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造成心懊恼困苦,还是根本扰动不了心,你皆了然于胸。若干禅修者只偏好观想善的心理对心的影响,只对好情绪的审视有兴趣。问题是,这除了永远得不到真慧观外,也睿智不起来。说真的,你必须也去审视受不快乐(不善)心理冲击时的情形,了解它们对心产生的影响。总而言之,你们必须如此训练自我才是。
此外,过去的经验和外在所得的印象都不须去回想和加深,因为唯你个人的体验才靠得住;这点很重要,一定得明白。要终结一切狐疑不信的唯一方法,就是透过修行,直到你亲眼目睹成果为止。这才是整个修行的重点。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习,对修行是项很重要的前置作业。从听闻教法到从个人经验中学习的转移过程,是价值非凡的助力。你必须从自我的修行来思惟教法,以到亲身体证。如果过去已累积了一些福德,修行就会比较直截了当。当他人怕你误入歧途而给你建议,有助你直入修行的核心时,一般都能让你少走趟冤枉路。如果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独自修行,你所循的道路会既漫长又遥远。若想独靠自己探索修行的正确方法,可能会浪费许多时间,落得绕远路的下场。这是千真万确的。到头来,法的修行本身才是断除、熄灭疑惑和犹豫不定的确切方法。只要锲而不舍地训练自己对治自己的烦恼,疑惑自会销声匿迹。
其实想一想,各位已从精进的修行中获益不少,也增上许多,只差仍不足使你感到满足。如果你用心回想自己的生命,会发现从出生、少年到今天所经验的世界有多少是得透过“心”的。过去,你们不曾以戒、定、慧训练自身,所以烦恼对你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当回顾所有你藉感官所经验的一切时,可以看到的显然是:过去至今,你已无数次经验到事物本然的真理了。在你观察(思惟)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时,由于亲眼目睹烦恼的障蔽已不若以往沉重时,有益心灵轻松起来。
你们必须偶尔这样的鼓舞自己,才能卸下一些重量。话说回来,一味夸赞、鼓励自己亦非明智之举。修心的过程中,必须恒常不断地批判自己,有时甚至要迫使自己去做已所不欲的事情,可是也不能无限度地将心逼到极限。当你以禅修训练自我时,属于有为法的色身自然会在诸多原因(条件)的影响下,感到压力,或觉得疼痛等种种不同问题;这些对身体而言都是很正常的。愈是训练自己坐禅,就会愈得心应手,自然而然地便能坐得愈久。初学的你,可能坐五分钟便得起身,但日积月累的修行,能使你自在地坐禅,时间从原十到二十分钟延至半小时,直到最后,甚至能坐整个钟头都不需起身。于是,别人看到你坐禅能坐很久就会赞叹你,但同一时间里,你自己内心却清楚明白尚不堪称坐得久。这是禅修过程中求取成果的欲望所造成的影响。
另一项修行的重点是:在正念行、住、坐、卧四威仪的修习中要持平如一。切莫误以为只有在坐姿的禅修中才算修行,也别认为它是长养正念的唯一姿势,这是错误的。坐禅时,完全不见止、观的现起是很有可能的。一天下来,可能顶多坐个数小时或百分钟,但是你一定得训练自己在姿势的变换中保持正念的不间断,增长一种相继不断的觉醒。一旦忘失正念觉知,及早将它重新提起来,尽你所能地保持、不令间断。这才是迅速增上的方法,使内观能及早现前,成为通往智慧之道;这也就是对种种感官对象(外尘)及它们对心所产生的影响之智慧。用这份智慧去认清你的情绪并训练心放下,才是你应了解的增上心之道。即使躺下来睡觉时,都要将注意力放在出入息上,直到入睡,并于清醒的那一刹那起,马上继续进行。这么一来,只剩很短的熟睡时段里没在修习觉醒。各位务必尽全力地投入自我的修行。
你的觉醒一旦增长了,随着修行岁月的累积,心就会愈感清醒,乃至似乎根本没有睡眠的境界。唯一睡眠的是身体,心却依然觉醒。即使身体睡着了,心依然保持觉醒、警察的,依旧时时觉知。你一醒来,正念就会在心离开睡眠状态的那一瞬间起,立即锁定一个当前的所缘对象;你是警觉而敏察的。睡眠实是身体的一个功能,作用是让身体得到休息。身体虽然需要休息,但觉知却是无时不在地时时看护着心;觉醒是从早到晚一直存在的。
纵然躺下来睡觉,心犹然不寐。可是,却一点也不觉得疲惫,也不渴望多睡点。你依然警觉、敏察。基于这个原因,在你全心全意修行中,几乎不会作梦。即使作梦,也是在“禅相梦”(supina nimitta)里——一种非比寻常且明晰可见的梦,通常具有特殊意义。虽说如此,平常却很少作梦的经验。当你观照心时,仿佛没有残留任何让心造作的“因”可供作梦,而继续维持在不受无明所缠缚的境界。以内心深处中的觉醒维护正念。心处于一个清醒、锐利而敏感的状态。完整无瑕的正念现起促使心能顺利、轻松地审察,并亦步亦趋地紧随每一刹那生起的事物。
你们必须长养心,直到它能完全无碍地娴熟于保持正念和审察现象(法)为止。心一旦达到平静的状态,藉着审视自、他的色身来训练心,直到拥有深刻的内观足以洞彻普世真理,然后继续审视,以至洞见一切色身皆俱一样的本质、来自同样的物质元素。各位务必要继续观照和思惟。晚上睡前,以觉醒遍观全身;早上醒来时,先重复思惟。这么一来,就不会有恶梦、说梦话或为不断作梦所扰。安祥、无挂碍地入睡、起床;于睡眠中、清醒时,均处于觉知的状态。当你正念地清醒时,心是光明、清澈、不被昏沉所困的。当你醒觉时,心是明亮的,解脱了受烦恼所牵制的种种愚钝和情绪。
我已详尽说明了修行中的心增上法。一般说来,你们可能认为在睡眠当中或初起来的时候,在诸如此类正念较薄弱的情形下,心不可能真的很平静。但设若刚从大雨中淋得湿透而坐着的你,却可能因为曾经增长三摩地及学习观照,所以心能不受外界情境所动摇,依然能体验到我先前所述的平静和清明内观。
佛陀给予僧团的最后教诲,在于劝诫弟子们莫为放逸所困缚。他说:放逸乃死道。请了解这点,并由衷、诚恳地纳受它。训练自已以智慧思惟,以智慧引导你的言语。不论你做什么,都要以智慧为引导。
《清明的内观》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