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冒牌的佛。所以成佛啊,你要知道你到什麼地方去,叫什麼名號。好像舍利弗尊者跟著佛學四十多年,然後釋迦牟尼佛給他授記,說將來他成佛叫華光佛。這個世界什麼都有假的,佛也有假的,哈哈哈!佛無量劫以來所教化的衆生,他都度了了,這叫化緣已盡。佛教化衆生的因緣盡了,所以他就要入涅槃,到常寂光淨土去。
“我悉至誠而勸請”:普賢菩薩修這十種的大願,諸佛若要入涅槃時,他就至誠懇切地勸佛不要入涅槃,再多度一點衆生。“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希望佛久住刹塵劫,來利樂一切衆生、教化一切衆生。
F8.合頌後叁願(分二)
G1.合頌叁願 G2. 願生淨土 G1.(分叁)
H1.總標回向 H2.別頌叁願 H3.結歸回向
今H1.
所有禮贊供養佛 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 回向衆生及佛道
這是說的普皆回向。
“所有禮贊供養佛”:前邊所有的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的福。有的說是“供養福”,供養佛也就是供養福,因爲佛是福慧二足的兩足尊。“請佛住世轉*輪”:我以最誠懇的心,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種的願力,請佛常住在世,常常轉妙*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我的隨喜和忏悔所生出來的種種善根。因爲一忏悔罪業就消了,罪業消了善根就增長,所以忏悔也是種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所有的這一切諸善根,我都回向給法界衆生。我所有的功德都是法界衆生的,法界衆生所有的罪過可以都交給我一個人來負擔,我願意代衆生受苦,來回向這個佛道。
H2.別頌叁願(分叁)
I1.頌隨如來學 I2.頌恒順衆生
I3.頌普皆回向
今 I1.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叁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這是說的常隨佛學。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我願意永遠都跟著佛來學習佛道,學習普賢菩薩這種的圓滿行力。“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供養過去一切的佛,和現在十方一切諸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未來一切天人師,也就是佛,所有一切意念裏邊所歡喜的事情,都能成就。“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我願意常常跟著叁世諸佛來學習佛法,很快很快的成就大菩提的覺道。
I2.頌恒順衆生
所有十方一切刹 廣大清淨妙莊嚴
衆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衆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余
“所有十方一切刹”:所有就包括整個法界。所有法界十方一切諸佛的國土。一切刹,就是一切的刹土,所有一切佛的國土。“廣大清淨妙莊嚴”:都是廣大清淨沒有絲毫染汙的,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來莊嚴這十方的法界。“衆會圍繞諸如來”:又有菩薩、聲聞、緣覺的海會,或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的海會,來圍繞這一切諸佛。“悉在菩提樹王下”:這十方諸佛國土都有菩提樹,每一位佛都在這菩提樹下成道。
“十方所有諸衆生”: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的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我給他們回向,願這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都離開一切的憂悲、苦惱,常常得到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都得到甚深般若妙法的利益。“滅除煩惱盡無余”:滅除所有的一切煩惱,所有的煩惱一點也都不留。可是說得容易,行之就很難了。你想沒有煩惱,這個煩惱又來了;想要斷煩惱、斷煩惱,又斷不了。這個煩惱就好像和你不知有多少大劫的親蜜因緣,所以你想離也離不開。
爲什麼你離不開煩惱呢?就因爲你沒有智慧,也就是因爲愚癡,所以才離不開煩惱。有智慧的人就會把煩惱照破了,照破煩惱,煩惱就盡無余了。所以我們聽經聞法,雖然說是學習智慧,其實這個智慧並不是從學習來的,是我們本有的。我們本來就有這種智慧,不過我們太久沒有用這種甚深的般若智慧,就把它忘了。現在我們聽經聞法,就把我們本有的智慧都想起來了。你想起來智慧,愚癡、煩惱就會跑了,你就是不趕它,它也存在不住了。這個煩惱無明就住在黑暗的地方,你這地方有光明它就跑了。
光明是什麼呢?光明就是智慧。黑暗是什麼呢?黑暗就是無明,無明就是黑暗。所以你若沒有無明,就沒有煩惱,就生出真正的智慧了。無明就是糊塗,糊塗就是不明白。爲什麼有煩惱呢?就因爲不明白了,若明白就沒有煩惱。
I3.頌普皆回向(分二)
J1.別發大願 J2.總結大願 J1.(分十)
K1.受持願 K2.修行二利願 K3.成熟衆生願 K4.不離願 K5.供養願
K6.利益願 K7.轉*輪願 K8.淨土願 K9.承事願 K10.成正覺願
今K1.
我爲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鸠槃荼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我爲菩提修行時”:我爲求菩提覺道而修行的時候。你想要有智慧就要修行,你不修行就沒有智慧。你看那些聰明人都是修過道的,或者是前生看經看得多,今生也就聰明了;或者前生修苦行修得多,今生也就聰明了。但是這種苦行不是睡覺的苦行,也不是吃飯的苦行、懶的苦行。什麼都不幹也是不容易的、也很苦的,這也要有點定力才可以懶,若沒有定力,總在那兒坐著也不舒服,站著也不自在。修行有種種的修法,有以布施來修行,有以持戒來修行,有以忍辱來修行,有以精進來修行,有以禅定來修行,有以般若來修行,有這種種的不同。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起一個公案。在一萬年以前,有這麼一個老修行。怎麼知道在一萬年以前呢?當然知道啰,現在的考古學家幾萬年以前的事都知道,何況佛教有五眼六通的這種本領,幾百萬年以前的事也都可以知道的。這個老修行怎麼修道呢?他就打坐。最初他一開始打坐的時候,坐一陣子,這個腿就痛得受不了。他就和這個腿痛來鬥爭,說:“你不願意痛嗎?那我願意痛啊!”就和這個腿來談判。這個腿說:“哦!我受不了了!”“你受不了那是你的事,我不管!”他還是繼續打坐。最初忍了半個鍾頭,把腿換一換。然後又再練習坐一個鍾頭。一個鍾頭、一個半鍾頭、兩個鍾頭,就這麼繼續坐下去,以後一坐就可以坐幾天或者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可以了,到底把他這個腿痛戰敗了。他坐的時間久了,就總也不願起身了,一坐就坐幾十年。坐了幾十年,起身換換腿,又繼續坐,就等著釋迦牟尼佛出世,好來幫著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因爲他歡喜入定,就總也不醒了。這一睡就睡了幾千年,身上的衣服都爛了,臉上都是塵土,頭上也被小鳥蓄上窩了。雖然是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座泥像似的,也不知道他坐了多少年。
到了唐朝,有個玄奘法師要到印度去取經,走到半路上就看見這個老修行。這時候他身上的衣服已經爛得不能再爛了,衣服上、臉上、頭上的塵土都厚得不得了。玄奘法師就敲一下引磬給他開靜。叮!這個老修行醒了,問玄奘法師說:
“你做什麼?”
“那麼你做什麼?”玄奘法師說。
“我在這兒等著釋迦牟尼佛出世呢,我要幫他弘揚佛法。”
“哦!你這一覺可就睡得太久啰,睡了幾千年。釋迦牟尼佛入涅槃都有一千多年了,你還等著釋迦牟尼佛出世!”玄奘法師說。
“那沒關系,我再打坐。我等著彌勒菩薩出世,我再幫彌勒菩薩教化衆生。”于是乎就又想要入定了。因爲他入定慣了,所以就總想要入定。
“老同參,你不要再入定了。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已經入涅槃了,但佛法還是在世間,你幫著我去弘揚佛法好了。”玄奘法師就說。
“我怎麼幫你弘揚佛法呀?你又是誰?”
“我是唐朝的出家人,法名叫玄奘,我現在預備到印度去取佛的法寶。等我取回來一定要有人來幫著我弘揚佛法。你總在這地方打坐,等了這麼多年,什麼事情也不幹,這未免太可惜了。你來幫我弘揚佛法吧。”
“我可以幫你嗎?”
“可以。不過不要用這個身體。你現在這個身體,我相信站都站不起來了,因爲你坐的時間太久,這個腿甚至于都要長到一起了。所以你要換一換你這個房子,搬一搬家。”
“那我搬到什麼地方去呢?”
“你就搬到長安,到有黃色琉璃瓦的人家去投胎去。等我回來以後,我再找你去。”
“那好,我相信你的話,我幫你去弘揚佛法。”于是乎他就跑到長安投胎去了。
本來玄奘法師叫他投生到黃琉璃瓦的人家,但是他記錯了,記成綠琉璃瓦。這一跑就跑錯了,跑到尉遲公的家裏,給尉遲公的哥哥做兒子去了。
玄奘法師離開長安的時候,唐太宗就問他,說:“你什麼時候回來啊?你回來的時候,要給我來一個信,我好歡迎你去。”玄奘法師就指著朝門外的一棵松樹說:“這棵松樹的樹枝現在都往西方長。你看它的樹枝若向東彎了,這時候我就回來了。”所以唐太宗就常常看這棵松樹,看它的樹枝什麼時候向東彎。
經過了十四年,有一天這棵松樹的樹枝真的都向東彎了。你看,奇怪不奇怪?這棵樹就有這麼大的感應。太宗就說:“大約今天玄奘法師該回來了,我們快到城外去歡迎他去。”于是乎大家都到城外去歡迎,果然就把玄奘法師接回來了。玄奘法師見著太宗,高興得不得了,說:
“我給我主萬歲賀喜。”
“你給我賀什麼喜?我也沒有什麼事情…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