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相幫助,互相利益,這才是正確的。
“故吾當一心,勤行諸福善”:爲此,我應該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勤修福德、善根,不應該嗔恨。否則,若是嗔恨,就會毀壞善根。
大家現在已經明理了,就應該在心裏下個決心、做個決定:既然都是六道衆生,都一樣是凡夫,所以從今以後,不應該再怨恨他人,而應該利用自己的人身,一心一意地去修善根、福德。只有善根,才能夠真正跟隨自己、利益自己,這才是英明的選擇。
醜叁、爲斷嗔而除貪:
譬如屋著火,燃及他屋時,理當速移棄,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貪,能助嗔火蔓,慮火燒德屋,應疾厭棄彼。
這是一個比喻。例如,房屋失火,當火勢燃向其他房屋時,主人看到後應該將能助燃的草木等轉移出去,這樣火就燃不起來了。否則,火勢可能燃得更旺,並且蔓延至其他的房屋。
我們爲什麼會生起嗔恨心呢?就是因爲貪愛世間的名聞利養,當有人障礙時,我們就會生起嗔恨心。如同草木等燃料會使火勢蔓延一樣,若是把這些草木轉移出去,火就會熄滅。同樣的道理,我們應該先斷除貪愛世間名聞利養的貪心,這樣就不會爲了這些利養而生起嗔恨心。所以,先斷除貪愛心,嗔恨心就不會生起來了。
我執和我所執都是貪心。因爲有貪心,就會生起嗔恨心。若是不斷除貪心,也很難斷除嗔恨心。所以,首先要對治貪心、斷除貪心,這樣嗔恨心自然就會在相續中無影無蹤。怎樣能去除貪心?大家要明白,愚癡是貪嗔癡叁毒的根。如果你斷除了內心的無明愚癡,貪心自然就會無影無蹤。若沒有了貪心,嗔恨心也就沒有了。貪嗔癡叁毒是一切煩惱的根,若是斷除了貪嗔癡叁毒,其他的煩惱也不會存在,其他的分別、執著也都會消失。
我們學佛主要是遣除無明,破除愚癡,這是很重要的。若要遣除無明、對治愚癡,就要靠智慧。所以佛法裏講,你若想解脫成佛,就要靠智慧。只要你明白了事實的真相和真理,沒有了無明愚癡,也就不會有貪嗔等煩惱了。若煩惱沒有了,就不會造業,這樣輪回也就結束了。
大家要明白什麼是“佛”,學佛要做什麼,應該怎樣學佛。“佛”是覺悟和智慧的意思,學佛就是學覺悟,學智慧。當你覺悟、有智慧時,就成佛了。
子叁、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如彼待殺者,斷手獲解脫,
若以修行苦,離獄豈非善?
這也是比喻。舉個例子,一個將要遭殺的人,假設只是被砍斷手就可以免于死亡,對這個人來說,難道這不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嗎?盡管手被砍斷了,但是通過這樣的懲罰,就可以免于一死。
同樣的道理,我們本來來要下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但若是在今生遭受一些痛苦的時候,自己能忍受這種苦難,就能遠離地獄,那豈不是很好?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地獄衆苦因?
如果我們連現在這樣一點點的痛苦都不能忍受,那爲什麼還不遣除地獄的痛苦之因——嗔恨心呢?如果你不遣除嗔恨心,將來就要下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那個時候,你能忍受得了嗎?既然你連現在這麼一點痛苦都難以忍受,將來怎麼能忍受得了地獄的痛苦呢?
其實,我們在人間所遭受的痛苦都不算什麼,若將來真的墮落了,地獄的痛苦才真的是不可想象、難以忍受。如果你害怕痛苦,想避免或擺脫這些傷害和痛苦,那麼現在就應該利用這個人身,通過佛法遣除嗔恨心。
爲欲曾千返,墮獄受燒烤,
然于自他利,今猶未成辦。
我們曾經因貪愛世間的名聞利養而造下惡業,並因此而成千上萬次地墮入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盡管遭受過無量無邊的痛苦,但是至今也沒有承辦自己或他人今生來世的一切利益。
在遭受今生那麼短暫而又微不足道的痛苦時,如果我們能夠真正修安忍,就可以遣除無量劫的罪障,最終還能夠獲得成就,可以承辦自他究竟的利益,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安忍苦不劇,複能成大利,
爲除衆生害,欣然受此苦。
我們現在所要承受的痛苦並不是很大的危害,而且依靠安忍還能承辦廣大利益,因此理應歡欣、喜悅地承受能遣除一切衆生損害的危難或痛苦。
我們現在有佛法,有智慧,可以輕而易舉地修安忍。若是沒有佛法,沒有智慧,誰都無法修安忍。我們現在修安忍,雖然沒有遭受太多的痛苦,即使有痛苦,也是瞬間的痛苦,但是卻可以承辦自他暫時或究竟的一切的利益,這是多有意義的事情啊!
作爲學佛人,我們應該具有智慧。當我們遇到對境或遭遇痛苦時,應該將其轉爲道用,好好地修安忍,這樣就可以承辦自他的一切利益。這些都是殊勝的對境,也是良好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這些機會,應該好好的利用這些機會,去承辦廣大的利益。
作爲學佛人,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有判斷和分辨的能力,應該有取舍的能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