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講記(七十)

  《入菩薩行論》講記(七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斷除貪無能爲力之他利。

  癸一(斷除貪執內有情)分二:一、貪執之過患;二、所貪對境之過患。

  子一、貪執之過患:

  自身本無常,猶貪無常人,

  縱曆百千生,不見所愛人。

  身要遠離愦鬧,心要遠離貪欲。這裏主要講的是,首先要放下對親友的貪著。

  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無常的本性,也是不可靠的,反而還要貪執無常的親人。我們不僅執著自己,還執著親人,導致我們死後要墮落惡趣,遭受惡趣的痛苦,縱然經曆成百上千生世也見不到所愛的人。墮落了以後,要無數劫中在惡趣中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再也見不到喜愛的這些親友。

  凡夫是顛倒的。其實,若是你真的不想遠離這些親人,就要斷除對他們的貪愛;你若是真想利益他們,不想傷害他們,也要斷除對他們的貪愛。如果你貪愛他們,會傷害他們;如果你留戀他們,會遠離他們。若是你真心想利益他們,就不能對他們有貪愛;若是你真心想跟他們永遠在一起,就要斷除這種貪愛。

  如果你死後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隨時回來保佑他們,在他們臨終的時候,你可以接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相聚,這樣你就可以永遠地不離開他們。如果你貪愛他們,你死了以後就會變成鬼,雖然也會回來看他們,但你一回來看他們,他們就會出事兒,這是傷害他們,自己也會墮落,這樣你就永遠地離開他們了。你墮落了,就要在惡趣中無數劫地遭受痛苦,再也見不到這些親人,沒有機會跟他們相聚。若是你真想利益他們,真想跟他們永遠在一起,你就應該放下這種貪愛。

  你可以接觸他們,也可以跟他們在一起,但是你不能有貪心。貪心是自私的,你說你喜歡他們,你說你愛他們,但這不是真正的喜歡,也不是真正的愛。因爲你是自私的,你跟他們接觸,跟他們在一起,會處處傷害他們,會處處讓他們煩惱、造業,這是害己害他。

  貪愛是一種煩惱,它的根本是我執。有我執我愛,就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就無法真心地對待他們,也沒有辦法真正地利益他們。有的人問:“世俗間有很多凡夫,他們有我執我愛,有自私自利,但是也有真愛啊,也有利益他們的啊!”那不叫真正的愛,那不叫真正的利益。你認爲是愛他們、利益他們,實際上是害他們。有的人還是不明白:“沒有害他們,他們跟我在一起很開心,他們跟我在一起很幸福啊!”人就是執迷不悟,把苦當成樂。這裏哪有快樂啊?只有痛苦。那不是一起搞輪回,一切搞世間嗎?世間離不開苦的本性,輪回離不開苦的本性,這裏怎麼會有快樂呢?

  你愛這些親人沒有錯,但是要真愛,無私地愛,這樣才可以感化這些人。有真心才能真正感化他們,有真心才能真正利益他們。若沒有真心在一起,就叫冤冤相報何時了,也叫輪回。今天我欠你,明天你欠我,互相欠,互相還,這叫輪回,這裏沒有真正的快樂。

  《極樂願文》中雲:“願天眼明見,生前友侍徒,加持並護佑,亡時接彼刹。”若是你能斷除對世間的貪欲,臨終的時候即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你可以通過神通觀察他們、保護他們。這個時候,你有這個能力,你來看望他們,這是保護他們。在他們臨終的時候,不要麻煩阿彌陀佛,自己就可以去接他們。你可以告訴阿彌陀佛:“沒事,您在西方極樂世界等著,我去接他們。”然後領他們去見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相聚,那是永恒的家啊!

  如果你現在貪兒女、親人,即將要離開的那天,肯定是放不下的,你留戀著離開,就會變成王鬼,你暫時走不了。因爲你舍不下、放不下,就會有這個心,去看看家人,還想保護保護他們。但是效果就不一樣了,你一去看就要出事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鬧鬼”。真的,有這種情況,這就是傷害他們。做王鬼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時間特別長,幾十年、幾百年要做王鬼。在家人臨終的時候,你把他們都帶到鬼的世界裏去了,讓他們都做鬼,做王鬼。有的人說:“那也行啊,也可以在一起啊!”都變成餓鬼了,只有晝夜不停地遭受痛苦、遭受災害。那些空遊餓鬼,時時都要遭受災難,哪有在一起相聚或者生活的?你可別再胡思亂想了。算了吧,還是放下吧。

  現在的父母對兒女太溺愛了, 看得太重了,說也不聽。“這是我親生的呀!是唯一的呀!”若跟她說要放下,她就生氣。“這可不行,其他的都能放下,但是兒子可不能放下。”讓你放下,不是讓你放棄!沒有事兒的。你可以利益他,也可以保護他,但是要以慈悲之心保護他,不要以自私和貪婪保護他。

  你們現在爲了兒女什麼都能做,付出得非常多,但是兒女一點兒都不感動,甚至還怨恨你。爲什麼?因爲你自私、貪婪。“哎呦!這可不對啊,我對兒女可是無私的啊,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啊!”你爲什麼那麼愛他們、照顧他們?因爲這是“我的”,是我的兒女、我親生的。若是把這個“我”去掉,世上兒女有的是,需要幫助的人也有的是,但是你爲什麼沒有幫助啊?因爲有我執我愛,所以你了不了這個緣,還不了這個債。

  我覺得現在這些父母有時候太可憐了,有時候也是咎由自取,一味溺愛,不肯放下,自私貪婪。爲什麼自私貪婪?因爲我執我愛是根,是自己的我執我愛在作怪。你對他們這麼好,爲他們付出這麼多,他們爲什麼連一點感激之心都沒有,甚至反而還怨恨你呢?若是你以真心,也可以說是以慈悲心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他們不可能不感動,不可能不感恩。只有以慈悲心,也可以說以真心去對待他們,這樣才可以了緣了債,否則是不可能的。

  這種貪愛之心、貪欲是輪回的根。人是怎麼輪回的?就是因爲有貪心、有欲望。佛菩薩是以悲心、願力而來,就不是輪回。雖然一樣投胎,也一樣在六道裏,但這不叫輪回。若是以悲心和願力來度化衆生,這叫乘願再來。貪心是不由自主的,是被動的;悲心是自主的、主動的,因爲悲心是自己發的。這二者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自由的,一個是不自由的。自由的叫乘願再來,度化衆生;不自由的叫輪回,叫生死。爲什麼叫生死呢?就是要遭受生死之苦。乘願再來的人不會遭受生死之苦。雖然有生,但是沒有生苦;雖然有死,但是沒有死苦。

  爲什麼放不下,如此戀戀不舍?就是因爲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若明白真相、真理了,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不貪愛了。讓你放下,不是讓你放棄。我們有一句法語:放下才能得到,隨緣才能順利。放下才能得到,永遠不用放棄。我們放不下,怕得不到,怕失去;我們不隨緣,怕不順利、不如意,然後總攀緣。其實,你隨緣了就順利了,隨緣了就圓滿了。

  爲什麼叫極樂世界?那裏什麼也不缺,一切圓滿。若是有不圓滿的,不可能是極樂,也不叫極樂世界。你放下了,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給大家講過,整個法界都是你的家,一切衆生都是你的家人。哪裏都是家,哪裏都有家人。你不用離開家,也不用離開家人,這多好啊!但是,你自己非要製造一個小小的籠子或者劃一個圈,然後將這個視爲家,非要挑幾個人視爲家人。其實,這不是永恒的家,是你自己分別的,這叫分別執著。整個法界都是你的家,每個角落都是你的家,這多好啊!若是你真正開悟了,或者真的找到永恒的家園了,那你就可以自由飛翔了。

  你自己視爲家的這個是假的家,真家和假家不能混在一起,要分清楚。什麼叫淨土?什麼叫塵土?你分別了,這就是塵土,即使是淨土也會變成塵土;當你不分別的時候,就是淨土,即使是塵土也會變成淨土。所謂心淨則土淨嘛。什麼是心淨?你的心量打開了,處處是你的家;沒有分別,平等的,這就是你永恒的家,也叫淨土。

  若是由你自己的心來製作、改造,由分別心來改造,這都不是真正的家。你心裏分別了,心量沒打開,這個時候不是平等,是分別。若是分別,就變成塵土了。其實,就是一個心態的變化、改變而已,沒有別的。若是你心態改變了,就變成淨土了;若是你心態不改變,還是在塵土。

  很多人都指望佛、上師:“沒事,我的上師太厲害了,到臨終的時候,肯定能把我送到西方極樂世界。”“沒事,有阿彌陀佛嘛,到時候阿彌陀佛會來接我的。”沒錯,若是一位具德的上師,他可能有這個能力把你送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一定會來接你的。但是沒有用,你睜開眼一看,還是這些亂七八糟的,還是在塵土。這是你自己的心。

  你自己的心量打開了,衆生都是家人啊!什麼叫打開心量?衆生都做過你的父母,都做過你的兒女。如果你明白真理了,前世的父母兒女和今生的都是一樣的,只是時間上的差別,其實都是父母,都是兒女。如果你對佛講的六道輪回深信不疑,就會知道到哪裏都是家人,“哦,這是父母”、“哦,這是兒女”。我們現在有時候心裏也會念一念或想一想,但不是真正明白了。

  真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都是我的父母啊!都是我的兒女啊!這樣,一切就都被感化了。哪有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啊?根本就不會存在的。一切衆生都是你的家人,整個法界處處都是你的家,你和你的家人在法界這個永恒的家園裏,不就可以隨時相聚了嗎?沒有分別,沒有自他,沒有爭名奪利,沒有自贊謗他,這多好啊!

  但是,我們現在自己給自己製造了一個籠子,然後把自己關在了裏面,你能自由嗎?你能自在嗎?你能快樂嗎?你能幸福嗎?不可能。“那我怎樣才能從中解脫?”這就看你自己了。佛讓你回歸自性,佛教給你方法讓你醒悟,能不能醒悟就靠你自己了。你自己迷失了自性,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這個小小的籠子是你自己給自己製造的,也必須要靠你自己來打破它。…

《《入菩薩行論》講記(七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