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P3

  ..續本文上一頁,又把這師父的一切本領和一切能力學完了,這個師父又介紹他再到南方去拜某一位尊者,或是某一位菩薩,或某一位比丘作師父,說:“他的道業比我更高。”這是他的師父介紹他去拜別的師父,不是他自己偷偷摸摸地去拜旁人做師父。第一個師父介紹第二個師父,第二個師父又介紹第叁個師父,乃至于介紹到第五十叁個師父。他把這五十叁個師父所有的神通妙用都學到了,所以善財童子的神通妙用大得不得了。你不要以爲他是個小孩子,他的本領很大的。

  中國的佛教徒因爲受這種的影響,也各處亂拜師父,拜完一位,又偷偷摸摸去拜另一位師父,拜了一個又一個,這都是佛教的敗類。所以我在中國或香港時,凡是已經皈依過叁寶的人想再皈依我,我是不收的他們的,爲什麼?我認爲他是最不好的一種佛教徒,因爲不是他師父教他來拜我,而是他自己偷偷來的,這是違背良師。尤其這個皈依,只可以皈依一次,不可以一次又一次皈依。受戒可以,你受叁戒、四戒、五戒、八關齋戒、或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這受多幾次都可以。但皈依只可以皈依一次,拜師父只能拜一個師父,不可以東拜一個師父,南拜一個師父,北拜一個師父,西邊又拜一個師父。這樣子將來你死了,究竟要到哪一個師父那兒去作徒弟呢?沒有地方去了,根本就無所皈依,因爲師父太多了。尤其在佛教裏頭,我們要講真理。

  中國的佛教徒裏,轉來轉去都是這幾個老佛教徒,他們從小就皈依,以後又左一次、右一次皈依,這一生甚至于皈依了幾十百次。你問他:“什麼叫皈依?”他把眼睛睜著,沒有話講──不知道!皈依了幾十百次,不知道什麼叫皈依,你說這可憐不可憐!他說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他師父,他都皈依。但是,我相信他一個師父也沒有,爲什麼呢?因爲他都沒有相信。你要信,相信才能得救的;不相信,根本就不會得救的。尤其在中國,比丘之間互相鬧意見,也都是因爲徒弟的關系。好像這一個法師的徒弟跑到那一個法師那兒去了,無形中就表示這一個法師沒有道德。如果他有道德,怎麼徒弟會再另拜別的師父呢?于是乎,兩個法師之間就生了意見了──“你把我的徒弟給搶去了!”法師和法師就鬥起法來了。一鬥法,兩個人的本相都現出來了。什麼本相?這無明火大發。這都是因爲徒弟偷偷摸摸去皈依的緣故。你就怕我把你的徒弟給搶過來,我也怕你把我的徒弟給搶過去,都跑到這個上來了。

  這是佛教一個最壞的習氣,我希望美國這兒不要有這種的事情發生,皈依只皈依一次。你想要皈依不是嗎?你就去找一個好的師父,皈依之後就不要再背叛師父,不要做個叛教的徒弟來違背師父。

  善財童子有五十叁個師父,這把中國的佛教影響得有不正確的風氣和習慣。在美國佛教還沒有普遍時,不要把這種毛病流行開來,不要令人有這種的習慣。好像耶稣教、天主教的領洗只有一次,不會說這一次洗得不幹淨,再洗一次,洗來洗去都是同一個人。我們佛教裏邊不需要這樣子,不要皈依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說:“我頭一次皈依大約佛不知道,所以我再來第二次。”你頭一次皈依,佛若不知道,那第二次、第叁次,到第一千次、一萬次,佛也不會知道的。爲什麼呢?因爲佛不會睡著了,說你這兒皈依,他沒看見。佛是大覺者,你心裏若真正想要皈依佛教,他已經就知道了,所以說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的。你如果說佛不知道,那你根本就不信佛,根本也就沒有皈依,這樣你就是皈依幾千萬次也是沒有用的。

  你皈依以後,一定要尊師重道,要對師父恭恭敬敬的。我現在講這個道理,並不是要我的皈依弟子來恭敬我,因爲我覺得我的皈依弟子對我已經很恭敬了,不需要叫他再恭敬。皈依之後,切記不要違背師父,不要不恭敬師父。不恭敬師父的人是會墮地獄的。墮什麼地獄?講《地藏經》的時候不是有一個“千刃地獄”嗎?不孝順師父的徒弟就會墮到那個地獄。有一種徒弟不但不順師教,不依照師父所教的道理去做,自己還要別開生面,依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且還毀謗師父、罵師父,甚至于打師父、殺師父、毒死師父,用種種的方法來害師父,這都有的。你不要笑啊,這個世界什麼衆生都有的。好像坐師父的凳子、隨便玩師父的缽,這都是犯過的。除非是師父叫你這麼做,如果師父沒有叫你這麼做,你自己就冒冒失失去做,這都是犯過的。這種關系是很重要的,這不是說你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有師父在這兒,做徒弟的就沒有自由,所以一切時、一切處都不能毀謗師父,不能背著師父來互相談論,這樣都是犯口過的,都是犯罪業的。

  這一段文是說如來的功德說不能盡。“善男子”:你們這些皈依叁寶、受過五戒、修持十善的善男子,我現在告訴你們。“如來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佛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經過不可以言語說、不可以言語說,這麼多諸佛國土,極微塵那麼多的劫數。極就是到極點了,到什麼極點?到微塵的極點。微塵的極點是什麼呢?就是鄰虛塵。這個鄰虛塵是人的目力所看不見的。我們現在從太陽照進窗戶透光的地方可以看見微塵,這是能看見的。把這能看見的每一粒微塵再分成七分,這叫鄰虛塵。這種鄰虛塵你的目力就看不見了,這就叫極微塵。“相續演說,不可窮盡”:經過佛刹極微塵數這麼長的時間,接接連連相續不斷地來演說如來的功德,也說不完的。

  A2.正示普因(分二)

  B1.長行 B2.偈頌 B1.(分叁)

  C1.正顯普因分 C2.顯經勝德分 C3.結勸受持分 C1.(分四)

  D1.標示所應 D2.征列名數 D3.牒名別解 D4.結益令知

  今D1.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如果有衆生想要成就佛的這種功德。是不是單單佛才可以有這種無量無邊的功德,一般的衆生就沒有份呢?不是的。佛教是最平等的,絕對沒有這種專製和獨裁的思想在裏邊。佛教講人人皆可以成佛,而且不但人人可以成佛,就是一切飛、潛、動、植的衆生也都可以成佛。天上飛的,水裏潛藏的,這一切的動物、植物、樹木花草、胎卵濕化四生十二類的衆生,也都可以成佛的。不是說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沒有這個的。也不像某某宗教說:“只有我這一個神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成佛,只怕你不成,你成了就是真佛,沒有一個假佛的,所有的佛都是真佛,所有的衆生都可以成爲真佛。不是說只許可我成佛,不許可你成佛,這種的教義太狹小了。就單單你一個真神又有什麼意思呢?那就變成一個孤獨的神了。一切衆生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是很多、很多的,而且佛佛道同,都是一樣,沒有分別的。

  我們一切衆生,想要成就佛的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應該修行十種廣大的行願。這十種廣大的行願修成功了,就可以得到佛這種的功德。

  D2.征列名數

  何等爲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何等爲十”:什麼是十種的廣大行門呢?這是問十種廣大行門的名目。

  “一者禮敬諸佛”:第一就是禮敬諸佛。禮就是有禮貌,有禮法。禮是彼此恭敬的一種表現,你對人有禮貌,別人對你也會有禮貌。禮是“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就因爲有一種禮,人如果沒有禮貌,和禽獸就沒有什麼分別了。爲什麼要有禮貌?就因爲我們對旁人有一種恭敬的心,所以就行一個禮。我們恭敬一個人必須要有一種禮,對佛更需要有禮貌而恭敬。

  以前中國人也不願意向佛叩頭,和現在的美國人是一樣的。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有很多人告訴我說,美國人最不願意的就是叩頭、拜佛。我說:“那最好!他不願意叩頭,我一定要他叩頭。他如果不叩頭,我就不教他佛法,這沒有什麼客氣的!”你叩頭,我就教你佛法;不叩頭,你想和我學佛法,我也不教你。爲什麼?你對佛都沒有禮貌,我又何必教你呢!以前中國人也是這樣,信佛是信佛,就是不願意叩頭、拜佛,和那個猴子一樣。猴子不懂得拜佛,你教它,它也不願意。還有馬、牛也不會拜佛,它心裏雖然恭敬佛,但它也不拜佛。以前的中國佛教徒就是這樣子,對佛敬而不禮,心裏雖然信佛,但是不拜佛。

  北魏時,西域勒那摩提尊者看見中國人這種情形,信佛而不拜佛,這是沒有什麼用的,于是乎他就到中國立了七種的禮法,來教化中國人拜佛。佛教傳播到各地的這種情形,到處都差不多的。佛教最初傳到中國,中國人不願意拜佛;現在傳到美國,美國人也不願意拜佛。爲什麼不願意拜佛?就因爲從來也沒有拜過,因此就有一種我相、我慢,認爲這個我比須彌山都大,怎麼可以拜佛呢?于是乎有的人看人家拜佛,他就往那兒一站,像個木頭似的;有的看人家拜佛,他就往那兒一坐,像一塊石頭似的,有種種不同的樣子。

  我們信佛的人必須要拜佛,連佛都不拜,怎麼談得上信呢?所以我們必須要禮拜佛像。有人說:“這個佛像是木雕的,我們拜他有什麼用啊?”並不是這個佛像就是佛,你不要認錯了。佛是遍滿一切處的,沒有任何地方不是佛的法身所在地。這個木像不過是一種表法,用來代表佛而已。好像每一個國家都有國旗,一般老百姓都要向國旗行禮致敬,這國旗是一塊布或者是膠做成的,那你向它敬禮有什麼用呢?這也是一種代表,國旗就代表國家的一種生命,所以人民向國旗敬禮,也就是對國家恭敬。佛像也是這樣子,不過是代表佛的一個象征而已,並不是說這個佛像就是佛了。那我們爲什麼對著佛像來禮拜呢?佛是遍滿一切處,我們應該向四面八方去頂禮叩頭哪?這也不是。禮敬必須要有所皈依,要有所皈依就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