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P5

  ..續本文上一頁的戒的時候,“當願衆生”,“善學于戒”:好好地注意學這個戒律。“不作衆惡”:一切的惡事不要做,所謂是諸惡不作,是衆善奉行。 受阇黎教。當願衆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受阇黎教。當願衆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當願衆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當願衆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

  上人:有人知道什麼叫“阇黎”嗎?

  弟子:阇黎就是教戒律的老師,教比丘、比丘尼戒的老師。

  上人:阇黎是阿阇黎,阿阇黎就是規範師,就是講規矩、講戒律的、講一切法則的,這叫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語,翻譯中文就叫“軌範師”。所以“受阇黎教”:也就是阿阇黎給上課的時候,這叫受教。“當願衆生”:這時候菩薩又發願了,說當願衆生,“具足威儀”:具足圓滿叁千威儀、八萬細行。“所行真實”:所行這一切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都是井井有條,循規蹈矩的。

  “受和尚教”:和尚,這個和是和合,尚就是高尚,就是和合最高尚的,這叫和尚。受和尚教,也就是最高的善知識,受善知識來教。“當願衆生”:這時候要發願,願一切衆生,“入無生智”:入無生法忍這個智慧,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于心,這種無生的智慧。“到無依處”:到那個煩惱都盡了,煩惱沒有依靠的地方了,煩惱沒有了,到那個地方,那叫無依處。“受具足戒”:這個菩薩要出家受具足戒的時候,“當願衆生”,“具諸方便”:具足圓滿種種的方便法門。“得最勝法”:得到最勝的這種佛法。

  若入堂宇。當願衆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當願衆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當願衆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當願衆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修行于定。當願衆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

  若修于觀。當願衆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诤。

  這個菩薩“若入堂宇”:堂,就是一個大堂;宇,這麼一個房子裏頭。在這時候,菩薩也都發願,說“當願衆生”,“升無上堂”:升無上堂就是到佛的果位。“安住不動”:就是處于佛的這個果位安住不動,常常在那個常寂光定中。“若敷床座”:修道的人常常要設備一個座位,就是敷床座。敷就是安敷、分布,在那兒打坐。在這時候先要發願,“當願衆生”,“開敷善法”:開敷善法也就是講說善法。“見真實相”:見真實的道理這個究竟處。

  “正身端坐”:修道的菩薩在那兒打坐的時候,要正身端坐,不前仰後伏的,不東歪西歪的,要端然正坐在那兒。“當願衆生”:這時候也發願,說當願衆生,“坐菩提座”:坐到菩提道場那個法座上。“心無所著”:心裏一點執著也沒有了,破一切執著了。

  “結跏趺坐”:修道的人打坐,應該結跏趺坐。這個跏趺坐,又叫蓮華坐,又叫金剛坐,又叫降魔坐。怎麼叫金剛坐呢?金剛坐就是因爲它堅固,這種坐坐那個地方,容易入定,容易入堅固定,容易入金剛定,所以叫金剛坐。爲什麼又叫蓮華坐呢?因爲那兩個腿盤到一起,就好像一朵蓮華似的,也不容易開,所以坐那兒也很穩當的,這是蓮華坐。這個坐又叫降魔坐,往那兒就結這個雙跏趺坐,有的魔王一見著這個跏趺坐,他已經就跑了,把他能降伏了。所以這個結跏趺坐有種種的好處,有種種的利益。

  那麼講到這兒,我想起我在東北的時候,有一個姓關的,叫關忠喜。這個關忠喜他是個外道的老師,有叁千多徒弟,他自己良心發現了,知道沒有真正的功夫、真正的道來傳授給徒弟,所以他就生大慚愧!生大慚愧,就各處去尋師訪道,想要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傳給他了生脫死這個法門。那麼一訪,訪了叁年,聽說某一個地方有善知識,他就不遠千裏去到那兒給人叩頭頂禮,那麼卑躬折節地求人傳給他法。那麼這叁年,見過很多的老師,聽著都是不錯的,等見面一談,都和他差不多的。

  那麼這樣子,這時候有一天我到他家裏去。他有個侄子,這個侄子也是吃齋念佛的,跟著他各處訪道的。這個人也有點大約求道求得迷了,變成道迷子了。這個侄子叫什麼名字呢?叫關占海,那時候大約二十八、九歲,他沒有見過我。那麼這一天我就到他家裏去了,他侄子一見我,就把他叔叔叫到一邊去了,說:“叔叔、叔叔,我和你講幾句話。”他這叔叔說:“講什麼話啊?”就和他到另外一個房間去講,一講講什麼呢?他侄子就說:“哎呀!我昨天晚間作夢,就夢見你今天來這個朋友,夢見他來了。”“他來怎麼樣啊?”他侄子說:“他來給我們送法來了,我就跪到他面前來求法。”那麼他叔叔就很注意了,說:“怎麼樣、怎麼樣,那求了沒有?”他侄子說:我跪到面前求法,這個法師從頭上就給我扒下一張皮來,這張皮扒完了,就丟到地下那兒。他自己一看,他這張皮是什麼皮呢?是一張豬皮。就問他叔叔說:“你看這是怎麼回事?”他叔叔說:“哈!這回可該著了,我們各處求法,求了叁年也沒有求到,這回把法送到我們家裏來了,我們快去快去,求法去!”兩個就跑到我那邊去了,就跪下。

  我說:“你們幹什麼這樣子?”“我們要求法。”我說:“你求什麼法?”他們兩個就說他這個侄子怎麼樣作夢,夢見扒下一張豬皮來。我說:“那好了,你既然有這種因緣,那麼你以後可以吃齋了。”他這侄子說:“好!好!我一定吃長齋,不吃豬肉了。”我說:“那我把你這個豬皮給扒下來。”然後,他這個叔叔就求法,我就問他以前怎麼樣,修的什麼法?然後我就教他坐雙跏趺坐,我說:“你先練習這個雙跏趺坐,然後再說。”那麼偏偏他叔叔這個腿是在山裏那種腿,這個腿膝蓋很大的,結雙跏趺坐,右邊這個腿離著座位上足有一尺高那麼樣子,我說:“你慢慢練習啦!”

  我走了,過了有兩個多月,七十天的樣子,我又到他家裏去看看他,到那兒一看,哈!這個叔叔腿腫得更大了,腫得就像窩瓜(南瓜)似的,那麼很大很大、很胖的。我說:“你怎麼樣啊?這個坐坐得怎麼樣啊?”他說:“我現在練習這個雙跏趺坐,坐得我走路,連這個車轍都邁不過去了。”北方那個路,車轍大約有四寸寬那麼一個溝,四寸寬那麼一個溝他都邁不過去了。我說:“那你不要修了。”他說:“哎!不修?不修不行啊!我一定還要修!”就這麼我就走了。

  等到一百多天,我又去了,看他腿不腫了,我說:“你現在不打坐了?”他說:“不打坐?我現在打坐,這個腿一點也不痛了,這個腫也都消了,這個坐坐好了。”那麼我就教他怎麼樣用功、修行。結果過了兩、叁年,他預知時至,就告訴他家裏,說:“我某天某日就要走了,你們都給我預備預備。”那麼他家裏說:“那你還有什麼事情想要告訴我們呢?”他說:“我沒有什麼,惟獨我想見見某一個人,他現在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呢?我也找不著他了,那麼現在我也不等他了,我要走了。”那麼到這一天,他又結上雙跏趺坐,面向西念佛,就圓寂了。圓寂了,他們那條村裏頭的人都作夢,夢見這個人有兩個青衣的童子在他前邊給他引路,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所以有志者事竟成,他的腿雖然腫得那個樣子,結果他這個坐也練習成功了。所以我們修行的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怕痛苦,只要你有恒心,決定是可以成功的,你馬馬虎虎的是不能成功的。這結雙跏趺坐,這是我親身經過這麼一個因緣,我對大家講一講。那麼結跏趺坐,“當願衆生”,“善根堅固”:他修的善根是特別堅固。“得不動地”:得到證得這個不動地。

  “修行于定”:這個人想坐禅習定的時候,“當願衆生”,“以定伏心”:用這個定力來降伏其心。“究竟無余”:到究竟無余涅槃那種的定上。“若修于觀”:假設要是修這個止觀,修這觀照的法門。“當願衆生,見如實理”:見這個真實的理。“永無乖诤”:永遠也離開違背正法的這種思想,並且生一種爭論這種的行爲、這種的思想、這種的言論。所謂“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叁昧?”所以我們修道的人就是受一點委屈,我吃一點虧,也不要和人辯論,不要和人爭。吃虧就是德行,所以不要不能吃虧。

  舍跏趺坐。當願衆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當願衆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若舉于足。當願衆生。出生死海。具衆善法。

  “舍跏趺坐”:就是把雙跏趺坐也不坐了,單跏趺坐也不坐了。那麼在這個時候,也不能沒有一種觀想,也要有一種觀想,所以要“當願衆生”,“觀諸行法”:觀察一切一切修行的法,一切一切世間法,一切一切不究竟的法,“悉歸散滅”:都是歸于空的,都是無常的,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下足,就是走路的時候,那麼不坐禅了,把這個雙跏趺坐解開了,就要下地走動,在這個時候又要發一種願,所以說“當願衆生”,“心得解脫”:這個心得到解脫,無所著住。那麼這個解脫,就是你一切無著,自然就解脫了,不要說我找個解脫。古來人有一個老修行去請開示,問一位和尚,說:“大和尚,我請問怎麼樣才能得到解脫?”這個大和尚對這老修行就說了,說:“哦!誰把你綁上了?”這個老修行自己想,哎!沒有人綁著我啊!就說:“沒有人綁著我。”“那你爲什麼要找解脫?”哦!他開悟了!“原來我是沒有人把我綁著。”他豁然開悟了。你不能說:“哦!我明白本來沒有人綁著我。”以爲這就可以了,那還不可以,要你開悟了才算。開悟,那真得到解脫了,打破你的黑漆桶了,你黑漆桶打破了,那才算得到解脫。

  “安住不動”:安住不動就是常常有一種定力,常常在這個定中,就是行住坐臥都是不動的。什麼不動?不打妄想,不起邪念;什麼不動?你那個欲心不動,你若能時時沒有這個欲念,那是真正不動了。所以孔子說:“我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