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21

  佛子何因緣,名爲觀世音?

  佛子是誰呢?是就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做佛子呢?我們今天很多時候也能夠稱佛子。但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這是都是大法王子,能夠繼承佛的家業、能夠慈悲利益衆生、能夠講經說法,把衆生從愚癡海洋當中接引出來,所以說他們真正的稱爲佛子。那我們今天如果說要能夠發菩提心、承擔如來家業、主持正法、講法利生,我們也可以稱爲佛子。要發菩提心,最低限度你都要發菩提心,這是佛子的因。何因緣名爲觀世音?他是因爲什麼因、什麼緣叫做觀世音菩薩呢?我們平時所說因,那就是主要條件,緣就是輔助條件。名爲觀世音,你看這個名字,也是施色的,也是安利的。但是我們衆生的他施色名字是從虛妄分別當中施色的,而諸佛菩薩這種名字是從清淨當中施色安利的,所以說名爲觀世音。

  這個時間無盡意菩薩就以偈語來問釋迦牟尼佛說:具足妙相的世尊,我再次請問你,這個佛子以什麼因緣而尊稱他爲觀世音菩薩呢?這是無盡意菩薩請問世尊,觀世音菩薩得名的所以然,這個請問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一個是自己不懂而去請問,二一個方面是代衆生請問。我們這個地方無盡意菩薩是以什麼而發問的?是以代衆生而發問的。因爲好多問題我們這些衆生沒有智慧,不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經常所說大家有什麼問題呀?問過去、問過來,我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你就圓滿了。但是一下來之後我們又有很多問題,一臨場要說問題的時候說不出來了,膽小了,想說心裏面越慮于事,我想說、但是看人家都沒說,我怎麼能說,一起來我就緊張,話語都抖不清了、說不明白,艱不艱難啊?艱難。我們自己應爲有一個我執在,所以說進入大衆心裏面是慌的,一看這個看著我,那個看著我,心裏面就緊張了,說話都顛叁倒四了,說不出來了。所以說這個時間無盡意菩薩他就代衆生請問;觀世音菩薩爲什麼叫做觀世音菩薩呢?下面就是世尊以偈語來解答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原由,總的就是因爲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所以說來得名觀世音菩薩。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曆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就是具足無量無邊妙相莊嚴的世尊,就以偈誦的形式來回答無盡意,你看這些諸佛一唱一合,是非常恰如其分,無盡意菩薩以偈語來問,釋迦牟尼佛就以偈語來回答,就像我們今天詩詞唱和一樣,人家作一首詩讓你和一首詩,你和得出來嗎?哎呀不行,這個我不行,你能寫詩我寫不出來,你和不出來。所以說這是才能示現,而釋迦牟尼佛不管你用什麼題材,他都能夠隨意方所、恰如其分、意相對應。世尊就說;無盡意你好好聽,谛聽、谛聽,什麼叫谛聽?那就是專心一意的聽,說觀世音菩薩善于應化十方世界,他的弘深誓願就像大海一樣甚深難測,經曆了不可思議的若幹阿僧祇劫勇猛修行,他曾經侍奉過許多千億分的佛。我們今天親近一個釋迦牟尼佛就不得了,要增長多少的智慧、要培多少的福德。觀世音菩薩他親近了無量百千億尊佛,光是這個因緣就十分了不起。我們今天有一個老居士,他說哎呀;我學佛學得早,原來是什麼寬能和尚、變能和尚、常念和尚、甚至老和尚的老和尚,我都見過。哦;這個資曆非常深,見了幾個老和尚我們就是這樣。見過無量百千億佛呢?這個資格就更來了,對不對,智慧就增長的很好了。發起過無量廣大的親近之願,揭示觀世音菩薩他往昔時候居士這樣,從初發心就親近諸佛、從初發心就修行這些耳根圓通、從初發心就發了這些親近的大願,在佛的身邊發了這些弘深誓願。弘---就是他這種誓願非常廣大。

  我們今天很多人學佛那個心量就非常小,爲啥說他心量小呢?說你能吧能夠出家,哎呀;出家很艱難,我發不起這個心,說你能不能夠受戒啊?他說守戒很艱難,說五戒能不能守,我只能夠守一條戒,心量很小。說你八觀齋戒天天受能行不行啊?很艱難,我只能在方便的時候受。八觀齋戒也不能夠受持。說無量的法門我們都要去修學可不可啊?不,這個很艱難,那麼多的法怎麼學得過來呀,我今天學一個就行了。你看我們今天的人心量就是很小,是吧。我們說無量的衆生,我們要發願去度化他,無量的煩惱我們要去斷除了,要去轉化他。今天光是轉化一個煩惱,我們就費了多少的經曆,每每我們還給自己找借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這個脾氣是不好改了、改不了,什麼改不了,就是不想改,對不對。要抽煙就把煙叼上,說你不抽行不行啊?哎呦、不抽很難受,發不起這種願心。說你吃肉能不能斷掉肉食啊?哎呀、我要斷掉肉食我就沒有營養了。你看這些都發不起心來。我們這些毛病就是從自己將就自己的壞習慣當中、不能夠發心鬥爭自己、不能夠發心于自己的壞毛病對著幹,那就很艱難。無量的衆生我們要發願要度化他,但是今天我們心裏面能夠容下幾個人呀,燒香燒了千千萬萬的香,觀世音菩薩你要看我那個父母親,讓他能健康長壽,其他父母親我就不管他了。求這些諸佛菩薩,你要把一切好處都要拿給我,其他衆生受苦受難我也不管了,那個心地裏面其實就是有自己,除了自己以外、對自己關系很好的幾個他稍微能夠回向一下,你看他念經、拜佛、燒香都是回向自己身邊幾個人,你要保佑我父母長壽萬年、萬壽無疆、你要保佑我兒子健康長壽、你要保佑我又能夠得名、又能夠得利,其他衆生他不管了。

  所以說不能夠發願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而觀世音菩薩他這種誓願都是非常廣大的,無量的苦海他發心要把它度化,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苦海,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衆生的苦難,都要幫助他解決。下面他會講真觀清淨觀,智慧觀、慈悲觀,時時刻刻安住在五種觀當中,要慈悲衆生、利益衆生、無量無邊的苦海都要發願去度化他,衆生的苦不結束的話他的悲心無盡,衆生的苦無盡他的悲心無盡,你說他這種誓願廣大不廣大呀?我們就要學習廣大的一種誓願。好多同修他就害怕,師父啊,那麼大願發起來做不上怎麼辦呢?你看;他怕做不上,做不上我不就打妄語了嗎?首先要能夠從心裏面發願,然後把願力發起來依願行持。所以說這個願心發不起來的話,我們的行爲上就要打折扣。要法四弘誓願、要學。所以說發了這些深廣的誓願,就像大海一樣甚深難測,要發了這些大願以後,你要在無量阿僧祇劫當中勇猛修行。我們今天修一天、修二天,身體這樣痛、那樣不舒服,就不能夠堅持了,但是修行貴在堅持、貴在長遠,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得,修一天二天容易。但是十年如一日、千年如一日、叁大阿僧祇劫如一日這很艱難,但是我們要成佛的話,就要叁大阿僧祇劫如一念,就要這樣。學佛如初、成佛有余,就最初你發的勇猛心要保持,隨時隨地保持,要盡未來際的修行,在無量阿僧祇劫當中都能夠保持這種勇猛精進。容不容易啊?你們說。這裏面有訣竅,無量阿僧祇劫修行都要保持勇猛精進,容易,我看你們念一個周的佛,就念來這個腦袋就達了住了,要想精進,再聽你們那種聲音就有氣無力了,爲啥不能夠呢?原因就是沒掌握訣竅,我們說隨時隨地要充電,這就是訣竅。

  怎麼充電?就是要有虔誠心、歡喜心、要享受法喜來充電。你那手機沒電了,關掉了,想打電話打不出去了,想接電話也接不通了,是不是這樣?我們修行就像打電話,電話的那一頭就是觀世音菩薩,電話的這一頭就是我,喂:觀世音菩薩,他說,啊,你什麼事啊?我今天有點苦,你幫我救一救。觀世音菩薩說,好啊。你要有電,沒有電你喊不應,是不是。我們內心要歡喜、要至誠懇切,我們今天稱名就相當于打電話了,當是你、不用電話去打,要用我們自己的心,因爲啥呢?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自心裏面,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嘛。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與我們的心那是心心相同,沒有障礙。所以說你這樣一打電話的時候,心裏面一念的時候虔誠懇切,觀世音菩薩就知道。如果說你不從心裏面去念,你要拿一個大喇叭外面去喊,觀世音菩薩說這個人裝怪,明明在裏面他到外面到處去喊。你要有這樣的一種心要充電,隨時隨地要充電,要想起這些觀世音菩薩的好處,他的普門示現種種的一種神通自在之力,只要你沒有念,就不會想這些。你一想這些的時候心裏面就高興,一高興了這個充電了。所以說每一次講經我覺得我精神特好,人家就說;師父呀,你怎麼不累呀,我說;不累呀,爲什麼累呀?經常在充電他還會累嗎?是不是這樣,要充電嘛,你講經就充電嘛。聽經聞法就充電嘛。如果說你在聽經當中你沒有充電的感覺,完了。聽兩天你就不來了,這講的什麼,哎呀,不起勁、不好聽、沒感覺,于是你就腿掉了。要隨時隨地要全神貫注去熏聽法意、思維法意,以這些法意來驅動我們內心歡喜,要得法喜呀、要得法味,當你得了法喜、得了法味以後,身心那是精神飽滿,隨時隨地都能夠投入戰鬥,隨時隨地都不能夠喊疲倦,在我們這個整體的修行裏面,就是要要求這樣。如果不然的話你老是喊累,累了沒幾天就把自己累趴下了。

  經常我們這些師父當家,哎呀;我今天很累呀,我說累什麼累,是不是你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的,既然是自己選擇有什麼可累嘛,一點都不累,你自己歡喜做的事情他怎麼會累呢?對不對。除非你自己不歡喜,要把這種喊累這種習氣毛病要改過來,只要是你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在那喊苦喊累,喊什麼喊,那就是惡性的思維。由這種惡性思維慢慢的就增長自己負面的執著,這個負面的執著一久了,難免我們就會形成疲厭感、倦怠感,你疲倦了來不了,原因就是你自己喊出來的,我累呀,我沒有辦法,我快來不起了,天天就在那喊,那什麼道理?沒有什麼道理。所以說在這些修行當中不能夠增加我們自己的疲倦感,要沒有疲倦感,隨時隨地要增加這…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