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八)▪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到臨終的時候,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連翻身的力氣都沒有,怎麼修破瓦法啊?怎麼往生啊?”之前是要修煉的,若是修到很熟悉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需要像現在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嗎?還需要像現在這樣一步一步地觀修嗎?那時一瞬間就能觀出來,神識瞬間就超度到阿彌陀佛的心間了。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力量,是因爲你沒煉成、沒修成啊!

  

  我們現在修煉什麼都很費勁,一字一字地煉,一節一節地觀想,觀不出來,頭疼;想不起來,難受。這都是正常的,就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你現在根本就不會站,還想走、想跑嗎?那是不可能的。怎麼辦?只能慢慢來,先學會站,再學會走,最後學會跑。即使是跑步,也是要練的。等練成了,就會跑得特別快了,一下子就到地方了。現在你就像一個嬰兒、一個小孩子,想跑是肯定做不到的啊!也許你現在覺得很費勁、很難,等到煉成、修成了,一點兒都不難,一點兒都不費勁,一瞬間就能觀得一清二楚,一刹那神識就到阿彌陀佛的心間,和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了。

  

  當懦夫看到蛇時,並非先想一想再去抖掉,而是當下一個動作就抖掉了。當戰場上的那個人將手裏的劍掉到地上時,他不可能先想想是不是要撿起來,而是一下子就會撿起來。我們這種自我保護的我執從無始劫以來串習到現在,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一下子就能做這些。同樣,我們現在對善法也要這樣修煉,若修成、煉成了,也是一樣能立即去對治所出現的懈怠、惡念、邪念,去製止要犯的戒或要造的業。

  

    每逢誤犯過,皆當深自責,

    屢思吾今後,終不犯此過。

  

  “每逢誤犯過,皆當深自責”:自己每次這樣忽略而犯過失的時候,就要自我譴責:“你怎麼這樣啊?你已經皈依叁寶了,已經發菩提心了,你在叁寶面前、在衆生面前已經發過誓了,怎麼還能這樣呢?怎麼還敢欺騙叁寶、欺騙衆生呢?怎麼還隨順煩惱去造業呢?怎麼還這樣自私自利、惱害衆生?……”就這樣譴責自己。若是因爲習氣重犯了過失、造了惡業,就要這樣責備自己、怒罵自己。

  

  皈依佛門是你自己自願的,發菩提心是你自願的。沒有人讓你皈依佛門,是自己要皈依佛門的;沒有人要求你發菩提心,是自己要發菩提心的。你皈依佛門、發菩提心也是爲了自他的解脫,爲了承辦自他究竟的利益。

  

  “屢思吾今後,終不犯此過”:要責備自己,並且要屢屢思維:無論如何,從今以後我要盡心盡力做到不犯罪業,不犯過錯。自己要發誓發願: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再造惡業,不再犯這些過錯。

  

  大家看看以前那些大德高僧們是怎麼修行的?有一位大德以智慧觀察和調整自己的心,然後用實際行動去落實,每當自己的相續中生起了一個惡念時,就放一顆黑豆;當生起了一個善念時,就放一顆白豆。剛開始基本上都是黑豆,沒有幾顆白豆。經過不斷地調整,最後全是白豆,沒有黑豆了。他是這樣成就的。我們藏地有一位叫羅千仁欽桑波的大德,有一次閉關時,他立了叁個標志。立第一個標志的時候,他對著空行護法發誓:在我閉關期間,若是在相續中産生了一刹那的煩惱,請空行護法把我的命拿走;立第二個標志的時候,他對著空行護法發誓:我在閉關期間,若是相續中産生了刹那的自私心,就請空行護法把我的命拿走;立第叁個標志的時候,他又發誓:在閉關期間,若是我的相續中産生了一刹那的分別念,就請空行護法把我的命拿走。以前的那些大德高僧們都是這樣修行的,是經過這樣認真修煉後才成就的。

  

  我們現在有些人,在百日共修期間,天天懈怠懶惰、造業、犯戒,竟然還不知道善神護法會懲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要下地獄,一點兒恐懼心都沒有。還有些人,當我看到他們修行的認真勁兒、實在勁兒,真的很感動,內心非常慚愧啊!“真的,是不是自己已經成了佛教的油子了?是不是已經達到那種不可救藥的程度了?雖然會有些偶爾的出離心或偶爾的善念,但這些都沒有什麼;雖然有時候也有點出離心,也很有覺受,但這都是不穩定的。只要是不穩定的,就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越思維,越覺得修行難;越思維,越覺得成就難,這是對我這種人來說的。成就對有些人來說,對具有善根、福德、特別幸運的人來說,特別快;對我這樣既沒有善根,也沒有福報的人來說,修行太難了,成就太難了,不是一般的難!

  

    壬叁、成辦同品之事:

    

    故于一切時,精勤修正念,  

    依此求明師,圓成正道業。

  

  一切時當中不應該離開正念,每時每刻都應該保持正念。有正念就有對治,有對治才不造業,才不犯過錯。

  

  然後,依此求明師,依止上師善知識求法、求竅訣,讓自己迅速圓滿,成就一切道業。

  

    辛叁、主宰自己:

    

    爲令堪衆善,應于行事前,  

    憶教不放逸,振奮歡喜行。

  

  “爲令堪衆善,應于行事前”:行持善法沒有那麼容易,修行沒有那麼簡單,首先自己要有足夠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指聞思。

  

  首先要有足夠的聞思,才有正確的修行,才可以行持清淨的善業。聞思相當于雙目,修持佛法相當于雙足。既有雙目,又有雙足,才可以正常地行走,才可以到達目的地。別瞎走,別瞎跑,否則,容易墮到懸崖下、地洞裏,很危險的!先不要著急修行,要有足夠的聞思,這樣你才有分辨善惡、取舍善惡的能力。有足夠的聞思,你才有正確無誤的見解,才有真正的覺悟,才有真正的修行。否則,你怎麼修?修什麼啊?修習氣還是修煩惱啊?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不要沖動。學佛修行也不能盲目,不能沖動啊!

  

  現在人都非常沖動,一說這個法殊勝,就都盲目地去學、沖動地去接觸,這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學佛修行不如法,都是造業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尤其是漢地的很多所謂的學佛人,真的是很盲目、很沖動啊!我當時爲什麼發願學漢語呢?因爲看到大家求法的精神、想解脫的精神是很值得贊歎和隨喜的,但就是太盲目、太沖動,沒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沒有一個正確的發心。基于這個原因,我才著急學漢語,2006年開始用漢語講法,現在的漢語水平也很差,那個時候更差,但是爲什麼那麼迫不急待呢?就是這個原因啊!

  

  記得我剛到漢地的時候,漢地的佛法也不是很興盛,學佛都要偷偷地學,但是大家那種求法的心、解脫的心特別迫切,真得感動了我,然後我就發願學漢語。那個時候我已經叁十多歲了,學漢語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但我還是發願了。精通漢語是需要時間的,我爲什麼等不及了,那麼著急呢?因爲我在山下跟這些居士接觸得多,知道大家的情況,真的是心急如焚。沒有辦法,能表達點就表達點,能說點就說點,那就講吧,于是開始了百日共修。那是第一屆百日共修。

  

  無論別人理解,還是不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內心,當時真的很著急啊!我也知道,這樣的漢語水平給大家講法,還是在網絡上傳講,會對自己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我不顧一切,因爲這些人學佛修行太盲目了,太沖動了,撿一個丟一個的,這樣修會一事無成、一無所有的,甚至會造很多業。求法的心都是好心,也很積極,當時更是這樣,但現在有些人越來越不當回事了。

  

  學佛修行真的不能這樣啊!當你不了解、還沒有真正摸到門的時候,先觀察觀察,先等等,沒有事,來得及,別太沖動。真的,你們太沖動了,到處跑,到處求灌頂,甚至接了幾百個、幾千個灌頂,但灌頂不是這樣接的。雖然現在還有這種情況,還有很多這樣的人,但是沒有辦法,我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說衆生自己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的,我自己盡力、自己努力就行了。

  

  “憶教不放逸”:不放逸也是要通過教言、方法才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要時時憶念這些教言和方法。

  

  “振奮歡喜行”:自己要振作精神,極爲歡喜而行之。把精神振作起來,滿懷喜悅去行持善法。

  

  行持善法的過程就是快樂,修行的過程就是享受,那都是極大的快樂、極大的享受啊!怎麼會像現在這樣有壓力呢?一說要上課、上座,立即振作精神、極爲歡喜地行持善法,這樣才能圓滿善業,才可以成就道業。真的,這很重要啊!大家能不能把精神振作起來,能不能生起歡喜心?如果有前行的基礎修法,就能做得到。我們現在就是沒有基礎,根本沒有修行。

  

    如絮極輕盈,隨風任來去,  

    身心若振奮,衆善皆易成。

  

  柳絮、棉絮等是極其輕盈的,隨著微風飄蕩。微風無論往東南西北哪個方向吹,它就往哪裏飄。這個比喻說明,用自己的心來主宰自己的身和語。若心裏能保持善業,對善法有極大的歡喜心,身和語就隨著心來。心若善,身、語就是善的;心若對佛法有那種強烈的歡喜心,身、語也自然就會去行持善業。所以,心善則一切善。

  

  心善,身、語也就善;心自在了,身、語也就自在了。若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心態;若想掌握命運,就要掌握心態。能掌握自己的心態,一切就都掌握了;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一切就都改變了。

  

  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的心。心清淨則一切清淨,心圓滿則一切圓滿。你主宰了心,就主宰了一切。其實,真我是心之自性,現在你執著的這個我是假我,你要找到真我。所謂主宰心,就是指你真正回歸了自性。這個時候,你就找到真正的自己了,你能主宰一切,這叫大自在。

  

  我們一起對本品進行一下總結:首先講了精進的本體,即對善法有強烈的歡喜之心;然後講了精進的違品,即叁種懈怠;接著講了精進的四個助緣。大家應該抓住重點,圍繞這些重點去思維、觀修,這樣非常快,而且非常容易。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六十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