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什麼。
同樣,你認爲自己所遭遇的是個事兒,這是你的錯覺;你認爲這是自己親自感受著的痛苦,其實也是錯覺。猶如你覺得自己前方有毒蛇,嚇得不敢再往前邁步,這就是對你起到作用了。其實那不是毒蛇,而是繩子,這是你的錯覺。若是你沒有把它看成蛇,而是知道那盤著的是一條繩子而已,就什麼事也沒有,你不會有恐懼心理,也不可能障礙你走過去。
有一個公案:一位老太太眼睛有病,吃飯的時候總覺得碗裏裝的都是毛發。她經常對兒媳說:“你怎麼給我吃這些東西?”兒媳婦怎麼跟她解釋都沒有用,她仍然認爲這些食物是毛發,最後真的生病死去。她是怎麼死的?就是這些毛發堵住了喉嚨死的。實際上有沒有毛發?沒有,但是她眼睛有病,心裏有障礙,所以就變成這樣了。
現在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這是通過科學實驗證明的:一個人根本沒有得癌症,可研究人員對他說:“你得癌症了,而且是晚期。”他心裏總這樣想,最後真就得癌症了,而且是晚期,就這樣死了。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都是心的作用。
其實不是痛苦,但若是你自己認爲是痛苦,那就真的會變成痛苦;其實不是災難,但若是你認爲是災難,就真的會變成災難。所以,大家要學會忍受,學會堅強。這樣,再大的痛苦也不會難爲你的,再大的災難也不會恐嚇住你的。之所以結果會完全不同,取決于你的內心是否堅強。
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
有人見他血,驚慌複悶絕,
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
“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些人在戰場,看見自己流血了,會更堅強、更勇敢。雖然自己受傷、流血了,但他的內心更憤怒、更堅強了,會沖上戰場去消滅敵人。
“有人見他血,驚慌複悶絕”:有些人膽子小,內心不堅強,即使是看見身邊的人受傷、流血了,自己就會嚇得昏倒在地,或者轉頭跑回去了。
大家內心要堅強。一個菩薩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境,肯定會有各種各樣所謂的磨難,內心要堅強一點兒、勇敢一點兒,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難不倒你。
我經常給大家講,作爲修行人,尤其是大乘修行人,內心應該穩重一點,堅強一點。不要稍微冷了一點,就跑;稍微熱了一點,也跑;稍微有一點感冒,就在那吃藥、輸液。感冒了以後,就算你吃藥、輸液了,一下也好不了,還不如不用這些呢。內心要學會堅強,學會忍受,就不會有事。遇到事情時,應該像沒有事似的。一旦家裏面有事了,自己也在心裏想:“完了,怎麼辦啊?”然後就在那哭,跟家人一起著急。作爲一個學佛人,不應該這樣,應該先將自己的心穩定下來,然後慢慢勸家人,讓他們的內心也穩定下來,就不會有事。有佛法就有辦法,有佛法就有方法。相信吧!爲什麼說要相信佛法、相信佛呢?通過佛法,通過自己對佛法的信心,主要是你自己的內心要穩定下來、堅強起來。你的內心穩定下來了、堅強起來了,這就是加持。但是,我們對佛、對法的信心是不足的,總是叁心二意,“能管用嗎?能救度嗎?”還是懷疑的狀態。蓮花生大士說過,“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沒有信心就沒有加持,內心有疑惑的話,就不能成就。所以,具有信心才有加持,內心沒有疑惑才能成就。
“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這兩種表現的差別,是因爲他們內心的差別造成的:一個內心勇敢,一個內心怯懦。
內心怯懦的人,若稍微有一點點感冒,就會懷疑:“我是不是得肺癌了,是不是得胃癌了?”全扯到癌症上去了,然後就恐懼、害怕。若是這樣瞎想,容易得病;若是怕死,也容易死。
寅叁、攝義:
故應輕害苦,莫爲諸苦毀。
智者縱曆苦,不亂心澄明。
“故應輕害苦”:要輕視、小看這些所謂的傷害或者痛苦,不要把它當作事。受到傷害了,不當事;遭受痛苦了,不當事。這個時候就要跟它傲慢:“沒有事,這點傷害算什麼啊!這點痛苦算什麼啊!”就要這樣想。
“莫爲諸苦毀”:不要因爲這些所謂的痛苦而毀壞自己。諸苦毀壞不了自己,但若是你執著苦,就會毀壞你自己。
其實,受苦是積福、消業,享福是消福。苦不可怕,苦並不是壞事。但若是你執著苦,甚至對苦有恐懼,這才是真正的障礙,才會真正毀壞你的內心,打擊你的心態。人的相續是這樣被毀壞的,人是這樣垮掉的。所以,如果有傷害、痛苦,不要當事,不要去執著,也不要害怕。若是去執著、害怕的話,通過這些苦和傷害,會徹底毀壞你自己。
“智者縱曆苦,不亂心澄明”:一位智者、具有修行的人,縱然遇到了違緣、磨難,經曆了千辛萬苦,但是他的內心仍然是清淨的、明了的。
我們的曆代傳承上師們和那些大德高僧們,住在森林或山洞中,沒有吃的、穿的,跟野生動物一起生活。他們爲了修行,爲了成就,經曆了千辛萬苦。再如,我們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僅僅爲了四句佛法,在身上點燃了成千上萬盞燈。這些佛菩薩和大德高僧們,雖然經曆了千辛萬苦,但是他們的內心仍然是清淨的、明了的,不受這些外境幹擾,相續沒被染汙。我們讀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尊者表面上看是苦,其實內心沒有苦。
現在一講你們在山上修法的情況,山下很多道友嚇壞了:“啊,太苦了!”如果這都算苦,那密勒日巴等這些尊者們怎麼辦?這些都不是苦啊!表面上看是苦的,實際不苦啊。其實真正的苦修是什麼?是降伏自己內心的煩惱,降伏自己的習性。這不容易做到,很難啊,這叫苦;沒有吃的、穿的,住山洞、森林,這都不叫苦,也不叫苦修。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修行人也會裝,在施主或居士面前裝苦修,穿得破破爛爛的,吃剩飯、剩菜等不好的東西。這些施主和居士就認爲:“這個人肯定是在苦修啊,肯定有修行。”再怎樣裝模作樣也是在裝模作樣,不是真的。
降伏自己的煩惱,降伏自己的習性,這才是真正的苦修,難!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四十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