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這世界,都沒有看見那麼多種的寶貝,都沒有的。極樂世界什麼寶貝都有,那麼爲什麼單提出四種的寶貝?這四種的寶貝也是譬喻。譬喻什麼呢?譬喻四種德行──涅槃四德。涅槃的四德是什麼呢?就是“常、樂、我、淨”。
第一,常。什麼叫常呢?壽命長,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不單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我們生在極樂世界去,統統都是無量壽。你若想得到長命嗎?就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無量壽。這叫常德。
第二,樂。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但受諸樂,這是樂德。
第叁,我。阿彌陀佛有八大自在“我”,這叫我德。什麼叫八大自在我?這八大自在我,就有八種的作用,有八種力量,有八種的神通,也就是八種的妙用。
(一)以一身能現無量身。這一個身,能現出無量身,就是有一百個人請你到他家裏去應供,你都可以去,到這一百個護法家裏去吃飯去。這個人說:“啊,某一天,我請你去吃飯來著!”那個人說:“啊,我也是那天請的,你怎麼可以請他?”他們都不知道,原來他這一天就可以應無量的供。這叫一身而現無量身,因爲這麼多人同時請你去應供,你都可以去。
(二)以一塵身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就一粒微塵這麼大一個身體,能遍滿叁千大千世界,你看這妙不妙?一塵現刹,刹現一塵;一個國家變成一粒微塵這麼小,一粒微塵變成一個國家那麼大,這叫以一塵身遍滿叁千大千世界。
(叁)能輕舉遠到。他能用很大的一個身體,飛到旁的地方去。你看他那身體很笨的、很大的,他可以輕舉遠到。
(四)現無量類,同居一土。能現無量類,所有一切種種的衆生,同住在一個國家裏頭,什麼衆生都有。你看我們看這個山,那是山;其實那個山裏邊,那就是諸佛菩薩的宮殿哪!你們聽果地給你們講過,說是有一個地方,我有很多徒弟在那地方修道,那麼他就能看得見,你們就看不見。這就是你看這個山、這個海,和這個種種的情形,那裏邊都有諸佛菩薩在那兒說法呢!但是你不知道。這就是無量類的衆生,能同居一土,同住在一個地方。
(五)諸根互用。眼睛會說話,耳朵會看東西,鼻子也會吃東西,甚至于眼睛也會吃東西。爲什麼呢?他六根互用,眼、耳、鼻、舌、身、意,每一根都可以有這六種的功能。耳朵也會說話,好像證果的聖人,他在那兒和菩薩講話,你是看不見的。爲什麼呢?他可以用耳朵講話。你說:“我才不相信這個說法!”你要是相信,你也就會有這種本領了嘛!就因爲你不相信,所以你就沒有。你連信都不信,怎麼會得呢?這叫諸根互用。
(六)得一切法,而無法想。雖然他得到一切法了,但是他沒有一個“所得”的想法,無所得。所以《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也沒有智慧,也沒有所得。這是八大自在我的裏邊之一。
(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就是這一首偈,甚至于一個字的意思,能說無量劫。經無量劫,這一個偈頌的意思都沒有說完。因爲什麼呢?因爲他得到自在無礙的辯才了──橫說也是道,豎說也是道;橫說也是法,豎說也是法;塵說也是法,刹說也是法。他隨拈一法,隨便說出來一個法,皆爲無量義,都有無量法在裏頭包著。這是爲什麼呢?他證得了“八大自在我”,他自在了。他歡喜怎麼樣,就怎麼樣,他歡喜說什麼,就說什麼。他罵人,人也歡喜聽,這是不錯的!他就算講法罵人,開口就罵人,人聽著也很好聽的,聽著不知多自在!因爲他證得自在我了,所以他自在了,人聽了也自在了。這回懂了嗎?
(八)身遍塵刹,猶如虛空。這一個身體,遍滿塵刹,猶如虛空,還是像虛空似的。本來這個身體遍滿塵刹的,但是還是像虛空似的──雖然沒有,可是遍滿塵刹了。這是什麼道理?這就是自在的道理,這就是八大自在我。好像本經後邊說,人在早晨的時候,“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爲什麼他能這樣子?在早晨這麼一個時候,就能到十方一切國土,去供養十方諸佛,他爲什麼能這樣子呢?就因爲得到八大自在我了。
所以這極樂世界四寶莊嚴,就是表示涅槃四德。這是“我”,八大自在我,這是“我德”。
第四、淨。這個淨土,“其土清淨”,這就是“淨德”。
所以,極樂世界以四寶周匝圍繞。圍繞,就是這四德周匝圓滿,圓融無礙。“是故彼國名爲極樂”:所以這個國家,才叫“極樂世界”。
E2池閣蓮華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前邊的經文,是贊歎極樂世界陸地的微妙殊勝。現在這一段文,是贊歎極樂世界裏水池的微妙不可思議境界。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前面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七重欄楯,這種種的莊嚴,本來他等著舍利弗,再來問一問極樂世界這種境界。可是這大智舍利弗,還是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問起。大約等了幾分鍾的時間,釋迦牟尼佛看這一位最聰明的弟子,還是沒有辦法找出來問題,于是乎自己就又講了。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說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有七寶池”: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有池,或者是用泥土造成的,或者用木石造成的,就沒有任何人用這個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來造一個水池子。像歐納西斯那麼有錢,他那個蠍子島是他自己的,可是他也沒有造一個七寶池。那要和極樂世界相比較起來,那相差得還很遠呢!這個七寶,是什麼呢?
第一種寶,就是金。在梵語叫“蘇伐剌”,翻譯過來就叫作“金”。
第二種寶,就是銀。梵語“阿璐巴”,翻譯過來就叫“銀”。
第叁種寶,就是琉璃。“琉璃”也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叫“青色寶”,青色的一種寶物;又有一個意思,叫“不遠”。不遠,就是很近。怎麼叫很近呢?因爲它很近摩竭提國這個地方,摩竭提國出這種青色寶,所以叫不遠。
第四種寶,就是玻璃。本來中國也叫玻璃,那麼又有一個名稱,叫什麼呢?叫水玉。水,就是水的水;玉,就是玉石的玉。
第五種寶,就是砗磲。這種寶物,它那個上邊有一道一道的,好像車壓的溝渠一樣,所以叫砗磲。“砗磲”也是梵語,翻譯過來叫什麼呢?叫“大貝”。大就是大小的大;貝就是寶貝的貝。
第六種寶,就是赤珠。梵語叫“蘇摩伽那”,翻譯過來叫“赤珠”。
第七種寶,就是瑪瑙。梵語叫“蘇摩伽剌”,翻譯過來的意思叫“瑪瑙”。
七寶所做的這個池,並不是說用七寶來造這個池,而是天然生出來的這個池,就是七寶所成就的。因爲七寶所成就的這個池,所以池裏邊的水就是八功德水,有八種的功德。這八種的功德,我不知道記得完全不完全,或者忘了一、兩個功德,也不一定。因爲我沒有那麼多的功德,所以也就記不住這麼多的功德。
第一種功德是什麼呢?你們有人記得這八功德水嗎?有人記得就講出來。沒有人記得?因爲我以前沒有給你們講過,所以你們要是會,就講出來,那就不需要我講了,以後你們自己就可以講了。
這個第一是什麼呢?是溫涼。溫,就是溫暖那個溫;涼,就是又溫暖呢,又涼爽。這個意思就是,你到七寶池這池裏邊,你想水熱一點,這水就熱一點。你想:“哦!太熱了,涼一點!”它就涼了,就這麼妙!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第二種功德,是潔淨。本來我們這個世界的水,你用它來洗,那個水就汙濁了。可是,你到那個七寶池裏邊,你就怎麼樣洗,這個水也是清淨的,越洗越潔淨,而且還柔軟。這種水洗到你身上,就像牛奶那一種又滑膩,又舒服。哦!這也是觸塵,這觸塵可是非常的微妙──你看,你越用這個水洗,覺得越舒服,越好。這種感覺,沒有再那麼好的了!
第叁種功德,是甘美。這個水,你不要喝它,你就這麼用它一洗身,你就覺得心裏頭都甜了。又甜呢,又覺得這個水再沒有那麼好的了!就好像你們到香港,那個佘果滿(Mrs.王),她最初到觀音洞那時候,我留她在我那兒吃面,喝我那池裏的水。一喝這個水,她說:“啊,您這個水裏是不是有糖啊?”我說:“沒有啊!我這個水裏邊不但沒有糖,也就是這個白水。”她說:“這麼甜哪!”我…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參.前言 肆.釋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