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願。這第七,就要發隨喜的願。怎麼叫隨喜呢?你不要隨怒,就是隨喜。你看見人家做好事,你就幫著做一點;比如有人放生,你也出或者五塊錢、十塊錢來一起放生,這隨喜。有人修行拜佛,你看他那兒拜佛,也隨著跟著他後面拜,這也隨喜。你看有人在那兒念經,你也跟他念經,這也是隨喜。你看我們這繞佛,他們也跟著我們繞佛、念佛,這也是隨喜。這都是隨喜!總而言之,隨,就是跟隨著其他的人;喜,就要歡喜。你不要一邊隨、一邊發脾氣,那就是隨怒,不是隨喜了。這喜,是歡喜;怒,就是發脾氣了,angry。你要是隨著人家發脾氣,他打那個人,你也幫著他打,那就有很多麻煩了。你要隨著人做善事,不要隨著人做惡事,這就叫隨喜。也就是隨善不要隨惡,要發這個願。
“次當複發隨喜之願”:接著,應當要發隨喜衆生的這個願。發什麼願?“願我及一切衆生,畢竟永舍嫉妒之心”:願意我和所有的衆生,一定要永遠地把這個嫉妒之心布施了它。你看,要隨喜人,舍惡從善。嫉妒是一個人最惡的心、最壞的心,但是我們人人不要學就會了;也沒有師父教,他就懂得怎麼樣嫉妒;也沒有怎麼樣去學習,他自己就明白了。所以,現在我們要和一切的衆生發這個畢竟的願。畢竟,也就是究竟,也就是最後。
布施給誰?誰要,就布施給誰;沒有人要,你把它扔到街上去喂狗,叫狗把它吃了。因爲嫉妒就和糞尿一樣的,那狗就各處找這個東西來吃;所以應該把它丟到街上去,不要你再保留著它,保留它那太肮髒!嫉妒比糞尿還肮髒、更厲害,因爲它能把你心給染得不清淨了。所以啊!無論哪一個學佛法,都要發願把這個嫉妒心快點把它舍了,你是越快越好。你切記不要存一個嫉妒心,存一個嫉妒心就不會成佛的,所以要舍了它!
“于叁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學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隨喜”:在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叁世中,十方諸佛的一切國土,所有的佛菩薩、阿羅漢修學一切功德,及他所成就的,我都跟著隨喜。佛修什麼行門,我就修什麼行門;佛怎麼樣成佛,我也就照那個樣去發願成佛,這就叫發隨喜之願。
* * *
明天是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一,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發願來皈依叁寶;今天又有一位舊的人,發的一個心願來皈依叁寶,所以我們准備明天叁點鍾舉行皈依的儀式。本來在以前皈依的時候,都很早就告訴,或者兩個禮拜以前,或者一個月以前告訴;這一次,因爲這一位報名皈依的有另外的事情要到旁的地方去,所以就早一點爲你們各位來舉行皈依的儀式。我們人要皈依叁寶,無論任何人都可以皈依叁寶;不過皈依之後,一定要恭敬叁寶,不要毀謗叁寶。這樣子,就是繼續向前修行,將來一定會成佛的。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很平常!
那麼在這皈依之後,我們每一個人就要很慎重其事,不需要再皈依。皈依只皈依一次就可以了,不要叁次、五次的。像中國人有一些個無知無識的愚夫愚婦,被太明白的這些個法師就給教化得糊塗了。爲什麼呢?這一些個太明白的法師,不像我這麼笨,他說:“你皈依越多越好!皈依一次,你可以再皈依第二次、第叁次、第四次!”爲什麼他叫你皈依這麼多次呢?就是皈依要拿錢來;皈依要有紅包來供養師父、供養常住,所以叫人多皈依幾次,就有多幾個紅包拿。因爲這個,我說他們比我聰明,我就學不會這個方法;所以我的皈依弟子只可以皈依一次,並且有皈依過其他人的,也就不必再皈依了。
在今天有一位就問說,在日本那兒住了一個時期,算不算皈依呢?那麼這一點,僅僅在那兒住,這不算皈依的,這皈依一定要有一種儀式,請十方叁寶來給做證明,這才算皈依;所以,若沒有這種儀式,那不算皈依。這一點你們各位要知道,要是已經皈依過的人,就不必再皈依;沒有皈依過的,可以皈依。這是我的宗旨,我不希望拿多一個紅包來騙人,把人都教化愚癡了。
在中國人,有的人就說:“那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拜了五十叁個師父。”不錯!善財童子拜了五十叁個師父,那是他師父叫他去拜的,不是他自己去拜的。因爲五十叁個師父都分別把所有的道德學問、智慧教他了,所以就介紹說:“你現在可以到某某地方去,向南方行,去參、去親近某某善知識!”不是他自己去的。
現在中國有一些個,都是偷著去拜另外的師父。本來有一個師父,他覺得這個師父不知道有沒有道德,就偷偷摸摸又去拜一個師父;拜一個師父,覺得又他有沒有道德,又去偷著拜一個師父。這就是拜師而背師。所以中國的佛教一遢糊塗,很糟糕的,就是明明知道不對的,他也不告訴說不應該這樣子做;這就是因爲師父太明白了,所以就把徒弟都教糊塗了!
今天來這個出家人,我在香港認識,所以來和各位談談話。本來這個人在香港破壞我破壞得最厲害的,他的攀緣心也最大;那麼到美國來,我還對他好一點,所以我還請他來看果甯講 Lecture,讓他看一看美國人也會講經。以後不但果甯,或者若有特別因緣,這幾位出家人隨時都可能替我來 lecture(講經),所以你們其他的人要把中國的本子學得多一點,隨時都會叫你們替我來上座講法。
我不會像其他的法師,因爲他們從香港來是熟人,就故意來顯一顯我這種的光榮,怎樣的出風頭。我不這樣子!本來我這樣,若不是今天果甯來 lecture,他不會來的。他根本俗得不得了,很俗的!有錢的女人他也可以給人拎皮包、拎手袋,又可以給人家打洗臉水來;幫著女人服務是很殷勤的,他可以幫有錢的女人拎 suitcase(行李箱)!爲什麼他這樣子呢?因爲他也不認識多少字;如果不是這樣子,真是沒有辦法。我希望你們美國的出家人,無論如何不要這樣卑鄙。因爲出家人餓死就餓死嘛!不要緊的,何必那樣子去攀緣呢!
(以下缺漏一大段經文及講解)
L8. 明發回向願
次當複發回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衆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L9. 明稱念名號
如是發回向願已,複往余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我之名號,當減省睡眠;若惛蓋多者,應于道場室中,旋繞誦念。【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K2. 略示夜時佛事
次至夜分時,若有燈燭光明事者,亦應叁時恭敬供養、悔過發願;若不能辦光明事者,應當直在余靜室中,一心誦念。【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J2. 明忏期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廢。若人宿世遠有善基,暫時遇惡因緣而造惡法,罪障輕微,其心猛利,意力強者,經七日後,即得清淨,除諸障礙。如是衆生等,業有厚薄,諸根利鈍,差別無量。或經二七日後而得清淨,或經叁七日,乃至或經七七日後而得清淨。若過去、現在俱有增上種種重罪者,或經百日而得清淨,或經二百日,乃至或經千日而得清淨。若極鈍根,罪障最重者,但當能發勇猛之心,不顧惜身命想,常勤稱念,晝夜旋繞,減省睡眠,禮忏發願,樂修供養,不懈不廢,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進,于千日中,必獲清淨。【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I3. 明得清淨相(分叁)
J1. 明相依輪顯 J2. 明隨求克獲 J3. 明至心爲因 J1(分叁)
K1. 正明依輪 K2. 兼明余相 K3. 簡非
今K1
善男子!若欲得知清淨者,始從修行過七日後,當應日日于晨朝旦,以第二輪相具安手中,頻叁擲之;若身口意皆純善者,名得清淨。【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K2. 兼明余相
如是未來諸衆生等,能修行忏悔者,從先過去久遠以來,于佛法中各曾習善,隨其所修何等功德,業有厚、薄種種別異;是故彼等得清淨時,相亦不同。或有衆生,得叁業純善時,即更得諸余好相。或有衆生得叁業善相時,于一日一夜中,複見光明遍滿其室,或聞殊特異好香氣,身意快然。或作善夢,夢見佛身來爲作證,手摩其頭,歎言:“善哉!汝今清淨,我來證汝!”或夢見菩薩身來爲作證,或夢見佛形像放光而爲作證。【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K3. 簡非
若人未得叁業善相,但先見聞如此諸事者,則爲虛妄、诳惑、詐僞,非善相也。【編按:缺本段之講解】
J2. 明隨求克獲(分叁)
K1. 明得禅慧 K2. 明得離惱 K3. 明得淨戒 K1(分二)
L1. 明顯益 L2. 明冥益
今L1
若人會有出世善基,攝心猛利者,我于爾時,隨所應度而爲現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隱,離諸疑怖。或示神通種種變化,或複令彼自憶宿命所經之事、所做善惡;或複隨其所樂,爲說種種深要之法。彼人即時于所向乘得決定信,或漸證獲沙門道果。
這是第二科,明隨求克獲。隨求,就是你隨著所求的什麼願,就都能得到,你求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在這個第二科裏邊,又可以分出叁小科:第一科,是明白得禅慧;得這個禅定的智慧。第二科,是令你明白得離惱;能離開煩惱。第叁科,得淨戒;得到淨戒。得這個禅慧,這就是屬于慧學;得離惱,這是屬于定學;得淨戒,這就是屬于戒學。這是得到戒、定、慧的這種善相。
在第一科裏,又分出兩小科:第一科,是叫你明白很明顯的這種益處。第二科,是叫你明白這個默默中、冥冥中,知道這得到好處了。冥冥默默,就是人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在看不見、聽不見,可能得到好處,這叫冥益。這個“冥”,是暗;把眼睛閉上,這叫瞑目靜思。
“若人會有出世善基,攝心猛利者”:假設這個人他遇到有出家的好基礎,他能管住自己的心,他能自己做得了主,不爲外境所搖動的。出世,就是出家;就是出世法,不是想生在這個世界。善基,就是好的基礎。攝,就是把心攝住,它不打妄想了,不會東想西想地亂想。比如他想要出家,就決定發願我一定要出家;不會…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