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說《中阿含》(卷叁十叁)~B 二、善生經▪P2

  ..續本文上一頁">  接下來,佛陀就開始爲關生講解了有關什麼叫正確的禮拜六方。

  

  比如長者、長者之子,知道四結業(結爲煩惱,業爲身口意叁惡業,四結就是殺偷淫妄四惡業),不作四處(欲恚怖癡)的惡行(惡業),又能知道六損財業(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的話,善生!這就是長者、長者之子的離開四惡行,就是禮敬六方的了。這樣的話,則今世也是善,後世也會獲善的果報;今世有根基,後世也爲其根基。在于現世當中,會爲智者所稱贊,會獲世間的一善果報;身壞命終之後,會往生于天上的善處(天界、善趣)。善生!當知所謂四結行(四結業)就是:第一爲殺生,第二爲盜竊,第叁爲淫逸,第四爲妄語,就是四種結行。什麼叫做四處呢?第一就是欲(貪欲),第二就是恚(瞋恚),第叁就是怖(恐怖),第四就是癡(愚癡)。如對此四處(作四惡行之處),而作惡業的話,就會對自己的善業有所損耗。假如對此四處,不作其惡業的話,就會對我們的善業有增益。

  

  所謂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就是:第一爲耽湎于酒,第二就是好博戲(賭博遊戲),第叁就是放蕩,第四就是迷于伎樂,第五就是惡友相得(遇惡友),第六就是懈墮(懈怠墮落),這就是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如果人們能夠解知四結行,不行四處的諸惡行,又能了知六種會損失財物之業的話,這就是對四處的惡業得以脫離,已供養六方的了。這樣,則現在也善,後來也是善,爲今世的根基,也爲後世的根基,在于現法當中,爲智者所稱譽,而獲世間的一果,身壞命終之後,會往生于天上的善處。

  

  應當知道飲酒有六種損失:第一就是失財,第二就是會生病,第叁就是鬥爭,第四就是惡名會流布,第五就是恚怒會暴生,第六就是智慧會日損。如果飲酒不已的話,其家産就會日日損減的。

  

  博戲有六種的損失:那六種呢?第一就是財産會日耗(與日而耗損),第二就是即使賭博雖勝,也會心生怨恨,第叁說是爲智者所責,第四就是他人不會敬信,第五爲被人疏遠,第六是心生盜竊。如果人們博戲不已的話,其家的産業就會日日損減的。

  

  放蕩也有六種的損失:第一就是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第二就是不護財物,第叁就是不護子孫,第四就是常自驚懼,第五就是諸苦法會常自纏身,第六就是喜生虛妄,這就是放蕩有六種的損失。

  

  迷于伎樂,又有六種損失的:第一就是一心只求歌唱,第二就是追求跳舞,第叁就是尋求琴瑟,第四就是求波內早(手音,手鈴樂器之名),第五就是求多羅盤(鼓類),第六就是首呵那(談古、閑話)。如果耽迷于伎樂不已的話,其家的財産就會日日損減。

  

  與惡友相交也有六種的損失:第一就是方便生欺,第二就是好喜屏處,第叁就是誘他家人,第四就是圖謀他物,第五就是只顧求自己的財利,一旦無財利,就會四散,即常人所說的酒肉朋友,第六就是好發他過(出賣朋友),這就是惡友的六種損失。

  

   懈墮也有六種損失:第一就是富樂時不肯作務,第二就是貧窮時不肯勤修,第叁就是寒冷時不肯勤修,第四就是炎熱時不肯勤修,第五就是時早(過于早)的話,就不肯勤修,第六就是時一晚,就不肯勤修,這就是懈墮的六種損失。

  

  有四種怨,而在表面上,它們卻如同我們的親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畏伏(怖畏人而隱秘財物等貪欲),第二就是美言(講好聽的話,所謂谄谀),第叁就是敬順(唯命是從,然而其言與行,都相背而行),第四就是惡友(會浪費你的一切)。

  

  畏伏有四種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先與後奪(先給你好處,後奪你的財物);第二就是與少望多(以小釣大);第叁就是畏故強親(恐畏你故,勉強親近);第四爲利故親(爲了貪利之故而親近)。這就是畏伏的四事。

  

  美言而親近你,又有四種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善惡斯順(不管是善,是惡,都得隨順),第二就是有難舍離(遇困難時,不管你),第叁就是外有善來密止之(遇有善友之來訪時,卻會暗中遮止),第四就是見有危事,便會排擠。

  

  敬順而親近你,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先诳(事先诳惑你),第二就是後诳(事後诳妄你),第叁就是現诳(現在就欺诳你),第四就是見有小過,便會加杖(添大),這就是敬順而親近之四事。

  

  惡友親近又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飲酒時爲友,第二就是博戲時爲友,第叁就是淫逸時爲友,第四就是歌舞時爲友,這就是惡友親近之四事。

  

  有四親,爲可以親近,會有多所饒益,會救護人的。那四種呢?第一就是止非(上惡助善),第二就是慈愍(善于同情),第叁就是利人(教誡而利益人),第四就是同事(同樂共苦),這就是四親可以親近,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救護,因此,應當要親近他們。

  

  止非有四事,而多所饒益,爲人救護。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見人作惡之時,就能遮止,第二就是指示人趣于正直,第叁就是慈心愍念(見善利則同喜,見惡禍時,則爲你而憂),第四就是示人天路(教人向上的大道),這就是四種止非,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

  

  慈愍有四事,第一就是見利代喜,第二就是見有惡禍,就會代爲你憂,第叁就是稱譽人德,第四就是見人說惡時,便能抑製他,這就是四種慈愍,而爲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

  

  利益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護彼而不令其放逸,第二就是會保護其放逸失財之事,第叁就是保護他,使其不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誡(暗中相教導敬誡),這就是四種利益人,而多所饒益,爲人所救護的。

  

  同事也有四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爲他而不惜其身命,第二就是爲他而不惜財寶,第叁就是爲他而濟助而解消其恐怖,第四.就是爲他而屏相教誡,這就是四種同事,會有多所饒益,爲人救護的。

  

  要知道六方的真義,什麼叫做真正的六方呢?所謂:父母爲東方,師長爲南方,妻婦爲西方,親黨爲北方,僮仆爲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的人爲上方。

  

  大凡作爲人的子女的,當以五事去敬順他的父母。那五事呢?第一就是供養奉給父母,能使他們沒有缺乏。第二就是凡是欲有所作之事,須先禀白父母,第叁就是父母有所作爲時,都恭順不逆,第四就是父母的正令,都不敢違背,第五就是不斷父母所爲的正業。凡是當人的子女的,當以此五事去敬順其父母。

  

  身爲別人父母的,也要用五事去敬親其子女。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製止其子女,不聽許其作惡事,第二就是指授而提示其善處(安住于善),第叁就是慈愛,而入骨徹髓,第四就是爲子女求善于婚嫁,第五爲隨時供給其所須要的。子女對于父母能敬順恭奉的話,就對方會安隱,而沒有憂畏。

  

  當人的弟子之敬奉其師長,又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給侍師長之所須要的,第二就是禮敬供養,第叁就是尊重戴仰,第四就是師長如有教敕時,就應敬順無違,第五就是應從師長聽聞教法,而將其善持不忘。凡是爲人的弟子,就應當用此五法去敬事其師長。

  

  師長又應用五事去敬視其弟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順法去調禦其弟子,第二就是誨其未聞之法,第叁就是隨其所問,能使其善于了解其義,第四就是提示其善友,第五就是盡他所知的去教誨傳授,不得吝惜。弟子對于其師長能夠敬順恭奉的話,則對方就會安隱,就不會有憂畏。

  

  身爲人夫的,對于其妻,也有五事。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相待以禮,第二就是威嚴不阙(端正其行),第叁就是衣食都隨時付足,第四就是莊嚴以時(隨時使妻莊飾),第五就是委付家內(妻主內務)。夫應該要以此五事敬待其妻。

  

  當人之妻,也應以五事恭敬其夫。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比其夫先起來,第二就是後其夫而坐(夫先坐息),第叁就是要用柔和之言,第四就是要敬順其夫,第五就是首先問其意,而承其意旨而行事。善生!這就是爲人夫之對于其妻之敬待,像如是的話,對方就會安隱,而沒有憂畏。

  

  凡是爲人的,應當以五事親近其親族。那五事呢?第一就是給施,第二就是善言,第叁就是利益,第四就是同利,第五就是不欺。這就是五事親敬其親族。

  

  親族也應以五事親敬于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護放逸而不使其放逸,第二就是護其放逸失財,第叁就是護其恐怖,第四就是屏相教誡,第五就是常相稱歎。像如是的敬視親族的話,則對方會得安隱,而沒有憂畏。

  

  爲人的主人,對于其僮使,應該以五事去教授他們。第一就是隨其能力而使役,第二就是飲食隨時(給他們充足而依時的飲食),第叁就是賜勞隨時(一定的時間,依時去叫他工作),第四就是生病時給他醫藥,第五就是縱其休假(允許其適時的休假)。這就是五事以教授僮使。

  

  僮使又應以五事奉事其主人。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早起,第二…

《漫說《中阿含》(卷叁十叁)~B 二、善生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