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P3

  ..续本文上一页!那了生死没有出处!就是念阿弥陀佛 ,求阿弥陀佛加被。所以就老老实实念佛,时时刻刻记住,阿弥陀佛不接引 我,没有办法。

  

  

  

  ■第二十次修学

  

  师父:亦空亦色属于俗谛中,非空非色属于真谛中,唯有一乘佛教知,三乘法不知 。什么是三乘法?声闻、缘觉、菩萨乘,所谓这个菩萨是小菩萨,地前菩萨 ,不知。地上的菩萨,我们称为一乘。所以说,天台的空假中,它演的是一 乘法。天台宗有三止三观,空观、假观、中观,它不论空观、假观,单论中 观。它论中观,不得不提到方便空观、假观就是了。所以天台是一乘教,因 为它是根据法华经,天台宗以前叫法华宗。所以它说,一空一切空,一假一 切假,一中一切中。

  如果你善根够,希望大家精进修学佛法。我再提醒大家,不要相信那些名相 ,不要相信什么现代学术,那是假的。你如果到相当程度以后,自然一门深 入。现在我才知道,八大宗是这么形成的,不是说毫无根据的就成为八大宗 ,他到了相当程度,一定一门深入。希望大家也能有所收获。

  你如果信得过,你就按部就班跟着走,一定一门深入。八大宗已经给我们走 出一条道路,可能我们再走其它道路,走不出来的。因为八大宗已经尽相当 的心血了,不要再另求蹊径。

  我知道大家在经法方面,仅仅知道一点皮毛就是了,所以不放不舍地提醒你 们两种法:持戒、念佛,你如果善根不够,智慧不够,志气不够,也可得到 利益。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 。」这不是一条路吗?我们晚上修学华严,是不是一个说法?它讲「生灭有 无」,其实都是一个说法。「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 种种取舍。」你们想一想,和华严义海百门简直是一个门路嘛!「皆是轮回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 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 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 而不旋复。」上次修学到此地。

  我们今天从「是故汝等便生三惑」,这个三惑,大家知道是那三惑?这个三 惑不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不是那三惑。就是金刚藏所问的:「于诸 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第一「世尊 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第二「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 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第三「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 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这是三惑,就是这三种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 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 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 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我们先修学到这里。如果下文还有解释,我们再继续看它的解释。其实你要 是得到这段文的意思,就可了解这和你晚上修学华严义海,它是一个样子。 我们不可以说,法藏大师根据圆觉经,不可以这么说,他根据佛法,佛法各 个经都是讲这一个道理。事实上,我们发现法藏大师发挥华严一宗,似乎没 有依据圆觉经,可是他所说的和圆觉经是一个道理。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知,我们学佛法就叫智慧,没有边涯。我们生命 有边涯,这是「以有涯及无涯,殆矣!」这个很危险。有一个办法,我们智 慧不够,我们生命有限,相信佛语,不可妄起我念,浪费你的生命。你的生 命能有几何?呼吸之间,一气不来,就成隔世。

  大家看这段经文,可以发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其实我是说我自己 ,法海无边,我生命有限啊!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可是有没有这种人?很令 人感叹啊!中国台贤二宗,天台、贤首(华严宗)二宗,一个后继有人,一 个后继无人,大有差别了。贤首宗(华严宗)不输于天台宗,可是后人不争 气,慧苑比丘一出,完全判法藏五教,结果华严宗断绝了。给他续上的有四 祖澄观、五祖宗密,那是勉强续的,其实华严宗从法藏以后就没有了。我们 细看,清凉国师他的思想,不是完全一样的,一条路是一条路,有点差别。 天台宗不同了,后人辈起,那一代都有天台宗的杰出人才,相续不断,直到 现在还不断。

  我写华严五教止观说过了,其实我们算起来,从法藏生的那一天算起,到清 凉国师生的那一天,这段时间差一百年。可以说华严宗从法藏以后就断了, 清凉国师是华严宗四祖,那是后人尊他为四祖。所以天台宗大不相同的,智 者三大部,不是智者写的,智者说的,他弟子写的。三大部就是──法华玄 义、法华文句(我们现在讲法华经就根据法华文句)、摩诃止观,都不是智 者写的。谁发挥发挥!

  

  乘师:金刚藏菩萨提出的三惑,主要令末世众生不取于相。「譬如患翳妄见空花」 ,它先用譬喻,主要是说法本来是不可得,空本无花,非彼灭故。因为我们 圆觉妙性本来具足的,所以后来它讲「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患翳 是病,病是遍计执,我们众生落入遍计执,在依他起法就不能会归圆成实, 就生妄见,就是二种见。

  「妄见空花」,因为落入遍计执,所以虚妄心起,妄见空花。空本无花,妄 见空花就起生死见,落入二种见。起二种见,在前面我们有讲到「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有起有灭,始终增减有无……都是二种见 。有这二种见,「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这样就是 有轮回。意思是说我们取着生灭见、二种见,要免轮回,无有是处。

  以下讲怎么取着二种见。「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 翳。」我们这个病只是如幻的、虚妄的,由于我们虚妄取着。所以「翳花二 法非相待故」,病和空花它是如幻的、虚妄的,它不是二法,不是相待的。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因为虚空本来是平等 不动的,是清净的,如果有起有灭,这就是生死,就落入二法。你如果落入 二法,就不能出生死轮回。「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空本来就无花,非起灭 故,有起有灭,就是生死。以妄见落入遍计执,才有起有灭,所以「生死涅 盘」不可得,同于起灭。

  

  师父:大家注意它的要点,你把要点搞通了,就方便多了。「翳花二法非相待故」 ,为什么?谁继续讲?二法不相待嘛!我提醒大家,唯识宗得此法,它立四 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大家看唯识不知道,所以我和大家介 绍。相分就是空花,外无有其法嘛!翳就是见分,自己能见的,虚妄的。外 面所有的一切法也是虚妄的,所以见分、相分皆是假的,为什么?因为见分 、相分生于自证分,皆是自证分。自证分变成相分、见分,再往细的分析, 自证分来于证自证分。你只要了解自证分、见分、相分,就很能够深入了。

  它这四分里头,比较难懂的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什么东西?我举个例子 就知道。好比这是一面镜子,照出来有染的,有清净的,染的、清净的都是 它变现的,能见的那个见也是它变现的,它是什么?叫自证分,就是第八识 ,第八识体。这第八识体有染净和合嘛!证自证分呢?就是镜子背面的体, 没有这镜子体,那这镜子怎么能照呢?好比这例子一样。想一想,为什么翳 花非相待呢?谁讲?

  为什么非相待呢?想不透!我再提醒大家,你自己去理会。如果有这个法, 也有这个法,它相待了。诱导大家,依他起法,这个法依他而起,如果没有 这个法,就没那个法。这个法也是依他起,没有这个法,也就没有那个法。 你想一想,如果有这个法了,也有那个法了,那讲不通了。既然有这个法, 何必依他而起呢?有这个法,何必依他而起呢?非相待嘛!谁要讲?

  

  悦师:「幻翳若除」,就是眼病已经好了的话,「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 切诸翳。」「翳花二法非相待故」,如果说实在有的,才有相待,它本来是 虚妄法,虚妄法怎么会有东西相待?它不是实在有的,譬喻患翳妄见空花。 患翳,就是眼睛有病,所以认为有实在的空花。「翳花二法非相待故」,虚 妄的东西,你怎么能再说「虚空何时更起空花」?所以它说这个法本来是无 生的,都是虚妄的。本来就虚妄,怎么可以说它有生有灭?

  「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花本来是不实的,你怎么能说 它有生有灭?生死涅槃就好比有生有灭一样,生灭的法都不是实在有的,你 认为有实在的法,就会认为有生死有涅槃,也就是认为有空花生、有空花灭 。

  讲这一段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三惑。金刚藏菩萨问「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 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来就虚妄的,你认为众生实在有,而且认为有一个 实在的成佛,又认为后来怎么又起无明。众生本来就如空花一样,不是实在 有的,你怎么认为有个众生,有生有灭,或者说他起无明?

  第二个问题。「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无 明是虚妄的。「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 恼。」这好比后面这一段文说「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 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无明本来虚妄的,怎么可以认为有个 无明起,还认为如来什么时候又起无明,所以这里是回答前面的问题。

  

  修师:「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讲起来就是众生落入遍计执的执着心 ,因为你落入遍计执,就妄见空花,虚妄见色空有碍,执着相。「患翳若除 。不可说言。此翳已灭。」因为你执着心去除的话,就会归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金刚藏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