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八)▪P2

  ..续本文上一页我到临终的时候,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怎么修破瓦法啊?怎么往生啊?”之前是要修炼的,若是修到很熟悉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需要像现在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吗?还需要像现在这样一步一步地观修吗?那时一瞬间就能观出来,神识瞬间就超度到阿弥陀佛的心间了。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力量,是因为你没炼成、没修成啊!

  

  我们现在修炼什么都很费劲,一字一字地炼,一节一节地观想,观不出来,头疼;想不起来,难受。这都是正常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你现在根本就不会站,还想走、想跑吗?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只能慢慢来,先学会站,再学会走,最后学会跑。即使是跑步,也是要练的。等练成了,就会跑得特别快了,一下子就到地方了。现在你就像一个婴儿、一个小孩子,想跑是肯定做不到的啊!也许你现在觉得很费劲、很难,等到炼成、修成了,一点儿都不难,一点儿都不费劲,一瞬间就能观得一清二楚,一刹那神识就到阿弥陀佛的心间,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了。

  

  当懦夫看到蛇时,并非先想一想再去抖掉,而是当下一个动作就抖掉了。当战场上的那个人将手里的剑掉到地上时,他不可能先想想是不是要捡起来,而是一下子就会捡起来。我们这种自我保护的我执从无始劫以来串习到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一下子就能做这些。同样,我们现在对善法也要这样修炼,若修成、炼成了,也是一样能立即去对治所出现的懈怠、恶念、邪念,去制止要犯的戒或要造的业。

  

    每逢误犯过,皆当深自责,

    屡思吾今后,终不犯此过。

  

  “每逢误犯过,皆当深自责”:自己每次这样忽略而犯过失的时候,就要自我谴责:“你怎么这样啊?你已经皈依三宝了,已经发菩提心了,你在三宝面前、在众生面前已经发过誓了,怎么还能这样呢?怎么还敢欺骗三宝、欺骗众生呢?怎么还随顺烦恼去造业呢?怎么还这样自私自利、恼害众生?……”就这样谴责自己。若是因为习气重犯了过失、造了恶业,就要这样责备自己、怒骂自己。

  

  皈依佛门是你自己自愿的,发菩提心是你自愿的。没有人让你皈依佛门,是自己要皈依佛门的;没有人要求你发菩提心,是自己要发菩提心的。你皈依佛门、发菩提心也是为了自他的解脱,为了承办自他究竟的利益。

  

  “屡思吾今后,终不犯此过”:要责备自己,并且要屡屡思维:无论如何,从今以后我要尽心尽力做到不犯罪业,不犯过错。自己要发誓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恶业,不再犯这些过错。

  

  大家看看以前那些大德高僧们是怎么修行的?有一位大德以智慧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然后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每当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了一个恶念时,就放一颗黑豆;当生起了一个善念时,就放一颗白豆。刚开始基本上都是黑豆,没有几颗白豆。经过不断地调整,最后全是白豆,没有黑豆了。他是这样成就的。我们藏地有一位叫罗千仁钦桑波的大德,有一次闭关时,他立了三个标志。立第一个标志的时候,他对着空行护法发誓:在我闭关期间,若是在相续中产生了一刹那的烦恼,请空行护法把我的命拿走;立第二个标志的时候,他对着空行护法发誓:我在闭关期间,若是相续中产生了刹那的自私心,就请空行护法把我的命拿走;立第三个标志的时候,他又发誓:在闭关期间,若是我的相续中产生了一刹那的分别念,就请空行护法把我的命拿走。以前的那些大德高僧们都是这样修行的,是经过这样认真修炼后才成就的。

  

  我们现在有些人,在百日共修期间,天天懈怠懒惰、造业、犯戒,竟然还不知道善神护法会惩罚,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下地狱,一点儿恐惧心都没有。还有些人,当我看到他们修行的认真劲儿、实在劲儿,真的很感动,内心非常惭愧啊!“真的,是不是自己已经成了佛教的油子了?是不是已经达到那种不可救药的程度了?虽然会有些偶尔的出离心或偶尔的善念,但这些都没有什么;虽然有时候也有点出离心,也很有觉受,但这都是不稳定的。只要是不稳定的,就都不是真实的。”所以越思维,越觉得修行难;越思维,越觉得成就难,这是对我这种人来说的。成就对有些人来说,对具有善根、福德、特别幸运的人来说,特别快;对我这样既没有善根,也没有福报的人来说,修行太难了,成就太难了,不是一般的难!

  

    壬三、成办同品之事:

    

    故于一切时,精勤修正念,  

    依此求明师,圆成正道业。

  

  一切时当中不应该离开正念,每时每刻都应该保持正念。有正念就有对治,有对治才不造业,才不犯过错。

  

  然后,依此求明师,依止上师善知识求法、求窍诀,让自己迅速圆满,成就一切道业。

  

    辛三、主宰自己:

    

    为令堪众善,应于行事前,  

    忆教不放逸,振奋欢喜行。

  

  “为令堪众善,应于行事前”:行持善法没有那么容易,修行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闻思。

  

  首先要有足够的闻思,才有正确的修行,才可以行持清净的善业。闻思相当于双目,修持佛法相当于双足。既有双目,又有双足,才可以正常地行走,才可以到达目的地。别瞎走,别瞎跑,否则,容易堕到悬崖下、地洞里,很危险的!先不要着急修行,要有足够的闻思,这样你才有分辨善恶、取舍善恶的能力。有足够的闻思,你才有正确无误的见解,才有真正的觉悟,才有真正的修行。否则,你怎么修?修什么啊?修习气还是修烦恼啊?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不要冲动。学佛修行也不能盲目,不能冲动啊!

  

  现在人都非常冲动,一说这个法殊胜,就都盲目地去学、冲动地去接触,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学佛修行不如法,都是造业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尤其是汉地的很多所谓的学佛人,真的是很盲目、很冲动啊!我当时为什么发愿学汉语呢?因为看到大家求法的精神、想解脱的精神是很值得赞叹和随喜的,但就是太盲目、太冲动,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发心。基于这个原因,我才着急学汉语,2006年开始用汉语讲法,现在的汉语水平也很差,那个时候更差,但是为什么那么迫不急待呢?就是这个原因啊!

  

  记得我刚到汉地的时候,汉地的佛法也不是很兴盛,学佛都要偷偷地学,但是大家那种求法的心、解脱的心特别迫切,真得感动了我,然后我就发愿学汉语。那个时候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学汉语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还是发愿了。精通汉语是需要时间的,我为什么等不及了,那么着急呢?因为我在山下跟这些居士接触得多,知道大家的情况,真的是心急如焚。没有办法,能表达点就表达点,能说点就说点,那就讲吧,于是开始了百日共修。那是第一届百日共修。

  

  无论别人理解,还是不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当时真的很着急啊!我也知道,这样的汉语水平给大家讲法,还是在网络上传讲,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不顾一切,因为这些人学佛修行太盲目了,太冲动了,捡一个丢一个的,这样修会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的,甚至会造很多业。求法的心都是好心,也很积极,当时更是这样,但现在有些人越来越不当回事了。

  

  学佛修行真的不能这样啊!当你不了解、还没有真正摸到门的时候,先观察观察,先等等,没有事,来得及,别太冲动。真的,你们太冲动了,到处跑,到处求灌顶,甚至接了几百个、几千个灌顶,但灌顶不是这样接的。虽然现在还有这种情况,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再说众生自己的业力也是不可思议的,我自己尽力、自己努力就行了。

  

  “忆教不放逸”:不放逸也是要通过教言、方法才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要时时忆念这些教言和方法。

  

  “振奋欢喜行”:自己要振作精神,极为欢喜而行之。把精神振作起来,满怀喜悦去行持善法。

  

  行持善法的过程就是快乐,修行的过程就是享受,那都是极大的快乐、极大的享受啊!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有压力呢?一说要上课、上座,立即振作精神、极为欢喜地行持善法,这样才能圆满善业,才可以成就道业。真的,这很重要啊!大家能不能把精神振作起来,能不能生起欢喜心?如果有前行的基础修法,就能做得到。我们现在就是没有基础,根本没有修行。

  

    如絮极轻盈,随风任来去,  

    身心若振奋,众善皆易成。

  

  柳絮、棉絮等是极其轻盈的,随着微风飘荡。微风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吹,它就往哪里飘。这个比喻说明,用自己的心来主宰自己的身和语。若心里能保持善业,对善法有极大的欢喜心,身和语就随着心来。心若善,身、语就是善的;心若对佛法有那种强烈的欢喜心,身、语也自然就会去行持善业。所以,心善则一切善。

  

  心善,身、语也就善;心自在了,身、语也就自在了。若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心态;若想掌握命运,就要掌握心态。能掌握自己的心态,一切就都掌握了;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一切就都改变了。

  

  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的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圆满则一切圆满。你主宰了心,就主宰了一切。其实,真我是心之自性,现在你执着的这个我是假我,你要找到真我。所谓主宰心,就是指你真正回归了自性。这个时候,你就找到真正的自己了,你能主宰一切,这叫大自在。

  

  我们一起对本品进行一下总结:首先讲了精进的本体,即对善法有强烈的欢喜之心;然后讲了精进的违品,即三种懈怠;接着讲了精进的四个助缘。大家应该抓住重点,围绕这些重点去思维、观修,这样非常快,而且非常容易。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