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5▪P3

  ..續本文上一頁來承擔這種佛性,擔當如來家業。一旦皈了依、一旦發了心,能夠圍著自己這種圓滿的選擇,執著不舍的去追求,去成就自己修行的偉業,而不爲其中的一些煩惱、艱難、險阻、坎坷這些所屈服,這樣的人就是“善男子”。一個方面過去要有行善積德、善業作爲保障。兩一個方面今天這個善根要深厚。叁個方面要智慧、要有選擇、要發大願、能夠覺悟自己的佛性,發了大願了要能夠執著不舍的去成就自己的大願,哪怕是遇上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輕易退失,這個就叫“善男子”。不管你男人女人只要你能夠有這種素質,都可以稱之爲“善男子”。修行往昔時候沒有善根,現在修行修不起來。二一個自己沒有智慧,不能選擇正確、如裏如法的覺擇,你也不能修行。叁一個方面是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你也修不來行。修行哪麼簡單嗎?不簡單。

  昨天晚上大家在交流的時候,大家在說;這個成佛不比賣涼粉容易啊,你說賣涼粉還簡單一些,要是沒有人,我給你多添兩塊涼粉,呵呵,賣的要多一點,人家看了大方嘛,所以來吃的人就多。但是成佛不是這回事,不是哪麼簡單。世界上你要找錢,找一個工作,要升官發財,或者說要做高官厚祿、做一個宰相、做一個總理那還好說,只要努力、只要你有善根、只要你有福報,他也能成就。但是這個出家、修行、學佛、那是非大丈夫莫能爲。這是必須要有剛才所說的這些素質,你才能夠學佛、才能夠成佛。如果不然的話只是一個表面功夫。所以說“善男子”他就是這樣的贊歎。假如說我們今天心胸狹窄,氣量也非常小,心裏面也是那些彎彎曲曲,很多有東西見不得人,受不得這些挫折坎坷,受不得人家的打擊,稍微兩句重話一說,哎呀,我不學佛了、我不出家了、我要回去了。念佛稍微受點打擊,我不念佛了,這個成佛很艱難。那個煩惱一時半會對治不了,他也有一種嗔恨心,你說這樣的人怎麼修學呀。就像那種一般女人一樣,又小氣、心胸又小、容忍不了別人,受不了挫折坎坷,老是想依賴、老是想逃避、老是想鑽進烏龜殼裏面,你啥時間能成佛?啥時間學佛能夠成功呢?像這種人他就不能叫做“善男子。”所以說具備這種條件了,雖然說你是女身也可以把你稱之爲“善男子”。不具備這種條件的縱然你是男人,不能夠叫你是“善男子”。這個善男子,一個方面是諸佛恭敬衆生,爲啥要恭敬衆生呢?大家回答,爲什麼要恭敬衆生呢?因爲衆生都有佛性,都是我未來佛。所以說佛不輕視任何一個衆生。二一個方面就是隨時隨地提攜衆生,你是善男子、你有佛性、你是未來佛,你遇上挫折坎坷,你也不會退失。隨時隨地鼓勵大家,是不是、要這樣子來,我們也學佛這樣子,你看佛已經成佛了,他稱呼無盡意菩薩,總是那麼恭敬,總那麼不輕視任何一個衆生。我們在世間上也要這樣啊,要說好話。隨時隨地贊歎別人,恭敬別人,少去給別人泄氣。本來人家做的上好,結果不把人家的氣給泄掉了,罪過無邊啊,所以說也要學這種善巧,是吧。光是一個稱呼當中都很多的善巧。我們經常跟居士聚在一起的時候,相互取外號,熟悉了相互取外號,你看那個外號取的是鼓勵別人呢?還的打擊別人呢

  世間上人說,取一個傻瓜,悶蹲(笨蛋)哈哈。打擊別人,是不是?就是我們開玩笑也去鼓勵別人,要讓別人起歡喜心,要別人聽了以後他喜歡去學法,喜歡去上進,這就是你的善巧。

  無盡意菩薩爲什麼叫是善男子呢?他也不是客氣的,爲啥呢?因爲他從久遠以來已經發了菩提心、已經行持菩薩道、已經植衆德本,所以佛稱他爲善男子。佛就告訴無盡意菩薩,如果這個世間上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當他們感受身心各種各樣的痛苦逼惱的時候,如果他聽聞到觀世音菩薩名號以後,能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在常寂光大定當中、當下就能觀照這些衆生求救的聲音,然後以自己的威德智慧神力來救度衆生這些苦難,衆生這種所有痛苦隨即都能夠消除。有這樣的神力,我們今天遇上各種各樣不如意的這種事情了,只要我們至誠懇切一心不亂的稱念觀世音菩薩,就這一種不可思議的功德。

  有人就會懷疑了,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神通嗎?感應能夠有這麼樣的快速嗎?爲什麼觀世音菩薩一個人就能夠救這麼多人的痛苦呢?這個衆生無盡啊。無量無數的衆生一求救都能夠免掉。所以說要明白這樣道理。這個道理是怎麼樣呢?

  因爲衆生是我們心當中的衆生,菩薩的心隨時隨地不離衆生,隨時隨地慈念衆生。菩薩也是我們衆生心裏面的菩薩。比喻說你天天念佛,我們說所念的佛;也就是我們自性本具的阿彌陀佛,所以說你一念他就答應了,一念他就有感應了,他本來跟我們沒有隔別,哪裏有也隔別嘛。衆生心與佛心隨時都是相通,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沒有隔別。我就常常講這種道理,你看這個虛空與我們這個講堂(五觀堂)他隔別嗎?不隔別,你說你砌道牆起來,把他隔起來,能夠隔開嗎?不能夠隔開。而我們這種心也是這樣的,心放開來他可以無量無邊,和諸佛一體,佛的心也和我們衆生心那是一體的。但是衆生因爲執著而不知道,雖然說你不知道,這個心還是相通的,所以說各色而言的呢,我們彼此之間沒有絲毫的這種間隔。所謂間隔、所謂障礙就是從我們自己的懷疑心而來的,就是我們自己沒有誠懇,他才有間隔不要說與菩薩、與佛,就是自己與自己,有些時間也要間隔,我們有沒有那種拿著鑰匙找鑰匙的事情呢?多喲。也是世間上所說的騎牛找牛,騎車找車,他本來在他手裏拿著的,都因爲遺忘掉了,我的車子跑哪裏去了,我的鑰匙跑到哪裏去了,結果在手裏拿著呢,忘掉了。本來沒有障礙,但是因爲自己不覺悟,沒有這種智慧,所以說沒有障礙的東西都成爲有障礙了,是不是這樣?這種障礙來自于我們自己的懷疑心,不信的心、不誠懇的心。如果我們至誠懇切地發起了這種內心的虔誠恭敬,那麼我們當下就不離菩薩,菩薩與我們自己就隨時隨地都在一起。所以說菩薩可以當下感應,當下解脫我們的痛苦。因爲觀世音菩薩他已經證到了普門示現,他這種普現色身叁昧隨時隨地都有這種能力。觀世音菩薩他能夠不動本際而普應塵沙世界,所以他一個人就能夠救很多人。

  這裏面所說的“衆生”。就是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條件和合而生起的這種衆生有情。什麼叫“苦惱”?我們的身體受到了逼迫,這就叫“苦”,由于這種苦讓我們自己心裏面也不舒服,我們心理面也受到逼迫了,他就叫“惱”。苦是身上的苦,惱是內心的煩惱。“解脫”把我們所受到這種束縛、所受到的苦惱一解決了,他就達到了一種自在無礙、自由自在的這種結果,那就是解脫。所以說要求解脫,首先就是要看我們自己的束縛是什麼。你要離苦得樂,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我們自己的苦惱是什麼?很多人在修行過程當中,不明了自己修行要解決什麼問題,不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存在的問題。那麼你修行沒有目標,沒有目標的時候,修行自然而然感受就不是很強烈,所以大家要清楚這回事情喲。我們自己打佛七、觀音七、念佛修行,一定要知道我們修行究竟修的是什麼?如果不了解自己所修的什麼

  那往往就是盲修瞎練,不知道你針對什麼而修嘛,沒有目標嘛。因爲沒有目標,你修過去修過來爲什麼呢?目標不清楚那個感受就不是很強烈。要解脫,首先就是要知道我們自己的障礙,知道這些障礙以後,我們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去解脫。一般來說解脫有兩種,一種是離障礙解脫。一種是作用解脫。離障礙解脫就是斷除我們自己的愚癡、無明,我們自己的煩惱造業、乃至我們現在所受的苦,就是惑業苦,這就是我們現在所受的。這個過去煩惱,由于過去無明、由于過去造業,才能夠引起我們今天受苦。現在受苦又造成我們新的這種迷惑,新的煩惱。由這些新的煩惱,我們又再去造業。由我們造業將來在受這樣的惡果,輪回無休啊。我們現在能夠離開那些惑業叁種的束縛,那個叫離障礙解脫。作用解脫;那是指沒有障礙的顯現我們自己法身妙用。這個如來藏顯現了、神通妙用顯現了,這些妙用一顯現的時候,他就徹底解脫了,這叫作用解脫。

  “無量百千萬億衆生”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所救拔的對象。這個救拔的對象有多少呢?無量百千萬億,我們說無量百、無量千、無量萬、無量億,可以說有各種各樣的無量,衆生無盡嘛,實際上總體來說就是無量無邊的衆生,遍滿盡虛空、遍滿盡法界、上下左右、東南西北,十方世界的所有的衆生,數量很多很多,都是觀世音菩薩救拔的對象。我們要看這個衆生是無量無邊的,衆生的苦難也是沒有窮盡的,衆生的痛苦很多啊。他的苦惱是一個接一個,彙成無盡的苦海汪洋。我們無始以來所喝過的苦水那就本身就苦啊,今天我們受的苦那也是數之不盡。如果說今天不皈依、不修行、不學佛,將來所受的苦更是無量無邊。要我們這些苦能夠好好的去觀想一下,去回味一下。今天我們早上還在討論,爲什麼有的人學佛沒有動力呢?爲什麼我們聽經聞法沒有動力呢?原因是什麼?原來的苦忘記了。如果不知道苦的話他就沒有動力,往往我們開始學佛的時候,就是由于苦的一種逼迫,有這種苦逼迫以後,我們就能夠知道去解決這些東西,于是我們大家來學佛。但是學學呢,就把自己所受到的苦全部忘記了。我們今天在逃避,現在科技發達了,生活發達了。我也有吃的了,穿的也好了,我們過的像小地主一樣的生活了,跟解放前相比應該知足了,很幸福了。但是你的生死問題,無常問題呢,就不再去想他了,輪回的痛苦他也不去想了。所以說這些生老病死苦、無常苦,各種各樣輪回的苦,如果說我們忘記了,那你修行就沒有動力。在這個地方,我們要這些苦,每一個苦都要細致如微的去觀想、去思維,一直要思維到我們自己內心裏面,把這些苦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裏面。就是睡夢裏面想他,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知道,要達到這種深刻的程度,念佛才能夠念的至誠懇切,念觀世音菩薩才會念的至誠懇切。對這些苦我們要生起厭離心,要生起一種出離心,那麼我們稱念菩薩名號的時候,就自然而然能夠至誠懇切,他就很有力量。不僅僅是思維自己的苦,還有多了解我們周邊這些衆生的苦。特別是這5·12大地藏,那些災區居民的痛苦,我們多思維一下。現在全國都在幹旱,我們也要想一想在幹旱當中的衆生,他們是多麼的苦難。每天你不要想遠了,你就想遂甯城市,每天他們要吃多少肉,殺多少生,面臨著被殺生的這些衆生,痛不痛苦啊?當然很痛苦了。那些豬、牛、雞、鴨、魚、鵝,每天有多少衆生面臨被殺。思維這些衆生的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衆生的苦,都當作我們自己的苦一樣,好好的要把它觀想起來、思維起來,然後我們就竭盡全力的爲盡虛空遍法界的衆生,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樣子這種稱名的力量他就很具足。隨時隨地要這種心。稱名要怎麼樣稱名呢?要一心稱名。不是像我們今天邊在稱名、邊在想家裏面這個肉又煮好了,怎麼好吃呀,你要這樣稱名有多少力量?沒有多少力量。不管是念佛也好還是念菩薩也好,這個一心不亂的稱名他的力量才大。散亂心稱名雖然說有一些功用,但是力量不大。

  什麼叫一心念佛呢?他有兩種一心,一種是事一心,一種是理一心。事一心就說你不懂這些法界理體,但是也能夠以至誠懇切心一直念下去。把自己的妄想心、散亂心、雜念念的越來越少,最後一句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綿綿密密、不間隔、不間雜、明明白白顯現在我們自己的心裏面。這叫事一心不亂的念佛。什麼叫理一心的念佛、念菩薩呢?就是懂得這種法界理體,能念的心和所念得的觀音菩薩名號沒有分別,自心既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既是自心,心與菩薩不二、能念與所念不二。以這樣一種道理來加持我們、攝持我們自己。能念所念他都能夠融合在一起,要念到能所雙亡。能所融合,觀世音菩薩進入我心,我心就是觀世音菩薩,心與觀世音菩薩不二,觀世音菩薩在自心上放光,我自心也隨著觀世音菩薩變成了觀世音菩薩。你這樣去念的時候,能念所念都能夠融合在一起,這就是理一心不亂。我們能夠這樣去念的時候,至誠懇切向觀世音菩薩求救的時候,他就能夠及時解脫我們自己身心所受到的苦惱。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吧!這功德非常大。好好的想一想觀世音菩薩這種功德威神力量。下來以後要把我們自己的心要提起來,至誠懇切好好的稱念觀世音菩薩。爲了要把至誠懇切生起來呢。一定要好好思維我們自己所在的苦。思維苦稱念觀世音菩薩,一心不亂的求救,這就是必要的基本條件,只要我們把這些條件做到了。觀世音菩薩救度我們自己的苦難那是自然而然的,

  好了,阿彌陀佛!我們上午結束。(大衆鼓掌)

  2009,2,19,遂甯廣德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