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4▪P2

  ..續本文上一頁聞佛法當中能夠形成正知正見,對于自己所修的法門能夠確定了,我就選這個法門、我就修這個法門,因爲修這個法門適應于我,能夠成就我的目標、能夠對治我的過患。當我們決定了以後、沒有懷疑了,那個時間一門深入。如果說還沒有達到這個時間,聞思的量沒有到位的時候,你說你要想一門深入,我看就成問題。所以說這個修,聞思修、聞思修,他要在聞慧的基礎之上來起如理思維的智慧,在如理思維的基礎之上來産生修行的智慧。如果說你沒有聞思的基礎,我們聽到風就是雨,聽到以後我專修,結果一專不知道怎麼專。

  比喻說我們最近修念佛法門的,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不一定窮盡叁藏十二部經,不一定把它當普通法門來聞思。但是你修淨土法門,我們對淨土法門要理解吧,要聽聞釋迦牟尼佛宣說的淨土經典,要聽聞怎麼樣去修行淨土,要聽聞這種特別法門和普通法門有什麼關系,要聽聞這個殊勝的淨土法門,它修起來與普通法門相比有什麼殊勝的地方。至少我們這個在聞思當中對于淨土中的信願行,要有確定的正知正見,那個時間才可能說一門深入。我們很多淨土經典也不聽。信願信也不知道。哎呀;師父、我專修,我說行嘛,你專修吧。結果我看他,他也沒有專修。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今天念了五十聲了,好了,不念了。下來之後他去幹啥呢?打麻將去了。艾,你不是專修嘛,他說是呀,我專修淨土法門,除了阿彌陀佛我不念了。我說你念其它經法,你在念麻將呢,念麻將算不算專修啊?這就是不懂怎麼叫專修。所以說你要懂了以後,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沒有間雜、沒有二心,哪怕就是千經萬論都可以成就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叫專修,這是剛才廣泛泛的說。

  一般的修淨土的同修,我們這個都可以往生西方淨土,你念《藥師經》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念“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念觀世音菩薩能夠往生西方淨土。只要你往生西方淨土的心沒有變異,這個普遍的說這個也叫專修。但是淨土中的專修往往爭對于持名念佛往生,專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站在這個持名念佛往生角度上,你那個屬于雜修了。雖然你在修叁藏十二部經典,你也做各種各樣的善法,但是你沒有專心持名,對于專修持名專修法門來說,你就是雜修。所以他它的精確程度不一樣,總之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一定要相當的聞思打下這種堅實的基礎,沒有懷疑。確定這種信願之心以後一心不亂的持名,這樣子這個一門深入它就能夠成立。處理了這種淨土的一門深入以外,我們修任何一種法門其實都是要一門深入的。爲什麼要一門深入呢?比喻說我們今天在聽經,邊聽經電話響了,我拿來看看,誰在跟我打電話,誰在跟我發信息,呵呵,這個信息還好玩。你這樣一玩的起來,我講的經你聽得進去嗎?聽不進去了。爲什麼聽不進去了?你在叁心二意嘛,你沒有專專心心的聽經嘛。所以說我們凡夫能夠達到一心二用的這種人少之又少,你在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必定影響這件事情,人與人之間、事與事情之間總是會相互影響。所以說我們這些凡夫能力不太具足,不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他一個心就可以普應十方,不分身就可以普應盡虛空遍法界,那是諸佛菩薩他們能力具足了,他就可以任運自然,而我們衆生稍微有兩件事情給自己分心的話,基本上你就不知道幹什麼了。所以說要集中這種身心的精力,不管修什麼法門的都要從聞思修當中先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以不懷疑心、明確的取舍心專心一意的一門深入,這樣的修行容易得到成功。阿彌陀佛!大衆鼓掌……

  是我剛才所說聞思的基礎不好的話,哪怕是就我們在專修,他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冥熏加倍。但是如果說我們自心,比喻說與淨土經典上所說的,發菩提心,我們發沒發呀?如果沒發,那麼我們自己在專修的時候,因爲自己心地不具備相應的基礎,那麼他也是有這種障礙的。比喻說什麼道理都不通的,他在專修,他也能夠得到利益。但是如果說能夠發菩提心、能夠戒定慧都熏發、能夠專心一意的持念阿彌陀佛,這兩個人那個人修得快了。所以說我們對阿彌陀佛大信心,然後我們自己在心地有疑問的時候,爭對你的疑問可以好好的學修,補助這些不足的東西。

  普燈法師;阿彌陀佛,感謝智海大和尚的慈悲來我們廣德寺,這七天以來,每一天聽衆一天比一天多,大家都對聽經聞法的興趣,意趣一天比一天濃,我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智海大和尚傳承觀音菩薩這種慈悲,弘揚觀音菩薩的這種慈悲。大家在這慈悲的感化下,感覺到更加安甯、更加喜悅,這就是聽經聞法的利益好處。萬事都有結束的一次,我們今天晚上七點鍾舉行一次傳燈活動,地點改正大雄寶殿,智海大和尚也會參加。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句話,感恩智海大和尚爲大衆這七天以來普降甘露,阿彌陀佛!掌聲……

  謝謝廣德寺常住,謝謝監院師的慈悲,謝謝我們四種弟子的慈悲成就。阿彌陀佛!掌聲……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4》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