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P4

  ..續本文上一頁很平常的一件事!“渾閑事”,就是很平常的,這不算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這是很平常很平常的,好普通的。

  八方風雨更無驚。“八方風雨”就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中所說的八風。蘇東坡有一次寫了一首偈頌說: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很得意的派人送過江去給佛印禅師看。佛印禅師給批了“放屁放屁”四個字。喔!他一看見這四個字就放不下了,就發了火了。這時候不單是放屁,而是放火了!要來給放火了,甚至要把佛印給燒死。所以就從江南那一岸,就到江北來找佛印來了,來就要同他打架的,就說:“啊!你這個和尚!我寫我開悟的話,你怎麼就罵人呢?哼!你爲什麼罵人?”佛印說:“我罵什麼人呢?我只放兩個屁,就把你從江的南岸打到江的北岸來了,你這還叫八風吹不動嗎?不要說八風,只我兩個屁就把你蹦過江來了。”蘇東坡一想:“對呀!我若真八風吹不動,怎麼就他這四個字就把我惹得發火了,這還是不行呀!”于是乎就叩頭頂禮求忏悔,就跑了,回去了。

  什麼叫八風呢?就是稱、譏、苦、樂、利、衰、得、失。“稱”,就是稱贊你:“啊!你這個居士真好呀!你又明白佛法,又有智慧,又聰明,啊!又辯才無礙!”這稱贊你。這稱也是一個風。“譏”,就是譏諷你:“你呀學什麼佛法,現在這個科學時代,還學這種古老十八代的東西,哎!真沒有意思!”他譏諷你一頓。你一想:“對呀!這個科學時代,怎麼還學這個因因果果,什麼無人無我的。無人無我怎麼成科學時代呢?我也是我、人也是人嘛!”這又被譏風吹動了。“苦”,叫你吃苦,這也是一種風。我有一個徒弟,現在天天行苦行,天天幫助大家做 notes,這也是一種苦行。但他沒有被這個苦風搖動,他還去做去。“樂”,就是快樂。吃得好,穿得也好,住得也好,一天到晚都非常快樂。你以爲這是一種好事情嗎?這也是一種風呀!“利”,就是有利益。哦!我這兒修行正很困難,啊!我也沒打妄想,就有人供養我一百萬塊錢,叫我造廟去。哈!這個心裏就高興了。這就是被利風吹動了。“衰”,就是衰敗。譬如有人破壞說:“那個和尚不是好和尚,他什麼事情都幹!你不要相信他,相信我好了!”這就是衰風。“得”,就是得到了。“失”,就是失去了、丟了。“八方風雨更無驚”,就是這八種風都吹不動他了。

  卷之則退藏于密。這一部經,你若把它合起來,就要收到一個好的地方,不要放到不恭敬的地方。你要恭敬經書。

  放之則彌六合中。你若把它打開,這種的般若智慧充滿整個六合。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你看這般若的法門多妙呀!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道修身莫外尋 自性般若深密因 白浪沖霄黑波止 涅槃彼岸任運登

  時兮時兮勿錯過 慎之慎之取天真 杳杳冥冥通消息 恍恍忽忽見本尊

  

  “行”就是修行。“深”是對淺而言深。“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時”就是這個時候。這是說觀自在菩薩他所修行的是深般若,不是淺般若。什麼叫深般若?就是妙智慧。什麼叫淺般若?就是小乘四谛、十二因緣。那麼,有妙智慧才能真正到達彼岸,若沒有真正的妙智慧,就不能達到彼岸。那麼誰能達到彼岸呢?就是這位觀自在菩薩,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舉出觀自在菩薩來,因爲這一位大菩薩他是修行深般若的,而且已經到達彼岸了。

  二乘的人只修淺般若,而不知道修深般若。什麼叫淺般若?就是修析法空觀。析就是分析,細細的分析開。分析什麼呢?分析色法和心法。什麼叫色法?色法就是有形有相,可以看得見的。什麼叫心法?心法是你看不見的。有形的就是色法,無形的就是心法。什麼叫有形?就是一切有相、一切有爲,這都叫有形。心法是無形無相的,它只是一種知覺。所以有知覺,無形相,這就叫心法;有形相,無知覺,這就叫色法。

  按照色、受、想、行、識五蘊來說,這個色是有形相的,所以是色法;受、想、行、識是無形相的,所以是心法。觀世音菩薩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把五蘊都照空了,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受、想、行、識也和色法一樣,都是空的。

  講到這個空上,般若就是談空的。本來空有很多很多種的,在這兒就簡單的講講五種的空。

  第一叫頑虛空。頑虛空,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知道的、眼睛所見到的這個虛空。爲什麼叫頑虛呢?就表示這個虛空是無知無識的,沒有知覺性存在。凡夫所執著的,就是這個頑虛空。什麼叫虛空?就是什麼也沒有,在這兒沒有了。可是這是個真空嗎?不是的,這是頑虛空,凡夫所知道的就是這個虛空。

  第二叫斷滅空。斷滅,這是什麼呢?這是外道所執著的。外道不知道這個空理,他說:“人死了也就沒有了,就斷滅了,就空了。”所以執著有一個斷滅空。

  第叁叫析法空觀。這個二乘的小乘人就修析法空觀。析法,就是分析這個法。他分析這個色就是色,心就是心。他不知道這些都是空的,因爲他沒有證得真空的妙理,所以就在化城上停留住了。化城是個虛妄的地方,他就站在那個地方不再向前了。修析法空觀,就叫淺的般若,不是深的般若。修行淺的般若,他這個分段生死是了了,可是變易生死沒有了。

  什麼叫分段生死?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身體,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各有各的一分,這叫分。每一個人由生到死,也各有一個段落,這叫段。各有一份、各有一段,這叫分段生死。段也可以說是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形段,或者你五尺高,他就六尺高,那一個人就七尺高,各人有各人的一段,這叫分段生死。那麼,初果、二果、叁果、四果的聖人,證到四果就了了分段生死,但還沒有了這個變易生死。

  什麼叫變易生死呢?變,就是變換,就是交易、貿易,互相變化。這變易生死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怎麼說呢?這變易生死就是這個種種的妄想,這妄念遷流,前念滅後念生,後念滅後後念又生,這樣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這就叫生死。這一念滅就是死了,這一念生就是又生了。也就是我們這個妄想,在四果阿羅漢還沒有斷盡,必須要到大乘菩薩才能斷盡這個變易生死,沒有妄想。這個變易生死,也就是我們這生死的一個根本。我們爲什麼有生死?就因爲有妄想!可是,這個妄想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妄想的來源,就是從無明那兒來的。因爲有無明,所以就生出種種的妄想。妄想生滅不停,這就是變易生死。

  第四叫體法空觀。緣覺修體法空觀。

  第五叫妙有空觀。菩薩就修妙有的空觀,妙有的真空。那麼,這觀世音菩薩,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修這個妙有的空觀。他能“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修深般若所得到的成績,得到的功能。那麼現在就依照我所作的這個偈頌,略略來講一講。

  行道修身莫外尋。你想修行這個道,修這個身,“莫外尋”,不要向外去找去,要在你自性裏來找。 

  自性般若深密因。在自性般若裏邊,就有一個深密的這種的種子。

  白浪沖霄黑波止。在你修道的時候,這個白浪就是智慧,好像水流的白色波浪;黑波就是煩惱。你智慧高了,這黑波就止了,煩惱就停止了。這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深”,也就是高的意思。怎麼見出它深呢?就因爲它高,由高的地方向下看不見底,所以叫深般若。 

  涅槃彼岸任運登。你有了智慧,自然就會到達這個涅槃的彼岸。“任運登”,就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到彼岸了,一點力氣都不需要費。 

  時兮時兮勿錯過。我們修道,這個光陰是最寶貴的,不要空空把它放過了,所以說“時兮時兮”。這個時候,你不要把它放過去了。什麼時候呢?就是行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時候,這個時候你不要把它空過去。

  慎之慎之取天真。你要很謹慎、很謹慎的,不要在這個時候忽略了,不要把這個光陰都空過了,這樣修行才能得到這個深般若,也就是天真,一種天真的道理。 

  杳杳冥冥通消息。這種事情是杳杳冥冥的,你想看一看,卻視之不見;你想聽一聽,也聽不見。 

  恍恍忽忽見本尊。在這個時候呀,你杳杳冥冥有一點好消息了。恍恍忽忽地,你看著說是真,又好像沒有形象;你說是沒有形象,又好像見著個什麼似的。“見本尊”,這本尊就是自己的自性。

  照見五蘊皆空。

  

  叁光普照透叁才 一歸合處複一來 見色即空受納是 妄想遷流行業排

  識乃了別五陰具 鏡花水月絕塵埃 空而不空明大用 見猶未見樂快哉

  

  叁光普照透叁才。“叁光”,就是日月星叁光。“普照”,叁光是普遍照耀的。“透叁才”,叁才就是天地人。這兒的叁光,說的是文字的般若光、觀照的般若光、實相的般若光。實相的般若光也就是深般若的光。以這叁種的光,“普照透叁才”,把天地人都照遍了。

  一歸合處複一來。“一”,就是人的這個自性。“歸合處”,合處也就是性的那個處。神光不是有首偈頌說:

  萬法歸一一歸合,神光不明趕達摩;

  熊耳山前跪九載,只求一點躲閻羅。

  萬法都要一歸,那麼“一”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人的心,也可以說是這個性。“一歸合處”,合就是相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