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只利益衆生。能 承辦衆生暫時或究竟的利益,這才是大好人。這是佛說的,也是寂天菩薩說的。

  譽詞何所爲,死時誰得樂?”博得虛名,不僅對今生沒有利益,對來世也沒有用啊!這些少許的名聲、榮譽都是虛假的,難道你能將它帶到中陰界、帶到閻羅王那裏嗎?閻羅王能認可這些嗎?若是閻羅王能接受、認可還行。但是在閻羅王面前,你就是個罪人,哪是什麼好人?無論你曾擁有何種名聲,你就是個凡夫俗子,就是個即將墮入地獄的可憐衆生。

  難道你擁有這些名聲、榮耀,就不用面對死亡了嗎?即使你有再好的名聲、再大的榮耀,也一樣要面對死亡。當面對死亡的時候,你一樣是無奈的、痛苦的。這幾年出現了很多大災難,無論有錢,沒錢,無論有名氣,沒名氣,都一樣遭受災難,一樣無奈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還要進一步地面對中陰界、面對來世,那就更慘了。

  大家要好好思維,要有智慧。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什麼是真正的大好人?怎樣才能真正獲得究竟的利益?自己都要好好地觀察、取舍。

  沙屋傾頹時,愚童哀極泣,

  若我傷失譽,豈非似愚童。

  這是比喻。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築,但是一碰就塌了,風一刮就倒掉了。這些孩子看到這樣的景象,就很傷心、痛苦。其實,這有什麼啊?倒塌了就倒塌了,被風刮沒了就沒了呗,這些都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那些幼稚的小孩子,卻很傷心、痛苦。

  在智者的眼中,我們有時候就像個瘋子,有時候就像個孩子。若稍微有人贊歎,就很高興;若稍微有人誹謗,就很傷心;若稍微被人喜歡,就很得意;若稍微被人討厭,就悶悶不樂;若稍微得到了一點利益,就得意忘形;若稍微遭受一點所謂的災難,就執著不已……

  其實,只要是在世間,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大家都差不多,都在六道中輪回,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互相還看不起誰、看不慣誰啊?只要是凡夫,只要在六道中輪回,都一樣在輪回的牢獄裏痛苦著,被貪嗔癡等煩惱緊緊地束縛著,所以沒必要互相攀比、互相看不起。

  當失去了所謂的名聲、榮耀時,很多人既傷心,又難過,甚至因絕望而走進絕路。真是愚癡到了極點!這些沒有就沒有了呗,本來就是無常的,本來就是虛假的。作爲修行人,就要明白這些真相。一旦沒有了,我們不動心;一旦有了,我們也不動心。無論何時,內心都如如不動,沒有什麼可煩的,也沒有什麼可傷心哭泣的。若是因此而傷心絕望,就像那些兒童一樣,爲失去了沙子堆砌的房屋而傷心哭泣。這都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值得的。

  其實,即使得到了世間的利益,也沒有什麼可高興的;若有一天失去了這些,也沒有什麼可傷心的。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有就有,沒有就沒有。緣來緣去,很正常。若是想做一個修行人、成就者,無論行住坐臥,任何時候心都要保持平靜。有了,沒什麼;沒了,也沒什麼;來了,沒什麼;去了,也沒什麼。來去都是自然的,如天上的雲彩一樣,雲卷雲舒。不可靠是正常的,無常是正常的,這都不離自性。

  醜二、不應喜之:

  聲暫無心故,稱譽何足樂?

  若謂他喜我,彼贊是喜因?

  受贊或他喜,于我有何益?

  喜樂屬于彼,少分吾不得。

  “聲暫無心故,稱譽何足樂”:這些贊歎聲原本無心,因此不可能有想贊歎我們的想法,也沒有想讓我們開心、快樂的想法,它們與冬天外面的風聲、山谷裏的回聲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沒有什麼可歡喜、快樂的。其實,所謂“贊歎、聲譽會令我們快樂”,這只是我們自己的心理作用而已。

  “若謂他喜我,彼贊是喜因?”如果認爲“贊歎我的那些人有想讓我快樂的想法,他們喜歡我,這些人歡喜就是我歡喜的因。”難道他人的喜歡、贊歎能成爲我們歡喜、快樂的原因嗎?

  即使他心裏因爲喜歡你而快樂,也是他自己的事,只關乎他自己的內心,和你有什麼關系?難道他內心的歡喜、快樂能轉移到你的內心裏嗎?其實,我們覺得他人很喜歡我,對我很真誠,這也都是我們自己心的作用而已。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樣去想,內心還會因此開心、快樂嗎?不可能的。

  “有人喜歡我或者贊歎我的時候,我很開心、快樂。”這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心理作用。這些贊歎的語言本身沒有想贊歎我們的想法,無論是這個人所說的話,還是這個聲音,都沒有什麼值得我們開心、歡喜的,只是我們自己在執著這些而已,這些顯現法都是無常的、虛假的,但是我們自己卻以假爲真。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內心所謂的歡喜和快樂都不是真正的歡喜和快樂,實際上是一種痛苦,但是自己並沒有明白這一點。

  “受贊或他喜,于我有何益”無論是贊歎敵人還是褒揚我,贊者的歡喜對我又有什麼利益呢?

  “喜樂屬于彼,少分吾不得”:喜樂都是贊歎者所擁有的,若是自己沒有福報,自己不可能從中得到任何的歡樂。因此,只靠這些外緣,自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

  他樂故我樂,于衆應如是,

  他喜而贊敵,何故我不樂?

  若說“只要他的內心裏有歡樂就行了,他的歡喜、快樂就是我的歡喜和快樂……”不要說這些假話!若是這樣,那你對任何衆生都應該是這樣的。但是,當有人喜歡、贊歎你的敵人時,你爲什麼不高興、不快樂呢?若真如你剛才所說,他的歡喜、快樂就是你的歡喜、快樂,那麼你現在也應該一樣歡喜、快樂,但實際上你並不是這樣的。

  故我受贊時,心若生歡喜,

  此喜亦非當,唯是愚童行。

  所以,當我們受到他人贊揚時,若內心因此而生歡喜,也同樣不合理。這就如同喜歡無意義之事的幼稚兒童的行爲罷了。

  其實這裏沒有什麼可歡喜的,也沒有什麼可快樂的。也可以說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一切顯現法都是這樣的,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假的,所以沒有什麼可歡喜,也沒有什麼可快樂的。我們不歡喜、不快樂的時候,與它相對的痛苦、傷心也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心才是平靜的,這個時候顯現的是大喜、大樂,是真正的歡喜和快樂,那是無分別的,之前的都不是真正的快樂,也不是真正的歡喜。

  子二、將阻礙贊譽視爲有益:

  贊譽令心散,損壞厭離心,

  令妒有德者,複毀圓滿事。

  擁有贊揚、稱贊、名譽等這些榮耀,對我們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只有壞處。我們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會受到傷害。

  “贊譽令心散”:我們的心本來就不定,當有稱贊、名譽的時候,內心就更容易散亂。若是你真正想解脫,當你的內心沒有超越這些的時候,不要追求這些世間的福報。否則,雖然你得到了世間的福報,但對你沒有利,只有害;若是你真正超越了,就沒有事了,這些世間的福報都影響不了你,這個時候有和沒有都一樣。即使擁有了也好,我們通過這些可以承辦衆生的利益。

  “損壞厭離心”:我們本來就快生起出離心了,對世間稍微有了一點點厭離心,但是因爲得到稱贊、名譽了,又開始貪圖和執著這些,破壞了厭離心,甚至會失去出離心。

  “令妒有德者”:當稍微得到一些稱贊、名譽時,就會生起嫉妒心,開始嫉妒那些比自己更有功德、福德的人。嫉妒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礙。

  “毀壞圓滿事”:在一些解釋裏講:“這樣就毀壞了他人的圓滿事。”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這樣就毀壞了自己的圓滿事。自己正在學佛修行,本來就要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利益了,世間也很圓滿,出世間的解脫也有希望,世出世間可能都會很順利、圓滿。但是,一旦有這些贊歎、名氣等榮耀的時候,就會毀壞自己圓滿的事業。

  可見,這些稱贊、名譽對我們來說,只有害,沒有利,危害性特別大。

  以是若有人,欲損吾聲譽,

  豈非救護我,免墮諸惡趣。

  正因爲前述那些理由,所以若是有人來阻礙他人對我的稱贊,或者來毀壞我的名譽,這都是在救護我。否則,我的內心會因此散亂,喪失出離心,還會生起嫉妒心,跟那些更有功德的人爭名奪利,摧毀自己圓滿的事業。原本我得到了人身,聞到了佛法,今生暫時和究竟的利益都會圓滿,但是現在都被毀壞了。不僅今生無法得到安樂,來世還要墮入地獄遭受痛苦。所以,若現在有人來阻礙這些贊歎或者損壞我的聲譽,這都是來救護我的。既來保護我圓滿的事業不被摧毀,也是來救度我免于墮落惡趣。

  如果有人來阻礙他人對我們的稱贊,或者來毀壞我們擁有的名氣時,看似在傷害我們,其實是在利益我們,我們應該心懷感恩。

  吾唯求解脫,無需利敬縛,

  于解束縛者,何故反生嗔?

  我們是唯一求解脫的人,若是求解脫的話,就要徹底放下世間。站在這個角度講,如果我們去執著這些世間利益,對我們來說就是束縛,會將我們緊緊束縛在輪回裏無法解脫。現在若有人來阻礙我們,不讓我們得到世間的這些名利,來毀壞這些名利,這都是來幫我們解開束縛的,都是對我們有恩德的,是來利益我們的。我們爲什麼還要嗔恨他們,甚至想傷害他們呢?難道這不是恩將仇報嗎?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

  閉門不放行,雲何反嗔彼?

  我們希望獲得稱贊、名譽等世間的榮耀,但這些會毀壞我們的功德,令我們將來墮入地獄。現在若是有人來對此進行製止,製造障礙,這就是佛陀的加被。這些仇人、敵人都是佛的化身,通過這種方式來製止我們,不讓我們墮落惡趣,爲我們緊緊關閉了惡趣之門。我們處處求加持,處處想得到加持,這就是加持,這是真正佛的加被啊!

  我們對這些所謂的敵人、仇人恨之入骨,根本不知道他們都是佛的化身。若是以智慧進行觀察,他們給我們製造障礙,不讓我們得到世間的利養,這其實是佛的加持。佛以這種方式避免我們墮落惡趣,爲我們緊緊關閉了惡趣之門。因此,我們應該感恩這些仇人、敵人,應該視作佛菩薩般地恭敬他們。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這些道理,還能生起嗔恨心、害心嗎?大家應該仔細思維觀察,真正有智慧了,才不會生起嗔恨心和害心,之前不可能沒有,你再控製也沒有用,仍然會有的。

  我們若是要解脫,要對治煩惱,唯一就要靠智慧,而不是要靠神通等其他。你明白了真相真理,這叫智慧。若是有了智慧,就不會生起嗔恨心,也不會生起害心。

  其實,對治貪心也是如此。貪心、嗔恨心都是怎麼生起來的?因爲我們內心無明、愚癡。這些都是我們不明真相、真理而生起的煩惱。若是要弄明白真相、真理,就要有智慧。當我們沒有無明、愚癡,擁有智慧,真正覺悟的時候,就是佛。內心覺悟的狀態叫佛,智慧圓滿的狀態叫佛。若是有這樣的狀態,不會生起惱煩,不會有非理作意、妄念等。妄心沒有了,真心就會顯現。如果大家想解脫、成就,就要這樣修。否則,天天搞形式上的事,天天在那兒盲修瞎練,這都是虛度光陰,徒勞無益。

  大家能不能認真一點,實在一點?盡管現在都聽聞和思維得很明白似的,但是一會兒出去了,還是糊塗、愚癡,還是一如既往,理所當然地隨順煩惱和習氣。若是這樣,真的很難成就啊!大家一會兒出大殿的時候,能不能繼續想一想這些道理;到禅房坐下來修法的時候,能不能也繼續想一想這些道理?若是能一直堅持這樣思維、觀想,這樣去修行、磨練的話,慢慢就可以了。

  真的,我們犯的都是同一個錯誤:我在這兒講的時候,很明白似的;你們在這聽的時候,也很明白似的。但是,我們一會兒走出大殿,還是個凡夫,仍舊跟以前一模一樣。不要這樣嘛!盡管煩惱、習氣不可能立即改掉,不可能當下圓滿,但是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努力啊,應該以此爲目標去奮鬥啊!這是一個學佛人、修行人應該做的事。真的,大家好好想想啊!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五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