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果]
向阿那含,阿那含[叁果].向阿羅漢,阿羅漢[四果])
那才是世尊的追隨者僧伽,
應當虔誠禮敬,應當熱忱歡迎,
應當布施供養,應當合什敬禮,
是世間的無上福田。
我最虔誠地禮敬僧伽,于僧伽,
我俯首頂禮。 [一頂禮]
(現在讓我們來誦贊歎叁寶之偈,以及增益警惕心之章節)
聖潔的佛陀,悲心大似海,
俱足慧眼,完全淨潔,
已摧滅世間的罪惡與垢染,
我真誠地禮敬佛陀,
世尊之法,有如一盞
光芒明亮的燈,
如此地分爲道及果,
超越世間,指導走向解脫聖道之正確方向。
我真誠地禮敬于法,
僧伽是無上之福田,
隨佛而覺悟,已見真,心寂靜,
已斷變幻不定的無明煩惱,
是聖人,是智者;
我真誠地禮敬僧伽。
以此禮敬叁寶的殊勝功德,
願一切的障礙皆止息,
爲成功之力所取代。
如此,如來現于此世,遠離塵垢 ,自悟圓滿正覺,
開示出離叁界的正道。
是熄滅煩惱,
趨向究竟涅槃的工具,
善逝如此地宣說圓滿的教理。
我們已聆聽了此法,故知
生是苦;衰老是苦;死是苦;
憂、悲、苦惱與失望是苦,
怨憎相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
簡言之:五執取蘊是苦,它們如下:
色執取蘊;
受執取蘊;
想執取蘊;
行執取蘊;
識執取蘊;
爲使追隨者肯定通曉這五蘊,
世尊住世時,常如是教誨追隨者,
于追隨者間,
世尊常對他們如是教誨,
提醒與強調:
色是無常,
受是無常,
想是無常
行是無常,
識是無常,
色是無我,
受是無我,
想是無我,
行是無我,
識是無我,
一切因緣法無常,
一切法無我。
我們全體,爲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失望之所支配困擾著,
爲苦所困,爲苦所障,
怎幺做才能知悉此苦聚之完全止息
出家衆誦
雖然世尊、離垢、正覺,已久遠涅槃,
以信心故,我們從家來到非家,
向世尊修學聖潔清淨的梵行,
諸比丘(沙彌)具足了戒律與法,爲養活生命的工具。
願以此修習奉行清淨梵行的力量,
此苦聚,讓它們完全地止息吧!
在家衆誦
雖然世尊,離垢、正覺、已久遠涅槃,
不過我們還是以他爲皈依處,皈依法與皈依僧。
我們將盡力的隨智隨力,以身口意奉行世尊的教誨。
願以此依教奉行的力量,
此苦聚,讓它們完全地止息吧!
五法應常思維 :
(現在讓我們誦應常思省之文)
(1)衰老是自然的法則,
我們並不能超越衰老,
(2)病苦是自然的法則,
我們並不能超越病苦,
(3)死亡是自然的法則,
我們並不能超越死亡,
(4)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是
喜歡或珍惜的,最後將會與
我們背離或分散的。
(5)我們是業的主人,是自己業的繼承人,
由自己的業而生,是自己業的親族,
依自己的業的支撐而活,
不論我們造何種業,善的或惡的,我們必將去承擔,
這是肯定的,我們應當天天如此地思維及反省 。
佛的教誡
一切惡莫作,一切善奉行,
自調淨其意,是諸佛所教。
忍辱爲最高的苦行,
所有覺者都說涅槃爲最高無上的。
殺害他者不名爲出家人,
惱害他者不名爲沙門。
不誹謗與不侵害,
嚴持于戒律。
飲食應知節量,
深居簡處于幽僻之地,
精勤于修習增上定,
此爲諸佛所教導。
真正的皈依處
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嶽,
或皈依樹林,園苑,樹,浮屠。
此不是安穩的皈依處,此不是最上的皈依處,
像這樣皈依的人,不能離一切苦。
若人以佛法僧爲皈依,由于正確的智慧,得見于四聖谛。
那即是見到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熄滅,
以及導致苦熄滅的八支聖道。
這才是最安穩的皈依處,這才是無上的皈依處,
像這樣皈依的人,能解脫一切苦。
因緣和合法之審查
一切因緣和合法無常,
一切因緣和合法是苦,
一切法無我。
生命不是永恒的,
死亡才是永恒的。
我們將會死,那是肯定的,
生命的結局即是死亡。
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
不能保持不變的,
我們的死亡才是不變的。
實在的啊 ! 這個身體,
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的,
一旦沒有了識,即被抛棄了,
將埋在泥堆下,
就像朽木一般,
沒有任何的用處了.
一切因緣和合法無常,
生起了必將滅去,
有了也會消失的。
當一切的“行”完全止息,
寂滅才是最快樂的。
佛陀最初的格言偈
在無數生死的輪回中,
無法尋獲那造屋的人,
每一次的生死流轉都是苦。
啊!造屋的人我已發現,
你已無法再建造屋子了。
一切的椽木已摧毀,
柱梁也已折斷。
心已不再造作,
一切的愛欲皆盡滅。
回向功德
以此禮敬的功德,願居住于這支提、寺院,及菩提樹周圍的天衆,神祗們庇佑我(們)的幸福與安樂。
願這寺院中的新舊比丘及長老們,以及居住于這寺院中的男女、優婆塞、優婆夷、村鎮中的人及其首領乃至一切的有情,願他們也都得到幸福與安樂。願一切四生(胎、卵、濕、化)的衆生都得到佛法的滋潤,並趨向善道而得以解脫.
願那些依法奉行的人,獲得長壽,願正法常住。願僧團爲我們帶來常恒的利益。願正法護衛那些依法奉行的人,願他們都在聖者的 正道中成長。
願一切衆生對佛陀的教法都能生起虔誠的信仰。
願大地風調雨順,欣欣向榮,人民安樂。
願所有的統治者們住于正法之中,護衛子民,猶如父母親保護子女一般。
誦經
叁寶經
(寶經《南傳大藏經經集》第二品)譯者不詳法增潤飾
天空或地上,衆生來聚集,願衆生安樂,汝等應谛聽,
如來所說法,(千萬劫難遇)。
天地諸神祗,汝等應谛聽,人民日與夜,獻奉諸供品,
應慈愛彼等,精進施佑護。
于此處他界,或于諸天上,無論何種寶,難與如來等,
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釋迦之聖者,親證般涅槃,解脫于貪欲,無生最尊上,
別無有他法,可與其比倫,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佛陀所贊歎,修定念相繼,淨念無間斷,(可證殊勝果),
實爾達摩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四雙八輩者,賢者所稱贊,佛陀之弟子,施彼得大果,
唯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喬達摩教中,離貪比丘衆,堅心勤修持,進趨不死城,
享受涅槃樂,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
願一切安樂。
如石柱立地,不爲四風撼,佛子見聖谛,真信亦如是,
唯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了解聖谛人,極崇八正道,世尊之教法,具最上智慧,
彼諸難調服,亦不受八生,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慧眼證道者,遠離于叁法,謂身見懷疑,戒取諸邪儀,
解脫四惡趣,不作六逆罪,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由諸身口意,彼所作惡業,悉皆不覆藏,智慧見道者,
若造新惡業,實爲難思議,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猶如叢林頂,初夏花盛開,佛陀微妙法,指引涅槃路,
教證臻至善,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
願一切安樂。
無比至善者,真知善施舍,圓滿戒定慧,廣演四真谛,
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寶,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不顧于過去,不欣于將來,永斷于生死,貪欲不再生,
命盡如油燈,油耗而寂滅,于諸僧伽中,具足如斯寶,
由此真谛故,願一切安樂。
(佛說此經己,爾時薩迦天王等聞法歡喜頂禮叁寶,願一切衆生,
信受奉行,得大安樂,即于佛前以偈而贊叁寶曰):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我等應敬禮,圓滿佛陀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我等應敬禮,圓滿達摩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天空或地上,來集此神祗,我等應敬禮,圓滿僧伽尊,
人天所崇敬,願一切安樂。
注:( )括號內文句原文無。
吉祥經
([小部]-[小誦經]-[南傳大藏經],法增2005年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近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于深夜時,有一金光四射天神,莅臨佛所,遍照祗園,行近佛前,頂禮佛足,立于一邊,以偈而問佛:
諸天與世人,企求諸善德,思惟吉祥義,祈佛爲示知。
爾時佛慈愍,天神與人衆,開示勝…
《南傳佛法朝暮課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