭」,要是开悟涅槃 ,涅槃是佛道,相似有的、假有的空花就灭了。「言圆觉离华离翳。则双拂 生死无明。」花是外境,翳是内识,所以唯识宗说,内识者依他起,不是定 有,若执定有也是法执。

  「虚空非蹔有无」,虚空要是有的话,拿虚空给我看。不可说无,那儿不是 虚空呢!「觉性何关迷悟」,「觉性」,八大宗都是从这儿出来,我们掌握 这一点,就知道八大宗有高有低了。「众生既知华起。约谁更难无明。」是 「更离」吧?这个字好象有错。「无明生死既空。何责本来成佛。空华终不 再起。果位何得还迷。」这是答复上面三惑。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四下‧二)「此以空华一喻。总答所问 。以决三疑也。」「三疑」就是三问,就是三惑。「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