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
向阿那含,阿那含[三果].向阿罗汉,阿罗汉[四果])
那才是世尊的追随者僧伽,
应当虔诚礼敬,应当热忱欢迎,
应当布施供养,应当合什敬礼,
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我最虔诚地礼敬僧伽,于僧伽,
我俯首顶礼。 [一顶礼]
(现在让我们来诵赞叹三宝之偈,以及增益警惕心之章节)
圣洁的佛陀,悲心大似海,
俱足慧眼,完全净洁,
已摧灭世间的罪恶与垢染,
我真诚地礼敬佛陀,
世尊之法,有如一盏
光芒明亮的灯,
如此地分为道及果,
超越世间,指导走向解脱圣道之正确方向。
我真诚地礼敬于法,
僧伽是无上之福田,
随佛而觉悟,已见真,心寂静,
已断变幻不定的无明烦恼,
是圣人,是智者;
我真诚地礼敬僧伽。
以此礼敬三宝的殊胜功德,
愿一切的障碍皆止息,
为成功之力所取代。
如此,如来现于此世,远离尘垢 ,自悟圆满正觉,
开示出离三界的正道。
是熄灭烦恼,
趋向究竟涅槃的工具,
善逝如此地宣说圆满的教理。
我们已聆听了此法,故知
生是苦;衰老是苦;死是苦;
忧、悲、苦恼与失望是苦,
怨憎相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
简言之:五执取蕴是苦,它们如下:
色执取蕴;
受执取蕴;
想执取蕴;
行执取蕴;
识执取蕴;
为使追随者肯定通晓这五蕴,
世尊住世时,常如是教诲追随者,
于追随者间,
世尊常对他们如是教诲,
提醒与强调:
色是无常,
受是无常,
想是无常
行是无常,
识是无常,
色是无我,
受是无我,
想是无我,
行是无我,
识是无我,
一切因缘法无常,
一切法无我。
我们全体,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失望之所支配困扰着,
为苦所困,为苦所障,
怎幺做才能知悉此苦聚之完全止息
出家众诵
虽然世尊、离垢、正觉,已久远涅槃,
以信心故,我们从家来到非家,
向世尊修学圣洁清净的梵行,
诸比丘(沙弥)具足了戒律与法,为养活生命的工具。
愿以此修习奉行清净梵行的力量,
此苦聚,让它们完全地止息吧!
在家众诵
虽然世尊,离垢、正觉、已久远涅槃,
不过我们还是以他为皈依处,皈依法与皈依僧。
我们将尽力的随智随力,以身口意奉行世尊的教诲。
愿以此依教奉行的力量,
此苦聚,让它们完全地止息吧!
五法应常思维 :
(现在让我们诵应常思省之文)
(1)衰老是自然的法则,
我们并不能超越衰老,
(2)病苦是自然的法则,
我们并不能超越病苦,
(3)死亡是自然的法则,
我们并不能超越死亡,
(4)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
喜欢或珍惜的,最后将会与
我们背离或分散的。
(5)我们是业的主人,是自己业的继承人,
由自己的业而生,是自己业的亲族,
依自己的业的支撑而活,
不论我们造何种业,善的或恶的,我们必将去承担,
这是肯定的,我们应当天天如此地思维及反省 。
佛的教诫
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奉行,
自调净其意,是诸佛所教。
忍辱为最高的苦行,
所有觉者都说涅槃为最高无上的。
杀害他者不名为出家人,
恼害他者不名为沙门。
不诽谤与不侵害,
严持于戒律。
饮食应知节量,
深居简处于幽僻之地,
精勤于修习增上定,
此为诸佛所教导。
真正的皈依处
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
或皈依树林,园苑,树,浮屠。
此不是安稳的皈依处,此不是最上的皈依处,
像这样皈依的人,不能离一切苦。
若人以佛法僧为皈依,由于正确的智慧,得见于四圣谛。
那即是见到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熄灭,
以及导致苦熄灭的八支圣道。
这才是最安稳的皈依处,这才是无上的皈依处,
像这样皈依的人,能解脱一切苦。
因缘和合法之审查
一切因缘和合法无常,
一切因缘和合法是苦,
一切法无我。
生命不是永恒的,
死亡才是永恒的。
我们将会死,那是肯定的,
生命的结局即是死亡。
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
不能保持不变的,
我们的死亡才是不变的。
实在的啊 ! 这个身体,
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
一旦没有了识,即被抛弃了,
将埋在泥堆下,
就像朽木一般,
没有任何的用处了.
一切因缘和合法无常,
生起了必将灭去,
有了也会消失的。
当一切的“行”完全止息,
寂灭才是最快乐的。
佛陀最初的格言偈
在无数生死的轮回中,
无法寻获那造屋的人,
每一次的生死流转都是苦。
啊!造屋的人我已发现,
你已无法再建造屋子了。
一切的椽木已摧毁,
柱梁也已折断。
心已不再造作,
一切的爱欲皆尽灭。
回向功德
以此礼敬的功德,愿居住于这支提、寺院,及菩提树周围的天众,神祗们庇佑我(们)的幸福与安乐。
愿这寺院中的新旧比丘及长老们,以及居住于这寺院中的男女、优婆塞、优婆夷、村镇中的人及其首领乃至一切的有情,愿他们也都得到幸福与安乐。愿一切四生(胎、卵、湿、化)的众生都得到佛法的滋润,并趋向善道而得以解脱.
愿那些依法奉行的人,获得长寿,愿正法常住。愿僧团为我们带来常恒的利益。愿正法护卫那些依法奉行的人,愿他们都在圣者的 正道中成长。
愿一切众生对佛陀的教法都能生起虔诚的信仰。
愿大地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人民安乐。
愿所有的统治者们住于正法之中,护卫子民,犹如父母亲保护子女一般。
诵经
三宝经
(宝经《南传大藏经经集》第二品)译者不详法增润饰
天空或地上,众生来聚集,愿众生安乐,汝等应谛听,
如来所说法,(千万劫难遇)。
天地诸神祗,汝等应谛听,人民日与夜,献奉诸供品,
应慈爱彼等,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或于诸天上,无论何种宝,难与如来等,
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释迦之圣者,亲证般涅槃,解脱于贪欲,无生最尊上,
别无有他法,可与其比伦,实尔达摩中,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修定念相继,净念无间断,(可证殊胜果),
实尔达摩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者,贤者所称赞,佛陀之弟子,施彼得大果,
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乔达摩教中,离贪比丘众,坚心勤修持,进趋不死城,
享受涅槃乐,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如石柱立地,不为四风撼,佛子见圣谛,真信亦如是,
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了解圣谛人,极崇八正道,世尊之教法,具最上智慧,
彼诸难调服,亦不受八生,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慧眼证道者,远离于三法,谓身见怀疑,戒取诸邪仪,
解脱四恶趣,不作六逆罪,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由诸身口意,彼所作恶业,悉皆不覆藏,智慧见道者,
若造新恶业,实为难思议,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犹如丛林顶,初夏花盛开,佛陀微妙法,指引涅槃路,
教证臻至善,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无比至善者,真知善施舍,圆满戒定慧,广演四真谛,
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不顾于过去,不欣于将来,永断于生死,贪欲不再生,
命尽如油灯,油耗而寂灭,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说此经己,尔时萨迦天王等闻法欢喜顶礼三宝,愿一切众生,
信受奉行,得大安乐,即于佛前以偈而赞三宝曰):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佛陀尊,
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达摩尊,
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僧伽尊,
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注:( )括号内文句原文无。
吉祥经
([小部]-[小诵经]-[南传大藏经],法增2005年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近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于深夜时,有一金光四射天神,莅临佛所,遍照祗园,行近佛前,顶礼佛足,立于一边,以偈而问佛:
诸天与世人,企求诸善德,思惟吉祥义,祈佛为示知。
尔时佛慈愍,天神与人众,开示胜…
《南传佛法朝暮课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