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八)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八)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前面已經講了精進的四種助緣,接下來講如何依靠這四種助緣來精進修行。

  

    辛二(依助緣勤行)分叁:一、勤行對治之方法;二、斷除罪過之方法;叁、成辦同品之事。

    

    壬一(勤行對治之方法)分二:一、勤持不放逸;二、勤持正念。

    

    癸一、勤持不放逸:

    

    沙場老兵將,遇敵避鋒向,

    如是回惑刃,巧縛煩惱敵。

  

  這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猶如一個久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在沙場上跟敵人針鋒相對的時候,他以避免利刃擊中自己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然後再去摧毀對方。這樣,既能保護自己,又能摧毀敵人。同樣,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也要做到既保護自己,又要降伏煩惱。我們也應當巧妙地回避煩惱的利刃,束縛住一切煩惱,不讓它再度加害自己。

  

  我們要以正知正念保護自己的相續。如果能以正知正念保護自己的相續,這些貪嗔癡等煩惱就無法染汙自己的相續。能守持正知正念就能守持心,能守持心就能守持戒律。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心相續,就是保護自己。這樣,這些煩惱就不會染汙你的相續,它們根本就沒有機會。

  

  其次,我們還要以佛法、以智慧去降伏這些煩惱敵人。這裏講的“巧縛”,就是善巧方便。大家應該善巧方便地對治和降伏這些煩惱,逃避和控製不是好辦法,你逃避不了,也控製不了。

  

  我經常跟大家講,修行的過程也是場戰爭。我們要跟誰作戰?跟煩惱、習氣作戰。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第一,要保護自己;第二,要摧毀對方。

  

  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如果你能時時提起正知正念,以正知正念去保護自己的相續,這些煩惱就沒有機會、沒有辦法侵入你的相續,更沒有辦法毀壞你的相續。

  

  怎樣才能摧毀敵人?若要摧毀煩惱、習氣,就要靠佛法,就要靠智慧。靠神通、神變不行,靠錢、權更是無濟于事。即使你有再多的錢、再大的權力,仍然會有煩惱和痛苦,也許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無論是天界的衆生,還是惡道的衆生,都有神通、神變,但是他們都有煩惱和痛苦,都離不開煩惱、痛苦。大家能不能清醒清醒,能不能智慧一點兒啊?

  

  這些煩惱、習氣很頑固,並非你想改就能改的,也不是你想斷除就可以斷除的。若是你沒有佛法,沒有智慧,即使你有再高的學問或者再聰明,也沒有辦法,甚至是火上澆油,你所用的一切方法不但不能消除煩惱,甚至會讓煩惱增長,無法控製。

  

  所謂的佛法,就是指智慧。有佛法就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沒有佛法。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少一分煩惱,少一分痛苦。這都是相輔相成的。佛法太重要了,智慧太重要了。若是有佛法,有智慧,就能很善巧、方便地摧毀和降伏煩惱敵人。

  

    癸二、勤持正念:

    

    戰陣失利劍,懼殺疾擡取,

    如是若失念,畏獄速提起。

  

  這也是用比喻來說明的。例如,在戰場上失落鋒利的劍時,人們會驚恐萬分地疾速拾起。同樣,如果在修行的過程中,若喪失正念的兵器,就會忘失對治。這個時候就要想到地獄的痛苦,讓心裏生起恐懼,這樣便會迅速拾起正念的利刃。有了正念的兵器,就有了對治力,就能對治煩惱、習氣。

  

  在戰場上跟敵人針鋒相對的時刻,若自己手裏的劍或其他兵器掉到了地上,這個人會想盡一切辦法立即把它撿起來。因爲怕自己受傷,有生命危險,所以會疾速拾起,而不會先想想,再去撿。

  

  我們現在對惡道、對地獄有這樣的恐懼嗎?當我們講地獄、講因果的時候,大家根本就沒有什麼感覺,根本就不知道恐懼。應該找一找到底是什麼原因?是不相信地獄的存在,不相信因果?還是不相信造惡業了,要墮落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還是不相信有那麼大的危害?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或造了惡業?肯定是有原因的。大家好好觀察、觀察自己,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人在戰場上把兵器丟了,他會不假思索,迅速撿起來,因爲他知道這樣危害特別大,很可能會丟掉自己的性命。同樣,地獄對我們的危害非常大,在地獄裏要遭受的痛苦更是不可喻、不可言的。若是我們丟掉了正念,不立即撿起來,就相當于丟失了對治的利刃,這些煩惱、惡業就會不斷地在相續中産生,這樣將來就要下地獄遭受痛苦,就要墮落惡趣感受痛苦,這些痛苦是難以忍受的。

  

  生命是無常的,自己隨時都會死去,可是業力還沒有清淨啊,死了以後肯定會下地獄,會墮落惡趣,會遭受無窮無盡、難以忍受的痛苦,出脫無期。當這樣思維時,心裏能沒有恐懼嗎?心裏能不著急嗎?

  

  大家應該多思維輪回的過患,應該反複觀察惡趣的痛苦,尤其是地獄的痛苦,這樣就會生起畏懼心,繼而生起出離心,這樣才能時時提起正念、善念,時時能精進修行,否則真得很難啊!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這些內容都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其他如空性、無我等,現在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大家就要這樣修持正念。

  

    壬二(斷除罪過之方法)分二:一、不應出現罪業;二、出現罪業則製止。

    

    癸一、不應出現罪業:

  

  我們不應該讓這些罪業出現在自己的相續中。

  

    循血急流動,箭毒速遍身,

    如是惑得便,罪惡盡覆心。

  

  若中了他人射的毒箭,毒藥通過血液循環會立即遍布全身,直至死亡。這是比喻。同樣,在自己的相續中,雖然惡念或邪念很微小,但如果不加製止,很快就會生起更多、更粗的煩惱、惡念。

  

  我們串習的正念、善念少,所以就要特意發或者特意很用力地讓它延續;而惡念、邪念都是無始劫以來的串習,一旦産生,即使剛開始的時候很小,但是延續得特別快,最後會達到那種不可抵擋、無法控製的程度,所以要時時觀察自己,時時對治惡念、邪念,不能讓它們産生。

  

  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即使小小的惡念也不能讓它産生,即使小小的惡業也不能去做。自己時時以正知正念觀察、守護自己的相續,在煩惱剛産生時,就要立即對治,這樣我們才可以成就。

  

    如人劍逼身,行持滿缽油,

    懼溢慮遭殺,護戒當如是。

  

  這裏也是用比喻說明真理。如同一個人手裏拿著鋒利的寶劍,然後讓另一個人端著裝滿芥子油的器皿上路,並且威脅他說:“如果途中有一滴油溢出來,就砍斷你的頭,就殺死你。”這個人肯定會小心翼翼、特別集中精神地端著這個容器。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不放逸,說明內心專注。我們就應當這樣去分辨善惡、取舍善惡,盡心盡力地斷所斷,盡心盡力地證所證。

  

  所謂不放逸,就是要這樣小心翼翼地時刻集中精神,唯恐生起惡念、造作惡業,盡力避免生起這些煩惱、惡念,不讓自己造業。

  

  現在我們在這兒聞法、修法,是否集中精力、小心翼翼?也就是不讓心放逸,不讓心散漫。如果你真的這樣不放逸、集中精神的話,還能聽到別的聲音嗎?還能想到別的事兒嗎?不可能的。心專注在一個外境上不動搖,這叫禅定。有的人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又看那個,東張西望,東想西想,這樣的人還會有禅定嗎?還會有專注嗎?不會的。若沒有禅定,沒有專注,這叫散亂、懈怠。

  

  如果依照佛的教言去觀察、依智慧去判斷,盡管我們每天看似在聞法、修法,但實際上還是在修散亂心,還是在長養懈怠。有的人還整天怨天尤人:“我怎麼還不成就呢?我怎麼還不解脫呢?”你這樣能解脫嗎?你這樣能成就嗎?自己看看吧!

  

  也許大家現在做不到一個小時內保持專注、不散亂,但若是能在十分鍾或者十秒鍾內做到不散亂,也可以啊!但是我們根本沒有做到,根本就沒有禅定,根本就沒有專注。盡管身在聞法、修法的行列,但是心沒有專注,所以沒有聽明白,沒有什麼覺受。聞法的時候,只有心專注了,才能聽明白,才能增長智慧,這叫聞慧;修法的時候,若是心專注了,就有覺受,就能産生智慧,這叫修慧。

  

  盡管我們現在也在聞法、思維,但心還是散亂、懈怠,所以就處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狀態。似懂非懂,實際沒有懂;一知半解,實際上沒有明白。我們看似明白了,實際沒有明白;看似解開了心靈的疑惑,其實沒有解開,還是糊塗、愚癡的狀態。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心沒有專注,沒有禅定造成的。所以說,戒是定的基礎,定是慧的基礎。只有具有禅定的功夫,才有聞慧、思慧、修慧,否則不會有這些智慧。戒律是禅定的基礎。戒是淨,是從明理中來的。戒定慧叁學剛開始有程序,最後則沒有程序,是一體的;剛開始有次第,最後則沒有次第,是一體的。剛開始有程序,那個時候還沒有達到一體的程度;最後成爲一體的時候,它是沒有程序和次第的,戒中有定,定中有慧。

  

    癸二、出現罪業則製止:

    

    複如蛇入懷,疾起速抖落,

    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

  

  這是用比喻來說明此理。猶如懦夫懷裏鑽入毒蛇,他本來膽子就小,肯定一刹那也不會等待和拖延,立即就會站起來把蛇抖掉。同樣,一旦發現在自己的相續中産生了惡念或煩惱,發現自己要造惡業或犯戒時,應當立即就去對治、改正和製止,不要等待和拖延。真的,心的力量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要先想,然後再去做;若是串習得很熟悉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用先想,再去做,那時就是一瞬間。現在很多人有疑惑:“…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