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9▪P2

  ..續本文上一頁幫助他造業。你不是要傷害我嘛,我就拿給你傷害,你看,你已經把我傷害了,我很痛苦,完了,別人就造業了,是不是這樣?是。不要配合這種,不要幫助他造業,他一個人怎麼能造業嘛,對不對。他要吵,哎呀,你吵…吵…吵吧,我就聽,我耳朵在聽,我心理沒聽,左耳聽右耳就出去了,我心裏面根本不存你這種話,也不圓著你這種話去分別。

  昨天我在聽經,法師來了,打開門他在那說,當時我實實在在不想停止那種聽經,聽的正舒服,我就裝著心在那聽,他就在那說,他說什麼我真的沒聽進去,然後這個法師說,恩、恩、恩,你就知道恩,我是說,恩,就是這樣。他說什麼,我沒有聽進去,我就是只是的在專心聽那個經,我看我能不能夠把這個心專一意的攝受在這個地方,讓他在我耳邊隨便怎麼大聲的說,我都聽不進去,這樣是我就成功了。要學會這種方法,我們專心一意用自己功的時候,人家能影響你嗎?只要你不配合他,他就影響不了你,所以說要學會這種方法。你要學會這方法了,我們配合釋迦牟尼佛要聽這個經,不聽那些是非經,不聽那些扯蛋經,你聽那些經幹什麼?那些經聽來沒有用,是不是。要聽這個經,要配合釋迦牟尼佛、配合觀世音菩薩、一佛出世千佛輔化,所以說多寶佛在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時候,他就站出來證明來了。我們要學會這種精神,幹好事的時候一呼百應。幹壞事的時候大家都攻擊他,要能夠這樣,這世間上這個正義就奉行起來了。如果說不能這樣的話,這世間上的正義很難提倡起來。要行善的時候大家都指東說西、閑言閑語,要幹壞事的時候大家的都很歡喜,這個世間不顛倒了嘛,那就顛倒啊,對不對。

  這個地方多寶佛爲什麼要站出來?爲什麼要配合釋迦牟尼佛?要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法華經》是真實不虛、功德無量,他就是這樣,這就初現顯和合基礎。二一個方面他還有甚深意趣,什麼甚深意趣呢?大家都以爲多寶佛已經圓寂了,已經死了、已經沒有了,這個見解是錯誤的,涅槃不是死了,知道吧。還有很多居士他也說,世間上那一個老人死掉了,他也跑去,師父,那個人圓寂了,那個圓寂兩個字那麼好說啊,你以爲一般的人當得起圓寂這個兩個字啊,當不起。圓寂實際上就跟這個涅槃一樣的。啥叫圓寂?就圓滿的寂滅煩惱,所有的虛妄分別、所有的執著、所有的煩惱都不再産生了,那叫圓寂。你以爲死掉了,你就在那說圓寂了,這兩會事。所以說我們平時不明了這個語意他就有誤解,平時那個話不敢隨便亂說的哦。這個涅槃也不是說沒有了,也不是說死掉了。諸佛涅槃那就是從那種應化身當中再回到這種法報身之中來,回到自己的法性身,那就是不生不滅,如來藏不屬于有、不屬于無,超決于有無對待,我們的自性心性也是這樣的,那叫自性法身。諸佛要回到這種法性身,回到他圓滿報身,一切善業都能夠積聚圓滿了,他在自受用境界當中,這個自受用和法性身那就是什麼境界?不屬于有、不屬于無,但是隨時能夠顯現爲有,隨時能夠顯現爲無,他是有無自在而沒有障礙,安住在不生不滅的自性境界過程當中。

  所以說那是一種不可思議一種境界,那是清淨的法界,不屬于我們這些衆生生死有漏的、有無對待的、這些有漏世界。不可以用我們這個世界的這種思維模式來揣摩佛那種存在模式。平時我們就是習慣于用我們這些衆生習慣這些有呀、無呀、非有非無,一有一無、這些形式無去揣摩佛存在的模式,其實佛存在的模式就不能夠以這四衆模式去衡量。什麼是有、是無、非有非無、一有一無、這些都不對。所以說昨天跟大家辯解,觀世音菩薩屬于男的還是屬于女的,或者說非男非女的,或者說一男一女的,這四種方式都不對頭,知道吧。這四種方式我們衆生的方式,不是清淨的方式,不是諸佛的方式。我們這些是染汙的方式,一說出來都有毛病。你說釋迦牟尼佛是男的,男的怎麼又變成女的了,你就說不通了,他就有毛病,明明是一個男人怎麼變成女人了,是不是要裝怪啊。人家就有說法了,是不是。按說觀世音菩薩是女的,那女的爲什麼她就成了佛了,大丈夫男子漢成佛,那是大丈夫之事,他爲什麼成佛了,也說不通,對不對。按說一男一女,完了。這世間上人一聽,這觀世音菩薩是不是兩性人呀,又是男的又是女的,這就毛病大了嘛,對不對。你說非男非女,世間上說來更不好聽,一個人不男不女成什麼人嘛。我們生長在遂甯,觀音菩薩故裏。經常有人問這樣的問題,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要不學會的話你就會亂答,對不對。今天我就教你,這四種方式都不對頭,知道吧,都不應該什麼的男的是女的、非男非女的、又是男的又是女的,這種回答方式都不對頭。要怎麼回答呢?觀世音菩薩他的清淨無爲的世界,以我們今天的世界沒有辦法能夠明了,他不屬于男不屬于女,但是能夠自在無礙的顯現爲男女,這樣回答差不多有點接近正確答案了。學會沒有啊?要學會。所以說這就說了多寶佛塔這個事情,再來幫大家把這個問題要澄清。

  你們都認爲佛圓寂了,圓寂是沒有錯,那是圓滿的寂滅一切虛妄分別,圓滿的寂滅于一切煩惱惡業,讓這些煩惱永遠不在生起了,這就很好,清淨了嘛、無漏嘛、超脫生死了嘛,這就圓寂。涅槃也不是說死了,不說沒有了,那是一種自性安住的境界,一種清淨無爲的境界,但是隨時又能夠顯現爲有,所以說每一尊佛在經《法華經》的時候,多寶佛他都要顯現,都要來證明這些諸佛所講的經法那是真實不虛。今天釋迦牟尼佛來講《法華經》了,多寶佛就顯現出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實不虛,這是一個層面的道理。二一個層面;我們今天很多衆生認爲釋迦牟尼佛死了、沒有了,我們的信心也因此而打折扣了,乃至于觀世音菩薩不在我們身邊、離開了,乃至于認爲曆代祖宗老和尚,常念老和尚,哎呀,我的師父死掉了,我沒有師父了,這種說法對不對?你們說,不對嘛。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一日爲師盡未來際都是師父,要有這種心,師父並沒有死掉,死掉的是師父的肉身,對不對。師父教給你的佛法永遠都不要死,死了就完了。要把師父教給我們的佛法,要彙集到我們自性寶藏當中來,要彙集到我們涅槃自性當中來,要把這個佛法的智慧來成就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法性,你這個學法就成功了。你拜師一場就沒有白拜師,這個師父就算把你的法身慧命給你搶救出來了。如果說師父死掉了,你所有的佛法都死掉了,完了。白教你一場了,教了你沒有懂了,教了你沒有成就自性法身,所以說老和尚很冤枉啊。一輩子辛辛苦苦開叢林、建寺廟、講經說法、收皈依、度化衆生,但是最後一個一個的都把師父髒送掉了,這可不可惜呀?你們說可不可惜呀?可惜。所以說以後不要定到你們這樣的話,我師父死掉,沒有師父了,不要聽到這樣的話,是吧。不要說釋迦牟尼佛走了,我們今天沒有佛了,哪裏會沒有佛呢,佛在哪裏呀?心中,對了。沒有自性之外存在的佛,佛是一種增上緣。

  我們每一個人自心有佛的時候,佛即安住于我心中,是心有佛,是心既是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有佛,是心既是佛的淨土之地,無欠無余。要這樣。所以說多寶佛他站出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法完全正確真實不虛。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給我們衆生打氣,因爲在佛的一種境界那是常樂我淨,不像我們這個衆生世界那是無常、那是不真實的、那是虛僞的。所以說學佛;我們說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生死輪回的世界,他唯一就是我們自己迷亂的心,那些虛妄分別、能取所取,名言概論、戲論等等,貪嗔癡慢疑這些叁毒都是雜染,而引起這些生死輪回的根本,就是我們虛妄分別,而這個虛妄分別是我們修行當中應該對治的,應該要解決掉的。所以說我們今天聽經聞法要有這麼一個取舍心,在名言當中我們要這個取舍心,我應該學什麼?我應該舍掉什麼?這個目標要非常清楚,如果這個目標不清楚的話,我們學佛往往不會在根本上用功,要把我們自己那些虛妄分別要去掉,把這個能取所取要去掉,要把那些名言概念、那些戲論要丟掉。所以要穿透這些名言,要開顯我們自己自性法身、智慧法身,這個很重要。

  說一切皆空就要把這個放下,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世間上人他有一種誤解,他說四大皆空一空都空了,既然空了還成什麼佛,就既然空還念什麼佛,爲什麼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還要做善事。善也空、惡也空嘛,什麼都空了嘛,夫也空、妻也空、父母也空、兒女也空嘛、名利也空,什麼都空了,空就是沒有了,就不用修善了,我們大家睡大覺就行了,可不可以?你說。不可以(大衆),當然不可以,那是一種誤解,那是墮入于斷滅空了。所以說那些虛假的東西我們要放下,然後真實的東西我們要好好學習,那些是真實的呢?也就是這些如來佛性,這些功德寶藏,它雖然也是空性的,但是它能夠顯現不可思議的妙用。一但我們成就了,就能夠遠離生死輪回、就能夠遠離一切痛苦,這舒不舒服啊?這個不提起來那就是一種偏簿。所以說放下是放下執著,提起、就是把這些如來藏功德寶藏要提起來,自性法身要修起來。如果說這個自性法身不開顯出來,戒定慧叁學不修行起來,解脫法身不提起來,那你就是一種欠缺。要把這個兩個方面,一種是生死輪回,這個是要解決的,一個是自性的涅槃,這個是要修學的。通過自己聞思修、通過這些經律論的聞思修,要懂得這種涅槃法理。把這些涅槃法理懂了以後,我們按照戒定慧叁學去修學,把這樣的涅槃法性顯露出來,親證法性。這就是我們修學的目標。

  彌勒菩薩他就告誡我們,他說,總結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他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千經萬論、叁藏十二部經典,總結起來就只有這兩回事。一種是解決生死輪回,一種是還歸于涅槃法性。這個是我們人學佛的兩大目標,生死輪回不解決,你很難認識涅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