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精进共有四个助缘,今天讲第三个助缘:欢喜。
壬三(欢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癸一、略说:
如童逐戏乐,所为众善业,
心应极耽着,乐彼无餍足。
举个例子:孩童们特别喜欢玩游戏,他们非常希求玩游戏的这种乐果,可以因此忘掉一切,甚至不睡觉、不吃饭。他也不是不知道上学是很重要的,也不是不知道荒废学业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他太爱玩游戏了,所以就会不顾一切。即使父母会因为他不去上学、不去学知识而骂他、打他,甚至会跟他断绝关系,也仍然阻碍不了他玩游戏。就是因为他太喜欢玩游戏了,所以没有满足的时候,越玩越想玩,昼夜不停地玩。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一玩起游戏来,真的停不下来,最后整个身体跨掉了,被送到了医院。
此处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欢喜心!大家对佛法、学佛修行是不是也象孩童玩游戏般地欢喜?如果是,就说明有欢喜心,有这个助缘。若不是,就说明没有欢喜心。虽然我们也知道要生活、工作,但是为了学佛修行,是不是也把吃饭、睡觉都忘了?我们也知道不能让家里人烦恼,也不能让父母烦恼,但是一旦开始学佛修行时,即使父母等家人可能也会阻碍你、反对你,你也全然不顾,甚至都忘记了要照顾家人、照顾父母。其实,一切都阻碍不了你。我经常跟大家讲,一切的理由都是借口。若是你真正对佛法、对修行有欢喜心,任何事情也耽误不了你,再大的违缘也阻碍不了你!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对佛法、修行有没有欢喜心?当学佛修行时,就没有满足之时。
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欢喜,总想着:“加行什么时候能学完啊?”“什么时候我可以不用再上课啊?”才修了几个月、几年啊,就盼着可以不修加行了,盼着可以不用上课了,这说明你完了。若没有欢喜心就没有精进,没有精进就没有佛法,就没有真正的修行。
如果我们象刚才那个孩童玩游戏一样,能有满足的时候吗?没有!真正内心里有欢喜心的话,就如孩童玩游戏一样恋恋不舍。如果你对佛法、对修行恋恋不舍的话,到时候不让你学,不让你修都不行了!
我们真的要好好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状态?百日共修快要结束了,若是想“什么时候结束啊?我是不是快要下山了?真的不舍得啊!”心里因此而难过,这样还行。没有满足的时候,不能有满足的时候,这都是欢喜心。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做不到对什么都不执着,但是我们可以执着善法。不是不能执着善法吗?这也是一种方法,这叫以妄治妄,以毒攻毒。若是你做不到不执着,那就先执着善,然后去对治恶;先执着修行,然后去对治烦恼习气。虽然是妄想,但刚开始时是可以有的。
有的人认为:所谓不执着,就是什么都不能做。这是错误的!这是造业,这本身就是执着,执着“不执着”了。若是你不执着,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当最后真正不执着时,是自然就没有执着了,这个时候真正回归当初了,在那个状态当中,本来就不执着,本来就没有妄想。犹如晴朗的天空本身是没有云彩的,云彩是突然起来的。你特意不打妄想,这本身就是妄想;你说不能执着,这本身就是执着。不打妄想、不执着,这是通过修行,最后要达到的境界。
我们说坐火箭可以到太空,现在你是在坐火箭,但是还没有到太空,现在还有空气。当你到了太空时,就是另外一种境界、另外一个世界了。既然你现在还在地球上,说太空上的境界干嘛?所以,你不能现在就说“不能打妄想”“不能执着”“一切都要放下”,你能做到吗?你现在还在地球上嘛,不可能不打妄想,不可能不执着。怎么办?没有事,你可以打妄想,但是要打善的妄想、打修法的妄想。你刚开始要特别执着善法,特别执着修行,要恋恋不舍,不能有满足。这就像在坐火箭一样,可以迅速到达那个境界。
三种精进之不满精进,就是指不能有满足。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这一口还没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这样不停地、勇猛精进地学修,念完这个接着就念那个,修完这个继续修那个。
有的人问:“难道不要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吗?”当然可以,但不是让你懈怠散乱,而是让你换个方法。比如,若学修累了,这时可以唱唱歌、跳跳舞,但是也要有正确的发心,这也是一种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如果你懈怠散乱,是放松不了的,也无法调整心态。
念佛或打坐时间长了,你可以换成磕头、绕佛等,还可以唱唱佛歌、跳跳金刚舞,做做供养、布施,提高自己内心的觉性,唤起内心的感恩等,这都是可以的!同样,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不能懈怠,不能散乱,要保持正念啊!吃饭是在做供养、布施,这时你可以忆念自己的身体是一座圆满的坛城,其中有无数的主尊,自己在做供养。此外,你身上也有很多众生啊,若没有它们,你也活不了,你吃饭的同时它们也在等着吃,你可以给它们做布施。若是能这样提起正念、保持善念,吃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睡觉也是如此,可以保持光明的境界,这样睡觉也有意义。比如,你可以把佛或上师观在心间发光,整个身体、整间屋子,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保持这种大光明的境界;你也可以把佛或上师观在自己的头上发光,照耀自己、自己的小屋乃至整个世界,然后都变成了光明。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密宗里讲的。显宗也讲了睡觉、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修,这都在前面仔细讲过的。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很用心、很急迫?这就是欢喜。
癸二(广说)分三:一、理当行善本体安乐;二、理当不餍足异熟安乐;三、是故欢喜奉行。
子一、理当行善本体安乐:
世人勤求乐,成否犹未定,
二利能得乐,不行乐何有?
“世人勤求乐,成否犹未定”:世人和普通凡夫,都希求快乐,也修快乐,但是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得到快乐。
谁不想快乐啊?谁不希求快乐啊?人人都喜欢、希求快乐,也在不择手段地修快乐。无论是成家、立业、工作等,都是为了他们的所求——快乐。他们认为这都是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修快乐。他们不择手段地想升官、发财,这些是不是快乐?不是,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是快乐。他们为了发财不择手段,为了升官跟别人争名夺利,也是很艰辛的,最后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大人们为了工作、生活,都在努力打拼,但是也不一定能成功。小孩子们为了未来找到好一点的工作、拥有好一点的生活环境,学习很刻苦,但是也不确定能不能如愿以偿。其实,即使成功了,也都不是真正的快乐,还是会痛苦的;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又造下了很多恶业,将来可能还要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二利能得乐,不行乐何有?”你可以换个思路、换个方法,不要太自私,不要单独地去利益自己。你只为众生,不为自己;去利益众生,不要直接利益自己。这个时候,你既能得到暂时的安乐;也能得到究竟的安乐。你为众生、利益众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当下就是快乐。
很多人还没有真正发出利他心,还没有真正地去利益众生。若是我们真正能为众生,能利益众生的时候,身心才能真正获得轻松、自在,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的快乐,之前不会有的。即使你再有钱、再有权力,再有神通神变都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有的人说:“有钱多快乐啊,有权力多快乐啊!有的人有神通神变,经常跟我玩神通神变,多自在、多快乐啊!”其实,对我们来说,这都是诱惑,我们还是执迷不悟嘛!我们觉察不到,普通凡夫看这些都是好的,都觉得是快乐的,实际都是不好的,都是痛苦的。所以,大家要相信佛说的话啊!如果你自己去观察,自己真正要觉悟这样的真理,也难啊!因为我们有业障。若是我们能一下子明白、觉察到,就不是胜义谛了,就不“妙”了。如果是我们的见闻觉知能觉察到或轻易了知的,那还叫“妙”啊?一点儿都不妙。
当你真正能为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所谓的轻松自在、快乐幸福就都有了,都会显现出来。我们现在可能很难理解,更不可能觉悟这个真理。我们还要消业积福,最后才能觉察到,才能真正了知,之前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好像很明白了似的,其实是否真正明白了,自己最清楚。
当你能为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既能得到暂时的安乐,也能得到究竟的安乐。否则,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不可能得到暂时或者究竟的一切安乐。暂时的利益指人天福报,究竟的利益指声闻、缘觉、佛三菩提果位。如果大家真想得到安乐,就要为众生、利益众生,就要放下我执我爱、自私自利,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你这样自私自利,根本无法解脱、无法圆满,因为这是成就最大的障碍。
子二、理当不餍足异熟安乐:
如嗜刃上蜜,贪欲无餍足,
感乐寂灭果,求彼何需足?
尽管我们开始学佛修行了,但还是在搞轮回,追求世间的福报,希求暂时的安乐。
作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竟然还这么害怕死,然后求健康、长寿、平安:“佛祖保佑我,观音妈妈救救我!”这不都是搞世间吗?很多人还想发财,还想着怎样才能赚钱,脑子就在那转,有的还出去买彩票,希望能中大奖。有人问:“难道学佛人不可以健康、平安,拥有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啊?”可以有,但是你这样处处求,处处贪,就是问题。当你不求、不贪的时候,才会有,而且是永恒的有。当你内心以贪欲而求的时候,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
“如嗜刃上蜜”:这些世…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