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六)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寅叁、呵責所斷之傲慢:

  以慢而墮落,此惑非勝慢,

  自信不隨惑,此信製惑慢。

  自信之“我慢”與五毒煩惱所攝的“我慢”,二者完全不同。

  “以慢而墮落,此惑非勝慢”:以五毒煩惱所攝的“我慢”,將來會讓我們墮落惡趣,這是煩惱,並不是前面我們講的“自信”。

  若是有傲慢,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也發現不了自己的過失,總覺得自己有功德,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我們經常會看不起某個人,看不慣某件事,盡管此時自己內心並沒有特意這樣想,但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貢高傲慢的心態。這樣的人是很難改變的。他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因此也學不到這些優點和功德;他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因此也永遠改正不了這些毛病。這樣的人就像水裏的石頭一樣,不會有變軟的時候,再煮也不會有煮軟的時候。

  我們中的很多人雖然接觸佛法很長時間了,天天都在修法,但是沒有去對治“我慢”,也沒有去對治自己的習氣,還和以前一模一樣,沒有太大改變,還是個凡夫。你現在參加共修,跟僧衆在一起的時候,也許覺得自己變了,覺得自己很有成就了,但是一下山接觸社會上那些瑣事的時候,一下子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好比水裏的石頭,在水裏看變了似的,撈出來一會兒就幹巴了,還和以前一模一樣,還是硬的。

  其實,自己和這些衆生都是一樣的,都在六道輪回的牢獄裏,受貪嗔癡等煩惱的控製,沒有值得傲慢的特別之處。佛之所以稱我們“凡夫俗子”,也就是說我們都差不多。若自己稍微有一點學問、財富或地位的時候,也許更覺得自己了不起了,其實即使你再有學問或財富,也仍然是個凡夫俗子。

  我們真的要好好觀察觀察,遇到一些對境或難以對治的外緣的時候,能不能把握自己,能不能還堅定自己的信念?真的,那時很難把握,也很難堅持。雖然暫時沒有太多的改變,但是真正遇到問題和對境的時候,若是還能保持正念,還能堅持自己的這種理念,就是個成功者,還是個修行人。但是,你現在看似變得很好、很精進,但是遇到對境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風吹草動,真面目就出現了,狐狸的尾巴就露出來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穩重,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選擇,這些都是不能輕易改變和動搖的。這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哪怕今天要去做一些諸如找工作等世間的事情時,也是要慎重考慮的;更何況我們現在是在做解脫、成就的事業,大家不能輕易下決心,但一旦下了決心,就不能再動搖。前面也講過,首先應該慎重考慮,一旦確定並開始著手去做了,這個時候縱遇命難,也不能放棄!有時候人的心情是容易變的,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比較精進一些,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懈怠一些,但這都不重要。任何時候,自己的信念是不能改變的,自己的決心是不能動搖的,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所選擇的路。目標沒有錯,方向沒有錯,因爲這都是佛菩薩在無數劫中以圓滿的智慧觀察而發現的,是佛菩薩慈悲告訴我們的。既然大家已經有了正確的目標,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就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若是沒有正確的目標,沒有正確的方法,這個時候不能堅持,否則可能離成就越遠。

  佛菩薩也以圓滿的智慧,在無數劫當中觀察“怎樣才能利益衆生?”他們發現了利益衆生的方法,這些都是沒有錯的。我們現在有正確的目標,有正確的方法,所以一定要堅持啊!盡管心情時好時壞,感覺有好有壞,境界時有時無,有時候會有一些好的覺受,有時候會有一些不好的覺受,但是這都是我們要經過的路,沒有事。翻山越嶺很正常,不要因此而憂愁,不要因此而失去信心。也許前一段感覺挺好的,這一段就沒有這種感覺了;有時候感覺自己很有覺受,有時候就什麼覺受都沒有了;有時候法喜充滿,有時候可能甚至會生起厭惡心……都不要緊,一定要堅持,再堅持。

  淨土與大圓滿法是普賢王如來一直法脈相傳傳到現在的,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脈相傳至今。在這個過程當中,無數衆生因此獲得了解脫,獲得了圓滿的成就。這是正確的路、正確的方法,所以大家應該相信。大家不要自己摸索,而應該嚴格地按清淨的傳承,按完整的儀軌,按佛的教言,按上師的竅訣,這樣是不會錯的,總有一天一定會達到解脫的彼岸,一定會獲得圓滿的菩提果,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一定要堅信,再堅信。不要憑感覺,不要執著這些覺受,若感覺不好的時候就想放棄,甚至又去選擇其他的,這就是半途而廢,這樣是不會成就的。

  修行的過程中,有一些感覺,有一些情況,是正常的。就像有時候要翻山,有時候要過河,有時候要走平路,有時候要走山路……都不要執著,一切都會過去的,這都是必經之路。有時候覺得“是不是佛菩薩降臨了?”有時候又覺得“是不是鬼魔來了?”其實,若是你執著,所謂的佛和菩薩也是魔;若是你不執著,所謂的鬼魔也是佛。若你不去執著,都是好事,都是成就的助緣;若你去執著,都是成就的障礙。

  修行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覺受,但是心不能動。以前有一個人修金剛薩埵除障法,有一天觀想大地裂開了,自己掉進去了,然後就害怕了,再也不敢學了。所以,大家不要執著嘛,不執著就行了,否則就會變成障礙。

  有的人心裏觀不出來,有時候特意想一些所謂的佛菩薩像,都是沒有用的。心的作用不可思議,這樣想可能也會出現,但這是不是真正的佛菩薩?不是。若你沒有真正證悟空性,不可能見到真佛,也不可能見到真正的菩薩。即使看到了,也不是真正的佛。所以,不要去執著這些。

  無論相上是佛還是魔,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若是你見性了,一切的顯現都是佛;若是你沒有見性,都是魔。所以,我們不能執著這些。主要是把自己的心修好,保持平靜就行了,大家應該以佛法來對照自己、改變自己,這是最重要的,這叫真正的修行,最後才能成就。

  五毒煩惱所攝的我慢,它會毀壞(染汙)你的相續。它不讓你見性,不讓你改變,這叫染汙或毀壞相續。之所以叫“染汙”,因爲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但是我慢、嫉妒等煩惱生起來時,就不清淨了,這叫染汙。之所以叫“毀壞”,因爲你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我慢、嫉妒等煩惱生起來時,本性的善良就顯現不出來了,令其本面無法顯現。若染汙或毀壞自己的相續,將來就會下地獄,要遭受地獄的痛苦。

  如果有我慢這個煩惱,也肯定有貪、嗔、癡、嫉等其他煩惱,因爲它們是天天在一起,時時在一起的,都是魔王波旬的手下,都是一起去執行魔王波旬所吩咐的任務的。你有這些五毒煩惱,肯定會造業的,將來肯定要感受業果。叁惡道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地獄的一切一切,都是因業力所現、業力所感,都是你要親身經曆和體驗的。沒有人給你製造地獄,也沒有人把你送到地獄裏,就是自己。

   “自信不隨惑,此信製惑慢”:自信是不隨煩惱的,是清淨的,不同于前面我們所講的煩惱之“我慢”。  它不但不隨煩惱,還可以對治“我慢”煩惱。

  五毒煩惱所攝持的“我慢”是煩惱,不是殊勝的自信。自信是不隨煩惱的,它的本性、自性完全是清淨的,和屬于煩惱的“我慢”是完全相反的。所謂自信的心態,即能夠發現對方的功德和優點,而且非常的歡喜;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甚至心裏非常慚愧。爲何自信?雖然自己不具有佛菩薩所具有的這些功德,還是一個凡夫俗子,但是自己有佛性,功德是學來的,福報是修來的,因此自己也可以精進地學功德,也能學到圓滿,自己也可以精進地修福報,修到圓滿,自己也可以成佛。

  若你真正發現自己是凡夫俗子,有很多的缺點和過患,這個時候你可能就開悟了。我們有一句法語:發現自己的錯誤,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本身就是一種開悟。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功德時,這本身就是非常殊勝的功德。

  自信能夠對治煩惱之“我慢”,二者是相反的。大家觀察一下,自己是自信,還是我慢?若是你心裏對佛菩薩只有恭敬,對父母衆生只有感恩,這樣你肯定是自信了。如果覺得自己“我了不起,我是老菩薩,我是老居士,我比你學得還早,我比你出家還早……”總看不起這個,看不慣那個,這是我慢。前者的心態是清淨、平和的,後者的心態是不清淨、浮躁的,這兩種心態不一樣。

  因慢生傲者,將赴惡趣道,

  人間歡宴失,爲仆食人殘,

  蠢醜體虛弱,輕蔑處處逢。

  我慢煩惱肯定不是自信。若是你因我慢而生驕傲自滿之心,這種煩惱會把你帶入惡趣。即便轉生爲人,也是毀滅喜宴,心不歡喜,成爲他人使用的奴仆,愚昧無知,相貌醜陋,身體虛弱,隨時隨地被人淩辱、歧視。

  若有我慢煩惱,肯定還會有其他的煩惱;只要有煩惱,就會造惡業,若是不通過忏悔去清淨,將來就要墮落叁惡趣,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很難從惡趣中出來;即使出來了,轉生爲人的時候也是心不歡喜,享受不了這些。

  現在有些人處處會遇到事,經常看不起這個,看不慣那個,自尋煩惱,這種人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在山上不行,在山下也不行,到哪裏都一樣,即使換環境、換地方也沒有用。爲什麼?因爲自己心不清淨,到哪裏都覺得是地獄,到哪裏都覺得不好,沒有好的地方。有的人雖然身處清淨的道場,周圍都是修行人,但是對他來說,這裏的人都是壞人,看這個人不清淨,看那個人也不好。自己的心不清淨,看什麼都不清淨;自己心裏煩惱,看什麼都不好。這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