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P4

  ..續本文上一頁成實性,所以 「不可說言。此翳已滅。」因爲本來無性的。「何時更起一切諸翳。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因爲執著心和色相都是緣起無性的,都是相待生滅的。「亦 如空花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色相當下即空,都是緣起 無性的。「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無性當中本來沒有一切色相,不是生滅的 。「生死涅槃同于起滅」,生死涅槃也是緣起無性。「妙覺圓照離于花翳」 ,我們的圓覺妙心遍照一切,「離于花翳」,因爲它遍一切處,不可得。

  

  師父:大家逐漸逐漸進入正題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就是直接解答叁惑,前 面叁惑好象都是相待。什麼相待呢?簡單說衆生、佛相待,他以衆生待佛, 以佛待衆生。他說無明、涅槃,無明就是衆生,涅槃就是佛,生死是衆生, 涅槃是佛,大家仔細看文就可了解了。這就是「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原來 我們誦心經「色即空,空即色。」都是空花。如果眼睛沒有毛病,不見空也 不見色。不見空,空不礙色;不見色,色不礙空。所以說,要是有所見,按 唯識宗講,有見的話是什麼?成了遍計執。要是于一切法,色就是空,空就 是色,不生見不立見,就是依他起啊!這是唯識宗的本意。

  再看性空宗,龍樹菩薩的中論,他破見不破法。中論二十七品完全破你遍計 執見,沒破依他起法。大家要知道了,這就是佛在圓覺經上答複金剛藏叁惑 。衆生、佛都是空花,非相待,你如果起見,是你病目,妄見空花。既然病 目是虛妄,是沒有的,空花是虛妄,沒有的,它當然是不相待。如果知道不 相待,就是圓成實了。不相待而待,就是依他起。怎麼不相待而待?他不明 明說有佛有衆生嗎?有翳有空花嗎?不相待是無作法,就是無作戒體,你們 學戒的就知道。談到律宗,無相待而相待,就是有作戒體。你用此法,可以 會通八宗。所以大家只要知道它的深義,它這個文怎麼說,你不隨它轉,皆 可知道。你要是不知道深義,隨它文轉了。不知道深義隨文轉,禅宗有一句 話──你叫老和尚舌頭騙了。誰講?

  

  聞師:「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就是病目,也就是無明或者顛倒,這是講衆生 于緣起法不曉得依他而有,認爲是自性實有,起遍計執。「妄見空花」,空 花是指衆生的執著,或者說煩惱、五陰……都是空花。衆生的迷惑心,就像 生病的眼睛一樣,沒辦法見到諸法如實相,所以起妄執。

  「幻翳若除」,衆生的病好了,怎麼叫病好?下面講出原因。「翳花二法非 相待故」,這個境是衆生唯心所造的,空中花是衆生心執著境,然後染這個 境,才有相分。相分是依見分而立,是相待的,相待的法就是虛妄,虛妄法 則不可說相待不相待。好比楞嚴經講,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一交 蘆。這是講同一體性,就能會到一心所出。

  那麼一心所出爲什麼出來染淨的差別?以隨緣故。所以,如果破遍計執,了 佛所說的,就不會起法執,而認爲「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有這 些問題,這樣叫「幻翳若除」,那叫無明無性,會歸圓成實性。

  「亦如空花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事實上無明本空,本 不可得,這是答他問的。「何時複生一切煩惱」,其實,見分、相分都是自 證分,就像空花滅于空。滅于空,就是銷歸圓成實。

  「何以故。空本無花。」既然無花,「非起滅故」,在一真法界裏是沒有衆 生的遍計執的,遍計無性即歸圓成。「生死涅槃同于起滅」,生死是衆生, 涅槃是佛,事實上沒有衆生和佛相待。相待本空,爲什麼?因爲同一緣起的 緣故。「妙覺圓照離于花翳」,你有這種智慧的話,就會到圓覺本是不動的 。

  

  師父:我們大家不要小瞧這段文。這是八宗極談,極深之談,我們看各宗高下也從 這裏看,因爲這裏失之毫厘,差之千裏。其余它所說的八宗之教,那都是枝 末之談,這是極談。從這裏發揮出去,這裏絕對正確的話,所發揮的沒有錯 。如果有一點點偏差,發揮出去也必有偏差了。天臺宗的叁止叁觀,那不是 它的極談,華嚴宗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是它的 極談,都是從這裏發揮出去的。所以這個地方大家如果能深深掌握住,深得 法義。誰還有意見?

  

  甫師:這段文是爲金剛藏解釋那叁惑,那叁惑就是他的迷惑心,迷惑心執著實在有 ,執著無明實有、衆生實有、佛實有,因爲不會無性的道理。「譬如幻翳妄 見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這翳可滅, 從這裏可以知道它不是實有,那不實的東西怎麼可以說有生有滅?所以幻翳 不實在。空花是依幻翳而生的,幻翳不實在,空花也是不實在。假如不實在 ,怎麼可以說何時再見到空花呢?它是因緣起,本來是空,所以說「非相待 故」。

  「亦如空花滅于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因爲虛空本來沒有花 ,虛空非起滅,這裏是說要會到無性。「生死涅槃同于起滅」,也因爲無性 的緣故,生死涅槃就同于起滅,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妙覺圓照離 于花翳」,放下執著見的話,就是淨圓覺心能夠圓照,就知道花翳都是虛妄 的。

  

  師父:剛才聞到廚房菜香了,今天又加菜,我們就查注疏了。

  我把文的脈絡和大家講,它這個文不要看它很多話,找出要點。你看,「善 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 種取舍。皆是輪回。」下面不管它中間的文了,「是故汝等便生叁惑」。它 的文意接起來,中間解釋的那段,不管它了,意思就是一切世界,你看見有 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 回,這個就生叁惑了。怎麼能破叁惑呢?叁惑都是如幻的,知幻即離,離幻 即覺,這都如翳眼見空花一樣。所以「翳花二法」不是相待的,都不是實有 的,都是你遍計執所生。

  直接看它後文,生死涅槃也和空花起滅一樣,妙覺圓照離于花翳,離于花翳 ,就沒有叁惑了啊!金剛藏他就是不能離于花翳,所以他起叁惑。這是說出 來,你要是知道妙覺圓照離于花翳,就沒有這叁惑了。這意思,大家回去再 慢慢熟悉,現在查注疏。

  你深深會入此法以後,不但世間一切法形同糟粕,連叁藏十二部都是閑文。 不要奢望,老實持戒念佛,永明大師講,若能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呢?

  在此地有無量法喜,你如果能得到,得無量福。我問大家,出家一場所爲何 事?難道你是爲了名聞利養嗎?四體安閑嗎?不是吧!再說一句話,你生爲 人身,所爲何事?難道說你就爲飲食男女,榮華富貴嗎?唉呀!這是真正的 原因啊!大家不知道,實在可惜。

  智慧無量,我們的生命有量,以有限的生命求無量的智慧,實在很危險,所 以唯有念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那兒去,得無量壽,還愁這個法得不到嗎? 所以我深深感歎到莊子那句話「生也有涯」,生命有邊涯,「知也無涯」, 智慧沒有邊涯。「以有涯及無涯,殆矣!」很危險。所以奉勸大家,老老實 實持戒念佛。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彼國人民也和他一樣,壽命無量。以 無量壽命求此法,怎麼得不到呢?

  菜很好吃,可是你沒想到,吃到肚子裏,馬上消化掉了。這個法你要得到的 話,直到成佛,始終飽滿。如果有法喜,叫你打瞌睡,不會打瞌睡;如果沒 有法喜,根本不入心,一定打瞌睡。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叁一下‧七)「不知華因翳有妄執從空而 生。豈覺迷真故著。橫執真能生妄。既了翳差都不見華。因除迷心故清淨矣 。又執早晚更迷。猶說何時更翳。故雲不可請問翳差之者。……」解釋得對 ,不知空花本來沒有,因爲你見分執著生病,妄見而有,所以破你的見,不 破依他起法。怎麼不破依他起法?空花沒有,依他而起的,沒有的怎麼可破 呢?「執從空而生」,其實花沒有生。「豈覺迷真故著」,它這個文是這麼 寫嗎?它這個字可能有點差錯,這句我們不要管它,因爲藏經有很多差錯的 地方。「橫執真能生妄」,真不能生妄,好比空不生花一樣,空花是妄有, 真有的話,不稱爲妄,它稱爲真實。「既了翳差」,這個差一般寫「瘥」, 病痊愈了,既然知道眼病痊愈,「都不見華」,沒有眼病,見沒有病了,就 不見花了。 要是舍棄你的見, 不見有不見無,不見生不見滅。「因除迷心 故清淨矣」,除去迷心,見病要是痊愈的話,就是除去你的迷心。「又執早 晚更迷」,又執著:痊愈了,什麼時候再迷?「猶說何時更翳」,何時我的 眼睛再有眼病?「故雲不可」,這是不對的。「故雲不可」,是重複佛所說 的話。

  「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妙覺圓照離于花翳。」「迷見生死似華起」,因爲心 迷生見,自見有惑。似有花起,這個花好象有,它不是真實的。如果破幻, 破沒有的,破虛妄的,那你就是虛妄。「悟得涅槃似華滅」,要是開悟涅槃 ,涅槃是佛道,相似有的、假有的空花就滅了。「言圓覺離華離翳。則雙拂 生死無明。」花是外境,翳是內識,所以唯識宗說,內識者依他起,不是定 有,若執定有也是法執。

  「虛空非蹔有無」,虛空要是有的話,拿虛空給我看。不可說無,那兒不是 虛空呢!「覺性何關迷悟」,「覺性」,八大宗都是從這兒出來,我們掌握 這一點,就知道八大宗有高有低了。「衆生既知華起。約誰更難無明。」是 「更離」吧?這個字好象有錯。「無明生死既空。何責本來成佛。空華終不 再起。果位何得還迷。」這是答複上面叁惑。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四下‧二)「此以空華一喻。總答所問 。以決叁疑也。」「叁疑」就是叁問,就是叁惑。「幻…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金剛藏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