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五)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癸二(宣說趨入自信)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子一、略說: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
我們要對行持和圓滿一切善業、摧毀和清淨一切煩惱充滿信心。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盡管不可能立即圓滿,但若是不停地積累,再微不足道的善業也不放過、也去行持,就一定能圓滿一切善業,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也可以說人人都有這個本能。若是你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充滿信心。
煩惱不是我們的本性,它是突然生起來的,好比天上的雲彩一樣,是可以散掉、消除的。雖然它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但是通過修行可以斷掉,通過智慧可以摧毀。若煩惱是本性,就無法改變,也很難消除。但煩惱不是本性,是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盡管不可能一下子斷除煩惱,但是慢慢地以修行、智慧去對治它,最後都能清淨,對此也要充滿信心。
這裏講的也是諸法的實相。我們的自心是清淨的,本性是善良的,而煩惱是突然生起來的,猶如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雲彩。我們自己迷失了自性,若是通過修行,也就是能轉念的話,本具的善良、清淨是可以顯現的,這些煩惱、業障等都是可以消除的。若真正明白了這個真相,你才會生起信心,這個時候才有自信。之前你說“自己能圓滿一切善業,能摧毀一切煩惱。”這也只是順口說說、偶爾想想而已,並沒有真正生起堅定的信心,沒有真正的自信。
現代人都在說:“要有自信啊,我很有自信啊!”這不叫自信,這叫傲慢。這是一種煩惱,是對相續的一種染汙。自信和傲慢不能混淆,這二者完全不同。煩惱是一種無明的狀態;自信是一種覺悟的狀態。當遇到困難等外緣時,傲慢是會動搖、變化的;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或者違緣、障礙,真正的自信是不會變化,也不會動搖的。
當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面對自己的人生及將來時,我們應當充滿信心。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是成就的根本。但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傲慢,不是自信。若依靠自信,你一定能成就,一定能圓滿;若依靠傲慢,你一定會失敗,一定會墮落。
若是有傲慢,你終將一事無成、一無所有,最後只有無奈而痛苦地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在沒有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一敗塗地了。盡管有的人今生今世一直很順利,甚至很光彩地活著,眷屬圍繞,財富豐足,但當你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個人、一分錢也帶不走,就在無奈、恐懼和痛苦的狀態下離開這個世界。最後,你還是失敗的,還是痛苦、煩惱的,只有一無所有、孤獨地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你還要面對很多的災難和痛苦,也許還要墮落惡趣,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傲慢心等煩惱給自己帶來的是無窮的禍害。
若是真正有自信,情況就不一樣了,不僅今生快樂,來世也快樂,生生世世都會快樂。若是真正有自信,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安樂和利益都能承辦,都能圓滿。若是真正有自信,今生是很快樂、很有成就的,來世也會很快樂、很有成就;活著是快樂的,死了也是快樂的。真正有自信的人,才是從快樂走向勝樂。
子二(廣說)分叁:一、業之自信;二、力之自信;叁、滅惑之自信。
醜一、業之自信: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
吾應獨自爲,此是業自信。
“于善斷惑力,應生自信心”:若要行持和圓滿一切善業,摧毀一切煩惱,只靠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我完全有這個能力。
佛、上師已經把方法和竅訣教給了我們。他們不僅交給我們先進的武器,還傳授了最有特點、最有效用的戰法,現在我們可以運用這些跟煩惱鬥爭,跟習氣作戰了。其實,佛、上師只能爲你做這些了,解脫和成就是要靠自己的。佛通過這些方法和竅訣戰勝了煩惱和習氣,現在,佛把這個方法、竅訣教給你了,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了。佛的竅訣相當于戰法,只有武器,沒有戰法不行。武器先進,戰法也好,都教給你了。
最先進的武器已經交給你了,最有效的戰法也教給你了,這是竅訣啊!佛是怎麼取勝的?就是靠這些方法,主要是靠竅訣取勝的。
不能總是依賴佛,依賴上師:“保佑我,加持我……”這樣想是因爲內心還不夠堅強,總想依賴他人。自己要自信嘛:“我能,我現在都有了……”佛已經把方法和竅訣都教給我們了,還需要什麼?佛是通過這些方法戰勝了煩惱、習氣的,我們通過這些也一定能勝利,百分之百能勝利。這些方法和竅訣都唯一只有佛陀才具有,其他的神、仙等都沒有,佛慈悲都教給我們了,現在我們就要運用這些取勝。這個時候,你要有自信。既然你已經得到了佛的竅訣,說明自己已經成長了,所以不能還像個小孩子似的總依賴佛陀,總求“佛陀保佑我!觀音菩薩保佑我!”
很多人之所以對觀音菩薩有那麼大的信心,並非因爲她大慈大悲,而是因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這就是沒有正確的信心。若認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能救度自己……”這是一種依賴。如果自己不修行,結果一定會令你大失所望的,因爲觀音菩薩只能教給你方法,若你不按這個方法去做,就仍然是個凡夫,一樣會痛苦的。
“吾應獨自爲,此是業自信”:大家不能動辄就求佛保佑,“觀音菩薩救救我……”而應該靠自己。內心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個人就能戰勝一切,一個人就能圓滿一切,不靠其他。
世人隨惑轉,不能辦自利,
衆生不如我,故我當盡力。
“世人隨惑轉,不能辦自利”:“惑”指煩惱,世間的普通凡夫是隨著煩惱轉的,是被煩惱控製的,他們無法承辦自己的利益。
若是你任由煩惱控製,隨著煩惱轉,不去降伏煩惱敵人,是不可能承辦自利的。當貪心上來時,跟著貪心跑,去搞世間的利益;當嗔恨心上來時,跟著嗔恨心跑,誹謗和傷害他人;當嫉妒心上來時,跟著嫉妒心跑,隨順煩惱……自己乖乖地跟著煩惱走,這種怯懦、不勇敢的人怎麼能承辦自利呢?
若是你在輪回的牢獄裏,被煩惱束縛,你是不得自由的。若是你開始想辦法逃脫輪回的牢獄,具有了反抗煩惱敵人的能力或者心願,你就有希望了。
在世間獲得的這些利益都不是利益,都是傷害自己的;你拼命地去發財,拼命地去提高自己的地位等,這都是火上加油。即使你真正有財富了,真正升官或者有權力了,如果你沒有看破放下,內心的煩惱和痛苦會更多,壓力會更大。人都是這樣,若是不經曆,是不會有感覺的,也不會明白的。
世間上很多有錢、有權的人,他們的內心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不會有真正的幸福。也許有人會說:“不對吧,他們很潇灑,很好啊!你看他們天天吃得好,玩得好,挺好的。”這都是裝出來的,不裝不行,已經到這個地步了。他也不想裝,也不想這麼虛榮,但是沒有辦法,放不下啊!這都是自尋煩惱、自找痛苦,這都是火上加油。
“衆生不如我,故我當盡力”:衆生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方便。但是我不一樣,我有這個方便,我有這個能力,我要承辦自他的一切利益!
自己已經擺脫了輪回的牢獄,已經把貪嗔癡等煩惱敵人都打敗了,它們現在開始聽我的了。承辦自他的一切利益,對我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也許也有這種情況:雖然我現在還沒有逃脫輪回的牢獄,但是我已經找到門了,很快就可以出去了;雖然貪嗔癡等煩惱敵人有時候還會來找我,但是我已經有能力、有辦法打敗它、降伏它了。這都是偉大的佛陀教給我的,也是慈悲的上師教給我的,所以我感恩他們。
他尚勤俗務,我怎悠閑住?
亦莫因慢修,無慢最爲宜。
“他尚勤俗務,我怎悠閑住?”世人在輪回的牢獄裏,被煩惱控製,煩惱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必須要服從煩惱,乖乖地做輪回牢獄裏的事,做這些世間的瑣事。但我不一樣,我要承辦自他的一切利益,圓滿自他的一切善業,我怎麼能這樣悠閑自得?
“亦莫因慢修,無慢最爲宜”:我已經擺脫了輪回,可以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了,可以承辦自他的究竟利益,但我不能自我,不能傲慢。傲慢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礙,若是有傲慢,我就無法承辦自他的利益了。所以,我要抛棄傲慢心,自信地去承辦自他的一切利益。
世人雖然還在輪回裏,還不能承辦自利,但是他們也有被喚醒的時候,那時他們會和我一樣,也能擺脫輪回。因爲我們的自性是一樣的,都是清淨的、善良的。他們只是暫時被關在輪回的牢獄裏,還沒有從煩惱的控製中獲得自由,但我現在可以幫助他們,使他們擺脫輪回。
若是能斷除傲慢心,以自信去修行,成就就在眼前!
醜二、(力之自信)分四:一、理當依自信;二、對治之自信自性;叁、呵責所斷之傲慢;四、贊歎對治之自信。
寅一、理當依自信:
烏鴉遇死蛇,勇行如大鵬,
信心若怯懦,反遭小過損。
烏鴉在遇到死蛇時也是很厲害的,會像大鵬鳥一樣對死蛇表現出輕蔑,會勇猛如大鵬鳥一樣對死蛇發起攻擊。若毒蛇是活的,烏鴉哪有這個膽量和能力啊?它根本不敢接近,躲得遠遠的。同樣,若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強,沒有堅定的毅力,表現出軟弱無能,那麼小小的墮罪也會加害于你。
大家要增長自己的信心,強化自己的毅力,自信起來,堅定起來。不要總是妥協,總是跟著煩惱轉,一點兒自信都沒有,動不動就依賴他人。心真的是很重要的,對一個內心自信的人而言,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
當遭遇坎坷、磨難時,應該思維:在世間,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不應該這樣患得患失,一切隨緣…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