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所谓戒,就是净。当明白诸法的真相真理了,众生就不愚痴颠倒了,这样心相续自然就能清净,这是戒学。“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菩萨戒了,是不是有戒学了?”不一定。你受居士五戒、菩萨戒了,虽然心地还没有彻底清净,还不圆满,但是比以前清净了,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这就是有戒学的功德了;若相续、心地彻底清净了,戒学的功德就圆满了。
所谓定,就是在任何对境、任何情况下,心不动,不散乱,有定力,能保持平静。外在的这些显现都会变,但是你的心不变,这叫解脱。心没有随着境动,这叫自在。现在我们的心是随着境动,随着境转的。若遇到了顺境,心里就很高兴、快乐;若遇到了逆境,心里就很烦恼、痛苦,感觉不愉快,很难受,不舒服。心不随境转时,虽然外在的显现、对境会变,但内心仍然能保持平静,这就具足了定学的功德。“我现在打坐可以双盘了,能盘三四个小时,是不是已经有定学的功德了?”不一定。尽管你的身不动,但是心动了,那就没有定学的功德。否则,若是物质不动就叫功德,那么外面的大树、大殿前的柱子等也是不动的,难道它们也有定学的功德了?所谓定学的功德,主要是心不动。尽管你现在做不到心完全不动摇,但是能稳重一点,会转念了,虽然还不圆满,但也可以说你有定学的功德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现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把心稳定下来了,然后再去想办法,能转变一下,这样还是有些定学的功德了。
所谓慧,是智慧,即彻见万法的究竟实相,对此通达无碍。若心里不起烦恼,一点疑惑都没有,这就是智慧。断惑就是断烦恼。
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一体的。若戒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定学功德圆满了,戒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慧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戒学的功德也会圆满。刚开始时,三者不一定是一体的,因为你还没有彻底圆满,没有达至究竟,这个时候三学可以分开;当达到最究竟的时候,三学的功德就是一体的了。
弘扬教法就是为了弘扬证法。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可以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的。以什么方式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呢?就是通过讲经说法,传讲三藏的内容。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讲《入行论》,它是大乘一切经典的精华。以讲经说法的方式,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叫利益众生。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建寺院、建道场?这都是弘法的需要,尤其是以前特别需要。现在通过互联网、高科技也可以传讲佛理,传授三藏的内容,不是必须要建个大寺院或者大道场。
现在我们这些学佛人真是太有福报了!但是就怕大家不珍惜。若是自己真正懂得珍惜,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还可以跟同修道友一起共修,同证菩提,这是大福报啊!以前哪有这样的福报啊?以前若要找一位善知识,想学修这样的法门,多难啊!以前求法难,得法更不容易。现在求法太容易了,得法太容易了,人们反而都不珍惜了。若是真正能珍惜,解脱还能不快吗?成佛还能不快吗?真的。以前求法的过程非常艰难,得法非常不容易,需要去寻找善知识,然后依止,哪有现在这么便捷的交通啊?非常难!正因为求法和得法难,所以一旦求到、得到了,都一定会珍惜的,所以成就的人多。
你们看看历代祖师们的传记,他们是怎么依止上师、依止善知识的?他们求法难,即使找到了一位与自己有缘的具德上师、善知识,也要跟随他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法。以前哪有光盘、手机等这些方便啊,若是想出一本书,要费多大的力气,太难了!所以都是要亲口传的,但也不可能一下子都传给你,所以求法和得法都难。正因为难,一旦得到法以后,他们也会非常珍惜,所以成就也容易。
现在求法容易,得法容易,但是都不珍惜!在家时,通过网络不可能精进修行;现在到山上来了,可以天天修法、闻法、做很多的善事,一切的助缘和条件都具备了,但还是散散懒懒,晃晃悠悠,东游游,西转转,东瞅瞅,西看看。有什么可游的?有什么可看的?就是不懂珍惜!你不懂珍惜,就不可能有成就。
虽然现在是末法时期,但我们传的是正法,而且大家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但是都不珍惜,所以成就的人非常少。以前成就的人多,就是因为人们懂得珍惜。为什么以前和现在成就不同,就在于此。若是我们能珍惜,我们解脱成就会比以前那些大德高僧和历代祖师们还快,还容易!
我们建道场、建寺院等,都是弘法的需要。弘法需要这样的场所,需要这样的环境。建了道场、寺院以后,就要弘扬教法,通过教法弘扬证法。也就是说,要利用这个环境、这个场所讲经说法,让大家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让更多的众生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其实,从最究竟上讲,戒定慧三学的功德都是众生本具的,是本来就有的。我们的自性、佛性都是圆满的,都是本具的。“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这些功德”是什么意思?众生有业障,要消除业障;众生有很多妄想、分别,这些都要统统放下。现在我们没有找到真心,我们所认定的这个心叫妄心,是假的。所谓“妄心不死,真心不活。”若是不断掉妄心,真心就显现不出来;妄心断掉了,真心自然就会显现。真心显现了,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自然就圆满了。
大家要明白,只有弘法,才能利生。所谓弘法,就是弘扬教法和证法。不分身份,无论是国王,还是乞丐都一样,若是相续中有佛法,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绝对有安乐;若是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相续中就没有佛法,就不会有安乐。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哪里有教法和证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
既然大家都已经发菩提心了,没有其他选择,就要饶益众生。只有弘扬佛法,才能真正饶益众生。要做众生的心灵导师,开启众生心底的智慧,众生才会有安乐。
你想快乐吗?你是不是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你不愿意遭受痛苦,想获得安乐,学佛是唯一的选择,修行是唯一的选择。若是你不学佛修行,不会有安乐,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你的选择没有错,学佛没有错,修行没有错。
现在很多人都将佛道和神道混为一谈了。佛道和神道不同,修神通、神变是神道,而佛道是修智慧。佛是智慧,是觉悟。你修佛,就要修智慧,修觉悟。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智慧,没有觉悟,你就没有学佛,你修的不是佛道。
学佛就要做具有智慧的人,你的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在一切对境中,心如如不动,就是具有智慧,就成佛了。成佛后是不是要转*轮?要转*轮。只有转*轮,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只有具有真正讲经说法的能力,才能利益众生。现在社会上有所谓的佛学研究,很多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能讲一些,但是不一定能真正利益众生。转*轮就不用说了,绝对是要靠清净的愿力。讲经说法也是如此,要靠清净的愿力,只靠知识、学问是不行的。
传授佛法和讲其他世间的学问或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不仅讲的时候不一样,听的时候也不能一样。今天,大家到这里听闻佛法,若是心里没有感恩心和恭敬心,就得不到佛法,也许你也能明白很多道理、真理,但这是知识,不是智慧,二者是不一样的。真正的佛法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烦恼,减轻一分痛苦,这叫得法。如果你仅仅在理上明白了,若对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没有丝毫的对治和改变,这样还是没有得到佛法。
得法哪有这么容易啊?今天你进大殿了,在下面这样听一下,就可以得到佛法了?不可能的!真的,得到佛法是要靠福德和缘分的。若是没有这个福报与缘分,怎么能得到佛法呢?不可能的。也许你能明白和掌握一些知识,但是知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知识还是分别念,对治不了烦恼。现在世间有很多学者,他们的内心也是烦恼的。他们那么广闻博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烦恼呢?因为没有得到佛法,没有转识成智,知识没有转成智慧。如果你没有恭敬心,佛法也会变成知识。若是佛法变成了知识,那就变味儿了,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看似是佛法,实际是假的。佛法和智慧是捆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这是绝对的。得一分佛法,则得一分智慧。若是你没有恭敬心、信心,用心专注地听,也能明白很多道理,也能掌握很多佛法里讲的知识,但是佛法变成知识了,变味儿了。
佛法里讲的道理和很多哲学家讲的一些道理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哲学家讲的是知识,佛讲的是智慧,这是二者的差别。前者不能对治烦恼,而后者能对治烦恼。若是没有真正得到佛法,内心没有真正产生智慧,即使你明白得再多,也没有用,甚至成为修行、成就的障碍,这叫增加分别念。
你们当中很多人都有一点儿文化,所以信心既容易生起,也不容易生起。因为你有点儿文化,可能就会思维得很多,考虑得很多。当然,你可以思维,你也可以以自己的分别心去观察,没有人勉强你,但是就怕你自己烦恼,怕你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
若要利益众生,就要转*轮,要讲经说法。转*轮、讲经说法都是要靠愿的,这个愿很重要,有利他心、菩提心很重要。我在前面讲过,这个利他心、菩提心还要清净,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样才真正能够转*轮,能够讲经说法。否则,讲经说法和讲世间的文化、知识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所以,发菩提心、发清净的愿是很重要的。
现在,有些人着急转*轮,有些人着急讲经说法,不要着急。有的人心里可能会想:“难道不是说“只有转*轮、讲经说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吗?我已经发菩提心了,我要利益众生啊!现在却说“不要着急”,这是什么意思啊?我现在能不着急吗?”的确如此,既然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就是要利益众生,而真…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