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要睡覺。其實,這只是習慣,有的人可以不睡覺,也可以不吃飯,但是我們爲什麼到時候必須要吃飯、睡覺啊?就是一種習慣,現在變成自然了。同樣,修行也要成爲習慣,變成自然,到時候就上課,到時候就打坐。

  “漸習小害故,大難亦能忍”:無論是修法的時候,還是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通過逐漸修習而安忍小小的損害,到最後就能忍受巨大的災難了。

  大家要從忍受一些小的痛苦或損害做起,要練習安忍。你們現在經常說“喲,涼的不能吃,對胃不好!喲,不能坐地上,容易著涼,對身體不好……”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怎麼不行啊?身體就是一個臭皮囊,這樣一個脆弱又短暫的生命,有什麼可在乎的?給自己帶來那麼多不便,帶來那麼多煩惱,都是咎由自取!若總是這樣,事就越來越多了。你看,你們動不動就感冒了、著涼了,然後就躺倒了。這都是因爲自己內心懦弱,不夠堅強!我小的時候,經常光著腳在草坪上跑,夏天全身都被雨淋濕,冬天凍得手腳都會裂開,但從來沒有感冒過。後來我到喇榮學習的時候,經常吃涼的,包括聽法的時候都是坐在地上,也從來沒有生過病,沒有那麼多事。後來接觸你們了,總提醒“別感冒,別感冒”,結果很容易就感冒了,就是執著嘛,跟你們學“壞”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用,事太多了。雖然現在科學發達了,但是我們內心的顧慮、煩惱也增長了,所以我們的身心也越來越不安康了。

  我不是不相信科學,但是差不多就行了。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以一杯水爲例,地獄衆生看它是鐵汁,餓鬼衆生看則是膿血,人看是水,天人看是甘露,哪有什麼是固定的、實有的啊?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都是自己的業力所現、業力所感。很多藏民胃不好,有風濕病,似乎是因爲他們吃飯不注意,隨便在草坪上坐而容易著涼的緣故。但是現在一觀察,也不是這些原因,其他的藏民也有著一樣的生活習慣,卻沒有這些毛病。我認爲,這些都是自己的業力所現,自己的業力所感。佛法裏講因緣和合而生,若沒有因,只有緣,也不會有結果。一切都是自己的內心所現,還是自己的業力所導致的,所以無論面對什麼,都要學會忍受。

  所謂的苦、難,所謂的損失、傷害,都可以變成快樂,都可以變成成就的助緣。如《父子相會經》裏所講的“諸法變成安樂”,一切都可以變成安樂。將這些所謂的苦、傷害、不幸、災難都變成安樂,這是一個學佛修行人應該做到的。

  在一切對境當中,要學會忍受。有的人天涼了不行,天熱了也不行,修法時間稍微長點兒就開始厭煩……真的,我們不能像水牛一樣,應該向牦牛學。牦牛身上的毛多且厚,無論天氣熱一點,還是涼一點,都沒有事,照樣在那兒吃草。水牛就不一樣,身上的毛少,天氣稍微一熱,它就跑到河裏;天氣稍微一冷,它又跑回院子或房子裏去躲避。

  什麼都沒有事,忍一忍就過去了。修法過程中,腰酸、腿疼都要忍,不能因爲腿稍微疼了就不行了。從百日共修到現在這麼長時間了,有些人連盤腿都做不到,這個習慣還沒有養成。自己總慣著自己,腿稍微疼了就伸開,不能這樣,這時應該忍!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可以緩解一下,再忍。其實,腰酸腿疼都是消業啊。若是爲了修行這樣做,能消多少的業啊,能消多少的災啊。平時大家還特意做消災免難的佛事,其實根本不用,你在聞法、打坐的時候,腿疼了、腰酸了就轉念,這就是消業,這就是消災。

  尤其作爲一個修行人,內心要堅強起來,勇敢起來,學會安忍,什麼時候都要穩重。若能這樣修煉、養成習慣,最後,即使巨大的災難來臨了,也能忍受。一旦海嘯來了,地震來了,也一樣穩重,一樣如如不動。當災難來臨的時候,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內心應該更穩重,內心應該更安住。慌亂有什麼用?一切都是自然現象,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現在天氣熱了,你們有些出家人就把法裙、披單都脫了,有些居士就把居士服都脫了。哪有這樣隨隨便便的?這是道場,這是清淨的壇城,是要莊嚴的,是要保持威儀的!大家要學會忍受,熱就熱點兒呗!

  當天氣稍微冷的時候,很多人又開始穿這個,穿那個,帶這個,帶那個,穿著五六件衣服,一進大殿的時候,全身變得那麼大、那麼粗,穿得太多了,都快認不出來了。大殿的地毯這麼厚,上面還鋪了一層座毯,你自己還用帶那麼多東西鋪在上面嗎?這些人怎麼這麼愛惜自己呢,是不是認爲“這是暇滿的人身,是解脫的根本,所以必須保護好。”如果你能這樣想也行,不管行爲如何,至少觀點是對的。恐怕不是這樣想的吧。這都是一些不好的習慣。

  很多人風不能刮,太陽不能照,那你怎麼辦啊?幹脆就在這個地球上消失吧,沒辦法了!刮風是正常的,太陽照也是正常的,尤其這是高原,陽光特別足。

  有些人聽說這裏冬天冷,現在就想往山下跑了,心裏開始顧慮:“雖然覺得學佛很重要,山上也能學很多,但是冬天冷……”到時候,肯定很多人就會找很多理由:家裏有事了,身體不行了……就是找借口要下山了。

  你們都想享受,不想修行,那就這樣修吧,也許將來會成爲“舒服佛”,到時候值得恭喜啊,因爲這樣的佛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旦真的出現了一位“舒服佛”,我們真的就要恭喜了。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小困難,我們就是要學會安忍,通過逐漸地練習,即使再大的災難、損失也都能忍受了。哪怕今天有人把你所有的財産都盜走了,你也能忍;哪怕今天有人要殺害你的生命,你也能忍;哪怕今天地震來了,海嘯來了,你也能忍。這個時候,你就成功了。

  在聞法或修法的時候,大家也要學會穩重。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也可以說,若身能穩重,心就能穩重。你們現在聞法、修法、拜佛、供佛的時候,心一點都不穩定,總是東張西望,東看西看。本來還在很認真地磕頭,身邊有人喊了一下,就轉身跑開了。哪有這樣磕頭的啊?這個時候應該將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這樣一個對境中,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這樣一個所依上,這叫頂禮、拜佛。你們拜佛時,東看看西看看,邊磕頭邊鍛煉,邊磕頭邊跳舞。這不是鬧著玩麼!以這樣的心態拜佛,你能成就嗎?爲什麼要拜佛?爲什麼要磕頭?不是要做樣子,不是要擺造型。內心要專注、虔誠,要一心一意。連外道都有這樣的要求:做禮拜的時候,即使身邊有炸彈、有人向射你毒箭,你也要拜,不能散亂。外道徒尚且能做到這一點,更何況我們這些學佛人?

  無論做什麼,內心都要穩重,意念要堅定。有些人今天說要出家,明天就開始動心了;今天說要學佛,明天就開始舍棄誓言了。爲什麼說“犯戒會下地獄、破壞誓言會下地獄”?如果你的心總是動搖,心態總是不穩定,怎麼能成就呢?這都是成就的根本啊!你通過慎重考慮所決定的事不能再放棄,若是放棄了,就是罪過,是成就最大的障礙。自己慎重考慮後立下的誓言,甯可失去生命也不能舍棄誓言。

  什麼叫成就?就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在相上,一切隨緣而作;在內心,始終保持一種狀態。一切隨緣而作,沒有逃避,也沒有閉著眼睛忍受,在對境當中很明了、很到位;但是內心始終沒有動搖,始終是平靜的。成就要靠這種穩定的心態,將來弘法利生也要靠這種穩定的心態。若是內心不安住,內心不堅定,現在不可能有成就,將來也不可能弘法利生。

  內心要變一心,內心要堅定,這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只猴子摘了很多桃子,路過西瓜地時,就扔了桃子撿西瓜;途中又看到了一只兔子,就扔了西瓜去抓兔子。結果沒有抓到兔子,最後兩手空空,哭著回來了。我們無論是學佛還是爲人處世,都不能跟這只猴子學。既然自己決定了、選擇了,就要一心一意,就要堅定,不能總跟著別人跑,不能總在對境面前動搖。現在有些學佛人,別人說東就跟著往東跑,別人說西就跟著往西跑,就像秋天時的一種草,風往東吹它就往東倒,風往西吹它就往西倒。這種內心不堅定的人是不會有成就的。

  大家平時要學會忍受,稍微有一些災難是好事,要把它當作好事。即便遇到大災大難,心也要穩定。我們現在卻不是這樣的,比如身邊的人或家人遇到什麼事情或者稍微遇到點兒災難的時候,自己也跟著他們一樣著急,也跟著他們一樣犯錯誤。他們在那哭,我們也哭;他們在那無奈,我們也跟著無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好好勸他們:“沒有事,沒有事,一切都會變好的……”不應該跟他們一樣犯錯誤,不應該跟他們一樣無奈啊。作爲學佛人、修行人,自己應該先穩定下來,然後讓身邊的衆生也穩定下來。你要勸他們:“沒有事,一切無常,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其實,有一些災難也是好事,這是消業。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啊?風雨後面還會出現彩虹嘛,所以不應該跟他們一起心慌意亂,手忙腳亂。自己在那邊哭,哭有什麼用,能解決問題嗎?自己在那邊著急,“我要下山啊!”你下山能解決問題嗎?又斷傳承,又失去這樣一個學修的機會,這不是雪上加霜嗎!這個時候,自己的心態應該穩定下來,應該一心祈禱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的加持是不可思議的。

  有的人生病了,“身體虛弱,要補身體”,然後就開始殺生,殺這個吃,殺那個喝,吃的是肉,喝的是血,這樣能好嗎?不會好的!雖然因果錯綜複雜,非常奧秘,但是它是不會浪費的。你用其他衆生的生命來保護自己的生命,用其他衆生的血肉來補充自己的能量,這合理嗎?這不合理!這種人不會有好的結果。同樣的道理。如果因爲家裏有事了,你就不惜斷傳承、斷修法下山回家,你下去也一樣不能解決問題。與其這樣,還不如好好勸他們:“沒有事,會好的。”真的不會有事,一切都會好的。要是不好,也是因爲我們自己不明真相,心裏覺得“不好”,就開始煩惱痛苦,這樣就不行了。如果當時心態能穩定下來,“這也是件好事,這也是成就的基礎。若想見彩虹,就要經曆風雨。沒有事!”你看,內心一樣快樂、平靜,沒有受到傷害,過後很快就會好。其實,好不好又有什麼啊?世間、輪回本來就如此,本來就是這樣的,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身體、生命都是無常的。即使你再有權力、勢力,再有神通、神變,也一樣是脆弱、無常的!一切都不離無常的本性,一切都不離虛假的本性,哪有什麼可靠的?哪有值得依賴的?一切都在變!

  大家的內心要堅定。我們現在雖然口裏說“要出家,要修行”,但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稍微有一點點對境時,就跑回家了。如果你自己內心堅定,自己有定力,誰能阻礙你,誰能影響你啊?都是你沒有決心,內心總在動搖。在座有這麼多出家人,沒有一個人是我勸出家的,都是你們自己自願出家的,當時我還不太同意,但是都非要出家不可。現在看來,大部分人都還可以,但是也有極少數人事兒多,要麼這個事,要麼那個事,總動搖自己的決心。我說過了,你若是真想出家修行,就要跟紅塵俗世徹底化清界限。有的人動不動就打電話,還要下去看看,有什麼可看的?有什麼可聊的?若是真心想出家、想修行,就徹底點!出家不是要身出家,而是要心出家。所謂心出家,就是要有出離心。對紅塵俗世徹底厭煩了,這叫出離心。相對來說,我們的僧團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兩個人內心總是不夠堅定。

  修行的成就要靠堅韌不拔的毅力,要靠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是成就的根本。什麼都要養成習慣,什麼都要變得熟悉。在一切對境當中修煉,一切都要變成習慣,這叫成就。最後,你的心態要變成橡皮筋一樣,往上、往下,往東、往西,怎麼拉都可以。吃什麼都行,住哪兒都行,做什麼都行,怎樣都行,一點我執我見都沒有,一點“自我”的概念都沒有,這叫成就。習慣了一切環境,就能習慣一切對境,這才叫修行,這才叫成就。“我必須要一個人住,我必須要單獨做飯……”哪有這樣的修行人啊?“我要住好的,我要吃好的……”你是要當國王,還是要當財主啊?不要總挑這個挑那個的,這些都是要去習慣的。

  我們要在一切對境中鍛煉自己,修煉這個習性。所謂修煉,不是煉這個身,而是煉這個心。身是隨心的,若心態煉好了,行爲自然就煉好了!不可能煉不好,因爲心主宰言行嘛。

  今天所講的這些,句句都是佛理,都是智慧,大家應該牢記在心裏,應該當珍寶一樣地珍惜。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