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越苦痛——苦中之妙義(修學般舟叁昧念佛法門)▪P2

  ..續本文上一頁、甘願心、老實心、接受一切的心一步一個腳印,一聲一句佛號,聲聲相續。才能平複冤親債主的怨氣,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最終被感動、被超拔。

  因此,苦痛既然是因果、是冤親債主的報複,我們就應該樹立這樣的信念,那就是五個至誠:至誠接受、至誠忏悔、至誠感恩、至誠精進、至心回向。至誠接受就是無條件的,毫無保留的接受冤親債主對我們施加的一切報複,沒有絲毫怨言,沒有一絲疑惑,沒有一點含糊。這至誠包含了所有我們對冤親債主傷害的抱歉,包含了我們願意用自己的苦去請求他們原諒的真心,包含了我們願意用自己的苦去化解他們怨氣和仇恨的決心,包含了我們願意用自己的苦去換取他們離苦得樂的菩提心。藉由這樣的心我們就能真誠的感恩他們對我們的成就,如果不是他們的報複,我們怎麼能夠真正明白自己的過錯,真正覺悟;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麼能夠真正精進修行,不敢放逸懈怠。他們是來成就我們的大菩薩呀,我們至誠忏悔、我們至誠恭敬、我們至誠感恩、我們至誠回向,我們超拔了他們,他們成就了我們。

  

  

  爲什麼我們要生出怕不苦的心?

  因爲苦可以使我們提前現業了業,把未來的大苦變成今天的小苦,把未來的大病變成今天的小病,所以巴不得把將來的苦現在全部了了才好。吃苦了苦,現業了業,原來吃苦就是占大便宜!苦是消業,痛是功德,不苦不痛,既消不了業,也積聚不了功德;越苦越痛,越是精進妙處,越是用功良機,越能積聚殊勝功德,越是深得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诃薩的殊異加被,越能覺悟冤親債主,越是對一切冤親債主的一種超拔。

  怕不苦的心不僅完善了冤親債主的心,更加完善了行者的心,完美了行者的人格,拓寬了行者的胸懷。特別完善了行者一個對業障現前再無任何計較的心;一個越是難行越是能行越是要行越是前行的心;這些心無一不能感染打動冤親債主。

  而更深層次的怕不苦的心就是一顆菩提心。這顆心就是真正的毫不含糊至誠接受和擔當冤親債主的討債、報複的一顆心,就是願意用自己的苦換取冤親債主離苦得樂,度他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心;繼而願意用自己的苦代替一切衆生的苦,用自己的苦換取一切衆生的樂的心。這顆心就是一顆無上利他、成就無我的、無上圓滿的菩提心。有了這顆心,我們就可以生出無上信心,我們就可以無所畏懼、無比堅強,無比堅定,無限擔當,無堅不摧!雄關漫道真如鐵,無限風光在險峰。有了這顆心,即使受地獄之苦又有何妨;有了這顆心,即使碎爲微塵又有何妨!

  五、過苦痛關的方便法

  我們已經對苦痛的成因、根源、妙義等等進行了分析,下面就要討論實際性的過苦痛關的方法。首先我們已經知道,行般舟時産生的苦痛是冤親債主的報複,我們就要樹立上述的五個至誠的心念,來平複他們的怨氣;其次這種苦痛是冤親債主左右我們的意識,強加給我們的一種感覺,是一種虛妄的假象。我們就只要做到不管他只管念就能夠過關。具體的方法如下:

  踏下去、喊出來:其實踏和喊是過一切關的方法。因爲你在用力踏,使勁喊的時候,你的心會集中在這個踏和喊上面,對于苦和痛的感受就會中斷。當你真的豁出去拼了命的踏和喊、跑和跳的時候,就是至誠接受的時候,就是心無挂礙的時候,就是舍身忘我的時候,就是至死不渝的時候,就是爲法獻軀的時候,就是刹那間和法相應的時候、就是一合相的時候。踏下去直通地府,喊出來上徹天堂,這時候身體經絡就通了,苦痛的感覺不相續了,身體的覺受就沒有了。因此,很多人都是在快板過後,或是一陣跑跳之後過了苦痛關。苦痛本來是假的,你只要不去想、不去管,只管踏,只管念,它就沒招了。對它的感覺就不相續了,苦痛也就自然不見了。

  傻人傻念:一聲佛號,聲聲相續,用無爲之心行無爲而治是爲大治。一聲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如是勇猛不退的佛號,念念當中聲聲當中步步當中皆滅無始劫以來無邊無量的生死重罪。把心安住在當下佛號這一念裏,就能夠消融一切苦痛,度過一切事境,圓滿一切修行。這才是對治苦痛的究竟方法。一句佛號簡簡單單、明明白白、老老實實、平平穩穩、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踏過千山萬水,踏平千阻萬險,踏過千魔萬考,踏碎六道昏蒙,踏穿無間地獄,踏出光明大道,一句阿彌陀佛足矣!

  六、苦痛關已過的標志

  檢驗是否過了苦痛關的標志就是有沒有至誠接受,有沒有生出不怕苦的心、怕不苦的心。怕不苦的心體現了般舟念佛的至誠。不計較身相,不計較任何業相,凡有身相業相,皆生無限的忏悔心,是謂至誠接受,接受到不計較的程度,接受到沒有回避,只有忏悔,只有精進,只有回向的程度,接受到生出歡喜心、感恩心的程度。忏悔到不回避任何難過,任何苦痛,任何逆緣,于任何逆緣中,只顧精進,只顧回向的程度,是謂至誠忏悔。回向到念念回向,首先回向給冤親債主,甯可冤親債主先行解脫的程度;回向到越是苦相難相痛相,越是逆緣狀態中,越是精進用功,越是全力回向的程度,是謂至誠回向。

  真正至誠的接受,一定與至誠回向,首先回向相應的。唯有這種真正至誠的接受才是度過苦痛關的真正根本內在所在。罪從心起將心忏,忏出這個至誠接受的心就對了。心若亡時罪亦滅,那個不至誠接受的心“亡”了,也就“二俱空”了。也就永消一切業障、災障、難障。永離輪回生死之苦了。

  七、苦中修有真甘露味

  苦時起修的功德:一般樂時起修的難度遠遠大于苦時起修的難度,樂時染著的習性其頑固性,其慣性大得簡直大不可思議,也是天上難修的因。苦時起修,雖然很難;但還是有可能,因爲想離苦故,有動力故。樂時離染而起修,大難大難,因爲樂不思蜀,無動力故;如果苦時離修,則修行永遠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不苦時起修,同類重複,地老天荒,百千萬劫,亦複如是。

  苦是妙處,具有不可替代的殊勝妙處,恰恰是最要害處;如果不在苦處修行,繞過這個坎,到哪裏修呢?樂中難修,所謂富貴學道難;不苦不樂中修,一直如是,這個功課並不缺少啊,已經修了百千萬劫了,不還是如是嗎,有什麼新奇的呢?真正缺的是苦中之修啊。他方世界的菩薩爲什麼一定要到娑婆世界來修行才能真正成就呢?五濁惡世劇苦故,苦真是蓮花真正成長處,越苦越能熬煉蓮花的品質,如窮子倒可能成就,富子多不成就。苦其實是最好的助緣,離開此助緣,用什麼來彌補呢?如果有的彌補,釋迦牟尼佛不用示現六年苦行,他方世界菩薩也用不著來娑婆世界修行了。

  苦中修的是心,不是苦,如果執著于苦,以苦爲根本;也是大錯特錯,好多苦行者,以爲苦才是真的,結果萬千苦行不過訓練強化了另類執著,另類分別,反而看所有的人都不如法,不如己;修出另類傲慢,另類個性;百千萬劫,不能出離,其不悲哉!!

  苦中修的是一個于苦境中苦緣中可能大懊特惱中,一個沒有分別的心,一個能夠接受一切(經曆任何苦難熬煉)仍能如如不動的心,一個不再做任何計較的心,一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獨有阿彌陀佛的心;一個真正超越苦樂于娑婆世界任何苦樂不再分別不再計較皆悉平等無礙的廣大博容之心。只有冤親債主的廣大光臨于般舟行中成就種種逆緣的熬煉,才能真正成就如是之心。在順境和不苦不樂之境中不可能成就如是之心,沒有種種逆緣的幫助,以及種種逆緣下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及一切天龍八部、一切四大天王、一切忉利天王、一切大梵天王的護持,要成就如是之心一無是處。

  八、于苦痛處成就無我

  苦痛心受這一關,是般舟行人所要面臨的第一關。這一關屬于五蘊之“受魔關”(受魔之另一關是昏沈關)。般舟行就是以晝夜不斷的行持來突破身體的極限,讓心真正能夠超越“身”,超越“受”,從而真正進入自在解脫的境地。般舟行是在極苦極痛的境地當中,以一切諸佛菩薩加持一切護法護持爲背景,真正的實踐證得“破身相、我相、境界相”。從而真正進入佛法實踐的層次。

  回避苦、苦痛關不過,至少還要修證1600萬年以上,突破苦超越苦有可能省去1600萬年以上的代價,苦可以成就我們、苦可以曆練我們,苦可以消我們的業障,苦可以排除身體的毒素。苦可以真正破身相我相破我執,苦可以度掉冤親債主的冤仇債恨,任何命帳殺業孽業只一個苦痛就算了之;苦可以彌補苦中不修苦中無修等無始劫以來的欠帳,苦可以真正成就無住成就無我;苦中有真正之妙,妙深植苦中,過不了苦的關不經受苦的驗證不成其爲深妙真妙至妙而不是真正的微妙。

  若能與苦時心不生懊惱,樂時心不生染著,是謂如如不動,金剛之心。是謂無住,無執,無分別。反之,若不能做到苦時不惱,樂時不染,所謂無住,無執,全是假話。離開苦修,想達到金剛經無住無執的境界,一無是處。

  總之,苦是成就我們的對手牌,苦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苦中的超越是真超越,苦中的成就是真成就。祈願所有般舟行人都能夠真正明白其中深意,真正不怕苦,怕不苦,無比的歡喜苦,從內心深處對苦生出感恩心,對般舟生出稀有心,舍身忘我,勇猛精進,誓死不退,死也不退。徹證叁昧,圓滿佛果。

  至誠頂禮上常下善恩師!

  願我臨終無障礙 彌陀聖衆遠相迎

  迅離五濁生淨土 還入娑婆度有情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超越苦痛——苦中之妙義(修學般舟叁昧念佛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