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P17

  ..續本文上一頁就想男人。一天到晚,吃飽了沒有事情做,把這個當第一件事情。所以,男的到時候了也想結婚,女的到時候也想結婚;若不結婚,就覺得好像有一種大病沒有好一樣。這就是因爲這個根本種子不淨,所以就有這種心念也不淨。因爲你種子不淨,所以心念也就不淨;心念不淨,就發生種種的苦啰!爲什麼有衆苦?就因爲有這個!

  

現在爲你們講經說法,無論講多少,無非是講這個。佛所說的經典,也是叫你們沒有染汙心,沒有淫欲心。你若沒有淫欲心,就是清淨大海衆菩薩;你若有淫欲心,就是五濁惡世鬼衆生。所以,修道不修道就在這一點!你能清淨其心,你就是功德無量;你不能清淨其心,那就是罪過無量。罪過,就是因爲你心裏不清淨,而造的罪過,這是在你自性裏頭的因,結成你形相上的果,造出的罪惡;你若自性清淨了,你內裏邊自性清淨了,外邊就沒有惡業的果報了。

  

所以你學佛法,要是不懂真正的道理,學幾萬萬個大劫,你也不能脫出輪回去;你要是明白真正佛法的要點了,“喔!就要自淨其意志啊!原來佛法說來說去,都是說的這個!”都是叫你自淨其意志,這你就是明白佛法了。你明白佛法也就是開悟了;你開悟,也就是不再有這種不清淨的思想了。明白了嗎?爲什麼我們有衆苦?就因爲我們這念慮不清淨。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衆苦?也就因爲他念慮清淨了。所以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沒有一切的苦,而受一切的樂,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極樂世界。

  

我們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每一個人造就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莊嚴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每一個人成就我們自己的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並沒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這個極樂世界,也真是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雖然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但是也沒有出去你我現前這一念的心。因爲它沒有出去你我現前這一念的心,所以說,也就沒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遠,也就是在我們的心裏邊。

  

這個極樂世界,就是你我衆生本來的真心。你得到你本來的真心,你就生在極樂世界;你沒有明白你自己本來的真心,你就沒有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在我們心裏邊,而不是在心外邊。

  

那麼,極樂世界是清淨無染的世界,你我現前一念的清心,也就是清淨無染的。不過,你我現在還在凡夫的境界上,自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變成染汙了。你若把執著空了,即刻就是極樂世界,即刻就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和我們衆生沒有分彼此,所以我說極樂世界並不是那樣遠。我們一念回光,知道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就是極樂世界。

  

所以,你能把你這個染汙的心去了,就是除去你的私欲雜念──沒有妒忌心,沒有障礙心,沒有自私心,沒有利己心。你若存菩薩利人,覺悟一切衆生的心,這就是極樂世界現前了。你沒有雜念了,也沒有妄想了,你說不是極樂世界嗎?這要不是極樂世界,這是個什麼?不要向外去找!

  

各位善知識!你們都是有大智大慧的,都比我聰明,將來你們說法都會比我說得更好。不過,現在你們不懂中文,所以我介紹介紹這個“老生常談”──這個說得古古老老的,沒有什麼新奇的。但是,將來你們把它神而明之,把它再變化出來,啊,那就是妙不可言了!

  

D2.別明依報莊嚴(分五)

  E1.欄楯行樹 E2.池閣蓮華 E3.天樂雨華 E4.化禽說法 E5.風樹法音

  今E1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了前邊極樂世界這個名義,那麼其中還有無量無邊的意思,也是等著舍利弗再來請問,可是舍利弗仍然不明白。爲什麼舍利弗這麼聰明的人還不明白呢?就因爲淨土的法門太妙了,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以他還沒有法子來請問。

  

于是乎,釋迦牟尼佛也就不再等了,又舍利弗舍利弗!我再告訴你一個道理,極樂國土最快樂的這個國土裏邊,有七重欄楯欄是欄杆;這個橫的叫欄,豎著叫楯。英文大約就是fence,(弟子:fence,yeah.)yeah,但是它有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這叁種都是七。

  

七重欄楯,這是表示戒;七重羅網,這表示定;七重行樹,這表示慧。這叁種也就是戒、定、慧,也就是表示著七科。什麼是七科?七科,就是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一)四念處、(二)四正勤、(叁)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菩提、(七)八正道,這就叫七科。那麼這叁個七,都是表示叁十七道品,這是表法。

  

爲什麼說“欄楯”代表“戒”呢?什麼叫戒?戒,就是“止惡防非”,就是“諸惡不作,衆善奉行”。止住諸惡,而奉行衆善,叫做戒。所以沒受戒以前,你亂打妄想可以;受戒之後,就不可以亂打妄想了,所以要自淨其意志。如果要打妄想的時候,你自己摸摸自己的頭,“哎!我是出家人了,我沒有頭發。啊!我現在不是在家人,在家人可以隨便打妄想,隨便什麼不幹淨的東西都可以想一想,現在我不可以想了。”這不清淨的思想、不清淨的念頭,得停止了。這就好像那個欄杆似的,在那兒欄著你,不叫你進來;你若從這個欄杆跳進來,你就犯法了。你出去,你不走那個門路,就跳出去,這也不合法。所以,“七重欄楯”這是表示戒。

  

七重羅網爲什麼說是表示“定”呢?定,就是不出不入。你要“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你要是真有定力,你就不必打坐了;有什麼境界來了,也搖動不了你的心。你心不爲境界轉了,這就叫常常在定裏頭。你要是來一個境界,譬如來個好吃的東西,心裏就想要吃:“這個東西不錯,今天來了,我試一試,嘗一嘗。”這就沒有定力了。甚至于偷著吃,這更不單沒有定力,更是犯戒了!

  

說:“這沒有什麼關系吧?”啊,就這一點點你犯了,一點點就生長成很大的。人做錯事,也就是由這個一點點開始。一點點,你都錯了;那大的,更該錯了。所以你一點點都不應該錯。就這很少的一個小事情、小毛病,就不容易改;你若改了這個小毛病,那就是有定力了。“無有不定時”,你什麼東西來了,什麼境界現前,就“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

  

今天晚間,果逸問我喝不喝牛奶?但是我肚子不許可。爲什麼不許可呢?它說:“你要喝,我就叫你肚子痛!”這是我試過很多次了。那麼究竟是誰的肚子呢?我也不知道。總而言之,它餓也不知道餓,飽也不知道飽,就是這麼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那麼這定,就是不被境界轉,這就是定了。譬如,女人見著一個最美麗的男人,心裏不生淫欲心,這就是有定力;男人見著一個最美貌的女人,不生淫欲心──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這就是定力,這就叫“七重羅網”,知道嗎?“七重羅網”就是表示“定”的。現在明白《彌陀經》了吧?我一講,你大約不明白多,也會明白少少的;要不然,你說我講了有什麼用呢?!

  

七重行樹這行樹,樹是很高的。這高的,就是代表人的智慧,人智慧是很高的。你若有智慧,你就高;你若沒有智慧呢,你就是矮。不是身體高矮的問題,是你智慧有沒有的問題。智慧有,這就是“七重行樹”;沒有智慧,這也有七重,有七重什麼呢?七重行草!不是七重行樹了,變成七重行草。那個草,把你心都給堵住了,愚癡得又愚癡,愚癡得又愚癡,人講一次也不明白,講兩次還不明白。

  

我曾說:“五個人,一個也不會丟!”(編按:五個人,是指上人來美最早的美國籍出家徒弟,一九六九年出家,並到臺灣求受叁壇大戒)“什麼?什麼一個都不會丟?怎麼會丟呢?”我的意思,今天告訴你們明白,所謂丟,就是死了。一個不會丟,就是一個也不會死。那麼說,我向菩薩買保險了?不要向菩薩買保險,這insurance(保險)公司是我自己開的。

  

這個insurancecompany(保險公司)是我自己開的,我自己願意賠就賠,不願意賠就賺,就賺錢了。所以你們不要另外以爲:“我們師父向菩薩買這個insurance!這是哪一位菩薩?將來我們也去買去。”你買,就得先要向我來說明白,我就可以幫你辦理這個手續。現在你們都明白了嗎?這是我最後的一次,以後再也不提這個問題了。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什麼叫四寶?金、銀、琉璃、玻璃,這是四種寶貝。極樂世界就是這四種寶貝嗎?極樂世界的寶貝是無量無邊的。…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