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九)▪P3

  ..續本文上一頁正要利益衆生,就要轉*輪,要講經說法。但是轉*輪、講經說法要靠清淨的願力,不能有私心雜念。也許你會想:“我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怎麼辦啊?”若是你現在還有私心雜念等,不要著急,沒有事。既然你已經發菩提心了,你能精進學修,這就是利益衆生。你可能又會問:“這怎麼是利益衆生呢?你不是說轉*輪、講經說法才能真正利益衆生嗎?”是,但這也是間接地利益衆生,當你真正轉*輪、講經說法的時候,那是直接地利益衆生。你現在能夠精進學修,這是間接地利益衆生啊!只有通過精進地學修,才能解脫、成就;只有解脫、成就了,才有轉*輪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講經說法!你現在刻苦、精進地學修,是爲了解脫成佛,而解脫成佛又是爲了轉*輪、講經說法,所以,這就是利益衆生。表面上,你沒有利益衆生,只是在那兒晝夜不停地學修,像個阿羅漢一樣,但實際上和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之所以精進刻苦地學修,是爲了自己的解脫,他的發心、出發點是自私的;而我們已經發了菩提心,我們精進刻苦地學修則是爲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也是爲了以轉*輪、講經說法的方式來度化衆生。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和小乘修行人沒有差別,但二者是不同的。盡管都在精進地學修,但是二者的出發點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前者是爲了自己,後者是爲了衆生。之所以要精進學修,是要以轉*輪、講經說法的方式利益衆生,所以這是間接地利益衆生。

  大家不要著急,不要盲目地去做利益衆生的事情,否則最後就是害己害他。你根本影響不了他,他卻會影響你,你讓自己也陷進去了,將來會一起下地獄,只能是這個結果!

  大家都可以利益衆生,都可以轉*輪,但是首先自己要修好,要讓自己有這個能力。有的人想:”我是不是不能利益衆生啊?“利益衆生有直接地利益衆生和間接地利益衆生,現在你精進刻苦地學修,就是間接地利益衆生。

  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不能離開利益衆生之事,都要利益到衆生。一切所行唯一利益他衆,那我們現在要怎麼做?發菩提心。

  我們現在雖然是自己在修,但最終成就是爲了利益衆生、度化衆生,這是間接地利益衆生。我們的吃喝拉撒也都可以變成利他的行爲,通過什麼方式能使其變成利他之事呢?就是發菩提心。我們平時吃喝拉撒都是爲了生存、生活,生存、生活都是爲了更好地學修佛法,學修佛法是爲了解脫成佛,解脫成佛是爲了度化衆生,最終還是爲衆生。可見,一切行爲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

  當你發出菩提心時,有條件可以吃好,吃好是爲了更好地修行,修行是爲了成就,成就是爲了度化衆生;你可以穿好,穿好是爲了更好地學修,學修是爲了成就,成就是爲了度化衆生。如果沒有條件,也不要勉強,差不多就行。在前面我們講過,身體有時候需要吃好、穿好、休息好,也可以出去散散心,玩一玩,心情是要放松的,剛開始可以通過外在的因素放松內在的心態。這個身體若是能用來精進修行、利益衆生的話,可以保護它,可以多給它一些獎勵。如果身體好了,心情好了,對自己的學修也有幫助。

  你還要隨順身邊的衆生,照顧身邊的家人,不能太自私。你照顧家人等身邊的這些衆生,讓他們高興,讓他們滿意,這也是爲了能夠更好地學修。以前講過,把自己的家變成寂靜處。所謂寂靜處,就是指學佛修行的一個殊勝場所或助緣。若是爲了遣除學修上的違緣、障礙,你可以隨順一下他。比如,如果他愛聊天,你就陪他多聊聊;若是他愛出去散步或者遊玩,你可以陪他出去玩一玩。這都是修行,爲什麼?如果你有個好的家庭,有學修的這些助緣,違緣少了,就可以更精進,這樣可以更順利地成就,可以更利益衆生。

  若是能發菩提心,能存利他心,一切所行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發誓爲衆生解脫成佛,爲解脫成佛而精進修行,這兩種決心是願、行菩提心。如果這兩種心不是虛假的,而是真正在相續中産生了,則一切所行都可以變成利他之事。

  所謂學佛,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佛法是圓融的,佛法是智慧的。違緣、障礙都是自己造成的,煩惱和痛苦也是自己招來的。大家不要往上扔石頭砸自己的頭。小孩子玩耍的時候不懂事,往頭上扔石頭,結果掉下來砸了自己的頭,這個時候才知道疼,知道哭,但是沒有用,這都是自找的。我們不能犯孩子犯的錯誤吧!

  現在有的人學佛修行,處處有障礙,處處有違緣,這都是自己沒有佛法、缺少智慧的緣故,也可以說是學佛修行不如法造成的。無等塔波仁波切說過:不如法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因。大家不要這樣!既然自己有這個緣分想學佛,任何時候都應該智慧一點兒,聰明一點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叁十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