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的戒的时候,“当愿众生”,“善学于戒”:好好地注意学这个戒律。“不作众恶”:一切的恶事不要做,所谓是诸恶不作,是众善奉行。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上人:有人知道什么叫“阇黎”吗?

  弟子:阇黎就是教戒律的老师,教比丘、比丘尼戒的老师。

  上人:阇黎是阿阇黎,阿阇黎就是规范师,就是讲规矩、讲戒律的、讲一切法则的,这叫阿阇黎。阿阇黎是梵语,翻译中文就叫“轨范师”。所以“受阇黎教”:也就是阿阇黎给上课的时候,这叫受教。“当愿众生”:这时候菩萨又发愿了,说当愿众生,“具足威仪”:具足圆满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所行真实”:所行这一切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都是井井有条,循规蹈矩的。

  “受和尚教”:和尚,这个和是和合,尚就是高尚,就是和合最高尚的,这叫和尚。受和尚教,也就是最高的善知识,受善知识来教。“当愿众生”:这时候要发愿,愿一切众生,“入无生智”:入无生法忍这个智慧,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这种无生的智慧。“到无依处”:到那个烦恼都尽了,烦恼没有依靠的地方了,烦恼没有了,到那个地方,那叫无依处。“受具足戒”:这个菩萨要出家受具足戒的时候,“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具足圆满种种的方便法门。“得最胜法”:得到最胜的这种佛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这个菩萨“若入堂宇”:堂,就是一个大堂;宇,这么一个房子里头。在这时候,菩萨也都发愿,说“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升无上堂就是到佛的果位。“安住不动”:就是处于佛的这个果位安住不动,常常在那个常寂光定中。“若敷床座”:修道的人常常要设备一个座位,就是敷床座。敷就是安敷、分布,在那儿打坐。在这时候先要发愿,“当愿众生”,“开敷善法”:开敷善法也就是讲说善法。“见真实相”:见真实的道理这个究竟处。

  “正身端坐”:修道的菩萨在那儿打坐的时候,要正身端坐,不前仰后伏的,不东歪西歪的,要端然正坐在那儿。“当愿众生”:这时候也发愿,说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坐到菩提道场那个法座上。“心无所著”:心里一点执着也没有了,破一切执着了。

  “结跏趺坐”:修道的人打坐,应该结跏趺坐。这个跏趺坐,又叫莲华坐,又叫金刚坐,又叫降魔坐。怎么叫金刚坐呢?金刚坐就是因为它坚固,这种坐坐那个地方,容易入定,容易入坚固定,容易入金刚定,所以叫金刚坐。为什么又叫莲华坐呢?因为那两个腿盘到一起,就好像一朵莲华似的,也不容易开,所以坐那儿也很稳当的,这是莲华坐。这个坐又叫降魔坐,往那儿就结这个双跏趺坐,有的魔王一见着这个跏趺坐,他已经就跑了,把他能降伏了。所以这个结跏趺坐有种种的好处,有种种的利益。

  那么讲到这儿,我想起我在东北的时候,有一个姓关的,叫关忠喜。这个关忠喜他是个外道的老师,有三千多徒弟,他自己良心发现了,知道没有真正的功夫、真正的道来传授给徒弟,所以他就生大惭愧!生大惭愧,就各处去寻师访道,想要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传给他了生脱死这个法门。那么一访,访了三年,听说某一个地方有善知识,他就不远千里去到那儿给人叩头顶礼,那么卑躬折节地求人传给他法。那么这三年,见过很多的老师,听着都是不错的,等见面一谈,都和他差不多的。

  那么这样子,这时候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他有个侄子,这个侄子也是吃斋念佛的,跟着他各处访道的。这个人也有点大约求道求得迷了,变成道迷子了。这个侄子叫什么名字呢?叫关占海,那时候大约二十八、九岁,他没有见过我。那么这一天我就到他家里去了,他侄子一见我,就把他叔叔叫到一边去了,说:“叔叔、叔叔,我和你讲几句话。”他这叔叔说:“讲什么话啊?”就和他到另外一个房间去讲,一讲讲什么呢?他侄子就说:“哎呀!我昨天晚间作梦,就梦见你今天来这个朋友,梦见他来了。”“他来怎么样啊?”他侄子说:“他来给我们送法来了,我就跪到他面前来求法。”那么他叔叔就很注意了,说:“怎么样、怎么样,那求了没有?”他侄子说:我跪到面前求法,这个法师从头上就给我扒下一张皮来,这张皮扒完了,就丢到地下那儿。他自己一看,他这张皮是什么皮呢?是一张猪皮。就问他叔叔说:“你看这是怎么回事?”他叔叔说:“哈!这回可该着了,我们各处求法,求了三年也没有求到,这回把法送到我们家里来了,我们快去快去,求法去!”两个就跑到我那边去了,就跪下。

  我说:“你们干什么这样子?”“我们要求法。”我说:“你求什么法?”他们两个就说他这个侄子怎么样作梦,梦见扒下一张猪皮来。我说:“那好了,你既然有这种因缘,那么你以后可以吃斋了。”他这侄子说:“好!好!我一定吃长斋,不吃猪肉了。”我说:“那我把你这个猪皮给扒下来。”然后,他这个叔叔就求法,我就问他以前怎么样,修的什么法?然后我就教他坐双跏趺坐,我说:“你先练习这个双跏趺坐,然后再说。”那么偏偏他叔叔这个腿是在山里那种腿,这个腿膝盖很大的,结双跏趺坐,右边这个腿离着座位上足有一尺高那么样子,我说:“你慢慢练习啦!”

  我走了,过了有两个多月,七十天的样子,我又到他家里去看看他,到那儿一看,哈!这个叔叔腿肿得更大了,肿得就像窝瓜(南瓜)似的,那么很大很大、很胖的。我说:“你怎么样啊?这个坐坐得怎么样啊?”他说:“我现在练习这个双跏趺坐,坐得我走路,连这个车辙都迈不过去了。”北方那个路,车辙大约有四寸宽那么一个沟,四寸宽那么一个沟他都迈不过去了。我说:“那你不要修了。”他说:“哎!不修?不修不行啊!我一定还要修!”就这么我就走了。

  等到一百多天,我又去了,看他腿不肿了,我说:“你现在不打坐了?”他说:“不打坐?我现在打坐,这个腿一点也不痛了,这个肿也都消了,这个坐坐好了。”那么我就教他怎么样用功、修行。结果过了两、三年,他预知时至,就告诉他家里,说:“我某天某日就要走了,你们都给我预备预备。”那么他家里说:“那你还有什么事情想要告诉我们呢?”他说:“我没有什么,惟独我想见见某一个人,他现在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我也找不着他了,那么现在我也不等他了,我要走了。”那么到这一天,他又结上双跏趺坐,面向西念佛,就圆寂了。圆寂了,他们那条村里头的人都作梦,梦见这个人有两个青衣的童子在他前边给他引路,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所以有志者事竟成,他的腿虽然肿得那个样子,结果他这个坐也练习成功了。所以我们修行的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怕痛苦,只要你有恒心,决定是可以成功的,你马马虎虎的是不能成功的。这结双跏趺坐,这是我亲身经过这么一个因缘,我对大家讲一讲。那么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他修的善根是特别坚固。“得不动地”:得到证得这个不动地。

  “修行于定”:这个人想坐禅习定的时候,“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用这个定力来降伏其心。“究竟无余”:到究竟无余涅槃那种的定上。“若修于观”:假设要是修这个止观,修这观照的法门。“当愿众生,见如实理”:见这个真实的理。“永无乖诤”:永远也离开违背正法的这种思想,并且生一种争论这种的行为、这种的思想、这种的言论。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所以我们修道的人就是受一点委屈,我吃一点亏,也不要和人辩论,不要和人争。吃亏就是德行,所以不要不能吃亏。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舍跏趺坐”:就是把双跏趺坐也不坐了,单跏趺坐也不坐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一种观想,也要有一种观想,所以要“当愿众生”,“观诸行法”:观察一切一切修行的法,一切一切世间法,一切一切不究竟的法,“悉归散灭”:都是归于空的,都是无常的,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下足,就是走路的时候,那么不坐禅了,把这个双跏趺坐解开了,就要下地走动,在这个时候又要发一种愿,所以说“当愿众生”,“心得解脱”:这个心得到解脱,无所著住。那么这个解脱,就是你一切无着,自然就解脱了,不要说我找个解脱。古来人有一个老修行去请开示,问一位和尚,说:“大和尚,我请问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这个大和尚对这老修行就说了,说:“哦!谁把你绑上了?”这个老修行自己想,哎!没有人绑着我啊!就说:“没有人绑着我。”“那你为什么要找解脱?”哦!他开悟了!“原来我是没有人把我绑着。”他豁然开悟了。你不能说:“哦!我明白本来没有人绑着我。”以为这就可以了,那还不可以,要你开悟了才算。开悟,那真得到解脱了,打破你的黑漆桶了,你黑漆桶打破了,那才算得到解脱。

  “安住不动”:安住不动就是常常有一种定力,常常在这个定中,就是行住坐卧都是不动的。什么不动?不打妄想,不起邪念;什么不动?你那个欲心不动,你若能时时没有这个欲念,那是真正不动了。所以孔子说:“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