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寅三、呵责所断之傲慢:
以慢而堕落,此惑非胜慢,
自信不随惑,此信制惑慢。
自信之“我慢”与五毒烦恼所摄的“我慢”,二者完全不同。
“以慢而堕落,此惑非胜慢”:以五毒烦恼所摄的“我慢”,将来会让我们堕落恶趣,这是烦恼,并不是前面我们讲的“自信”。
若是有傲慢,就看不到对方的功德,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总觉得自己有功德,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我们经常会看不起某个人,看不惯某件事,尽管此时自己内心并没有特意这样想,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贡高傲慢的心态。这样的人是很难改变的。他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因此也学不到这些优点和功德;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过失,因此也永远改正不了这些毛病。这样的人就像水里的石头一样,不会有变软的时候,再煮也不会有煮软的时候。
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接触佛法很长时间了,天天都在修法,但是没有去对治“我慢”,也没有去对治自己的习气,还和以前一模一样,没有太大改变,还是个凡夫。你现在参加共修,跟僧众在一起的时候,也许觉得自己变了,觉得自己很有成就了,但是一下山接触社会上那些琐事的时候,一下子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好比水里的石头,在水里看变了似的,捞出来一会儿就干巴了,还和以前一模一样,还是硬的。
其实,自己和这些众生都是一样的,都在六道轮回的牢狱里,受贪嗔痴等烦恼的控制,没有值得傲慢的特别之处。佛之所以称我们“凡夫俗子”,也就是说我们都差不多。若自己稍微有一点学问、财富或地位的时候,也许更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其实即使你再有学问或财富,也仍然是个凡夫俗子。
我们真的要好好观察观察,遇到一些对境或难以对治的外缘的时候,能不能把握自己,能不能还坚定自己的信念?真的,那时很难把握,也很难坚持。虽然暂时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是真正遇到问题和对境的时候,若是还能保持正念,还能坚持自己的这种理念,就是个成功者,还是个修行人。但是,你现在看似变得很好、很精进,但是遇到对境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真面目就出现了,狐狸的尾巴就露出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稳重,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自己的选择,这些都是不能轻易改变和动摇的。这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哪怕今天要去做一些诸如找工作等世间的事情时,也是要慎重考虑的;更何况我们现在是在做解脱、成就的事业,大家不能轻易下决心,但一旦下了决心,就不能再动摇。前面也讲过,首先应该慎重考虑,一旦确定并开始着手去做了,这个时候纵遇命难,也不能放弃!有时候人的心情是容易变的,心情好的时候可能比较精进一些,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懈怠一些,但这都不重要。任何时候,自己的信念是不能改变的,自己的决心是不能动摇的,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自己所选择的路。目标没有错,方向没有错,因为这都是佛菩萨在无数劫中以圆满的智慧观察而发现的,是佛菩萨慈悲告诉我们的。既然大家已经有了正确的目标,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若是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方法,这个时候不能坚持,否则可能离成就越远。
佛菩萨也以圆满的智慧,在无数劫当中观察“怎样才能利益众生?”他们发现了利益众生的方法,这些都是没有错的。我们现在有正确的目标,有正确的方法,所以一定要坚持啊!尽管心情时好时坏,感觉有好有坏,境界时有时无,有时候会有一些好的觉受,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觉受,但是这都是我们要经过的路,没有事。翻山越岭很正常,不要因此而忧愁,不要因此而失去信心。也许前一段感觉挺好的,这一段就没有这种感觉了;有时候感觉自己很有觉受,有时候就什么觉受都没有了;有时候法喜充满,有时候可能甚至会生起厌恶心……都不要紧,一定要坚持,再坚持。
净土与大圆满法是普贤王如来一直法脉相传传到现在的,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脉相传至今。在这个过程当中,无数众生因此获得了解脱,获得了圆满的成就。这是正确的路、正确的方法,所以大家应该相信。大家不要自己摸索,而应该严格地按清净的传承,按完整的仪轨,按佛的教言,按上师的窍诀,这样是不会错的,总有一天一定会达到解脱的彼岸,一定会获得圆满的菩提果,这都是没有问题的。一定要坚信,再坚信。不要凭感觉,不要执着这些觉受,若感觉不好的时候就想放弃,甚至又去选择其他的,这就是半途而废,这样是不会成就的。
修行的过程中,有一些感觉,有一些情况,是正常的。就像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过河,有时候要走平路,有时候要走山路……都不要执着,一切都会过去的,这都是必经之路。有时候觉得“是不是佛菩萨降临了?”有时候又觉得“是不是鬼魔来了?”其实,若是你执着,所谓的佛和菩萨也是魔;若是你不执着,所谓的鬼魔也是佛。若你不去执着,都是好事,都是成就的助缘;若你去执着,都是成就的障碍。
修行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觉受,但是心不能动。以前有一个人修金刚萨埵除障法,有一天观想大地裂开了,自己掉进去了,然后就害怕了,再也不敢学了。所以,大家不要执着嘛,不执着就行了,否则就会变成障碍。
有的人心里观不出来,有时候特意想一些所谓的佛菩萨像,都是没有用的。心的作用不可思议,这样想可能也会出现,但这是不是真正的佛菩萨?不是。若你没有真正证悟空性,不可能见到真佛,也不可能见到真正的菩萨。即使看到了,也不是真正的佛。所以,不要去执着这些。
无论相上是佛还是魔,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若是你见性了,一切的显现都是佛;若是你没有见性,都是魔。所以,我们不能执着这些。主要是把自己的心修好,保持平静就行了,大家应该以佛法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这叫真正的修行,最后才能成就。
五毒烦恼所摄的我慢,它会毁坏(染污)你的相续。它不让你见性,不让你改变,这叫染污或毁坏相续。之所以叫“染污”,因为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但是我慢、嫉妒等烦恼生起来时,就不清净了,这叫染污。之所以叫“毁坏”,因为你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我慢、嫉妒等烦恼生起来时,本性的善良就显现不出来了,令其本面无法显现。若染污或毁坏自己的相续,将来就会下地狱,要遭受地狱的痛苦。
如果有我慢这个烦恼,也肯定有贪、嗔、痴、嫉等其他烦恼,因为它们是天天在一起,时时在一起的,都是魔王波旬的手下,都是一起去执行魔王波旬所吩咐的任务的。你有这些五毒烦恼,肯定会造业的,将来肯定要感受业果。三恶道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地狱的一切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业力所感,都是你要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没有人给你制造地狱,也没有人把你送到地狱里,就是自己。
“自信不随惑,此信制惑慢”:自信是不随烦恼的,是清净的,不同于前面我们所讲的烦恼之“我慢”。 它不但不随烦恼,还可以对治“我慢”烦恼。
五毒烦恼所摄持的“我慢”是烦恼,不是殊胜的自信。自信是不随烦恼的,它的本性、自性完全是清净的,和属于烦恼的“我慢”是完全相反的。所谓自信的心态,即能够发现对方的功德和优点,而且非常的欢喜;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甚至心里非常惭愧。为何自信?虽然自己不具有佛菩萨所具有的这些功德,还是一个凡夫俗子,但是自己有佛性,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修来的,因此自己也可以精进地学功德,也能学到圆满,自己也可以精进地修福报,修到圆满,自己也可以成佛。
若你真正发现自己是凡夫俗子,有很多的缺点和过患,这个时候你可能就开悟了。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悟。当你觉得自己没有功德时,这本身就是非常殊胜的功德。
自信能够对治烦恼之“我慢”,二者是相反的。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是自信,还是我慢?若是你心里对佛菩萨只有恭敬,对父母众生只有感恩,这样你肯定是自信了。如果觉得自己“我了不起,我是老菩萨,我是老居士,我比你学得还早,我比你出家还早……”总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这是我慢。前者的心态是清净、平和的,后者的心态是不清净、浮躁的,这两种心态不一样。
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
人间欢宴失,为仆食人残,
蠢丑体虚弱,轻蔑处处逢。
我慢烦恼肯定不是自信。若是你因我慢而生骄傲自满之心,这种烦恼会把你带入恶趣。即便转生为人,也是毁灭喜宴,心不欢喜,成为他人使用的奴仆,愚昧无知,相貌丑陋,身体虚弱,随时随地被人凌辱、歧视。
若有我慢烦恼,肯定还会有其他的烦恼;只要有烦恼,就会造恶业,若是不通过忏悔去清净,将来就要堕落三恶趣,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很难从恶趣中出来;即使出来了,转生为人的时候也是心不欢喜,享受不了这些。
现在有些人处处会遇到事,经常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自寻烦恼,这种人是非常痛苦的。有的人在山上不行,在山下也不行,到哪里都一样,即使换环境、换地方也没有用。为什么?因为自己心不清净,到哪里都觉得是地狱,到哪里都觉得不好,没有好的地方。有的人虽然身处清净的道场,周围都是修行人,但是对他来说,这里的人都是坏人,看这个人不清净,看那个人也不好。自己的心不清净,看什么都不清净;自己心里烦恼,看什么都不好。这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