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雲法師開示集
忏雲法師講述
拜佛
暮鼓晨鍾
念佛叁昧摸象記撷錄
如母憶子、憶念彌陀
打佛七的宗旨與方法
八關齋戒儀軌
防著魔
忏雲法師開示—拜佛
“法華經”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念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菩薩,和拜一尊阿彌陀佛,也是平等、平等。千佛、萬佛,都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六十二億菩薩,都是反聞聞自性,我們就念一尊菩薩,就是反聞聞自性。念一尊阿彌陀佛,在拜這一尊阿彌陀佛,也是反聞聞自性~~~~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原理就是如此。我們專拜一尊佛,念念念佛、念念忏悔、念念拜佛,能得一心不亂;你念了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諸佛,心裏不歸一心,那還不如一心念彌陀、求證一心。法門都是佛告訴我們應當如此念,因爲什麼?我們就是這個心嘛!你念到一心了,就是無量的功德。拜佛中,至心懇切,忏悔我們無始劫來的業障。我們身體一百多斤,很沈哪,拜得漸漸越拜越輕、越拜越輕,拜得像在空中飄的時候,那是業障減少、消失的現象。不過,下手還得要至誠懇切,五體投地的拜才好。拜的時候,多少需要有一點忏悔心隨著,念念忏悔,它就沒有妄想了,妄想都是我們的業障,所以我們念念求哀忏悔、念念求佛力加被,念念念去,一句佛號打成一片才好。
佛像就像偉人的銅像,代表佛的精神,佛的精神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體會這個來拜。無量光明,我們心裏沒有無明煩惱;無量壽命,一定念念念去、才能證得無量壽。我們體會佛陀偉大的無量光壽,我們這樣子一心念、一心拜去。拜的時候,腳步要用力量,上身輕,較比好,在醫學上說,往腳上用力量、往腳上想、上焦火、頭上的火能下降,于身體也好,上身輕也好拜。
攝心專注,如子憶母,念~!聽~!拜~!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忏雲法師開示—暮鼓晨鍾
叩鍾啊!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間,都很願意聽暮鼓晨鍾。在二十叁年前,我忽然間,聽說母親故去的消息,我無限地感傷、悲哀!“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昊天罔極”,此恩此德今生再不能報了,想起來無限地愁怅,不能最後盡自己的心,給母親養老、給母親送終,遺憾終身啊!這時候我就托人鑄鍾,鑄好了,我就開始叩鍾,希望超度母親,救拔母親的苦難。聽說母親曾經想我,想得都是倚著門望,母親想得以至于想糊塗了。我開始叩鍾,又感覺普通禅門課誦叩鍾那些詞句不大很如法,所以我參考那個,改作現在這個,我自己叩。叩了之後,冬天天冷,那時候也不會在屋子裏叩,也沒有鍾鼓樓,我就在外面叩,風大我就受涼、感冒。感冒第二天漸好,晚間再去叩又重傷風。因爲常常晚間叩、受涼,我就得了過敏性的感冒,稍稍有一點涼馬上就感冒,一感冒就得一星期,不能像過去兩天就好。這時候很痛苦,以後我把鍾錘穿上繩子,就在屋裏扯打,不出去。現在建築鍾鼓樓、在鍾鼓樓裏打更好了,不用出去開門、開窗。這時候我就感覺,我因爲叩鍾還受涼,以至于變成過敏性的感冒,那麼說佛法不靈嗎?這時候我感覺這是自己的業障,大災還化成小災,給母親叩鍾絕對不能錯的,而是自己的業障,身體好的也不至于得過敏性的感冒。我就逆來順受,感冒就感冒,不過是過敏性感冒來了,連涼水洗手,都痛苦,這樣經過七年八年才漸漸好。在十二年,我得過敏性感冒,經過十年、十一年之後,這才敢拜佛的時候吹電風扇。最初不敢,就是冒了一身汗,以至于頭上一把汗,抹成像水一樣往下甩,也不敢開電風。以後就敢開了,敢開了偶而天涼的時候,還要又變成感冒,漸漸久了就好,電風再扇,很少有得感冒的時候。以至于晚間睡覺,有時候我還開一開在屋子裏吹,也不至于感冒了。這樣想,還是自己體力不充足,漸漸體力充足了,也就不感冒了。那麼過敏性的感冒是自己的業障,業障漸漸消除了,就不感冒了,現在就不那麼感冒,這是我的經過。我就感覺:我們爲佛法無論自修、利人,決定是有因有果,決定是不錯的;而在這裏頭鬧病、受苦,那是自己的業障,就消這個業障,我再忍耐、再檢點、調養,慢慢、久久就好。當年一點不敢開電扇,有一點風就著涼,現在可以整天開,也不著涼。這樣子體驗,過去的怕風感冒,還是自己的業障;現在不受感冒,還是調身調心,漸漸久久了,體力充實,就不受這個感冒。這是講到因果、調身心這個意思,一點不錯。
在打鍾的時候,我就觀想父親、母親,以至于祖母,雖然是在故鄉,我現在打鍾,求佛力加被,我至誠恭敬之下,希望打鍾的聲音能傳到祖母,或者祖父,父母的耳朵,能超拔父母、祖母的痛苦。再觀想一切衆生也是很苦,好多人不能投生,聽到這個鍾鼓的聲,才能超度,這時候再給故去的亡靈、孤魂,加被回向,也希望他們能聽見這個鍾聲,能超拔地獄餓鬼之苦,往生極樂世界才好。
出鍾聲,打著叩鍾偈呀,唱念起來,是哥哥的聲音,他這又感慨,人生的無常、衆生的痛苦、佛法衰微啊!自己一步一步再往前走,走到最後,鍾聲越聽越大,哥哥叩鍾偈這個聲音,也越聽越近越聽清楚。最後他進了山門,到了哥哥的地方,哥哥就勸勉他,不要毀謗大乘,以至于哥哥說大乘法,世親菩薩那很有根機,他一聽,馬上,大乘法對!比小乘法要高,馬上就忏悔,要拿刀把自己舌頭割掉:我不應當毀謗大乘佛法,這是救衆生解脫生死,以至于圓成佛道的,我怎麼毀謗,不應該!想割掉自己的舌頭。無著菩薩說:不應該這樣的,你要這樣,不但是毀謗大乘的罪,不能消除,自己毀壞自己的身體,也不合乎戒律,大乘佛法的意思,你就藉著八萬四千塵勞,盡心盡力去修行、自利利他,而消這個業障,是背這個布袋,隨緣盡分,不是把布袋扔在溪裏頭,把布袋剪破了、打碎了,就消業障,這不可以這麼作的,你要轉過來用你的舌頭宏揚大乘佛法,你的罪業就消除。世親菩薩聽哥哥這麼說,從那兒開始宏揚大乘,作唯識的論、各種經的論:《法華經》《遺教經》《金剛經》;種種的論,接受哥哥的度化,成爲唯識宗一代的祖師。
還有,唐朝詩人張繼那個詩,古詞,太好,就是外國人也跟著我們學,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也跟我們中國人學,歐美人士也尊重,而不尊重那個白話詩,很幼稚,沒有音韻,沒有文藝的藝術在裏頭。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哪!我們這邊下霧,再往北漸漸天冷的地方,就變成霜,尤其是秋天冬天,霧就變成霜。那個時間是月落的時候,就是淩晨,過了半夜了,月落。烏鴉在那兒啼叫,要是配合父母,說是:“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爲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悲不自已這麼哭。烏鴉,我國畫的畫家有時候好畫柳樹、烏鴉。那個烏鴉有什麼美呢?不像白鶴、孔雀;烏鴉就是孝順,學者、畫家也尊重烏鴉。說是:月落烏啼霜滿天,不曉得烏鴉啼哭叫,是感覺著沒有盡心孝順母親喔?“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一句七個字,描寫當時那個境界。“江楓漁火對愁眠”,江邊的楓樹,下霜的時候楓樹已經紅了,變成紅葉了,遊子在旅途上,人生就是我們的一個旅途啊,心裏憶念母親,或是感傷這個時代,衆生沈淪、佛法衰微,江楓漁火,遊子抱著憂愁在那兒睡眠。忽然間聽到“姑蘇城外寒山寺”─蘇州的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一者是更加遊子的感傷;再一層警醒我們六道輪回遊子們的迷茫、迷夢。這個詩也是千古詩,太好太好!配著叩鍾偈,我們至誠懇切,進一步就打鍾,回向給我們的父母。
蓮因鍾聲超法界 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 一切衆生成正覺
忏雲法師開示—念佛叁昧摸象記撷錄
現在講講念佛叁昧摸象記撷錄。這是有閉關的高僧大德,自己沒有作,而請印光大師作的,念佛叁昧摸象記,這在《印光大師文鈔》裏有,是印光大師代表他人作的。這種文章很難得呀!講的都是念佛叁昧中、心中那個意境、怎麼能得念佛叁昧呢?這個方法尤其要緊。
“歲在丙午,予掩關于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谛閑法師,講彌陀疏鈔于關傍。予遂效匡衡鑿壁故事,于關壁開一小窦。不離當處,常參講筵。”在丙午這一年,這是閉關的這位大師,並不是印光大師閉關,說是予掩關在慈溪--浙江省慈溪縣,有個慶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把世間的俗緣都謝絕,而專心修習淨業。寺主→方丈和尚、住持,請谛閑法師,講《阿彌陀經疏鈔》,在他老人家的關房旁邊。予,他老人家自己說,就學匡衡鑿壁的故事,在關房旁邊開一個小窗戶、小孔,“不離當處,常參講筵”,就能聽見講座講經。其樂呢?“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這是功夫的話。那個感受呢?“透體清涼,中懷悅豫。”我們怎麼體驗呢?閉了關、專心念佛,專心念佛又聽《阿彌陀佛疏鈔》,就是很契機了,一聽之後,舉起佛號再一念,妄想都消除了,透體清涼啊!徹底的清涼而沒有煩惱→悶哪、熱惱。中懷就是中心;悅豫→歡喜。簡直像甘露灌頂,觀音菩薩的甘露灌頂一樣。醍醐沃心 ,就像佛給我們說法 ,說到最高那個法就是醍醐,我們心哪,泡在滋養的醍醐裏頭,那多好,多滋養呢!其爲樂也莫能喻焉,這個樂簡直沒法說、沒法比呀!沒法形容。
“一日,有客詣關而問曰:”有一位來客,來到關房問我說: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發願修行,非不真切,我也是真實懇切這樣下功夫,而業障深重,終未能到一心不亂境界。窺吾根性,看看我的根性啊,只可帶業往生,得一心不亂、念佛叁昧往生很難啦!可以帶業往生而已。雖然念佛叁昧不是我今生所敢希求的,可是呢?期能得的方法,和所得的念佛叁昧那個相--心理現相、那個境界,師其爲我言之,您能給我講…
《忏雲法師開示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