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辦法了。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的本體。觀世音菩薩爲了對衆生說法,以這種大悲心示現各種各樣的色身。這個“戒雷震”是表示觀世音菩薩示現各種各樣的色身,不管是哪一種色身以叁聚淨戒一定圓滿無缺的,那叫“戒雷震”。就是要持戒,不持戒你你怎麼能利益衆生,對不對。這是軌範人天,教我們好好持戒。以這個清淨戒體的力量他的名聲遠播十方,我們今天要求得一個好名聲,也要好好的持戒,不持戒那個惡名聲就遠揚。 這個名聲就像天空當中打得雷一樣,天空當中打一個雷好遠好遠都能夠聽見,要持戒的話,這種善名聲、清淨名聲他也是能夠驚醒群迷。只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今天有這種救度衆生的力量,只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人緣這麼好,家家有彌陀、人人觀世音。原因在哪裏呀?就是在觀世音菩薩持清淨的戒體,所以說他的名聲才遠播十方,人人具足。
“慈意妙大雲”慈意---就是大慈心。就是真實給予衆生快樂的心,以這種大慈心給予衆生大快樂、真實快樂、根本快樂,以這種心遍緣法界衆生、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普遍的,就像那種雲普遍蔭覆一切一樣,所以說“慈意妙大雲”。他這種慈心就像天空當中那個雲彩一樣,能夠覆蓋一時天下。所以說以這些雲他能夠息滅熱惱,從這種大慈心當中來降甘露法味,以這樣的甘露法雨息滅我們內心的貪心、嗔恚心、愚癡心,這叁毒的烈焰就全部熄滅了。觀世音菩薩說妙法他就能夠讓我們這些衆生了悟人生的道理,就像那種不死的神藥——甘露。甘露什麼?甘露是一種不死的妙藥,你說你這個人死掉了,用一點兩點甘露它就可以起死回生。我們這些衆生要不遇上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形同死掉了的人,你相不相信,在煩惱深重的苦海當中我們有什麼辦法?沒有辦法。叁界六道的生死輪回當中我們要想出離,想倒是想了,方法也得不到,修行也沒有力量,那不是等同以死的人嘛。今天遇上觀世音菩薩了,你說你通途的修道力量不具足,那麼虔誠懇切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能夠讓我們內心消除煩惱,貪嗔癡叁種毒自然而然就解決了,這就講觀世音菩說法衆生的功德。
【诤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
“诤訟經官處”就是我們人和人之間诤論、打官事訴,在法庭上對質。“官處”就是法院,檢查院。“怖畏軍陣中”就是那個軍隊排兵布陣,那就說明在戰爭的前線。害怕不害怕啊?子彈無情,你可以打我、我可以打你,你開槍射我,我開槍射你,在這些戰爭過程當中誰說的清楚,所以說那是非常恐懼的。
“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就是面臨這些跟人打官事,爭論是非,或者說在軍陣當中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我們的內心都有很大的恐懼,在這種恐懼的時候依仗持念觀世音菩薩的萬德名號,依觀世音菩薩這種慈悲力量就能在無形當中止息這種冤孽,免除這種官事是非,停止戰爭。所以說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這些都能夠解決。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這一頌注述的人多處解釋觀世音菩薩說法的妙音。這個地方對應于觀世音菩薩萬德名號的音聲來講解。
“妙音觀世音”就是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時候,就是清淨梵音。她能夠洗滌我們內心的汙垢,讓我們自己內在的貪嗔癡叁毒可以清淨,那我們在一心念誦當中能夠把這些各種各樣的塵慮都能夠消盡,所以說是梵音海潮音。什麼叫梵音?那就是清淨音。海潮音是什麼?海潮音就是很急速的音聲,你看那個海潮它是有規律的,初一、十五它要漲潮,不到時間它還不漲潮,那是有規律的,大海它跟世界的運作息息相關,跟我們這個運作也息息相關,所以說一個是及時的音聲,有規律的聲音。二一個是相續不間斷的聲音,你看我們到那個海邊,那個海水嘩…嘩…一陳一陳的,就像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一樣相續間斷,那就像海潮一樣一陳一陳的,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念起這種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的時候,整整齊齊、莊莊嚴嚴、沖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那是很莊嚴的一種景象,這樣子自然而然就像我們自己內心,那些紅塵上的各種各樣的想法,一念起觀世音菩薩來了,這個想法就慢慢的沒有了,內心這些汙染的念頭,在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就得以清淨了,這叫“梵音”。
“勝彼世間音”,就說念這種聲音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種聲音,遠遠比世間上任何一種聲音都來得美妙。“是故須常念”所以說我們要經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要出聲音念,爲什麼要常念?常念說明什麼?念起來不要忘掉了,不要早上念晚上不念,今天念明天不念,有一答沒一答,這些時間那就很不容易出現感應,我們內心裏面念之在之。心心念念都在信仰觀世音菩薩,都在向觀世音菩薩求救,片刻也不離,這就會感應道交,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安住于我們內心之中。當我們時時稱名禮拜,時時憶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這個就是真正的念觀世音菩薩,當你能夠真正的念起來了,必定能夠見到觀世音菩薩。這樣好不好啊?好(大衆)。太舒服了。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
“念念勿生疑”,就是我們每一念當中不要産生懷疑心,不要認爲這樣念沒有什麼利益。要是有這種疑心,我們得到的加持那就不大了,因爲我們懷疑心就是學法的最大一個障礙。本來可以得到利益的,但是因爲有我們自己的障礙這種利益就得不到了。
“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爲作依怙。”意思就說觀世音菩薩消除了二障,煩惱障、所執障都消除了,他是隨清淨的、內心裏最有智慧的,所以說他能夠對這些苦惱當中的衆生,乃至死難當中的衆生做一個最可靠的一種依靠。也是觀世音菩薩把這些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衆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獨生子女,他就像父母親一樣,在我們艱難困苦當中,在我們內心害怕的時候,他能夠永遠做我們最有力的一種依靠。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這就揭示觀世音菩薩已經成就佛果了,他具備有那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無邊的神通光明自在。你說他的功德多不多啊?功德非常之多,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衆生”,不僅僅具一切功德,他還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不行。就像今天上午老總一樣,他能夠拿出120萬來修建大雄寶殿。你說光有錢他沒有舍心,拿得出來嗎?來不出來。所以說光有功德沒有慈悲心,那衆生享受不了。你要有功德又有慈悲心,于是你的功德就可以大衆一起享用。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不僅有一切功德,而且以慈悲心來看視衆生,就是日夜不斷的以這種慈悲心觀照衆生處在什麼樣的境界當中,衆生一有苦難,觀世音菩薩他就不會放過救度衆生。
“福聚海無量”,就是他的福德非常之多,在多生累劫當中就是勤修六度萬行,成就的這種福德智慧就像大海一樣的深廣。大海的這些海水量的過來嗎?量不過來。觀世音菩薩這種福德智慧也是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所以說按照經中所說,以十倍所有衆生的福德聚,成就佛的一個毛孔。佛的一個毛孔的功德,拿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衆生的這種福德加起來,才成就佛的一個毛孔的功德。有多少毛孔?多得很。以一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聚,才成就了佛的一個隨形相好;觀世音菩薩曆代諸佛都有無窮去盡的無量相好莊嚴,你說要修多少功德。以一千倍八十隨形好的福德聚,八十隨形好所有的福德加起來,才成就了佛的二十九相;二十九相的功德、要積累這麼多功德你才能成就,以一萬倍所有二十九相的福德聚,才能成就佛的眉間的白毫相光;這種功德他才能成就。以十萬倍白毫相的福德聚,才能夠成就佛的頂髻相。什麼叫頂髻相?佛的頂上無見頂,這個功德有多少才能成就,以萬億倍頂髻相的這種福德聚,才能夠成就佛的法螺相。你看他的頭發像杆經的法螺燕,這叫法螺相。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他是圓滿成佛的,自然而然從這些經像的記載,我們就知道觀世音菩薩具有浩瀚如海的這種福德聚。我們今天大海就是那麼深廣,其實大海何諸于比喻觀世音菩薩福德呢,那可以說無量無邊。
這樣我們就知道,觀世音菩薩他是無量的功德田和福德田,依靠于觀世音菩薩,我們所種的每一種善根都將會成爲永無窮盡的善根相,乃至我們對觀世音菩薩一念稱名、一個禮拜,都會增長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就像經中跟我們所說的:“由具衆多福德相,天衆世間福藏依,”他就是天人所有福德依靠的源泉。所以說他是無上福田。我們不管是給他合個掌也好、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也好、給他頂一個禮也好,所有做的一切善根都能夠積聚無量無邊的福德。“見聞慈顔即獲益,成辦有情無量利。”我們能夠見到、聽到觀世音菩薩這些威德神力的話,都能夠成辦我們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就以這樣的原因,我們應當要時常禮敬觀世音菩薩。所以說這種“頂禮”就表示最崇高的禮敬,至誠恭敬。所以說我們應當緣觀世音菩薩來修持稱贊他的這種功德、供養觀世音菩薩、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來修這些佛法。要這樣修行的話,這**這很多啊,你要能夠把**修起來,那我們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都能夠成就。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衆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這個地方持地菩薩即從座起了。釋迦牟尼佛把這個觀世音菩薩的威德自在神力,一遍又一遍的宣講了以後。持地菩薩就從他的座位上起來了,爲什麼持地菩薩座起來了呢?持地菩薩、你看這個地,這個大地就是我們一切衆生的依靠,不管你善人也好、惡人也好都在地上行。不管幹淨也罷還是那些不幹淨的也罷,這個大地都沒有分別心,沒有減擇。而這個持地菩薩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