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P10

  ..續本文上一頁

  偷劫父母六親物 亦入如是泥犁中

  這是講嚴重的盜罪,如果劫奪、盜取佛法僧的財物或者衆生的財物,就會以偷盜的罪業力墮入地獄,無有出期。偷劫父母、六親的財物也會墮入地獄。

  般舟叁昧樂  不惜身財常惠施

  認識了偷盜要受慘重果報後,就應當下決心:不但不造偷盜的業,還要不惜身體和財物常做布施。

  惡染師僧壞淨行 泥犁永劫出無期

  邪染衆生及眷屬 定入泥犁長劫苦

  若得人身黃門報 六親同住如怨家

  這是講邪淫果報。如果以邪心染汙出家人,毀壞他(她)的梵行,也會墮入地獄,永劫不能超出。對衆生或眷屬做邪淫,也決定墮入地獄,長劫受苦。不但有地獄異熟果,還有人間的等流果。也就是從地獄出來再得人身時,邪淫業還沒有報盡,就會以余留的業力感得黃門惡報,或者六親眷屬在一起總是不和,如同怨家。

  般舟叁昧樂  願斷邪心修梵行

  認識了邪淫的果報後,就要發誓生生世世斷除邪淫,修持梵行。

  欺诳叁寶衆生類 死入泥犁無出期

  惡口兩舌貪嗔慢 八萬地獄皆周遍

  論說他人叁寶過 死入拔舌泥犁中

  這是講其它幾種嚴重罪業。欺騙佛法僧叁寶和衆生的人,死後墮入地獄,無有出期。說惡口、兩舌,貪、嗔、驕慢,也都會墮在八萬地獄中。

  口裏談論別人的過失或者佛法僧叁寶的過失,死後也會墮入拔舌地獄,舌頭會被拔出來,被鐵釘釘在熾熱的鐵板上。

  丁二、普勸

  普勸衆生護叁業 行住坐臥念彌陀

  一切時中憶地獄 發起增上往生心

  普勸衆生護好身口意叁業。怎麼護好?就是行住坐臥時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時中憶念地獄苦,來發起和增上求往生的心。

  要常常想:我能忍受地獄的大苦嗎?現在連人間的小苦都忍受不了,怎麼能忍受地獄苦呢?如果墮進了地獄,那就萬劫不複!現在幸虧有條往生的路,決不能錯過。按這樣來發起求往生的心。如果已經發起,也要常想地獄苦,來使它輾轉增上。

  誓願不作叁塗業 人天樂報亦無心

  忽憶地獄長時苦 不舍須臾忘安樂

  常想惡趣的苦、輪回的苦,一直想到心裏害怕爲止,然後發誓永遠不造叁惡趣的業。又想到,人天的快樂果報也只是壞苦性,樂報享完就又墮入惡趣。所以,人天果報也是苦的,最終都轉成了惡趣苦。這就好比一道美食最初看起來色、香、味很好,過不了幾天就馊了、臭了,有漏樂就是如此,超不出壞苦的體性,見到人天樂報是苦之後,對人天的快樂也完全不希求。

  像這樣,一想起墮地獄的長劫大苦,就一刻不敢放逸地求往生,片刻也不忘記求生淨土。

  丙四、佛國安身

  安樂佛國無爲地 畢竟安身實是精

  般舟叁昧樂  唯佛一道獨清閑

  跟叁界相比,能在極樂佛國的無爲地中畢竟安身,實在是精妙。

  每個人都應當爲自己選擇好來世的安身之處。叁惡趣太苦,不能安身;叁善趣也只是暫時的美夢,過後又落入惡趣,不得安身。所以整個輪回就像一處熾燃的火坑,沒有可安身的地方。

  一入淨土就永遠超出苦輪,從此再沒有生死的怖畏,這就是畢竟安身。不像娑婆世界,根身、器界、眷屬,樣樣惡濁,極樂淨土一切精妙,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都是無爲法身真實智慧所現。

  所以,淨土才是歸宿。在世間千萬條道中,念佛一道是真正的清閑。深入此道,就無生無死,究竟涅槃。

  淨土莊嚴無有盡 十方生者亦無窮

  千劫萬劫恒沙劫 一切去者不相妨

  十方衆生未曾減 彌陀佛國亦無增

  淨土依報正報的莊嚴,是無邊際的莊嚴。十方來生的人也是無窮無盡。在千劫、萬劫、恒沙劫中,再多的人往生也毫無妨礙,淨土不會因此而擁擠。十方世界不會因衆生往生而減少,彌陀佛國也不會因衆生來生而增加。

  乙六、觀念叁聖得攝分五:一、彌陀觀 二、觀音觀 叁、勢至觀 四、普觀 五、雜觀

  (“叁聖”指彌陀、觀音、勢至叁聖。“觀念”是觀想、憶念叁聖。“得攝”是得西方叁聖攝受、攝持。所以,叁聖是觀念的境,觀念是修行,得攝是觀念的果。)

  丙一、彌陀觀分四:一、心作心是 二、普照有緣 叁、專念力強 四、命終即生

  丁一、心作心是

  (“心作心是”就是《觀經》裏講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彌陀願力隨心大 四種莊嚴普皆遍

  這裏“心”指真心,“大”指橫遍十方,豎窮叁際。由于彌陀真心橫遍豎窮,彌陀願力也就隨真心而橫遍豎窮。

  四種莊嚴可以解釋成身莊嚴、語莊嚴、意莊嚴、事業莊嚴。由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所以顯現的化身、說法的音聲、意的智慧以及事業都遍一切時處。也就是,遍一切處化現身形,遍一切處宣說妙法,遍一切處智慧徹照,遍一切處事業運轉。

  叁明六通常自在 遍入衆生心想中

  叁明就是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也就是對過去的事無不明了,對未來的事無不明了,對現在的事無不明了。總之佛的叁明恒時遍知一切,佛的六通恒時自在無礙。佛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觀想佛的心中。

  佛身相好依心起 隨念即現真金佛

  真金即是彌陀相 圓光化佛現人前

  《觀經》裏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自心想佛時,此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佛身相好依著心觀想而現起,隨心觀想就現出真金色佛身,這個真金色身就是阿彌陀佛的相。

  阿彌陀佛頸項的圓光極爲廣大,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就在佛廣大的圓光中有無數化佛,現在觀想者的心前。

  丁二、普照有緣

  相好彌多八萬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爲余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阿彌陀佛的色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中又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隨形好又發出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光明不是爲其他原因而普照,唯一是尋覓念佛往生的人,《觀經》裏說:“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所以,阿彌陀佛的真身放光就是爲尋覓念佛往生的人,佛光是照在他身上攝受他。

  丁叁、專念力強

  萬行俱回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爲尊

  回生雜善恐力弱 無過一日七日念

  一切善行回向往生,都能得生,而萬行中又以念佛一行最爲尊貴。從其它種種雜善回向往生,恐怕心力分散、薄弱,不如在一日乃至七日中,專注一心地念佛。

  丁四、命終即生

  命欲終時聖衆現 即坐華臺至寶國

  清淨大海無生衆 遙見生者皆歡喜

  如果能這樣一向專念,在自己壽命即將終了時,阿彌陀佛和聖衆當即現在心前。須臾間就坐在蓮花臺上,到了七寶莊嚴的國土。佛國中如海的清淨無生衆,遠遠見到往生者都很歡喜。

  丙二、觀音觀分叁:一、慈悲救苦 二、色身威靈 叁、慚謝報恩

  丁一、慈悲救苦

  觀音相好佛無異 慈悲救苦最爲強

  般舟叁昧樂  不違師教念彌陀

  觀世音菩薩色身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同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苦最爲強猛。

  般舟叁昧樂!不違背釋迦本師的教導,常念阿彌陀佛。

  救苦雖遙別世界 衆生急念應時來

  或現聲聞菩薩相 隨緣樂見度衆生

  觀世音菩薩的救苦之心急切,雖然是在遙遠的極樂世界,但每當衆生有難求救時,就應時到來。或者現聲聞相,或者現菩薩相,或者現居士相,或者現婦女相,總之隨順衆生的因緣,現衆生喜愛見的相來度他。

  悲心拔苦超叁界 慈心與樂涅槃期

  隨逐衆生身有異 分身六道度時機

  觀世音菩薩悲心拔濟衆生苦,使得衆生都超出叁界。又以慈心給予衆生現前和究竟的安樂。“現前”,就是求財富給財富,求平安給平安等;“究竟”,就是求智慧、求辯才、求解脫、求佛果等,都能滿足願望。“涅槃期”,就是直到把衆生安置在大涅槃中爲止。

  觀音菩薩隨逐衆生不離。衆生的身形多種多樣,菩薩也以悲心分無數身,入在六道裏度一切當時、當機的衆生。

  禮念觀身除罪障 直是發願慈悲極

  一切時中緣法界 攝取六道現身中

  眼見耳聞心內事 尋聲救苦刹那間

  無論是禮拜、稱念、觀想觀世音菩薩,都能除滅恒河沙數罪障。只因爲菩薩的發願慈悲到極點,他發願做一切苦難衆生的依怙,所以禮他的身、念他的名、觀他的身,都賜予加持!

  菩薩的無緣大悲,一切時中緣著法界衆生,化現身體入在六道裏,攝取衆生。

  觀世音菩薩有極廣大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見到衆生身處在哪裏,聞到衆生悲苦的音聲,了知衆生心中的所求,在現見的同時尋聲救苦,刹那間就降臨在衆生心前!

  丁二、色身威靈

  天冠化佛高千裏 念報慈恩常頂戴

  眉間毫相七寶色 色色八萬四千光

  光光化佛菩薩衆 遍滿神通極樂界

  觀世音菩薩的頂上有摩尼寶作爲天冠,天冠中有站立的化佛,高有千裏。菩薩天冠上常立著化佛,這是菩薩不忘報答本師阿彌陀佛的恩德,所以恒時頂戴供養。

  在菩薩的兩眉間有白毫相,白毫有金、銀、琉璃等的七寶色澤,每一寶色中流出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光明化出無量百千化佛,每一化佛又化出無數菩薩作爲侍者。這些化現的佛菩薩,各各具有自在神通,遍滿了極樂本國和十方世界。

  身作光明紫金色 內外映徹如明鏡

  一切光明如璎珞 遍身交珞垂鈴佩

  觀音菩薩的真身通體光明,呈紫磨真金色,內外映徹,如同明鏡。菩薩的色身有八十億微妙光明,如同璎珞。(“璎珞”就是放光的寶珠,這不是說菩薩身上挂了很多璎珞,而是菩薩身體發出的八十億光明好像很多放光的璎珞。)

  兩手纖圓雜華色 恒將此手接衆生

  舉足千輪印寶地 下足金華滿世界

  觀音菩薩兩手渾圓,手掌是五百億雜蓮花色,手是光明的體性,五光十色。“雜蓮花色”,就是青、黃、赤、白等種種蓮花色。以這樣的…

《般舟贊講記(益西彭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