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掙錢爲什麼▪P3

  ..續本文上一頁個榜樣多好!這個榜樣就是完人,沒有缺陷的人。

  陳大惠:因爲貪瞋癡慢會給人帶來災難。

  老法師:對,帶來災難。

  陳大惠:王愛百姓,所以說真正愛他。

  老法師:他真正做出榜樣給你看。

  陳大惠:不讓他,限製他貪瞋癡慢。

  老法師:對,不錯。

  陳大惠:師父,但是在四、五千年前,佛法沒有在中國。

  老法師:沒有在中國,佛法到中國才兩千年。

  陳大惠:那個時候文王都知道這個。

  老法師:對。所以我曾經問過李老師,我說中國古聖先賢是不是都是佛菩薩再來的?這佛菩薩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地區的人尊重聖賢,他就用聖賢身分來出現、來教化。李老師告訴我,他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理上真的是講得通。

  陳大惠:有這個可能。

  老法師:有這個可能,因爲中國古聖先賢有很多跟大乘經裏面講的道理完全相同。所以我們用佛經來解釋儒家的東西,就把儒家的東西提升了。

  陳大惠:師父,我們剛才講了,這幾千年,對商人,對商業,對企業家的態度,中央政府的命令,在現在人看起來,這個不都是落後的嗎?這個應該被淘汰的?

  老法師:這個不是落後,你到今天,可以這樣講了,爲什麼?今天這個商,這個商業,給社會帶來的是苦難。

  陳大惠:是苦難?不是繁榮嗎?

  老法師:不是繁榮。這個繁榮是假的,它帶來了天災人禍。因爲,你說佛法裏面講的,貪,感應的是水災,這經典上講得很清楚,帶來的疾病就是你身體裏面水分過多;火,帶來的火山爆發,像現在地球溫度上升,這都是瞋恚帶來的;風災,愚癡帶來的;地震,傲慢帶來的;山崩地陷,懷疑帶來的。它就講這個道理,這不是迷信。商人要像範蠡,中國人最講究了,中國人看範蠡是財神。

  陳大惠:財神。

  老法師:有道理。他發大財,命中有財。可是發財之後,他就把所有的財産分給這些貧窮人家,從小生意再做起,幾年又發達了,叁聚叁散,這個商人好!這商人,國家一定尊重他了。爲什麼?他爲苦難人民想,他不是自己享受。

  陳大惠:在商人裏邊,這應該算是聖賢了。

  老法師:聖賢,菩薩商人。

  陳大惠:菩薩商人。

  老法師:對。大乘佛法裏頭是平等的,商人地位也很高。

  陳大惠:如果商人都不做菩薩商人,都做那種貪瞋癡慢的商人。

  老法師:那他有果報。

  陳大惠:那豈不是說世界也會被他們毀掉嗎?

  老法師:對。

  陳大惠:貪是源頭?

  老法師:源頭,是源頭。今天社會就是沒有古時候那樣約束得緊,它完全開放了,開放之後就很難收拾了。古人對這個防範,就像防範堤防一樣,非常小心謹慎,有一點點就趕緊把它補起來。否則的話,它就大災難來了。

  陳大惠:很多人,很多人今天看古書確實看不懂,高祖劉邦爲什麼這樣打壓商人?絲綢的衣服不讓穿,還要困之辱之?有這麼深的道理。

  老法師:不錯。

  陳大惠:就得排到最後。

  老法師:對。

  陳大惠:師父,我們在好多年前專訪您老,您老在「和諧」第一次的時候,您老就談過,今天的大災難可以追溯到二、叁千年前。

  老法師:對。

  陳大惠:那個時候我們聽不懂,後來我們,我們今天把《漢書》帶來了,這個《漢書》裏邊有白話,讀起來大家好聽。有幾句話向您老報告一下。這裏邊說,這是「貨殖傳」,《漢書》裏邊的。它說,周王室衰落,八百年它衰落了,禮崩樂壞,這裏面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大家背叛了聖王的製度,就是周文王的製度。

  老法師:對,沒錯。

  陳大惠:放棄本業,幹什麼?務農的農民減少,都幹嘛去了?經商的百姓增加了。很多人看了說,跟現在的世界很像,現在大家都喜歡做生意,糧食不足而奢侈品有余。

  老法師:對。

  陳大惠:我們中國現在是,雖然發展中國家,但是奢侈品第一大國。我們看這個曆史書就發現,它就寫,這個社會的崩潰什麼原因?追逐欲,欲望,這個活動不能遏止。商人們都在販賣奇珍異品,工匠們都在生産那些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器具,讀書人歪門邪道。然後,詭詐的人違背事實,開始欺世盜名,奸詐的人開始犯法求利,禮義不能約束君子,大家都不怕法律,人民都不害怕這個。富人真是朱門酒肉臭,犬馬吃的糧食和肉都有剩余;窮人衣服穿不上,吃那個豆子,喝涼水。這是當時那個社會崩潰的時候的表現。

  老法師:對。

  陳大惠:所以很多人看到其他的很多國家,看到曆史書也很害怕。

  老法師:對。

  陳大惠:那豈不是說喪失了倫理道德聖賢的教育它就會出現這個局面?

  老法師:對,沒錯。

  陳大惠:不是說今天。

  老法師:不是。

  陳大惠:什麼朝代都是這樣。

  老法師:對,什麼地區、什麼國家都一樣。所以今天是全球性的。

  陳大惠:您知道,現在官員見到商人,見到企業家,跟見到祖宗一樣嗎?就差跪下磕頭了。是這麼一個秩序。

  老法師:對。

  陳大惠:師父,在那個四書五經裏面,《大學》裏講,「德者,本也」,就是您老講,倫理道德這是根本。「財者,末也」。

  老法師:末也,對。

  陳大惠:那要是按照這個標准來衡量的話,現在世界是顛倒的。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大家就想問,現在還挺好,看著還都挺繁華的。

  老法師:不,挺好?大家都擔心災難,災難這麼多。你看看,我是每個星期,有好心同修把這個星期裏邊全世界發生的災難那個新聞標題,我不要他寫東西,只給我看標題,就很可怕了,太多了!這過去沒有過這些現象。這個是什麼?這個是我們人業力所感得的,不是自然的。

  陳大惠:師父,就是說貪瞋癡慢感得來的?

  老法師:對,感得的,不錯。而這個德,一切德的根本,在中國人講,就是孝悌。

  陳大惠:孝悌?

  老法師:對,人之本欤。如果不從孝悌上紮根,都不是真的。這個悌是什麼?尊敬長輩。比我大的,弟弟要尊重哥哥。所以,孝道是以父母做代表,悌道是以老師爲代表,尊師重道,這是德的根,所有這些這個倫理道德都是從這個根生出來的。不重視這個根,這社會就沒法子了。那今天很多人都在講,也都贊同傳統文化。從哪裏學?我們提出《弟子規》。《弟子規》,一定要曉得,就是孝跟敬。

  陳大惠:孝和敬。

  老法師:我們講悌,現在大家不太懂,我講孝跟敬。孝裏面最重要的是順。

  陳大惠:是順?

  老法師:對,所以孝順。

  陳大惠:那不順就是不孝嗎?

  老法師:對,不順就是不孝。

  陳大惠:我給父母很多錢,供養大房子、好車,但是我老跟他頂嘴,不順著他,這是不孝?

  老法師:不孝,要順。但是現在我們這一個時代很麻煩,就是把傳統東西丟掉的時間太久了。我們從慈禧太後那個時候算起,到現在是兩百年。慈禧太後對傳統文化,在我們想,她了解不多,所以她把它廢除了。那時清朝有個非常好的製度,這是清朝立國的精神。他是少數民族,到這個中原來了,那個時候來的時候,軍隊只有二十萬人。統治中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的一個幅員,這麼多人口,他最難得的一招就是宮廷講學。禮請儒釋道的,現在所謂的是專家學者,在那個時候是大師級的,到宮廷裏面講學,而且是固定的。皇上帶著嫔妃、文武百官都來聽課,而且非常認真,聽完之後,他們都做分享,皇帝都做筆記,這麼認真。所以這個風氣傳出去了,把讀書這個風氣帶動了全國,它這個根紮下去了。所以能統治中國兩……

  陳大惠:將近叁百年。

  老法師:將近叁百年,不錯。這個根紮得好。如果慈禧繼續祖宗這個製度,清朝不會亡國。

  陳大惠:那個時候列強入侵很厲害。

  老法師:列強入侵的時候,是中國人不自愛。你說孫中山先生他就看得很清楚,他在外國住的時間久。他說外國人比中國強一點就是機器,這個中國不如它,其他的任何一方面,外國都不如中國。在《叁民主義》裏頭講的,講得很有道理。

  陳大惠:我們記得那個甲午海戰,中國海軍是慘敗。但是當時我們的堅船利炮,一點點都不輸給西方人,我們買的都是最好的。就是敗給日本人,一看就是人有問題,投降了。就是您老講的,人不行了。

  老法師:不錯。

  陳大惠:從道光開始。

  老法師:沒錯。所以這個教育比什麼都重要,而且教育一定要皇上帶頭。

  陳大惠:皇上帶頭。

  老法師:對。皇上不帶頭,大家沒有信心,上行下效。

  陳大惠:就像從周文王開始,他就這麼做。

  老法師:沒錯,上行下效。

  陳大惠:師父,那這是真理。

  老法師:真理。

  陳大惠:那要這樣來衡量,舉世,我們看看世界上,男女老少都不知德爲何物。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那就是本不是倒置,是沒有了。

  老法師:沒錯。

  陳大惠:但是……

  老法師:不知道孝是什麼,不知道。

  陳大惠:但是師父,那個末,就是商業高度發達,本沒有。

  老法師:沒錯,本沒有了。

  陳大惠:那請問這個結果?

  老法師:這個結果就像一棵樹一樣,根沒有了,上面是茂盛得很,這樹能不倒嗎?能長久嗎?你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古人爲什麼把商放到最後,完全明白了。有根本才有枝末,沒有根本,枝末再好,時間還很短,很短暫。

  陳大惠:我們屈指一算,像美國,很多人以它爲榜樣。

  老法師:兩百年。

  陳大惠:它最近發達也就才叁、四十年的時間。

  老法師:對,它就二戰之後。

  陳大惠:就是八十年代之後。

  老法師:對。

  陳大惠:我們看那個曆史。但是好像現在舉步維艱。

  老法師:對,是!幾乎崩潰了。現在靠什麼?靠印鈔票機器,…

《掙錢爲什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