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造成心懊惱困苦,還是根本擾動不了心,你皆了然于胸。若幹禅修者只偏好觀想善的心理對心的影響,只對好情緒的審視有興趣。問題是,這除了永遠得不到真慧觀外,也睿智不起來。說真的,你必須也去審視受不快樂(不善)心理沖擊時的情形,了解它們對心産生的影響。總而言之,你們必須如此訓練自我才是。
此外,過去的經驗和外在所得的印象都不須去回想和加深,因爲唯你個人的體驗才靠得住;這點很重要,一定得明白。要終結一切狐疑不信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修行,直到你親眼目睹成果爲止。這才是整個修行的重點。從不同的老師身上學習,對修行是項很重要的前置作業。從聽聞教法到從個人經驗中學習的轉移過程,是價值非凡的助力。你必須從自我的修行來思惟教法,以到親身體證。如果過去已累積了一些福德,修行就會比較直截了當。當他人怕你誤入歧途而給你建議,有助你直入修行的核心時,一般都能讓你少走趟冤枉路。如果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獨自修行,你所循的道路會既漫長又遙遠。若想獨靠自己探索修行的正確方法,可能會浪費許多時間,落得繞遠路的下場。這是千真萬確的。到頭來,法的修行本身才是斷除、熄滅疑惑和猶豫不定的確切方法。只要锲而不舍地訓練自己對治自己的煩惱,疑惑自會銷聲匿迹。
其實想一想,各位已從精進的修行中獲益不少,也增上許多,只差仍不足使你感到滿足。如果你用心回想自己的生命,會發現從出生、少年到今天所經驗的世界有多少是得透過“心”的。過去,你們不曾以戒、定、慧訓練自身,所以煩惱對你所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當回顧所有你藉感官所經驗的一切時,可以看到的顯然是:過去至今,你已無數次經驗到事物本然的真理了。在你觀察(思惟)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時,由于親眼目睹煩惱的障蔽已不若以往沈重時,有益心靈輕松起來。
你們必須偶爾這樣的鼓舞自己,才能卸下一些重量。話說回來,一味誇贊、鼓勵自己亦非明智之舉。修心的過程中,必須恒常不斷地批判自己,有時甚至要迫使自己去做已所不欲的事情,可是也不能無限度地將心逼到極限。當你以禅修訓練自我時,屬于有爲法的色身自然會在諸多原因(條件)的影響下,感到壓力,或覺得疼痛等種種不同問題;這些對身體而言都是很正常的。愈是訓練自己坐禅,就會愈得心應手,自然而然地便能坐得愈久。初學的你,可能坐五分鍾便得起身,但日積月累的修行,能使你自在地坐禅,時間從原十到二十分鍾延至半小時,直到最後,甚至能坐整個鍾頭都不需起身。于是,別人看到你坐禅能坐很久就會贊歎你,但同一時間裏,你自己內心卻清楚明白尚不堪稱坐得久。這是禅修過程中求取成果的欲望所造成的影響。
另一項修行的重點是:在正念行、住、坐、臥四威儀的修習中要持平如一。切莫誤以爲只有在坐姿的禅修中才算修行,也別認爲它是長養正念的唯一姿勢,這是錯誤的。坐禅時,完全不見止、觀的現起是很有可能的。一天下來,可能頂多坐個數小時或百分鍾,但是你一定得訓練自己在姿勢的變換中保持正念的不間斷,增長一種相繼不斷的覺醒。一旦忘失正念覺知,及早將它重新提起來,盡你所能地保持、不令間斷。這才是迅速增上的方法,使內觀能及早現前,成爲通往智慧之道;這也就是對種種感官對象(外塵)及它們對心所産生的影響之智慧。用這份智慧去認清你的情緒並訓練心放下,才是你應了解的增上心之道。即使躺下來睡覺時,都要將注意力放在出入息上,直到入睡,並于清醒的那一刹那起,馬上繼續進行。這麼一來,只剩很短的熟睡時段裏沒在修習覺醒。各位務必盡全力地投入自我的修行。
你的覺醒一旦增長了,隨著修行歲月的累積,心就會愈感清醒,乃至似乎根本沒有睡眠的境界。唯一睡眠的是身體,心卻依然覺醒。即使身體睡著了,心依然保持覺醒、警察的,依舊時時覺知。你一醒來,正念就會在心離開睡眠狀態的那一瞬間起,立即鎖定一個當前的所緣對象;你是警覺而敏察的。睡眠實是身體的一個功能,作用是讓身體得到休息。身體雖然需要休息,但覺知卻是無時不在地時時看護著心;覺醒是從早到晚一直存在的。
縱然躺下來睡覺,心猶然不寐。可是,卻一點也不覺得疲憊,也不渴望多睡點。你依然警覺、敏察。基于這個原因,在你全心全意修行中,幾乎不會作夢。即使作夢,也是在“禅相夢”(supina nimitta)裏——一種非比尋常且明晰可見的夢,通常具有特殊意義。雖說如此,平常卻很少作夢的經驗。當你觀照心時,仿佛沒有殘留任何讓心造作的“因”可供作夢,而繼續維持在不受無明所纏縛的境界。以內心深處中的覺醒維護正念。心處于一個清醒、銳利而敏感的狀態。完整無瑕的正念現起促使心能順利、輕松地審察,並亦步亦趨地緊隨每一刹那生起的事物。
你們必須長養心,直到它能完全無礙地娴熟于保持正念和審察現象(法)爲止。心一旦達到平靜的狀態,藉著審視自、他的色身來訓練心,直到擁有深刻的內觀足以洞徹普世真理,然後繼續審視,以至洞見一切色身皆俱一樣的本質、來自同樣的物質元素。各位務必要繼續觀照和思惟。晚上睡前,以覺醒遍觀全身;早上醒來時,先重複思惟。這麼一來,就不會有惡夢、說夢話或爲不斷作夢所擾。安祥、無挂礙地入睡、起床;于睡眠中、清醒時,均處于覺知的狀態。當你正念地清醒時,心是光明、清澈、不被昏沈所困的。當你醒覺時,心是明亮的,解脫了受煩惱所牽製的種種愚鈍和情緒。
我已詳盡說明了修行中的心增上法。一般說來,你們可能認爲在睡眠當中或初起來的時候,在諸如此類正念較薄弱的情形下,心不可能真的很平靜。但設若剛從大雨中淋得濕透而坐著的你,卻可能因爲曾經增長叁摩地及學習觀照,所以心能不受外界情境所動搖,依然能體驗到我先前所述的平靜和清明內觀。
佛陀給予僧團的最後教誨,在于勸誡弟子們莫爲放逸所困縛。他說:放逸乃死道。請了解這點,並由衷、誠懇地納受它。訓練自已以智慧思惟,以智慧引導你的言語。不論你做什麼,都要以智慧爲引導。
《清明的內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