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環球人物專訪星雲大師:先把我們的心治好▪P2

  ..續本文上一頁你是中國人。20多年前我在美國看奧運會,中國女排打贏美國隊、日本隊,不得了。臺灣一位政要到美國去看比賽,中國隊每贏一分,他就鼓掌。我故意跟他開玩笑說,你剛才鼓掌的照片我都拍下來了,我回到臺灣要報告,說你到美國來看排球,替中國共産黨加油。這在臺灣那個時候是很嚴重的罪名。你看在那種情況下,他走到外面還是給中國人鼓掌。

  我覺得兩岸要統一,機會很多。國家也好,佛教也好,我們最重要的信仰是人民要平安,人要活得歡喜。平安、幸福,這是我現在奉行的主義。我要全國好、大家好,個人的生死榮譽都不重要。

  談財富,“享受內心的富有”

  “我出生在阿根廷,在歐洲讀大學時聽過星雲大師的弘法,後來就成了這裏的法師。”

  “我來自溫哥華,來參加青少年暑期夏令營。”

  ……

  佛光山像個小聯合國,花園裏鋤草的園丁、端菜洗碗的服務生、負責接送的汽車司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利用休息日來義務勞動。所有場館對來這裏的人免費開放,中西餐管他們吃飽。最多的一天佛光山接待了十幾萬信衆,暑期每日有叁四萬的遊客。

  弟子們有時會和星雲大師爭論:“師父,我們全都不收費,沒有錢了怎麼辦?”會計有時也會找到星雲大師:“都沒有錢了,您還要請這麼多人來?還要辦這麼大的活動?”每一次,星雲大師都淡定地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環球人物雜志:您怎麼管理這麼多人、這麼大的佛光山?

  星雲大師:我不管,也不問,我不要他們彙報,也不看賬目。我告訴弟子們,佛光山的賬簿挂在牆上,要用“因果”的筆來記賬,用正直的心來理財。佛光山管賬理財的多達百人,但在金錢上從無差錯。信衆捐給佛光山的錢財,指定是用來買水果供佛的,不會被挪用購買飲食;指定是用來作爲僧衆道糧的,不會被挪用作爲建築款項;指定是用來添置車輛的,不會被挪用裁製僧服僧鞋。

  環球人物雜志:佛光山前不久舉辦了水果節,賣荔枝;還搞了佛化婚禮堂,辦婚禮。這些不違背教義嗎?

  星雲大師:辦水果節,是因爲看到當地村民辛勤耕種的荔枝,沒有尋找到銷路。我這裏既然有十方來客,爲什麼不義務來幫助他們營銷?這個世間最可悲的,就是有些人不歡喜別人獲得利益,看到別人有錢有辦法,他就不高興,這種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世間不能成爲佛國淨土。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有的和尚想當CEO,有些佛教名山想上市,您怎麼看?

  星雲大師:道不同。雖然都是和尚,他們要聚集財富,我們拒絕財富。佛教名山上市的問題,我很難表態,我說不可以,要上市的人不喜歡;我說可以,那些不上市的人也不喜歡。其實還是要用佛教的道理來解釋佛教,佛教講究貧窮、講究無、講究不要,所以佛光山有錢了,我就辦大學、辦報紙、辦圖書館,把錢都用了,拿去幫助他人。

  環球人物雜志:您是按什麼標准選擇幫誰的?據說有知名畫家,當初在美國街頭作畫,是您的資助成就了他?

  星雲大師:這個要看緣分。我去洛杉矶,有幾千個中國畫家,名字我也不會記得那麼多。我恰巧遇到,他們恰巧有這個需要,我恰巧有這個能力,好吧,你來找我,我給你,就這麼簡單。但緣分也要有條件,如果你不會寫字,你說要賣書法,我肯定不能資助你。你的條件准備好了,才有機會接受幫助。

  環球人物雜志:我們在這裏沒看見有人燒香,但在其他地方,寺廟裏通常准備了很多香,有的甚至准備了高香,一根幾百塊錢,來者一進門他們就拿一根點燃,放到其手上,沒法不要。您怎麼看這種掙錢之道?

  星雲大師:這個不對。但是我這麼一講,擋人家財路,就不受歡迎了(笑)。我是不贊成拿燒香來掙錢的。在世界各地,我們的寺廟都是不收門票的,你吃完飯就走,不要緊。我們也不給旅行社提成,所以導遊不會故意帶遊客來。

  環球人物雜志:您怎麼理財?如果每月有1萬元,您怎麼用?

  星雲大師:《雜阿含經》有句偈語,“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余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我將這個道理引申開,就是4/10經營事業,3/10用于家庭生活,2/10儲蓄應需,1/10作福功德。《大寶積經》告訴我們不要爲了生活計算財富,而應該把它分作叁份,1/3用來供養宗教,1/3用來救濟貧窮,1/3奉獻國家作爲資源。而《涅槃經》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除了生活所需,1/4供養父母妻子,1/4補助仆傭屬下,1/4施給親屬朋友,1/4侍奉國家沙門。

  環球人物雜志:您認爲真正的財富是什麼?

  星雲大師:有些財富是佛教認可的,比如身體健康、生活如意、眷屬平安。有些財富是佛教不認可的,比如有錢但煩惱很多、生活不如意,這不算真正的富有,他們還比不上錢少但平安之人。所以佛光山每年春節舉行平安燈會,美麗而熱鬧,可見平安人人喜歡。

  古今中外,佛教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一無所有,仍不以爲窮,因爲他們享受著內心的富有。但佛教不否定合法的錢財。黃金是毒蛇,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糧,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環球人物雜志:對富有之人,您有何看法?

  星雲大師: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收入很高,但一回到家,總覺得不如意,看電視很煩躁,聽電話就討厭,有時夫妻吵架,兒女驕縱,更是令他煩惱不已。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人,治事有方,治家無法。所以我們這顆心其實很麻煩,“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心好像盜賊,很難降伏。有一日,來了一個朋友,問這位董事長爲何煩惱,董事長說:“氣人!樓下住在違章建築裏的一對夫妻,天天都聽到他們彈琴唱歌跳舞,而我家財萬貫,回到家裏卻苦悶不已。”朋友告訴他,把你的苦悶送出去,拿20萬元給那對小夫妻吧。貧窮的小夫妻收到這20萬元,喜歡得不得了。可自此之後,每到晚上他們就心生煩惱,這20萬元怎麼辦呢?放到抽屜裏?放在床下面?他們夜不能寐,心生擔憂。所以說“安貧樂道”,貧窮不一定是苦的,富有不一定快樂。要把財富處理好,先得把我們的心治好。

  談生活,“心甘情願放棄七情六欲”

  佛光山的活動多得數不勝數,對青年談“讀書做人”,對婦女談“佛化家庭”,對老人談“安度晚年之道”;對企業家談“現代管理學”,對作家談“文學之美”,對科研者談“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對政界人士談“佛教的政治觀”。但星雲大師說,自己最喜歡琢磨的還是做飯,“生活其實就這麼簡單”。

  環球人物雜志:佛教有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麼理解?

  星雲大師:世間一切物質,佛法都叫“色”,“空”就是因緣。色即是空,說的是親友愛人、功名權勢、愛恨情仇都是依因緣而生,隨緣盡而滅。人生的苦,都是因爲執念——緣分盡了,還在強求。佛家開出的藥方是放下、看破、得自在。

  我伸出手,你說哪一根手指最重要?大拇指說,我代表最好最大,我最重要;食指不同意,我是指方向的,朝哪個方向去,聽我的;中指說,我不僅居中,而且個子最高,我是第一位的;無名指連忙搖頭,我最有錢,戒指都是我戴的;小指頭說,比起來我最小,可拜佛的時候,雙手合十,我離佛祖最近!你看,五個指頭,其實各有各的作用,一個也少不得。我把五個指頭攥緊捏成拳頭,這就是“色”;把五個指頭伸開,這就是“空”。攥緊就是色,放開就是空。

  環球人物雜志:和尚會有七情六欲嗎?

  星雲大師:人嘛,怎麼會沒有七情六欲。看你怎麼用它了。這拳頭,我打你一拳,我犯錯;但我替你捶背,好舒服,謝謝!你說拳頭是好是壞?七情六欲也不一定都是壞的,這就看你的功力了。要吃肉、要喝酒、要討老婆、要聚財,可以去還俗。在佛教裏面,不能,尤其不能有愛情。你們可能會說,人就是要愛呀。佛說,你可以愛,愛大衆、愛事業、愛寺院、愛佛教。我年輕的時候,也有美女來追求我。但想到我的事業,我是愛一個人,還是愛我的信仰?我爲什麼要犧牲十方信仰而愛這一個呢?這劃不來呀(笑)。

  環球人物雜志:那您覺得遺憾嗎?

  星雲大師:不遺憾,我心甘情願。

  環球人物雜志:現在年輕女孩找伴侶要找“高富帥”,您怎麼看?

  星雲大師:你想找“高富帥”,大家都喜歡“高富帥”,他不是你一個人的呀。你找了他,還有別人看著,這多危險啊。還是要找一個普普通通的、負責任的。

  環球人物雜志:您認爲愛情能長久嗎?

  星雲大師:真的愛情,特別是女人獲得愛情,還是在青春年華。這能多久呢?你看現在的男士,五六十歲還有20歲的小姑娘跑去給他做二奶。但反過來女人她不行,這個世界不公平的。 這是一半,還有另一半。婚前,他愛你、關心你、體貼你,結婚後就不一樣,要你愛他、關心他、體貼他。世界是變化的,要他像結婚前一樣地對你,不可能了。所以奉勸年輕的女孩子,選伴侶要用一只眼睛看;結婚後要閉上眼睛,一個眼睛都不用看了。

  說到這裏,我想給你們講個故事:一個富翁娶了幾個老婆,到了臨死的時候,黃泉路上很孤單,想找人陪,他首先想到漂亮的四老婆。四老婆大驚失色,說我們這麼相愛,你死了,還怎麼愛呢?大富翁很失望,沒關系,還有叁老婆。叁老婆一聽,哎呦,那怎麼能,我還年輕啊,你死了我可以改嫁給別人,我不能陪你死。大富翁找到二老婆,二老婆說,本來可以陪你的,只是這個家沒有人管呐,你死了,我要處理你的後事。大富翁沒辦法,找到大老婆。大老婆說,我們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我願意陪你死。這表示什麼呢?四老婆就是我們的外貌,保養得再漂亮,都不是我們的。叁老婆是金銀財寶,剩下來了,給別人了,你帶不走。二老婆是親朋好友,平常你對她好,你死了,孩子和家務她不能不管。大老婆就是我們的心,你平常忽略它,但到最後只有它陪你一起。

  環球人物雜志:您這些故事,都是從哪裏來的?

  星雲大師:佛經。

  環球人物雜志:平時還有別的業余愛好嗎?

  星雲大師:寫字,然後接待問題多、好奇心強的來訪者,回答各種問題。

  環球人物雜志:您怎麼評價您的一生呢?

  星雲大師:我評價自己,有四句話——光榮歸于佛陀,所有的光榮不是我的,是佛祖的;成就歸于大衆,所有的成就也不是我的,是大家的;利益歸于常住,假如有人要給什麼利益,不是給我的,是給常住機構寺廟的;功德歸于信徒,我自己很平凡,也很快樂。  

  

《環球人物專訪星雲大師:先把我們的心治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