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P5

  ..續本文上一頁呀,對不對。能夠給予、能夠布施、能夠付出。好了;你要什麼有什麼。你不能夠布施、不能夠給予、不能夠付出。你剛想獲取,要人家拿給你。好了,一輩子你都缺乏。你看這個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態決定一種力量。

  所以說;我們現在看不出這種微妙的佛法。釋迦牟尼佛非常善巧,都是在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來教我們。包括我們今天;居士說阿彌陀佛。師父;我這個智慧啊,非常不具足,我這個腦袋裏面好像生鏽了轉不動,要講經說法我聽不進去,我只有打哈欠、打瞌睡,你估計教我簡單又簡單的法門。于是行行;有簡單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了。念佛你就可以成佛,但是還是需要你的心,再簡單的法還是需要你的信心具足,修行具足。如果說我們自己的信心不具足、願心不具足、修行不具足。這個最簡單的法你也成就不了。我就看很多,只要聽經他打瞌睡。行;叫你念佛,他一念佛也打瞌睡。哎喲,這個就很糟糕了。很簡單的法給你,你都用不上來,這就很糟糕嘛。所以說我們學佛,要養成這種心態。一個方面力所能及的,把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定要做起來。二一個方面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一定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貪懶、不要放意。叁各方面能力稍微具足點,能夠給予別人多少幫助,我就能夠給別人多少幫助,這樣子讓我們自己這種心智不但的成長,不但的成熟。這才是我們成佛進步、升華到究竟圓滿的道路。如果說沒有這些方便、沒有這些智慧。我們想要成就何其難啊,是不是。所以說要認識這些方便善巧,諸佛的恩德太具備了。我們自己的身心、根基是什麼樣的,了解的清清楚楚,給予我們相應的佛法。但是要進一步要認識這些方便善巧的叁乘佛法,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還是要我們究竟成佛。就是爲了成佛才宣說這些,要懂這些道理,要認識諸佛講這一切佛法的根本用心。把這些根本用心一認識了以後。那麼我們才能夠對所有的佛法,有一個精神上的貫通的認識。千經萬論都是相同的、不矛盾的。如果不然的話我們很容易造成毀謗佛法、舍棄佛法。啥原因呢?哎呀;這個小乘的佛法不好,要我們的大乘佛法才好。其實哪裏有什麼大乘、小乘嘛,法無大小之分。是我們的發心有大小之分,在我們運用的這個人他有大小之分。你說那些法,釋迦牟尼佛既然說了,真實的意趣都是佛法,都是爲了讓我們成佛。你說還分大、分小。這裏面明顯的有一些認識上的不足。說大說小是我們自己發心上的大小,包括我們現在說顯、說密。說顯宗好、密宗好。顯宗、密宗都好,佛法哪有有什麼不好。我們在佛法裏面挑肥揀瘦,這個佛法可以,那個佛法不好,完了,這就造業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種最大的障礙,就是毀謗佛法。你要毀謗佛法的話,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會叁歸一,”爲什麼要會叁歸一啊,就是要解決大家不理解佛法的整體面貌。不能夠依義貫之。從而形成在佛法當中以分別心來對待佛法,挑肥揀瘦、甚至舍棄這樣、執著那樣、還是跟世間上的煩惱一樣,這樣的佛法沒有學成佛法。反而傷害了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這個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說要會叁歸一,就讓大家對佛法有一個依義貫之一種認知情態。大家現在最起碼要認爲佛法他是統一的。佛法他是圓融的,佛法沒有矛盾。如果說你認爲佛法有矛盾,那是我們認識上的問題,你如果認爲佛法;各種法門,顯宗、密宗、大乘、小乘、各種經典當中,你自己不圓融、你自己有矛盾,這個裏面那就是我們自己的障礙,而不是法上的障礙。我們現在學習佛法的,要了解會叁歸一的精神,依義貫之,圓融總體的受持佛法、扶持佛法。不要在裏面忘起分別心,不要去毀謗各種各樣的法門。所以說這個時候呢;我們能夠平等一如的圓融的對待佛法,在今天來說特別重要。爲什要最後要給你說《法華經》呢?他的意趣就在這個地方,開權顯實、開迹顯本、會叁歸一,這些都是什麼?都是爲幫助我們理解佛法的意趣,爲啥呢,因爲佛陀講的一切佛非常深奧、非常美妙不可思意、廣大甚深不可思意。就因爲廣大甚深不可思意。我們一般人很難理會這種佛法的真意趣。如果沒有理會;由于認知上的一種障礙,造成我們自己行爲上的一種偏差。于是我們今天來說;任何時候、任何同修,你修學佛法的時候關鍵的就是什麼

  整體的扶持佛法、整體的受持佛法。然後在這些方便善巧當中,能夠知道諸佛的一種真實意趣,能夠知道佛的說法是圓融,圓滿的、和諧的。這樣子的話;我們就不至于佛教徒之間起內哄,是不是這樣。佛教徒起內哄矛盾是最大的。居士你見不得我,我見不得你,沒有慈悲之心,佛教徒;出家人看不起在家人、在家人看瞧不起出家人,完了。佛法興旺不起來,寺廟與寺廟之間,你要爭經濟第一,我要爭經濟第一。大家不在法上會,就搞成擺地攤,做生意,拉客源,搞經濟。這搞成什麼?于是寺廟與寺廟之間你毀謗我、我毀謗你,是不是這樣的。大乘瞧不起小乘,說他是嬌芽敗種,小乘瞧不起大乘,說你在非佛說。顯宗瞧不起密宗,說你在邪魔外道。密宗說你顯宗不夠善巧。只講道理不講實修,完了。你看我們現在毛病多不多,很多啊。但是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認識不足所造成的毛病。這個學《法華經》就可以對質這種種的毛病,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能夠對質這樣的毛病。你說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好不好啊?好(大衆)!所以大家要帶著這樣的問題,好好來聽,好好的來學。今天上午講呢;應該說講的問題有點深。《法華經》的根本意趣;叁句話,開權顯實、開迹顯本、會叁歸一。也許你們以前沒有聽過,但是對于整體佛法,對于今天的形式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利用今天上去的時間,把這個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種甚深意趣回報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針對我們現實當中所有的這些問題,好好來淨下心修學《普門品》。看看觀音菩薩是怎麼圓融對待不同根基的衆生,又是怎麼圓融善巧方便的去講經說法利用衆生。觀世音菩薩是這樣,叁世諸佛都是這樣。所以說你才能夠體會;諸佛的慈悲是多麼的具足,諸佛的這種智慧善巧是多麼的具足。所以說對于我們這些衆生一種音音懇切之心,要理會。要理會這些根本以後。你才知道我們今天實實在在對不起觀世音菩薩,實實在在對不起諸佛菩薩。因爲什麼?我們絲毫沒有發起這種精進修學的心。勞動釋迦牟尼佛、勞動觀世音菩薩,一次一次的來救我們。但是救了我們又反回去了,救了我們又反回去了。就像《地藏經》一樣,地藏菩薩在地獄裏面救度衆生,無時無刻勤辛苦。但是剛剛把這些衆生送出了,轉過頭他又跑進來了。說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正是我們在坐的這些,不覺悟、不發心、不修行、不聞思、不自救,始終是仰靠別人來救濟我們,我們始終到伸手派、放意派、懶惰派。那我們這種衆生什麼時間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的心態什麼時間得到轉變呢?大家希不希望這樣的狀態一直這樣的繼續下去呢?不希望(大衆)!如果不希望好好學《普門品》,好好體會諸佛菩薩那種慈悲、智慧、懇切、勞動。你看,要體會這些用心以後,你才能夠發起珍惜的心啊,是不是。好我們上午就到這裏吧,阿彌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上午,遂甯廣德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