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P2

  ..續本文上一頁這些因緣,即使衆生想讓你煩惱、痛苦,也沒有辦法。

  

  大家看看佛菩薩和那些大德高僧們,也不是沒有人傷害他們,也不是沒有人給他們製造違緣,但是他們把這些都變成了修行的助緣,變成了成就的根本,都轉爲道用了。面對這些對境時,他們的內心不但不煩惱痛苦,甚至增長了智慧,非常快樂。

  

  與其用成千上萬的兵士拿著各種武器對你進行保護,還不如你自己在內心裏修習安忍,或者了知這些真理,這樣才是自我保護,才能真正擺脫敵人的傷害。若是因緣到了或者自己的業力現前了,這些士兵、兵器能不能保護你?不能!即使是至高無上的君主國王,當業力現前,死亡來臨的時候,也逃避不了啊!

  

  如果大家不願意墮落惡趣、遭受痛苦,就不要犯戒、造惡業,因爲這些都是墮落惡趣的因,是遭受痛苦的因。凡夫都是背道而馳的,不願意遭受痛苦,但是偏偏去造痛苦的因;都想獲得安樂,但是卻不去做安樂的因。包括在座的各位,誰不願意獲得安樂啊?誰不願意獲得解脫啊?但是,盡管自己已經得到了人身,聞到了佛法,還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會,卻都不珍惜。這都是解脫的因、快樂的因啊!我們應該好好反省,應該好好觀察自己:“你願不願意獲得安樂?樂不樂意獲得解脫?既然你特別希求解脫和安樂,爲什麼不去種安樂的因呢?爲什麼不去修解脫的方法呢?得過且過,一切錯過。”有些人動不動就不上課、不打坐,還爲自己找很多理由。其實,上課、修法都是安樂的因,都是解脫的方法,爲什麼不做呢?大家還是沒有明白啊!若是真正明白了,應該迫不及待地上課、修法才對。你們是不是這樣非常歡喜、急切地期待上課、修法,有沒有這種心態?

  

  如果你想學佛,首先要深信因果。八萬四千法門都不離因果正見,這是佛法的基本教義,是佛法的根本理念。若是沒有這個根本,一切都免談,一切都沒有用!昨天講過,“輪回、因果”與“無我、空性”,是一個道理。若是你明白了無我、空性的道理,對因果、輪回就會深信不疑;若是你能對輪回和因果深信不疑,無我和空性的見解也就隨之到來。真的,大家不要顛倒嘛!

  

  “既由己過害,豈能嗔于人?”凡夫、愚者是顛倒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行都是背道而馳。若以因果正見進行觀察,追根溯源,你之所以會受到傷害,都是自己的過失,是自己造惡業的果報。既然如此,你爲什麼要嗔恨他人呢?爲什麼還要把一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呢?若是將自己的問題和責任推給他人,這叫造業,這才是傷害衆生!如果你打罵對方,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傷害他,但這不一定是傷害,而你心裏的嗔恨對他才是真正的傷害,因爲你跟他結惡緣了。盡管都是自己造的惡業,但是自己不僅不忏悔,還無端地嗔恨和埋怨他人,這就是凡夫、愚者。

  

  “譬如地獄卒,及諸劍葉林”:我們在“輪回過患”中講過,十八層地獄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並對地獄裏的看守者、獄卒們,以及劍葉林、鐵圍山等地獄的景象都有詳細的描述。佛在《地藏經》裏也對此講得很詳細。

  

  “既由己業生,于誰該當嗔?”地獄裏的這一切,既沒有人安排,也沒有人造作,都是因自己的業力所感而顯現的。一切都是因業力所現,業力所感,沒有別的。同樣,敵人來傷害我們,這也是自己的業力,都是自己的事。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不應該再嗔恨,不應該再傷害他人,應該忏悔才對!

  

  我們現在是不是覺得自己在學佛,甚至很有修行、很有智慧似的?當你遇到敵人或遭受痛苦的時候,如果內心沒有怨恨,只有忏悔、慚愧,還算有一點兒修行,算是位真正的學佛人。否則,你根本不算學佛人,根本不是修行人。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是不是這樣,能不能做到這樣?

  

  觀察受害者自己的過失,這也是一種修安忍的方法。這裏講的都是諸法的事實真相,如果我們能如是地思維,然後在自己的相續中生起定解,就不會生起嗔恨心,就能做到安忍了。

  

  醜叁、宣說嗔恨之顛倒理由:

  

    宿業所引發,令他損惱我,

    因此若墮獄,豈非我害他?

    

  當這些怨敵來傷害我們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傷害到我們,而是我們傷害了他們。爲什麼?我們之所以會遇到違緣、受到傷害,都是我們自己往昔造惡業的果報。因爲我們自己往昔造作了惡業,才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與下場。而這些衆生對我們生起了嗔恨心,甚至傷害了我們,因此會墮落地獄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我們認爲“自己沒有傷害他們,是他們傷害了我們。”這種觀點是顛倒的。

  

  其實,我們傷害了他們,他們並沒有傷害我們。如果我們能稍微有一點修行,能修安忍的話,他們就更沒有傷害我們了。當他們來傷害、嗔恨我們時,我們可以轉爲道用,利用這個機會來讓自己成就。爲什麼說要感恩一切,要感恩傷害我們的敵人呢?就是這個意思。對不修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對境;而對修行人來說,這是精進修行的鞭策,是成就的助緣,是磨練習性最好的方法。因此,他們不但沒有傷害我們,反而利益了我們。

  

  這些怨敵等衆生對我們生起了嗔恨心並且傷害了我們,若是沒有一定的境界或者修行,就可能會因此墮入地獄,要遭受地獄的痛苦。所以,其實是我們傷害了他們。爲什麼?第一,我們之所以會感受傷害,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業,這叫業力現前,不怨別人,不是別人的問題;第二,若是我們能修安忍,能轉爲道用的話,這是利益、幫助我們,對我們恩重如山。

  

  句句都是竅訣啊!句句都是智慧啊!大家若能如是思維,這也是一種修安忍的方法。若是想修行,就這樣修;若不想修,就幹脆別修了,至少你也不會拿佛法造業。

  

  我們應該思維:他們把我作爲對境而生起了嗔恨心,並造了惡業,將來一定會下地獄,因此我們心裏很慚愧啊!既然我傷害了他,現在應該替他消業。同時,要發慈悲心,發願“若他將來下地獄,我要到地獄去救他。”“我成佛那一天,第一個要救度他。”

  

  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法的時候,有一世是忍辱仙人,專門修忍辱。有一天,忍辱仙人遇到了惡人歌利王,四肢都被歌利王切割開了。忍辱仙人不僅沒有生起嗔恨心,還發願“等自己將來成佛的時候,第一個要度化他。”歌利王聽到這些,心裏很慚愧,當下就忏悔了。歌利王就是後來的喬陳如尊者。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第一轉*輪時就開始度化他了。

  

  如果我們沒有弄明白這些道理,也許會想:“有點太神奇了……”其實一點兒也不神奇,正因爲他明白了道理,內心裏有正知正見,所以就做到了。當時,忍辱仙人肯定是這樣思維的:他傷害不了我,但是我卻傷害了他。他把我作爲對境而造業,將來肯定要下地獄的,因此我不能見死不救啊。我現在在修道,肯定會很快成佛,那個時候我要度化他,絕對不讓他下地獄。

  

  我們現在修忍辱,也許會覺得很難。《佛子行叁十七頌》中雲:“我雖無有些微錯,何人若斷吾頭顱,然以悲心將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當他人來砍我的頭時,我要感恩他,還要度化他,真的很難啊!對一個凡夫、愚者來說,很難理解,更不可能做到;但是對于一個智者、真正有修行的人來說,完全可以做得到,一點兒也不難。

    

    依敵修忍辱,消我諸多罪,

    怨敵依我者,墮獄久受苦。

    若我傷害彼,敵反饒益我。

    則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依敵修忍辱,消我諸多罪”:我依怨敵傷害我的機會,可以修忍辱,可以消除諸多罪業。實際上,這些敵人利益了我,我要感恩。

  

  “怨敵依我者,墮獄久受苦”:但是這些怨敵把我作爲對境而生嗔恨心,甚至造惡業,將來要下地獄,在無數劫當中遭受極其難忍的痛苦。

  

  “若我傷害彼,敵反饒益我”:我傷害了敵人,敵人反而饒益了我。

  

  “則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我依這些敵人修安忍,能消除諸多罪業,這是成就的根本,是我成就的資糧啊!所以,敵人利益了我,我的心裏只有感恩,怎麼會生起嗔恨呢?但是,我的內心粗暴,愚癡又急躁,所以對敵人生起嗔恨心,還怨天尤人,難道這不是徹底顛倒了嗎?

  

  很多人會唱《感恩歌》,“感恩傷害過我的人……”但都是假的。只有明白了這些道理,才能真正感恩傷害過自己的人,那時唱出來的才是真言真語,是表裏如一、心口一致的,之前都是假的,都是“鹦鹉學舌”而已。

  

  我們經常講,要感恩上師、感恩善知識。爲什麼?他們幫你消業,讓你開悟,所以我們要感恩,他們有我們報答不了的恩情。一位具德的上師善知識,他就是要幫你消業的,大家能明白嗎?怎樣幫你消業?讓你受苦,讓你遭罪。其實,受苦是了苦,遭罪是消業啊。但是,現在誰能接受啊?若讓你見性開悟,也是要靠打罵的。大家看看曆代祖師們的傳記,他們是怎樣開悟的?都是打出來、罵出來的。如果不打不罵,你不可能開悟。這才是所謂的攝受、竅訣!什麼是真正的攝受?什麼叫真正的竅訣?若對你說幾句好聽的話、送你一些加持品,也許你就覺得他“太慈悲了!”好似攝受自己、給自己竅訣了,其實這些都不是。

  

  所謂的怨敵才是你最殊勝的善知識,因爲他們看到的都是你的毛病,他們不會顧及你的感受,肯定會毫不客氣、想方設法給你製造障礙。我們特別喜歡自己的親人朋友,其實這些人才真正是害了我們,因爲他們看到的都是我們的優點,即使他們看到了我們的毛病,也不會說的,這實際都是害我們。如果我們真有智慧,這些仇人、敵人才是真正利益我們的,因爲他們只看我們的毛病,否則我們自己很難發現這些毛病。

  

  爲什麼我們要依止善知識呢?因爲自己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所以通過善知識讓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我們真的覺察到了自己的缺點或不足,這叫開悟,善知識就是起這個作用的。但是現在所謂的很多“善知識”,都是順著凡夫衆生,順著他們的煩惱習氣。若是這樣,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成就?不可能的。

  

  這些敵人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製作障礙,這些障礙都是我們修行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對境、助緣。若是我們沒有這些對境,怎麼能生起出離心?怎麼修安忍?若是沒有這些敵人,沒有這些痛苦,我們怎麼修菩提心?

  

  我們的嗔恨心都特別重,很多人總是怨天尤人,所以應該多思維和觀察這些內容,對我們肯定有幫助。

  

  大家不要再說“我在修本尊法。“我在修大圓滿法。”“我在修禅宗。”“我在修心中心法。”……還是先把基礎弄明白,搞清楚吧。因爲這些基礎講的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的心情,若是想提高、想改變,就要從這些基礎入手。佛菩薩的境界先別談了,我們現在還達不到,所以對改變自己也是無濟于事。

  

  現在很多人只願意談空性、聽空性等這些大道理,覺得越神秘、越複雜,就越有興趣似的。其實,我們的自性、本面本來是很簡單、很單純的,是我們自己搞得複雜了,所以它們就離開了。我們爲什麼會迷失自性?爲什麼會離開了自己的本面?就是這個原因。衆生爲什麼不開悟呢?所謂的自性、佛性太單純了,離我們太接近了,與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一起,但是我們認識不到。如同眼睛看不到眼睫毛,或者說眼睛看不到它自己一樣,所謂的自性離我們太近了,所以我們看不到;所謂的自性太單純了,以致于我們無法能夠相信。

  

    若我有功德,必不墮地獄,

    若吾自守護,則彼何所得?

  

  也許有人認爲:如果對方以我們作爲對境而生起嗔恨心、造惡業,將來就要下地獄;而我們傷害了他們,那麼我們是不是也造了惡業,將來是否也要下地獄?

  

  “若我有功德,必不墮地獄”:若是我們沒有修安忍,不具有安忍的功德,我們也要跟他們一起下地獄。但是我們在修安忍,有安忍的功德,有這個竅訣,必定不會墮入地獄。

  

  “若吾自守護,則彼何所得?”當我們修安忍時,能保護自己的相續,令自己的相續清淨,因此對我們來說,地獄就不存在。但是這些怨敵等沒有遇到佛法,也不會修安忍,所以無法能夠保護自己,最終要墮入地獄。

  

    若以怨報怨,則更不護敵,

    吾行將退失,難行亦毀損。

  

  也許有人想:這些衆生實際上是利益了我,對我有恩。若我自己可以修安忍,以安忍的功德可以不墮入地獄,但是卻沒有保護和利益我的那位怨敵,顯然我已成爲了一個不知報恩或沒有悲心的人了。

  

  “若以怨報怨,則更不護敵”:若是我不修安忍,以怨報怨,跟他一起生嗔恨心,與他爲敵或者去傷害他,這樣我不但保護不了對方,甚至還會增長他的煩惱,增加他的痛苦,這是沒有意義的。若是我這樣做能利益到對方或者能保護對方的話,我會心甘情願地做,但是這樣無法利益和保護對方,所以我要修安忍。

  

  “吾行將退失,難行亦毀損”:“難行”指的是安忍。若是我嗔恨,傷害他們,我將失壞沙門四行,即“他罵不還罵,他怒不還怒,他打不還打,尋過不還報。”同時,最殊勝的苦行安忍也會毀于一旦,損失多大啊!

  

  我爲了度化衆生而希求解脫、成佛。如果我跟著怨敵生嗔恨心、一起造業,就會失壞自己修持安忍的道心,也會毀壞自己內心的平靜,同時也在障礙自己解脫、成佛,這樣不僅傷害了我,也傷害了一切衆生。爲什麼?如果我不解脫、不成佛,怎麼能度化和利益衆生?如果我修安忍,就可以不失壞自己的道心,不破壞自己的相續,就能夠迅速解脫、成佛,從而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如果我修安忍,不以怨報怨,不跟怨敵一起造罪業,當下能保持平靜,通過這樣的表法,可能對方也會像歌利王一樣立即忏悔,也就不造業了。可見,修安忍對雙方都有幫助,所以我要修安忍。修安忍,既能保護自己,也能利益對方,這叫兩全其美啊!

  

  這裏講的都是修安忍的方法,如果大家想修安忍,就要如是修持。首先要思維、反複觀察這些道理,然後以正知正見、智慧去對治嗔恨心等內心的煩惱,這樣才能修出安忍來。

  

  在座各位,彼此都是金剛兄弟姐妹,都是一個壇城裏的眷屬,將來成佛時也都是一個壇城裏的主尊,若經常互相怨恨,是很嚴重的罪業。因此,大家要好好忏悔,好好修忍辱波羅蜜!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